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旅游景区拥挤问题研究——以香山为例

旅游景区拥挤问题研究——以香山为例

时间:2025-08-03 03:47:41 浏览次数:

 I 旅游景区拥挤问题研究 —以香山为例 摘

  要 国家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使旅游景区每逢假日都挤满了游客,成为景区发展的困境。景区拥挤会影响旅游景区的质量,降低游客休闲体验的满意度。在最近几年的假期里,新闻媒体报道说,旅游景点被挤满了,游客们在抱怨。近年来,学术界对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挤塞问题给予了香当的重视,并为风景区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建议,但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景区接待承载力的探讨上,或研究游客在拥挤时的调节行为和满意度,但对拥挤本身的研究还不多。拥挤是研究景区承载力和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对其专业研究的缺乏将影响其香关研究。对北京香山和方特特主题公园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总结,从中学习成功经验并吸取教训,警惕其缺点,努力争取不要犯同样的失误。其次,对旅游者的出行时间、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分布、拥挤感知的认知程度要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景区

 拥挤问题

 香山

 II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national tourism demand, tourist attractions are crowded with tourists every holiday and become the pli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enic spots. Crowding in scenic spots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reduce the satisfaction of tourists" leisure experience. During the holidays in recent years, news media reported that tourist spots were crowded and tourists were complaining. In recent years, the academic circle ha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tourist congestion in scenic spots, and provided sugges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scenic spots, but the existing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ception capacity of the scenic spots, or studies the adjustment behavior and full meaning of the tourists in the crowding,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crowding itself is not yet. Many. Crowding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study the carrying capacity and tourist satisfaction of scenic spots, and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research will affect its research. The problems of Beijing Xiangshan and Fang te theme park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one by one. We learn from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learn lessons from them, guard against their shortcomings and strive to avoid making the same mistakes. Secondly, the travel time, education level, age distribution, and the cognitive degree of crowding perception should b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Finally, the views

 III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Tourist attractions Crowding Xiangshan Mountain

 IV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引

  言 - 1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2 - 1.1 研究背景 - 2 - 1.2 研究意义 - 3 - 2 文献综述 - 4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4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5 - 3 研究方特法及工具 - 6 - 3.1 案例选取 - 6 - 3.2 研究方特法 - 6 - 3.2.1 文献资料法 - 6 - 3.2.2 问卷调查法 - 7 - 3.3.3 比较分析法 - 7 - 3.3 研究工具 - 7 - 4.对于香山景区拥挤问题 - 7 - 4.1 香山景区时间段客流量的研究 - 7 - 4.1.1 游客性别结构 - 8 - 4.1.2 香山旅客的感知渠道以及交通工具 - 8 - 4.1.3 香山景区游客流量季节性,以及一天之内时间段分布 - 8 -

 V 4.1.4 香山公园拥挤度的研究方法 - 9 - 4.2 香山公园与方特主题公园就拥挤问题进行比较 - 10 - 4.2.1 拥挤感知因素 - 10 - 4.2.1.1 个人因素 - 11 - 4.2.1.2 景区因素 - 11 - 4.2.2 两景区比较得出的改进建议 - 12 - 4.2.2.1 提高游客流动率 - 12 - 4.2.2.2 提供节目表演 - 12 - 4.2.2.3 增加“微循环”道路 - 13 - 4.2.2.4 建立详细的园区信息系统服务 - 13 - 4.2.2.5 游客限制策略 - 14 - 5.香山景区拥挤问题及对策研究 - 15 - 5.1 拥挤现象 - 15 - 5.2 缓解景区拥挤的对策研究 - 15 - 5.2.1 景区建设管理方面 - 15 - 5.2.1.1 提升景区的接待能力 - 15 - 5.2.1.2 景点布局建设 - 16 - 5.2.1.3 用信息技术解决拥堵难题 - 16 - 5.2.1.4 服务人员态度真诚 - 17 - 5.2.2 游客方面的建议 - 17 - 5.2.2.1 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 17 - 5.2.2.2 端正恰当的旅游期望 - 18 -

 VI 5.2.2.3 倡导理性文明旅游 - 18 - 5.2.2.4 理性消费 - 18 - 结

  论 - 20 - 致

  谢 - 21 - 参考文献 - 22 - 附录 - 24 - 注

  释 - 26 -

 - 1 - 引

  言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现在出门旅游不怕没景点,就怕交通拥堵,走高速遇上堵车就很烦心了,到了景区,人山人海,不是来看景的,是来看人的,拥挤问题日益严重。在周末和假日期间,尤其是在长假期间,游客拥挤盛行。城市和郊区的知名景点是最拥挤的地方特。在旅游旺季,旅游者普遍抱怨风景区的拥挤。同事也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山区游玩,山上的步道有得比较窄,拥挤很可能造成人员坠落。拥挤的人群造成游客心情烦躁,这时候人的素质就会下降,就不考虑个人形象了,乱扔东西,随地大小便等等,不堪入目。景区的植被和动物在这时候也收影响,植被被随意踩踏,动物的正常行为也受到影响,有的游客过度喂食。景区拥挤问题已经是节假日的必谈话题了,这说明了拥挤问题已经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 2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我国的旅游景观的季节性很明显,东北的雪景只有冬天有,南方的油菜花也只在特定季节开放。现在人工作都很忙,我国的工作生活节奏明显的比周边国家快,平时的休闲时间少,大家都是想在法定节假日出去玩玩,共同的想法就造成了景区的拥挤。尤其在城市郊区的周末和假日期间,往往是拥挤不堪的。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下暴露出的问题不少。出境旅游人数的增加,游客的数量增加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景区人过多的时候人群就容易随意踩踏植被,攀爬建筑物,随地吐痰甚至让小孩子们随地大小便,所以拥挤对景区破坏作用很大,第一次来的游客就被拥挤的环境把对景区的印象降到最低点,以后可能再也不想去了,景区慢慢就流失了游客,对景区发展非常不利。拥挤问题对景区管理部门压力非常大,拥挤容易造成安全问题,一些特殊人群可能在拥挤中发生意外,景区对此要承担责任。旅游管理部门对此也很头疼,旅游管理部门考虑的不只是景区拥挤,还要综合考虑很多事,比如交通问题,景区门口经常在节假日堵得水泄不通,对城市的压力也很大,忽然而至的人群对城市环境、交通、食宿等都带来压力。一道节假日很多人不出门,选择在家看景区拥挤的新闻,而获得自身的选择正确感,这也是幸灾乐祸的心理。如今交通非常发达,我们有快速完善的高铁和铁路,遍及每个地级市的高速公路,空中交通也非常完善了,私家

 - 3 - 车已经非常普及,旅游在平时是非常快乐的事,享受美景和美食。旅游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家庭每年平均也要出去旅游一次,都想通过旅游放松身心,已经不是原来单纯的增长见识的水平了,现在大家都很注重享受旅游。

 1.2 研究意义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指向。它不仅是指经济发展,更包括生态、自然和社会各方特面的发展,它指的是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要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1]现在经济发达了,群众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上来了,平时都忙于工作,到了节假日都想放松身心充充电,旅游是很多人的选项。旅游带来的消费能力很惊人,旅游这个产业现在已经很大了,并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它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涉及到许多景区的管理和开发,而今天,每个旅游旺季都会形成拥挤的旅游景点、旅游目的地、交通拥堵等问题,许多热门景点往往会形成超载接待。景区人山人海,拥挤不堪,秩序全无,不文明行为到处发生,景区管理单位人手不够,不能有效疏导。有的景区超载很多了为了多收钱也不限制游客数量,景区成了受罪的地方,游客完全感受不到景区的正面作用。此外,旅游景区的过度拥挤状况安全隐患特别大,景区往往受地理因素限制基础设施有限,游客太多了无处休息,有的便在有危险的地方休息,这就增加了安全隐患。景区打扫卫生的人员在节假日压力很大,垃圾桶经常爆满,环卫工

 - 4 - 人即使想把垃圾运出去,拥挤的人群中他也很难开展工作。这就使得景区环境受到污染,游客的垃圾乱扔,页劈坏了景区的生态环境。旅游业是属于第三产业,是服务业,依靠的是自然风光或认为修建开发的景点开展服务,受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影响很大。解决拥挤问题就要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开展。要在旅游资源的后续开发和建设中,寻找旅游开发与旅游体验之间最小成本的平衡点。同时,也将实现旅游业的最大效益,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本文选取香山作为研究案例,收集香山主要景点的拥挤分布和不同景点的游客的兴趣点因素,掌握游客的出行时间和个人喜好,以便进一步了解旅游景区的旅游拥挤。通过对北京香山和方特特两个专题公园的拥挤度调查,从而对香山风景区的拥堵产生建设性的提议。

 2 文献综述 目前,几乎没有关于香山旅游时间段流量和兴趣点的著作可以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一般学者将对其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现有的文章只能为香山风景区的现状和游客的意愿提供一些信息资料。为了进一步研究并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实际调查得出结论。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景区拥挤的研究不是太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慢,旅游时间不集中。国外学者对拥挤问题的研究主要在

 - 5 - 城市公园。

 Walter(2005)对前往自由女神像游客的调查,显示当拥挤的状况超过了游客的预期心理承受范围,会影响游客的再次前来旅游的决定。Rober (2006)针对城市公园为例研究拥挤现象。Tom(2003)在对己有的景区拥挤研究总结出游客对景区拥挤的建议,主要是侧重在景区管理。Lee(2010)对城市节事旅游的拥挤进行了专题研究。(Mark 2011)对滑雪场的研究问题进行了研究,他提出通过实施一定的限制策略缓解拥挤问题。Rathnayake(2015)对国家深林公园的节假日拥挤问题进行了研究。[2] 2.2 国内研究现状 卢璐,赵文婕的《香山公园游人分析》介绍了香山公园的游客分析,从游客类型(按职业,年龄段分类,学历水平统计,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渠道)、典型空间游客容量、游客人数的季节性变化以及游人的行为特征几个方特面进行了分析。[3] 徐晓音《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方特法探讨》以香山旅游景点为对香进行问卷调查,搜集其旅游客的对其景区的态度,进而分析出其拥挤度的分布(季节性,时间性,周期性),并由点及面探究出解决其不足的一般性措施及建议。

 廖四顺《旅游景区拥挤问题理论分析与解决方特案》通过广泛收集景区数据分析国内外旅游景区拥挤度的研究,整合以往研究的角度和方特法。进而比较出景区拥挤度不同所造成的影响,并探究完善现代旅游景区拥挤度的措施和建议。

 - 6 - 张伟国《环游型景区旅游空间容量预测研究》利用 excel 软件对问卷调查所搜集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更加量化直观的观察分析出其拥挤度的峰值和低值,进而为该文中提出的改进措施及建议提供量化数据的支持。

 郭娟《从交通“分流”看旅游景区游客容量控制》以案例分析为主,将案例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构建合理研究框架。[4] 3 研究方特法及工具 3.1 案例选取 选择北京香山风景区和方特特主题公园作为研究案例。收集关于香山公园的拥挤状况,及在香山景区和不同景点不同时段拥挤量,初步了解景区组合与拥挤度的比例关系、店铺经营状况、游客对香山内景区的兴趣情况。设计问卷调查,以了解景区游客的兴趣点,找出拥挤的原因和对策。通过收集大量的信息,了解北京香山和方特主题公园的拥挤程度和现状,总结出同类型景点的优缺点,分析得出香山风景名胜区的优势和劣势。使香山在未来的发展中少走弯路。其次,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总结香山风景名胜区作为北京特色景区的独特性和优缺点。再次,通过选择景区中解决交通问题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借鉴成功,重视注意事项,探索并预防。最后,在此基础上,明确香山未来解决拥挤问题的计划和对策。

 3.2 研究方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 7 - 收集大量香关著作以及报纸期刊,首先,全面了解当今调查景区拥挤度时的文献;其次,了解香山现在的节假日游客拥挤状况,从而发现问题存在哪些方面,解决问题需要动用那些资源。通过在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和在网络收集资料。

 3.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在实地考察,向游客分发调查问卷的方特式,并利用 spss excel 等软件进行分析比较。

 3.3.3 比较分析法 通过将香山和方特特主题公园进行比较,总结出改进香山拥挤问题的措施。

 3.3 研究工具 spss excel 等软件 4.对于香山景区拥挤问题 4.1 香山景区时间段客流量的研究 本研究以香山风景名胜区游客为主要研究对象。由于公园面积大、旅游者分布不均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取了研究地点,进行现场实地抽样调查。本次调查于2018 年 4 月 13 日和 14 日在香山风景名胜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地点是香山风景区的登山道路、景点和休息区。常规的主登山路是大多数游客的选择,游客最集中。景区设置的休息区也是游客比较集中的地方,香炉峰是香山风景名胜区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游客基本都会登到香炉峰,因此这里的游客数量也很大。

 - 8 - 选取这三个地点发放调查问卷最容易成功,调查效果也不错。笔者连续两天到香山景区发放问卷,共发放 220 份调查问卷,220份全部收回,其中有 10 份回答的不完整,问题没有回答完全,将这 10 份剔除,共得到有效问卷 210 份,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五。

 4.1.1 游客性别结构 在性别上,在被调查的 210 人中,男性游客占了一半以上,比女性游客略高,占百分之五十三。笔者认为是家务负担小的男性旅游者比女性游客有相对自由的时间。

 4.1.2 香山旅客的感知渠道以及交通工具 香山景区由于距离城市比较近,游客的感知就有明显的城市景区性,景区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存在。游客的感知渠道主要是在景区的交通和景区入口和主要景点上。

 在交通工具上,约占总数 32%的游客是乘坐乘私家车来的。私家车现在已经很普及了,这代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原来旅游做客车的观念已经被私家车取代了,距离不是太远的都选择私家车。随之带了的就是停车不便,一到节假日景区停车场车满为患,有的不讲规矩,到处乱停。30%的游客乘坐公交车来的,乘坐公交车没有了自己开私家车停车难的烦恼,也节省了费用。25%游客乘旅游车来的。再次,游客乘坐出租车、自行车等各类车辆占总数的 5.7%、2.4%和 5.2%,这些数据表明该市通向森林公园的交通体系较为发达。

 4.1.3 香山景区游客流量季节性,以及一天之内时间段分布

 - 9 - 香山景区客流量的季节性明显,集中性、差异性较大。接待游客最多的季节是春季,最少的是冬季。每年最高峰在 4、5 月份,最低峰在 12、1 月份。最主要是收温度和植被生长规律影响。

 在一天中游客最多的是上午,中午次之,下午就基本很少有上山得了。因为收路程和能见度限制,下午上山在傍晚前下到山脚时间非常紧张,享受不到游玩的乐趣。

 4.1.4 香山公园拥挤度的研究方法 评价游客拥挤感知的目的是了解游客能否接受拥挤的最大限度,并计算此时游客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大值。由于拥挤的感知与旅游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密切相关,影响游客心理能力的因素也会影响拥挤感知。通过笔者的文献研究和到景区实际发放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游客拥挤感的因素是游客的视觉感知和心理感受因素。笔者以填写问卷的游客为例研究了游客对香山景区的评价。在这一部分中,运用 7 级分析法来了解景区游客的拥挤状态和心理感受。[5] 旅游者的心理变化受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遭遇的游客数量的影响,游客数量与景点数量有关。这一部分是根据游客人数的多少来填充当时的拥挤感,了解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景区拥挤程度的接受程度。拥挤感知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游客视觉景观数量、周围环境、游客特征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调查期间,我们参观了不同的路段,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本文将拥挤度划分为 1-7 级。数字越大,拥塞程度越高。1 代表“人太少”,7 个代表“非常拥挤”。“1-4”作为可接受的间隔,“5”或以上是拥挤的。

 - 10 - “1”和“7”是两个极端现象。在填写问卷时,游客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选择相应的。

 认为香山是游客太少的游客占到了 13%,笔者认为这部分人在大城市生活习惯了,在日常中经常处在拥挤的环境,他们对拥挤不当回事。认为景区不拥挤的游客占到了 10%,可以接受现状的游客占到了 15%。认为拥挤的游客占到了 40%,认为非常拥挤的游客占到了 22%。本研究以“4”为舒适的临界点,超过 5 为拥挤区,选择 5 以上的游客占 62%。香山风景区的拥挤情况比较严重,游客大多不能接受。

 4.2 香山公园与方特主题公园就拥挤问题进行比较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郊。它非常陡峭,占地 200 公顷。这是一个皇家花园。在风景名胜区,主峰香炉峰海拔 575 米。香山公园是在金大定二十六年建成的。它有近 900 年的历史。早在元、明、清时期,王室就在香山修建了庭院。每当夏天和秋天来临时,皇帝会来这里打猎。香山寺一直是北京西部的皇冠。清乾隆十年(1745)建成了二十八景,乾隆以静宜园命名。1956 年作为人民公园向社会开放。香山公园有许多文物和历史遗迹。

 方特是专门为游客建造的主题公园。主题公园规模过大,常造成严重拥堵。特别是在“黄金周”假期,许多游客不得不排队四小时左右,以经历一个的项目。面对这个非常拥挤的情况,游客不得不选择其他不受欢迎的项目,这显然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

 4.2.1 拥挤感知因素

 - 11 - 面对众多旅游者拥挤或选择离开或表达对景区管理的强烈不满,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降低,这将给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人群的感知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拥挤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6] 4.2.1.1 个人因素 拥挤的期望。当游客看到比预期的更多的游客,他们感到拥挤。当游客看到较少或相同数量的游客如预期,拥塞感知水平显著降低。然而,当人们突然看到很多人时,拥塞感知水平迅速增加。

 旅游动机。当游客的动机主要是“放松”或“欣赏美景”时,拥挤感会更加敏感。因为在人口密度大的情况下,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流动压力会使游客难以放松身心,美景会在人们的生活场景中受到干扰。

 拥塞容忍度。研究发现,每个人对高人口密度的容忍度是不同的。当拥塞容忍度较高时,拥挤度感知程度较低。当拥堵的容忍度较低时,游客对拥挤的感知更高。[7] 局势失去了控制。当人数过多时,密度水平会干扰旅游者的活动和目标,从而干扰个人维持控制状况的能力,使其无法达到目的,情况失控,导致拥堵。自我控制失控程度越大,拥挤感越大。

 4.2.1.2 景区因素 景区类型。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参与度较高,主题公园、节庆活动等旅游景点,游客对景区的拥挤性和承受力相对较强,拥挤感知较低。

 - 12 - 风景名胜区的拥挤度。旅游景区拥挤度可分为旅游线路拥挤、景区设施拥挤和售票口拥挤。研究表明,出口的拥挤程度对游客拥挤感知影响不大,旅游线路拥挤程度与游客拥挤感知显著相关。[8] 其他旅游行为。旅游者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旅游者带来精神上的刺激。过度刺激会使人紧张,尤其是那些让人不高兴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感到拥挤。

 4.2.2 两景区比较得出的改进建议 比较香山公园与方特主题公园两景区,笔者就解决拥挤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供两景区参考。

 4.2.2.1 提高游客流动率 想提高游客的流动率就要让游客的行进速度加快,可以根据香山的地形,在不破坏景区环境的基础上,增加交通设施,这很方便老年人和儿童的需要。例如,在远山中建造观光索道;在实际条件允许的地区增加观光巴士;开放条件下允许的公共休息区,以及直接进入大门的公园内的公共交通。这样可以加快一些游客的流动,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游客能进入景区。同时,香山公园在景区内的交通工具上做一些调整,在旺季降低交通工具的价格,让更多的人选择乘坐交通工具,缩短游玩时间,或在旅游旺季引入门票中的客票,引导乘客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9] 4.2.2.2 提供节目表演 主题公园的旅游路线有一系列节目。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在中国一些主题公园的形式参考。具体来说,这是一个精心安排时间的方

 - 13 - 式。游客在排队等待时感觉最无聊,大大影响旅游心情,安排一些节目在人群选择较多的项目旁边,让游客边等边看,可以选择重复表演,因为游客玩完这个项目在同一天基本不会选择再玩一遍。将节目的演出时间表同时分发给游客(或直接印在门票上),尽量增加游客对景区的好感,降低拥挤带来的负面感受。[10] 4.2.2.3 增加“微循环”道路 登山路线的数量也是影响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因素。结果表明,攀登风景区的路径环境也是拥挤感知的影响因素。加强公路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逐步缓解山区交通拥堵问题。除了香山公园沿途修建的正常道路,游客可以在自己“开辟”的新道路,故意给游客留下一些“漏洞”。这样的“微循环”道路一般在山路之间或“曲折”的道路之间增加。在公园里,往往有许多游客自己“发展”的“道路”,目的是增加快捷方式,减少主干道之间的距离。香山公园可以在合适的路段之间建立一条道路,在合适的路段之间建立一条道路,或者故意减少这些路段之间的植物密度,这样一些喜欢“钻孔”的游客自己走出了新的道路,这样他们就可以“走捷径”,甚至增加通过率,增加了一些游客的旅游期望。

 4.2.2.4 建立详细的园区信息系统服务 第一次参观主题公园的游客更容易在公园的信息中感受到高度的拥堵,许多游客会更加关注主题公园的变化。因此,建议主题公园的相关部门在对外宣传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的游客在公园内申报的旧旅游景点信息进行申报。在新的游客指南中,主要介

 - 14 - 绍了近 3 年来高峰期的旅游流、新开的景点和新的建设景点设施、注意事项、客流高峰时期的建议等。在老游客的宣传单中,主要介绍了近几个月来公园改造建设的主要情况和改善卫生环境的情况。[11]另一方面,在提高服务质量、改善设施、处理违纪违法等方面也做出了努力和改进。目的是让新的游客了解更多的公园,让老游客对公园更有信心。增加游客的重复访问次数将给旅游景点带来源源不断的旅游者。我们还应注意停车场信息系统的建设。在通往景区的主要道路上,安装景区情况提醒,及早选择返回或改变景区选择,避免都拥挤到景区停车场和入口处,及早分流车俩。

 4.2.2.5 游客限制策略 在假日香山风景区或方特主题公园减少游客人数的最直接方式是采取一些限制的手段,使游客不想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停留或停留。

 利用门票价格限制游客数量将在黄金周假期中取得一定效果。随着节假日票价的上涨,许多价格敏感的旅游者可以考虑改变旅游方式,这样可以平衡淡季游客的数量,缓解过度旅游者的压力。通过价格调整来应对季节性和偶然性的超载,通过高峰时段的高峰期价格,避免高峰时期的客流量过量,高峰时段的容量被控制在饱和点的允许范围内。

 限制人数,这是一种人为干预措施,也就是说,当香山景区或方特主题公园达到最大游客人数时,公园人为干预暂时限制游客,

 - 15 - 等待一定数量的游客进入。批次,或将游客移至其他地区。当设置紧急出口时,遇到节假日景区内人数超过最大限度时,打开紧急出口,由景区人员引导游客离开景区,或者到休息区休息。应设置一些隔离带或装置避免游客打扰野生动物,禁止游客进入危险动物领地,对珍惜植物要全面围挡,禁止游客进入。充分利用景区的资源,在不破坏景区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未开发的场地,进行宣传,达到疏散公园客流的效果,从而缓解公园旅游的高峰压力。

 5.香山景区拥挤问题及对策研究 5.1 拥挤现象 每年的假期,尤其是春秋两季,从早上七点开始,香山周围的道路就显得拥挤不堪。上午十时多,五环路至香山出口,长达两公里车辆排队十分壮观,道路十分缓慢。游客从早上六点到中午十二点进入香山风景区,下山时间集中在下午三点到傍晚六点,所以六点以后堵得更严重。在高峰时段,交通拥堵可能持续到夜里十点。最拥挤的应该是厕所。由于厕所数量少,景区内的长队有时超过半小时才能拍到上厕所。

 5.2 缓解景区拥挤的对策研究 5.2.1 景区建设管理方面 5.2.1.1 提升景区的接待能力 景区的接待能力在节假日面临重大考验,不做好准备工作,遇到客流量很大的季节临时准备是来不及的,因为拥挤的人群让景区

 - 16 - 管理单位无瑕实施,这回大大提升拥挤感知。[12]提前建设,特别是需求大的设施,比如厕所、垃圾桶、公共交通工具、应急救援设施等,游客在景区道路内拥挤一些都可以理解,但在卫生间门口排长队就非常不愉快,能建设一个的建设三个或更多,淡季关闭,减少维护成本,旺季打开,提升游客对景区的好感,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增加食物供应点,减少游客的等待时间。

 5.2.1.2 景点布局建设 景点的布局非常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太集中了就容易发生拥挤,太分散了体验不到景区的特点。对人文景观在规划时就要合理布局,对自然景观要合理布局观赏点,增加不同角度的观赏点,分散游客。

 5.2.1.3 用信息技术解决拥堵难题 重视信息技术在旅游管理方面所占的重要位置,信息技术不仅能有效地解决旅游信息不均衡问题,还能让游客更准确便利的了解景区的旅游接待等相关情况。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开展旅游预约服务,让消费者及时掌握景区的综合信息,避免消费者旅游的盲从。互联网预约其实对旅游者来说更加简洁便利。同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建立景区客流上限预警,会缓解景区预料到的拥堵状况。

 各景区应建立预警机制。客流过大会影响旅游者的旅游意愿和旅游景点的声誉。未来的趋势应该是,大多数客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预订,他们可以直接刷洗手机和身份证到公园。[13]建立类

 - 17 - 似于酒店的预付费机制。通过价格区来引导游客的选择,预付款更便宜,现金略贵,票价更高,引导机票的预订,还可以提前测试客流。

 5.2.1.4 服务人员态度真诚 景区服务人员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侧面影响游客的拥挤感。因为当旅游者面对服务人员的耐心友好对待时,他们的拥挤感知会大大降低。普遍来讲,景区中接待游客的场所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候车区、商店、售票区和检票区。游客的情绪有时产生于服务人员的态度。真诚的对待和耐心的服务无疑让游客的拥挤感消失大半。因此景区应加强培养服务者的真诚耐心态度,设置投诉和建议区,了解旅游者对景区服务人员的评价和对景区的诉求建议,从而有效地改进并提高旅游相关服务质量。

 5.2.2 游客方面的建议 5.2.2.1 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旅游者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时间,通过网络信息避免旅游景点的拥挤,以增加其额外的出行时间成本,或者避免出行,同时避免交通拥堵的风景区停留时间长,避免更多的干扰。他们周围的刺激和干扰添加你自己的拥塞感知。合理安排休假,不要盲目跟风。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自驾游已成为一种旅游方式。法定节假日给了家人团聚的固定时间,高速公路的免费政策给许多家庭旅行提供了契机。[14]在旅游业中没有错误的时间,也没有错误的汽车,自驾车旅游方式更是没有错误的,但在接待能力和

 - 18 - 交通条件有限的地区,合理安排旅行计划,合理选择旅游路线是每一个旅游者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收获幸福和美丽。否则,我们只会被困在路上,困在风景名胜区。

 5.2.2.2 端正恰当的旅游期望 在旅游之前,旅游者应根据目的地旅游景点的选择,采取适当的旅游期望,减少因旅游目的和景区性质而造成的损失感。同时,根据以往的旅游经验和旅游信息的获取,树立适当的旅游期望,在旅游前利用网络媒体提前检索景区信息,以帮助自己建立合适的旅游线路,以准备好旅游期望。旅游旺季,游客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以保持旅游期望。

 5.2.2.3 倡导理性文明旅游 实际研究证明,游客的拥挤感知的增加还源于自己的不当行为,反之游客的文明友好行为会降低游客对拥挤的过度感知。就此而言旅游者应对旅游报有美好享受的心态,遇到问题应积极换位思考,不要破坏风景环境,避免在旅行时大声喧哗等不正当行为,在旅途中使用自己的美德。[15]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游憩环境,欣赏优美的风景,体验不同的、真实的景观。

 5.2.2.4 理性消费 研究表明,旅游者的旅游成本和其拥挤感知有直接的关系。旅游花费愈高,拥挤感知越强。建议旅游者在旅游时选择合理的消费项目,在饮食、生活、旅游、旅游、购买等方面合理消费,避免旅游产品花费过大的而产生的不良意识,进而影响自身的拥挤感

 - 19 - 和满意度。

 - 20 - 结

  论 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旅游需求将日益增加。节日期间的拥挤现象将长期存在。这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阶段。然而,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通过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提高景区管理水平,非节假日举行促销活动等,让游客感觉更加经济合理,也减轻了游客的出行负担,让游客带着舒适的心理去出行。在现代社会的旅游诉求中,如何解决风景名胜区拥堵、引导公众理性旅游、疏解节日的不良情绪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是旅游部门和景区管理单位的课题,也是每个公民思考的问题。

 - 21 - 致

  谢 本论文是在 XXX 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写作的过程中,XXX 老师给予了我耐心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老师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品,严谨求实的作风,都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特别感谢 XXXXXX 提供我实习的机会,为我论文的完成提供了便利条件。

 感谢大学四年的同窗好友在生活、学习、工作上对我的关心,帮助。四年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结下的深厚友谊让我倍加珍惜。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在我求学路上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为我酿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让我全心地投入学习、工作中。

 谨以此献给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

 再次我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至深的感谢!

 - 22 - 参考文献 [1]Hall Lew A. Sustainable tourism: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M].Harlow:Longman, 2008: 50.

 [2]Shelby, B. and T. A. Heberlein.Determination[J] ,Leisure Sciences,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Carrying Capacity1984, 6(1):433-451. [3]程平平,杨效忠,彭敏.国内外旅游拥挤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 旅游学刊,2015(03):6-8.

 [4]李金华.考虑拥挤影响的游客活动路径规划协调[J]. 系统科学学报,2014(02):30-32.

 [5]吴义宏,杨效忠.旅游拥挤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 经济研究导刊,2014(08):11-13.

 [6]王晓燕,孙希瑞.“拥挤”情境下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研究——以故宫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03):3-5.

 [7]余石英.浅析旅游景区游客管理[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5):19-20.

 [8]吴义宏,杨效忠,彭敏.主题公园拥挤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方特欢乐世界为例[J]. 人文地理,2014(04):22-23.

 [9]郭娟.旅游景区拥挤问题理论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以五台山景区为例[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6-18.

 [10]朱少明.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研究——以杭州景区为例[J]. 商场现代化,2010(33):6-8.

 - 23 - [11]张丽,张渊博.以桂林若干景区为例对旅游黄金周景区拥挤度的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3):9-11.

 [12]周丹青.论假期调整对假日旅游经济的影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1):339-340. [13]岳金美.“黄金周”旅游拥堵现象浅析—以九寨沟为例[J].城市地理,2014(10):14-15 [14]周勇.节假日旅游景区拥堵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科学咨询,2013(31),44:11-12. [15]陶宇平.大众旅游需求与当前休假制度的矛盾分析[J].人民论坛,2013(05)214-215.

 - 24 -

 附录 香山景区调查问卷 姓名:

  性别:

 平均一年来香山公园几次? □1 次

  □2 次

  □3 次

  □经常

 大多选择什么季节来香山公园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3.您大多在每年的几月份来香山

 4.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 □私家车

  □公交车

  □旅游巴士

  □出租车

  □自行车

  □其他类型

 5.以 1-7 等级划分拥挤程度,数字越大代表拥挤程度越高,您认为今天景区的拥挤程度如何?

 6.您大多在每天的什么时间段登山 □早上 6-8 点

 □上午 8-11 点

 □中午 11-13 点

 - 25 - □下午 13-16 点

  □傍晚 16-18 点

 7.您对解决景区拥挤有什么建议

 - 26 - 注

  释

  [1]

 郭娟.旅游景区拥挤问题理论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以五台山景区为例[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6-18.

 [2]

 Shelby, B. and T. A. Heberlein.Determination[J],Leisure Sciences,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Carrying Capacity1984, 6(1):433-451. [3]

 程平平,杨效忠,彭敏.国内外旅游拥挤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 旅游学刊,2015(03):6-8.

 [4]

 李金华.考虑拥挤影响的游客活动路径规划协调[J]. 系统科学学报,2014(02):30-32.

 [5]

 吴义宏,杨效忠.旅游拥挤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 经济研究导刊,2014(08):11-13.

 [6]

 王晓燕,孙希瑞.“拥挤”情境下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研究——以故宫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03):3-5.

 [7]

 余石英.浅析旅游景区游客管理[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5):19-20.

 [8]

 吴义宏,杨效忠,彭敏.主题公园拥挤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方特欢乐世界为例[J]. 人文地理,2014(04):22-23.

 [9]

 郭娟.旅游景区拥挤问题理论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以五台山景区为例[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6-18.

 [10]

 朱少明.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研究——以杭州景区为例[J]. 商场现代化,2010(33):6-8.

 [11]

 张丽,张渊博.以桂林若干景区为例对旅游黄金周景区拥挤度的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3):9-11.

 [12]

 周丹青.论假期调整对假日旅游经济的影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1):339-340.

 [13]

 岳金美.“黄金周”旅游拥堵现象浅析—以九寨沟为例[J].城市地理,2014(10):14-15

 [14]

 周勇.节假日旅游景区拥堵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科学咨询,2013(31),44:11-12.

 [15]

 陶宇平.大众旅游需求与当前休假制度的矛盾分析[J].人民论坛,2013(05)214-215.

相关热词搜索: 香山 为例 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