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7 页 浙江省丽水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六
姓名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成绩 :________
亲爱的同学 ,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 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 , 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
一、
阅读理解。
( (共 共 5 5 题;共 4 54 分) )
1. (10 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 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
填空。
①“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________。
②“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________。
(2)
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________。
(3)
第 2 页 共 7 页 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2. (18 分)
课外阅读大本营。
可爱的小鸡 我家养了几只小鸡,我很喜欢它们。
小鸡的身子是圆形的,身上的毛是黄色的,像一个个黄色的绒球。它们的耳朵很小,藏在眼睛后的毛中间。如果你不仔细看,还以为它们没有耳朵呢!它们都有一张尖尖的嘴,用来啄食物。
这些小鸡可有趣啦!有一次我和小鸡地草地上玩。忽然,一只小鸡发现了一条又肥又嫩的虫子,它飞快地跑过去咬住小虫的一头;另一只小鸡也发现了,跑过咬住小虫的另一头。它们你争我抢,毫不相让,只听“啪”的一声,小虫断了,两只小鸡呢?都摔了个大跟头。我看着它们那调皮的样子,忍不住哈哈地大笑起来,笑得肚子都;疼了。
有一次,一只小鸡的脚被大公鸡啄了一下,鲜红的血滴在地上,小鸡“叽叽”地叫着,好像在说,“哎哟!好疼啊!”我看了心里难受极了。妈妈给小鸡的脚涂了些红花油。我多想让小鸡的脚快些好啊!第二天放学回到家里__妈妈告诉我__ __小鸡的脚好多了__ __我跑到厨房一看__小鸡的脚果然好多了__我心里无比高兴__心想__ __以后我要好好保护这些小鸡__ __ (1)
描写小鸡外形时,先写________,再写 ________,然后写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2)
短文共________个自然段,第________自然段写小鸡捉虫子的情景。
(3)
给第四自然段的横线加上标点符号。
第二天放学回到家里________ 妈妈告诉我________ 小鸡的脚好多了________ 我跑到厨房一看________ 小鸡的脚果然好多了________ 我心里无比高兴________心想________ 以后我要好好保护这些小鸡________
3. (14 分)
直面阅读轩。
带刺的朋友
第 3 页 共 7 页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非常惊愕,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行动。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枣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噗地一声,径直掉了下来。听得出来,摔得还挺重呢!很快,它又慢慢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向四周,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急火火地跑去了。
哎,这不是刺猬吗?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真高啊!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处,弯腰望去,水沟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有了踪影。
第二天,夜幕降临,我偷偷地躲在枣树背后,捧一把红枣撒在枣树周围。
突然,我眼前一亮,小刺猬钻出了水沟,径直向枣树底下跑过来。它发现了红枣,向四下看了看,来了个就地十八滚,背上扎满了红枣,一溜烟地跑回去了。
(1)
结合短文,理解词语。
诡秘:________ 钦佩:________ (2)
刺猬打滚是为了________。
(3)
通过“我”观察,小刺猬住在________。
(4)
“我”对暗暗钦佩的原因是:________。
(5)
仔细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是如何观察的?
4. (7 分)
将《嫦娥》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嫦娥
第 4 页 共 7 页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________,________ 《嫦娥》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他与________并成为“小李杜”。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
5. (5 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青之技,自谓③尽之④,遂辞归⑤。秦青弗止⑥,饯行郊衢⑦,抚节⑧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⑨行云。薛谭乃谢⑩,求反⑪,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
①讴(ou):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唱歌 ②穷:尽,完,这里指学完。
③谓:认为,以为。
④之:代词,指代秦青高超的唱歌技巧。
⑤遂辞归:于是就(向秦青)告辞准备回家遂(sui),于是。辞,告辞 ⑥弗(fu)止:没有劝阻 ⑦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用酒食送行。衢(q),大路 ⑧抚节:打着节拍。
⑨遏(e):阻止。
⑩谢:认错,道歉。
①反:通“返”,返回 (1)
对“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
A .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说自己什么都学会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B .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自己都学会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第 5 页 共 7 页 (2)
秦青为薛谭饯行,高歌一曲之后,薛谭是怎么做的?写出相关的句子。
(3)
秦青是一个怎样的人?简要说明理由
(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第 6 页 共 7 页 参考答案
一、
阅读理解。
( (共 共 5 5 题;共 4 54 分) )
1-1、答案:略 1-2、答案:略 1-3、答案:略 2-1、
2-2、
2-3、
第 7 页 共 7 页 3-1、答案:略 3-2、答案:略 3-3、答案:略 3-4、答案:略 3-5、答案:略 4-1、
5-1、 5-2、
5-3、
5-4 、
相关热词搜索: 丽水市 浙江省 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