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夯实新时代粮食工作的几点建议 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20XX 年,党中央提出全国上下要全面推进“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将保障粮食能源安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高到各级各部门必须“兜底”完成的“硬任务”。为全面完成好省市下达的年度任务,笔者结合 20XX 年粮食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认真调研,对夯实粮食工作的具体举措进行了深入研判,现呈报如下,仅供参阅。
一、20XX 年粮食工作进展情况 20XX年,为认真贯彻中省市有关粮食工作的会议文件精神,我县紧紧守住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这条底线,调整优化生产结构,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确保了全县粮食安全。主要做法如下:
(一)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一是机构改革顺利实施。根据机构改革和人事变动,调整了领导小组,印发了《xx县 20XX 年度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施方案》和 2019 年考核存在的问题整改清单,将粮食安全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考核评价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粮食安全责任。二是提高政治站位。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多次主持召开农业农村工作会、粮食安全工作会等各类会议,并深入到田间地头和粮库一线开展调研。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开展自查自评,针对
2019 年粮食安全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条对照整改措施,加强跟踪督导,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保障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二)全面完善耕地保护措施。严格落实各乡镇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达 165.87 万亩。严格实行基本农田“六项制度”,进一步推动我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实施了16 个残次林地等适宜开发农用地土地开发项目,预计新增耕地19000 亩。海则滩镇周边盐碱地及向北红墩界镇范围建设示范基地 2000 亩,改良技术路线为核心区 200 亩。配套建设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对示范区治理效果及耕地质量变更进行跟踪监测。形成了盐碱地治理、地力培肥、土壤退化治理的综合技术模式。
(三)全面增强可持续生产能力。一是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 95%以上。二是成功研发出玉米精量播种覆膜一体机等适用农业机械 4 大类 20 种,获得和受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36 项,并将研制的机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探索集成了玉米马铃薯青苗覆盖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制定了技术规范。20XX 年全县计划推广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 1 万亩,实际完成推广面积 1.05 万亩,主推技术到位率 100。三是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四是顺利推进农作物种子重点项目工程,安排示范中心、各区域站新品种展示项目实施面积 600 余亩。五是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及社会化服务体系,认定省、市级龙头企业各1家、县级6家;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省级1家、
市级 3 家;安排 120 万元用于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安排资金1523.1 万元扶持 51 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认定初级职业农民 350名。
(四)全面提升收储能力。争取到省级专项资金 115 万元,对粮库智能化管理进行升级改造、对下属收购粮点进行维修改造,有效利用了闲置资产、增加了有效仓容,提高储粮效益,共承储省级储备粮 1 万吨,代储 xx 库市级储备粮 1 万吨,代储榆阳区区级储备粮 0.5 万吨。不断创新收购方式,积极拓展粮食收储业务,与 xx 省储备粮收储有限公司、宁夏伊品等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年粮食购销总量达 7.5 万吨,实现利润 231 万元。
(五)全面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一是储备库、xx 粮农集团xx 库均完成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为售粮农民提供“五代”服务,全年累计烘干粮食 7 万余吨。二是积极创建“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成功申报实施了“xx 县新田源集团富源淀粉有限公司5000 吨马铃薯精淀粉旧生产线设备更新及技术再造项目”和“xx黄土之恋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创建项目”,进一步增加了全县优质粮食供给,并以 3 龙头家企业为载体,与全县 10 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优质粮食订单,累计种植优质玉米、谷子等 5.1 万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质检体系完善不够。“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实中的“好粮油行动”质检实验室虽已建成,但因检验资质、人员培训等工
作尚未完成,导致实验室未全面投入使用,粮食质量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二)耕地质量提升不够。我县耕地受地理位置限制,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无法进一步提高耕地等级,只能做到基本持平。同时,耕地保护压力较大,耕地后备资源短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投入大、标准高、施工期短,当年要全面建设任务难度较大。
(三)农业产业推进不够。县域内不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上规模、有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四)粮食品牌打造不够。政企合作交流平台还没有有效建立,行业部门对粮食企业指导督促力度不够强,没有形成独具县域特色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导致示范引领作用不明显。
(五)污染防治培训不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现有人员受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培训效果不高,导致相关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核查技术掌握不够,工作效率较低,影响了核查工作的深入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新时代、新变化对粮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粮食工作的发展方向,持之以恒落实好“六保”任务,坚决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牢牢坚守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实施优
质粮食工程,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大力推进现代粮食流通能力建设,推动县域粮食行业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具体要做好“六个进一步”:
(一)进一步强化项目带动。扎实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完善政策措施、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绩效评估办法,充分发挥项目示范辐射作用,大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促进脱贫攻坚。
(二)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加强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粮食工作的中心任务。要从储备抓起,提高政府对粮食市场调控能力,健全储备粮动态管理机制,使储备粮规模不断适应人口变化需求,建立成品粮应急储备和粮食应急加工、供应和运输网络,确保全县粮食供需和市场粮价基本稳定。
(三)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立足我县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域优势,应用“良种良法”,藏粮于地、藏量于技,切实提高粮食产量,提升农产品质量。继续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全县主食产业化及“放心馒头”工程,对现有“放心馒头”加工进行改造升级,扩大“放心粮油店(柜)”覆盖面,提升市场占有率,为群众提供放心安全、多元化、有品质保障的粮油产品。
(四)进一步健全体系建设。依托“阜美 xx”公共品牌,采用“优质品种(产品研发)+标准生产+品质监测+品牌培育+优质销售”“五位一体”方式,进一步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构建新
型粮食流通体系,持续引导企业生产加工绿色优质粮食,力争到2021 年将全县粮食优质品率提高到 30%左右,农民种植优质粮食收益率提高到 20%以上。
(五)进一步壮大粮食产业。大力发展粮食产业,是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粮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积极培育起 1 至 3 家产业化龙头企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并要积极帮助企业拓展产销协作领域,形成产销合作长期稳定多赢的格局。
(六)进一步改善粮食服务。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设收购网点,方便农民售粮,避免出现“卖粮难”现象。要积极组织各类粮食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发挥农村粮食经营者队伍作用,努力搞活粮食流通。要适应粮食收割、收购方式新变化,主动面向社会提供粮食清杂、烘干、整晒等服务。
相关热词搜索: 夯实 新时代 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