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生产成本审计报告

生产成本审计报告

时间:2025-08-02 17:38:45 浏览次数:

 成本的归集和分配专项审计报告

  广东友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我们审计了本公司第九年度的成本归集以及分配。本公司的责任是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审计资料,包括如实编制的各项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向相关资料。对报表的编制,材料提供过程实施内部控制,以使资料不存在由于舞弊或者错误导致重大错报。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基础上对各项成本费用的内部审计执行情况发表审计意见。我们的审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专项审计报告编制要求》等相关规定进行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以及相关凭证,单据,发票等必要的审计程序。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的,适当的,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广东友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电子制造公司,本公司旗下有 p1、 p2 、p3 产品,已开拓了本地市场,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与多家公司合作。第九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0186744.85 元,主营业务成本 6862153.37 元,营业费用 784851.44 元,管理费用 1492506.26 元,财务费用 481182 元,营业利润-198589.82 元,净利润 8410.18 元。

 二、具体审计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意见如下:

  直接材料费用应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但是,有时一批材料为几批产品共同耗用。在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或材料 定额成本的比例进项分配,计算公司如下:

  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该种产品的材料成本*分配率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三、人工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人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用。其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资和福利费用应该按成本项目归集。凡属生产车间直接从事产品人员的工资费用,列入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费”项目;个各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管理人员的工资和计提的福利费。列入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项目;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工资和计提的福利费,作为期间费用列入“管理费用”科目。

  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种产品实用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该种产品实用工时*分配率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贷:应付工资

  四、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各项间接费用。它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及其其他制造费用。

 根据管理的需要,“制造费用”科目可以按生产车间开设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费用发生时,根据支出凭证借记“制造费用”科目及其所属有关明细账,单材料,工资,折旧及待摊在月末根据汇总编制的各种费用分配计入。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实用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实用工时数*分配率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三、审计结论

  第九年度的成本归集和分配都符合公司以及国家的有关规定,没有擅自转变计算方法,且成本的来源都有有据可查,各项票据,凭证都属实。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做的很好,只是在费用这一块有一些还比较模糊,希望下年可以更仔细的分配,采用更加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成本归集,当然在人工费用,管理费用这一块还可以更加有效率性。

  广东友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审计部 第十年 1 月 31 日篇二:生产成本审计案例分析

  st 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成本审计案例

  一、背景

 (一)飞翔股份有限公司

  飞翔股份有限公司属于轻工业类纺织品制造企业,主要经营中高档布料的生产。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名牌声誉和形象。公司产品均可以达到国家质检安全的规格,在制作材料方面也均以环保材料为主,在经济和环境平衡上起到了模范的作用。

  飞翔股份有限公司聘请了天翼会计师事务所在2008年2月15日至3月6日对该公司2007年度的汇集报表进行了审计。

  (二)上海天翼会计师事务所

  创建于 2005 年,原挂靠上海杨浦区国家税务局。2006 年依法改制为注册会计师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本会计师事务所是由一批来自中国税务系统的资深税务师和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有着丰富财税工作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并吸收优秀高校毕业生组成。会计师事务所目前有 19 名工作人员,其中执业注册会计师 8 名,多数具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双重资格,所有执业注册会计师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本所目前为 700 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代表处和 200 多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 提供会计报表审计和咨询服务。

 天翼会计师事务所是一所独立的、不受政府部门或国内外其他实体控制和影响的全部由本所注册会计师出资经营的会计师事务所,然而其仍然与国内各级政府机关和其他业务部门保持着良好的工作联系,也与境内外的同行和其他中介组织保持着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和交往联络。

 天翼会计师事务所一贯坚持“以义取利、以诚树信、以理育人、以法治所”的办所方针,坚持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视职业道德和执业质量,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二、案例内容与过程

  审计人员对于损益形成分别进行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一) 对损益形成进行控制测试

  通过调查表、流程图对内部控制有了全面,测评与评价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控制性测试,以文字描述形式对检查结果。

  在控制测试过程中,审计人员对有关损益形成内部控制的调查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测试结果,他们认为关于损益形成的内部控制有的方面是健全有效的,有的方面还存在着缺陷。概括其结果如下:

  1.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存货进行了内部控制的审计:该企业在每次定期盘点原材料的时候都会发生一定数量的缺损,在对管理人员进行盘问后,得知除去一部分正常损失之外,有 1/3 的原材料属于非正常损失,其中主要是员工的监守自盗行为。在仓储环节的内部控制显得非常薄弱,导致了原材料的浪费,生产成本的增加,而被审计单位多年来一直没有很好的进行管理,所以材料的领用和运用没有严格的制度。需告诫监管部门进行整治。

  2. 该公司直接材料的会计核算采用非定额单耗制度,审计人员获取“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成本计算单”、“领料单”以及“材料明细账”,对“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成本与“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费用进行核对,无误。

  3. 审计人员对直接人工成本进行测试,被审单位是采用计时工资制的企业,审计人员获取了若干“实际工时统计记录”、“职员分类表”和“职员工资手册(工资率)”、“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及“成本计算单”,将“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样本的直接人工费用进行了核对,无误;审计人员又将样本的“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样本的实际工时进行了核对,无误;审计人员还抽取了生产

  部门若干天的“工时台账”与“实际工时统计记录”进行了核对,无误。

  审计人员对从不同方面收回的生产成本内部控制调查表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测试结果认为生产成本内部控制有的方面是健全有效的,而有的方面还存在着缺陷。概括讲,其结果是:

  1.生产成本内部控制比较健全的方面有:

  领料单的签发经过了适当授权批准,材料

 发出汇总表经过适当的人员复核;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样本的直接人工费用经核对相符;样本的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样本的实际工时经核对相符;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样本分担的制造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的制造费用经核对相符;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合计数与样本所属成本报告期的制造费用明细账总计数经核对相符。

  2.生产成本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在审计中我们发现,被审单位生产领用材料虽有适当的授权批准手续,但材料的发出缺乏定额控制,容易造成材料领用环节的浪费,由于材料的发出缺乏定额控制,生产环节总会有一些领而未用的材料,被审单位没有建立“假退料”制度,这势必会影响生产成本的正确核算;审计人员还发现材料单位成本年度内某些月份出现异常波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审计人员决定在实质性测试环节进一步关注,审计人员需要在实质性测试程序中重点予以关注。

  根据上述情况,审计人员决定在实质性测试时对生产成本应重点进行分析性复核和计价测试。并对差异较大部分进行扩大凭证抽查数量。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调查和测试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实施下一步实质性测试。

  (二)对存货进行实质性测试

  1. 在对存货进行正确的盘点手续时,审计师发现该企业 2007 年 12 月 31 日资产负债表甲材料余额 2 万元,根据存货明细表知道,甲材料 2000 公斤,单价 10 元,金额 2 万元。

  注册会计师监盘甲存货的结果:2200 公斤,单价 10 元,金额 2.2 万元,对甲材料明细账 2007.1.1-2007.2.15 的收发记录进行测试后,确认:共收 400 公斤,0.4 万元,共发 150公斤,0.15 万元。

  调节:2.2 万-0.4 万+0.15 万=1.95 万(被查日存量=盘点日存量+被查日至盘点日发出量—被查日至盘点日收入量)。进一步对甲材料进行调查研究,询问被查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相关工作人员沈某表示甲材料是极其难存储、携带的易耗原材料,由于难以携带,所以不存在内部工作人员偷窃行为,应属于正常损耗。审计人员表示对其的解释存在疑问,在询问相关专家后得出损失是在合理的损耗范围内。

  2.审计人员重点抽查了 11 月份的有关成本方面的凭证,发现了一笔凭证需要进行调整:公司管理人员顾某出国出差的费用 30000 全部记入在 a 产品的成本开支里,经过与有关人员询问,确认无误。审计人员经审查确定该产品年末无在产品,并且该批产品属于订单生产,产品完工已经在审计年度内完全销售。

  借:管理费用-----顾某

 3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a 30000

  3. 审计人员进一步检查了车间在产品盘存资料,与成本核算资料核对,发现被审单位生产环节确实存在领而未用材料的情况,也没有建立“假退料”制度,这势必会影响生产成本的正确核算。审计人员在车间盘点材料时发现了一批材料闲置在角落中,经询问确认是一批为生产 b 产品领而未用的材料乙,需要做假退料处理,而被审单位没有恰当处理,经核算该批材料价值 720 0 元,应相应调整原材料、生产成本和单位成本。

  借:原材料——材料乙

  7200

  贷:主营业务成本——b

  7200

  4.注册会计师对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审计,通过审查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表,并与有关明细账、总账核对,发现帐表之间数字完全符合。有关数字如下:

 材料期初余额:80000 本期购进材料:150000 材料期末余额:60000 本期销售材料:10000 直接人工成本:15000 制造费用:42000

  在产品期初余额:23000 在产品期末余额:30000 产成品期初余额:40000 产成品期末余额:50000

  注册会计师通过对有关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审计,发现以下问题:

 1. 本期已入库,

 但尚未收到结算凭证的材料 5000 元未做暂估处理; 2. 已领未用的材料 1000 元,未做退料处理;

  3. 为在建工程发生的工人工资错记入生产成本 2000 元;

  4. 本期发生的大修理费用 6000 元全部记入当期制造费用(按规定应分为三期分摊); 5. 经对期末在产品的盘点发现,产品的实际金额为 38000 元,根据以上资料填写“生产成

  本及销售成本倒扎表”,计算结果得出审计结论。

  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倒扎表

  三、案例分析

  (一) 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存货进行了审计,主要发现了原材料的仓储管理较弱,发生丢失和盗窃的情况。这一环节被审计单位应该加强制度上面的严格性,从一定程度上改

  善仓储环节的管理混乱的状况,从而减少生产费用。

  (二) 审计人员在对存货进行实地监盘和抽点,由于盘点在会计期末以后的时间进行的,必须编制从盘点日到期末的存货余额调节表。在发现存货余额调节表与实地盘点有误时,积极与管理人员交换意见,并且采取替代审计程序对管理人员的理由作出确定。

  (三) 审计人员在审计生产成本内部控制调查表时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优点与缺点:优点是第一,领料单的签发经过了适当授权批准,材料发出汇总表经过适当的人员复核;第二,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样本的直接人工费用经核对相符;样本的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样本的实际工时经核对相符;第三,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样本分担的制造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的制造费用经核对相符;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合计数与样本所属成本报告期的制造费用明细账总计数经核对相符。

  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没有建立“假退料”制度,这势必会影响生产成本的正确核算。

  (四) 由于在审计生产费用时存货的品种、数量很多,收入支出频繁,存货金额在流动资产中占较大比重,另外,若管理不善存货环节很容易出现舞弊情况,会导致被审单位财产流失;再者,若存货计价不正确,将既影响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金额,又将影响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进而影响利润的正确披露。

  第八组:

  演讲:郭燕

  资料收集及分析:衣然,顾怡静

  ppt 制作:於晨华,陆俊峰篇三:审计报告

  《审计学》实验报告

  班级:会计 114

  姓名:谭智文

  学号:2011305020416

  2014 年 6 月 27 日

  2

  3

  4

  5

 篇四:生产成本审计

  生产成本审计

  [案例分析 7.5]

  基本案情:注册会计师张红对维强公司 6 月份产品生产成本进行审查。该公司生产单一产品 a,一次投料,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产品成本(产品成本计算单如下),账列本月完工产

 品 80 件,未完工产品 20 件(完工程度 50%)产品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a 2008 年 6 月份 单位:元

  项目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生产费 0 用

 生产费用总额

 完工产品成

 本月末在产品成 本

  直接材料 40 000

  800 000

  840 000

  672 000

 168 000

  直接人工 10 000

  260 000

  270 000

  240 000

  30 000

  制造费用 10 000

  170 000

  180 000

  160 000

  20 000

  合 计

  60 000

 1230 000

 1290 000

  1072 000

 218 000

  经查:

  完工产品及月末在产品数量可以确认。

  (2)将在建工程领用的材料 20 000 元,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3)生产车间已领未用材料 10 000 元,月末未作退库。

  (4)虚列生产工人工资 15 500 元,多提生产工人福利费 2 500 元。

  (5)计提经营性租入设备的折旧费 6 000 元,计入制造费用。

  (6)无形资产摊销费用 12 000 元,计入制造费用。

  分析要点:假如您是该注册会计师,请您分析上述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注册会计师相应的审计处理意见是什么? 答案提示:存在问题:工程领用原材料应计入在建工程,不应计入生产成本;生产车间已领未用的材料应作退库处理,减少生产成本;工人工资多计、福利费多计,虚增了生产成本,应从成本中剔除;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不应计提折旧,更不应计入生产成本;无形资产摊销应计管理费用,不应计入制造费用。处理意见:要求被审单位进行账项调整,重编产品成本计算单。

  调整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20 000

  原材料 10 000

  应付职工薪酬 18 000

  累计折旧 6 000

  管理费用 12 000

  贷:生产成本 48 000

  制造费用 18 000

  本月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应为:800 000-(20 000+10 000)=770 000(元)

  本月生产耗用的直接人工应为:260 000-(15 500+2 500)=242 000(元)

  本月生产耗用的制造费用应为:170 000-(6 000+12 000)=152 000(元)

  因此直接材料总额为:40 000+770 000=810 000(元)

  直接人工总额为:10 000+242 000=252 000(元)

  制造费用总额为:10 000+152 000=162 000(元)

  生产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a 2008 年 6 月 单位:元

  项 目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总额

 完工产品成本

 单位成本

 月末在产

  品 成 本

  直接材料 40000 770000 810000 648000 ① 8100 162000

  直接人工 10000 242000 252000 224000 ② 2800 28000

  制造费用 10000 152000 162000 144000 ③ 1800 18000

  合计 60000 1164000 1224000 1016000④ 12700 208000

 ①完工产品材料费用= [810 000÷(80+20)]×80=648 000 (元)

  ②完工产品人工费用= [252 000÷(80+10)]×80=224 000(元)

  ③完工产品制造费用= [162 000÷(80+10)]×80=144 000(元)

  ④完工产品总成本=648 000+224 000+144 000=1 016 000(元)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该公司完工产品成本多转了 56 000 元(1 072 000-1 016 000)

  [案例 7.6]

  基本案情:是一家彩电生产企业,有职工 200 名,其中一线生产工人 170 名,总部管理人员 30 名。审计人员审查时发现,2008 年 2 月,甲公司决定将其生产的液晶电视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该电视单位成本为 10 000 元,单位计税价格(公允价值)14 000 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7%,本月成本尚未结转。该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 2 000 000

  贷:库存商品 2 000 000

  分析:甲公司将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应根据受益对象,计入有关成本或当期损益,而该公司全部计入损益,显然是错误的,而且将自产的产品作为福利,应作为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

  处理调整:

  借:生产成本 2 784 600

  管理费用 491 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 276 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 3 276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8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76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 000 000

  贷:库存商品 2 000 000

  [案例 7.7]

  基本案情:注册会计师张红在审计三维公司会计报表时,发现公司 a 产品销售收入和成本不配比,详细追查 a 产品销售的会计处理时,发现 12 月份,a 产品没有销售合同,但 a产品明细账中却出库 12 万元,第二年的 1 月份,三维公司把 12 万元作为盘盈处理。

  分析要点:假如您是该注册会计师,请您分析上述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注册会计师相应的审计处理意见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案例中,三维公司的会计处理违反了配比的原则,故意多转产品的销售成本。注册会计师应在查证清楚后,提请三维公司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 120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20 000

  【案例 7.8】

  基本案情:审计人员在 2008 年 2 月份审阅某工业企业 2007 年 12 月份总分类账时,发现“制造费用”借方发生额与以前月份相比增加数额较大,进一步审查 2007 年 12 月份“制造费用”明细账,其中有一笔摘要中注明“固定资产安装费”字样,金额为 16 000 元,审计人员将该笔业务的记账凭证调出,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16 000

  贷:银行存款 16 000

  问题:设备的安装费怎么记入制造费用?

  审计分析:企业可能是为了将该计入“在建工程”的费用记入制造费用,这样可以早日列入损益,使当期少交所得税。为证明疑问,审查发现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是一张发票和一张转账支票存根,根据发票证明是车间设备的安装费用,并支付给某施工队。处理调整:

 调整上年度损益,作如下调整分录:

  借:在建工程──设备 16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6 000

  补交所得税 5 280 元,调整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 28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 280 篇五:产品生产成本审计程序表

  执行情工作底稿审计程序 - 产品生产成本 况说明

  1.取得或编制产品生产成本汇总明细表(例表见附录表),与材料发出汇总表,工资分

  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交叉核对一致,且与总账上结转一致。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及成本

  核算方法,检查成本核算方法与生产流程是否适应,前后期是否一致,并作出记录(如:工艺流程简图,根据简图对重点工序作出标注,同时观察是否有停工,停产或者长期闲

  置设备,初步判断企业生产是否正常。)

  2.进行存货结构占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各种产品成本及其构成进行分析性复核,确定审计重点产品、重点费用项目、重点月份及重点生产环节

  (1)编制各种(主要)产品成本项目构成分析表。(数据需罗寿提供)

  (2)编制重点产品的单位成本各月份波动分析表,若见波动异常再进一步进行成本项目

  的比较,以确认此波动是由料,工,费三项指标中的哪一项引起。(数据需要罗寿提供)

  (3)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重点产品及重点费用项目及重点审查月份。

  3.根据确定出来的重点检查的产品,进行成本构成项目的审查。其中包括直接材料成本

  测试,直接人工成本测试,制造费用测试和生产成本在当期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分配

  的测试四项。

  3-a. 直接材料成本的审计一般应从审阅材料和生产成本明细账入手,抽查有关

  的费用凭证,验证企业产品直接耗用材料的数量、计价和材料费用分配是否真实、合理。

  其主要内容包括:

  (1)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成本计算,费用的分配标准与计算方法,与材料费用

  分配汇总表相核对。

  (2)审查耗用数量的真实性,有无将非生产用材料计入直接材料费用。

  (3)分析比较同一产品前后各年度的直接材料成本,如有重大波动应查明原因。

  (4)抽查材料发出及领用的原始凭证,检查是否经过授权、经过适当的复核,成本计

  价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正确及时入账。

  3-b. 直接人工成本审计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选择核对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相应的实际

  工资费用是否相符,查明有无将非生产人员工资计入直接人工成本。

  (2)选取某月资料核对实际工时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相应的实际工时是否相

  符,查明有无虚报工时,多列工资扩大成本,减少利润。

  (3)抽取并核对生产部门若干期间的工时台账与实际工时统计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

  时记录,确保工资核算真实性。

  (4)分析比较本年度各个月份的人工费用发生额,如有异常波动,应查明原因。

  (5)若没有实际工时统计记录的,应根据人员工资分类表,计算复核人工费用

  分配汇总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资费用是否合理正确,有无与生产量偏离过大的数

  据。

  3-c. 制造费用成本审计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获取或编制制造费用汇总表,并与明细账、总账核对相符。(账表核对)

  (2)抽查制造费用中的重大数额项目及例外项目是否合理。

 (3)审阅制造费用明细账,检查其核算内容及范围是否正确,并应注意是否存在异常

  会计事项。

  (4)必要时,对制造费用实施截止测试,即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制造费用

  明细账及其凭证,确定有无跨期入账的情况。

相关热词搜索: 生产成本 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