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疾控机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急计划技术指南

疾控机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急计划技术指南

时间:2025-08-02 23:08:54 浏览次数:

 附件:

  疾控机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急计划技术指南

  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各地疾控机构应根据本地区历史背景情况,

  针对预估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所引发的伤病风险和传染病疫情等公

  共卫生危害进行评估,按照《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

  的要求,依据法规和技术性文件制定本地区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急

  计划。自然灾害发生时,疾控机构依据该卫生应急计划开展卫生防

  疫工作。灾害后重建阶段,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计划。

  1. 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急计划制定的前提

 各地区疾控机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急计划的制定基于以下情

 况:

  1.1 结合历史背景,综合气候、地质、水文等信息,对自然灾害

  发生的种类和可能性进行判断;

  1.2

 对自然灾害发生后本地区可能出现的脆弱性风险因素的科

  学判断;

  1.3 本地区政府机构、政策制定的需求;

  1.4 相关法规、标准、技术文件的支撑,等。

  2. 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急计划的分类

 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包括国家级、省(市)级、县(区)级、

 乡镇(街道、社区)级。按照功能性划分,包括组织管理、技术应

  对、风险管理等(临时安置点、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卫生、食品安

  152

  全、消毒、病媒控制、垃圾处理、尸体遗体等)方面。按照灾害类

  型划分,包括洪涝灾害卫生应急计划、地震灾害卫生应急计划、泥

  石流灾害卫生应急计划等。

  3. 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急计划的主要内容

 3.1 目标的确定

  确定应急计划的目的、目标和范围,并确定执行计划所需的资

  源。

  3.2 组织管理

  包括灾后卫生应急指挥体系的构成、专家队伍的组成、应急队

  伍的管理、志愿者队伍管理等内容。确定组织体系内各部门、各人

  员职责范围,以及数据、信息报送和反馈程序。

  3.3 公共卫生评估

  包括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估、人群健康脆弱性评估、灾后传染

  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对地域自然灾害后可能出现的潜在卫

  生问题、危害进行判断,针对性建立卫生应急能力评估措施、人群

  健康脆弱性评估办法,制定预防策略。结合本地区传染病暴发历史

  数据,对灾后可能出现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预判评估。

  3.4 物资储备管理

  公共卫生应急计划中应包括自然灾害发生后所需物资(包括材

  料、设备、设施等)种类、数量、参数等的情况,制定采购、储备

  和更新办法。

  3.5 专项技术应对

 153

  根据不同灾害类型,制定一系列专项技术指南,对不同内容进

  行专门卫生防疫技术指导。包括饮用水卫生、营养和食品安全、临

  时安置点卫生、消毒与感染控制、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传染病监

  测、预防接种、食物中毒、个体防护等方面。

  3.6 健康宣教

  公共卫生应急计划中应包括健康宣教的内容,及时向公众传播

  卫生防病知识,正确引导公众参与到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中来。

相关热词搜索: 公共卫生 自然灾害 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