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第九单元课题 2 溶解度 【知识点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是指(
)
A.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B.浓度较大的溶液
C.还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其它溶质的溶液 2、饱和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不能再溶解任何其它物质的溶液
C.稀溶液
D.同种溶质在该温度下最浓的溶液 3、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倒出溶剂 4、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稀溶液
B.含 100g 溶剂的溶液
C.浓溶液
D.20℃时不能再溶解硝酸钾的溶液 5、20℃时,向 50g 食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 10g 食盐,则在 20℃时,该食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6、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依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小资料: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如下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KNO 3
21g 32g 46g 64g 86g 110g 138g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
. (2)现有 A、B、C、D 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 50g 水,在 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 55g、43g、32g、16g 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
①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使 B 烧杯的溶液升温至 50℃时,溶液的质量为
g. 7、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溶解度/g 0 20 40 60 80 KNO 3
13.3 31.6 63.9 110 169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Ca(OH)
2
0.173 0.165 0.121 0.116 0.094
(1)随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如图 1 所示,若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现象是
.欲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填序号). ①向试管中加入水
②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③向烧杯中加入生石灰
④将溶液倒出一部分
⑤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 (3)取 KNO 3 、NaCl 两种固体各 36g 分别放入 20℃时的 100g 水中充分溶解,20℃时有如图 2 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 b 中溶解的物质是
,两烧杯内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知识点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便且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减少溶剂 2、t℃时,在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白色硫酸铜粉末,溶液保持 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蓝色晶体析出 ②饱和溶液总质量不变
③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④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 ⑤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少
⑥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变. A.①③④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⑥
D.①⑤
3、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欲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一般则采用(
)
A.降温
B.蒸发
C.沉淀
D.过滤 4、降低温度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
)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5、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它的不饱和溶液时(
)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小
B.溶质的质量一定会变小
C.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变大
D.该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6、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相互转化.若要将 t℃时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
. 【知识点三】固体溶解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的溶解度是 36 克
B.100 克水溶解了 36 克食盐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 36 克
C.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 36 克
D.20℃时,100 克食盐溶液中含有 36 克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 36 克 2、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 7.4 克,其含义是(
)
A.20℃时,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酸钾 7.4 克
B.20℃时,100 克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氯酸钾 7.4 克
C.把 7.4 克氯酸钾溶解在 100 克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
D.7.4 克氯酸钾可以溶解在 100 克水里 3、下列做法能改变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
A.升高温度 B.增加溶质 C.增加溶剂 D.增大压强 4、20℃时,50 克水中溶解 18 克食盐达到饱和,则 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
)
A.18
B.18g
C.36
D.36g
5、t℃时,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a 克,将其全部蒸干,得到 b 克该溶质,则此固体 物质在 t℃时的溶解度为(
)
A.100b /a 克
B.100 /(a−b) 克
C.100b /(a−b) 克
D.(100−b) /(a−b) 克 6、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 t℃的 KNO3 溶液 100 克蒸发掉 2.5 克水,析出 2 克晶体,再蒸发 5 克水,又析出 5 克晶体,则该温度下 KNO3 的溶解度是(
)
A.7.5 克
B.80 克
C.90.3 克
D.100 克 7、我国青藏高原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食盐和纯碱(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请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知识点四】气体溶解度 1、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
,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
。
2、在 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 0.024,这是指在 O℃和压强为 1.01×105Pa 时,1 L 水里最多能溶解氮气
。
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壁上有小气泡
C.开启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
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4、使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氨气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
A.增大压强,降低温度
B.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C.压强不变,升温
D.温度不变,减压 【知识点五】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60℃时,将 80g 甲物质放入 100g 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80g
D.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乙
2、如图表示 A 物质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则 A 是(
)
①NaCl;②CO 2 ;③KNO 3 ;④Ca(OH)
2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如图所示为固体甲和固体乙的溶解度曲线,试用“=”“<”或“>”填空:
①20℃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 ②0℃~20℃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 ③温度超过 20℃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 ④甲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乙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4、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 与 c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 P 点.据图回答:
(1)P 点的含义是
. (2)t1℃时 30g 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 溶液吗?
(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填物质序号).
5、向装有等量水的 A、B、C 烧杯中分别加入 10g、25g、25gNaNO3 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 NaNO3 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 100g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相关热词搜索: 溶解度 课题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