民族文化 国之瑰宝—— 中国画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里的第一课《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作为绘画分册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情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画特有的绘画工具“文房四宝”以及专门的中国画颜料有一初浅认识。通过课文中范画赏析探寻中国画丰富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千百年来,我国画家在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理念。以及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画形成正确的概念,并通过这种理解和认识提高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安排本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为。承上:继续提高鉴赏能力;启下:为第 2 课和第 3 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内容可分做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段和结尾段概括地论述了中国画艺术特点。
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第三部分:阐明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历代传承,发展至今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应教在对自立于世界画坛的中国画的理解和认识上。学生中间可能会有人了解、了解但不喜欢、很喜欢等多种情况,但是作为炎黄子孙,对自己的民族绘画应该有一个起码的了解和认识。只有基于这样一个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拿出积极的态度去探究其中的真谛。一但走近中国画,就会被那动人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而乐于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
(一)新课导入:
继上个学期的美术鉴赏,同学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这学期,我们将过度到绘画这一模块,但绘画也不是单纯的绘画,因为在我们的艺术学习领域里,培养与提高鉴赏能力是离不开每个模块的。学习各种绘画技法之前,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课件出示几幅优秀国画作品)在 20 世纪 50 年代,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会见中国画大师张大千时曾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我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的;第三非洲的黑人有艺术。(说明:在这里我们可以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教学。)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 由学生回答:(略)(在这里学生会回答历史悠久与灿烂文化等关键词。)
教师小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并使其持久地发展着。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炎黄子孙,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探究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
(板书:民族文化
国之瑰宝—— 中国画)
(二)讲授课 解决问题(1)民族文化的瑰宝(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中国画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呢?(板书)
(同时课件出示:两张西方油画与两张国画对比)
学生讨论回答:(略)(学生可能会先从色调和画得像与不像等方面回答,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回答,让学生注意国画的诗、书、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中国画的独特之处是将中国文化中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热词搜索: 瑰宝 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