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

时间:2025-08-02 04:25:25 浏览次数:

  教

 案

 设

 计

 课

 题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第二节 旅游的概念

 1 1- -4 4 授课班级

 16 旅游 授课时间

  使用教材

 《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产生的过程。掌握旅游的定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重

 点 掌握旅游的定义。

 难

 点 对旅游的定义的理解。

 关

 键 了解并掌握旅游的概念。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分析 小组讨论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4 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

  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相关的学习内容

 通 过 案 例 导入,形象地开展所学课程

 同学们告别了中学学习,选择了热爱的旅游专业,那么,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有多少了解呢?让我们和晓东一起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吧。

 根据教材的导入案例,让学生对其分析,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 即使假期足够长,晓东家的旅行计划能够一次圆满完成吗? 2、 人们一般首先喜欢去哪一类地方旅游?为什么? 3、 设计旅游线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4、 根据案例,你认为哪一种旅游方式最省钱? 分析教材中的导入案例,根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同时教师启发,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时间分

  学生活动

 配

 新

 授

 对学生思考能力的考核同时看看学生对旅游的 认识

  使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共同进入课堂

 在探讨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世界各地社会发展有快有慢,旅游的产生有先有后,但就旅游活动来说,都经历了一个从萌芽、产生、发展而日趋成熟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是从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出来的。那么,其产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旅行和迁徙的关系。

 一、

 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

 同:“迁徙”和“旅行”具有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移动。

 异:迁徙:自然行为 ↓ 旅行:自由行为

 那么,旅游又是如何从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出来的呢?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1、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已逐渐转化成商品,标志着商业到了应运而生的历史阶段,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并促使有自觉目的的意识的旅行活动的萌芽。

 2、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4、“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享乐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提问:具有现代意义的旅行和旅游活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三、旅游的产生

 1、人类意识的发展 2、精神需求的提高 3、经济条件的成熟

 课件展示 比较异同 图示说明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

 5'

 5'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

 讨论加深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加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给旅游下个定义。

  四、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举行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知识拓展 西方:Travel、Tourism 我国古代:旅行、游览 “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赚钱活动。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指出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移景异”功能和动与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2、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它的目的广泛。

 3、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案例分析 晓东和妈妈在暑假期间随旅游团去长白山旅游。旅游的活动内容如下:

 早餐后从长春乘旅游大巴赴长白山(约 7 小时)抵达二道白河镇,当晚住宿于此镇。第二天早晨进入国家 AAAAA 级风景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沿途观赏四个垂直自然景观带,乘倒站车登天池主峰观天池胜景,后观东北第一大瀑布—长白瀑布,长白山高热温泉群,品尝温泉煮鸡蛋,晓东还购买了长白 学 生 各 抒己见,不固定答案

 总 结 学 生的答案,给出 旅 游 的定义,并做以解释

  学生阅读,教 师 做 简单介绍

  教师总结

 5'

 2'

  5'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时间分

  学生活动

 配

 新

 授

 板书设计

 板 书 设 计 紧扣 本 课 教 学重点,突出课程 设 计 的 内涵与主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山的特产——人参,准备拿回家给奶奶煲汤。午餐后洗温泉浴,乘车赴延吉,晚餐后,住延吉。第三天早晨乘大巴返回长春。

 请同学们根据晓东和妈妈的这次长白山之旅,总结出旅游的内容。

 六、旅游的内容

 旅游活动的六要素:

 食、住、行、游、娱、购

  板书设计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一、 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三、旅游的产生 第二节 旅游的概念 四、旅游的定义 五、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六、旅游的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5'

 小

 结

 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正确掌握旅游的定义,并区分旅游与旅行、游览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旅游概论》的基础。

 2' 作

 业

  1、 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 2、 为什么说旅游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 3、 什么是旅游?旅游与游览、旅行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 教学反思

 课

 题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三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 旅游的特点 5 5- -6 6 授课班级

 16 旅游 授课时间

  使用教材

 《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旅游的本质属性。掌握旅游的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重

 点 理解和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及特点。

 难

 点 对旅游的特点的理解。

 关

 键 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及特点。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 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课前提问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

 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

 旅游的定义是什么? 旅游的内容包括什么?

 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那么,应该如何诠释其本质属性呢?当今社会的旅游又具有什么性质呢?

  教师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巩固上节内容

  教师启发

 3'

  3'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通过教师分析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做出总结

 在探讨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引发学生思考旅游的特点,并对学生的分析做出总结

  设 置 课 堂 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 一、

 旅游的本质属性

  (一)

 旅游的社会属性 1、 旅游主体具有社会特征 2、 旅游客体的社会性 3、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旅游观念发生变化

 (二)

 旅游的文化属性 1、 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2、 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3、 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三)

 旅游的经济属性 从旅游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因素对旅游者的产生和各国旅游活动的发展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

 旅游的消费属性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消费形式和活动方式,同一般消费或社会活动相比较,既有类同之处,又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那么,当今社会的旅游具有什么特点呢?

 二、

 旅游的特点

 (一)

 广泛性 1、 旅游者构成的广泛性 2、 旅游地域的广阔性和活动领域的多面性 3、 旅游内容的丰富性及其所属性质的多样性 (二)

 综合性 (三)

 参与性 (四)

 季节性

 ※课堂讨论

 你认为旅游最本质的属性是什么?为什么?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学 生 分 小组讨论

  6'

 6'

 6'

 6'

  8'

  4'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板书设计

  板 书 设 计 紧扣 本 课 教 学重点,突出课程 设 计 的 内涵与主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分析:

 从旅游活动产生的原因看,旅游活动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旅游者角度)

 从旅游业兴起的原因看,人们之所以会经营发展旅游,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旅游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本质属性是经济性。(旅游经营者角度)

 板书设计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三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一、 旅游的社会属性 二、 旅游的文化属性 三、 旅游的经济属性 四、 旅游的消费属性 第四节 旅游的特点 一、广泛性

 三、参与性 二、综合性

 四、季节性

  教 师 对 学生 讨 论 结果 做 出 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小

 结

 旅游具有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和消费属性。这些属性都在不同层面上诠释着旅游的本质。同时,旅游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参与性和季节性的特点。

 2' 作

 业

  1、 简述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

 2、 旅游有哪些特点?

 1' 教学反思

 课

 题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五节 旅游的类型

 7 7- -8 8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使用教材

 《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旅游的类型。

 能力目标

  具有区分旅游的不同类型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重

 点 理解和掌握旅游的类型。

 难

 点 对旅游的不同分类标准的不同类型的理解。

 关

 键 掌握旅游的多种类型。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比较教学法 学法分析 讨论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 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课前复习

 导入新课

 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相关的学习内容

  通 过 案 例 导入,形象地开展所学课程

  1、 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2、 旅游的特点是什么?

 讨论:

 晓东一家三口在暑假期间分别有一次旅游活动。晓东爸爸随单位考察团去了新疆,晓东妈妈陪姥姥回了一次山东老家,而晓东则参加了学校的夏令营,到北京参观了一翻。你认为晓东一家三口的旅游类型相同么?为什么?

  学生思考问题,复习前节内容

 教师启发

  5'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对学生思考能力的考核同时看看学生对旅游分类的认识

 使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共同进入课堂

 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旅游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现代旅游已涉足广阔的空间,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民族、宗教等各个领域,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旅游项目也具有多样性,即呈现出不同的旅游形式,而且大量地交叉进行。那么,目前国内外对旅游的分类都有哪些呢?

 一、按旅游区域划分

 (一)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居民在其国家(地区)的境内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分为:

 1、地方性旅游 2、区域性旅游 3、全国性旅游 (二)国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地区)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分为:

 1、跨国旅游 2、洲际旅游 3、环球旅游

 提问:如果按照旅游的目的划分,你认为可以将旅游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呢?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一)观光旅游:主要指旅游者到异国他乡进行游览自然山水、鉴赏文物古迹、领略风土民情,从中获得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审美情趣,以达到消遣娱乐、积极休息和愉悦身心的效果。

 (二)度假旅游。

 (三)公务旅游:是指以某种公务为主要目的的旅游。

 1、商务旅游 2、会议旅游 (四)专项旅游:是指以满足某种特定需要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具备定向性和专题性。

 1、宗教旅游 2、购物旅游 3、会展旅游

 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学 生 分 小组 进 行 讨论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5'

 10'

  12'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时间分

  学生活动

 配

 新

 授

 板书设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新知识

  板 书 设 计 紧扣 本 课 教 学重点,突出课程 设 计 的 内涵与主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三、新型旅游

 (一)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包括乡村文化)资源为对象的观光、度假、娱乐、康乐、民俗、科考、访祖等的复合型旅游活动。

 (二)工业旅游 旅游业角度——新型旅游产品(项目)

 旅游者角度——高品位的旅游形式

 板书设计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四节 旅游的类型 一、按旅游区域划分 (一)国内旅游 (二)国际旅游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一)观光旅游 (二)度假旅游 (三)公务旅游 (四)专项旅游 三、新型旅游 (一)乡村旅游 (二)工业旅游

 教师讲解 图片演示

 5'

  小

 结

 掌握旅游的类型对同学们掌握旅游的相关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将旅游活动划分为多种类型。因此,在划分旅游活动的类型时,要全面考虑。对新型旅游类型需着重掌握。

 2' 作

 业

  1、 按区域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 2、 按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

 1' 教学反思

 课

 题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六节 旅游组织

 9 9- - 10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使用教材

 《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旅游的组织。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及世界旅游组织有所认识。

 德育目标

  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养成。

 教材分析

 重

 点 掌握旅游的组织。

 难

 点 对旅游的组织的理解。

 关

 键 掌握国内外旅游组织的职能。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 学法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 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课前复习

 导入新课

 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导入,形象地开展所学课程

  3、 按区域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 4、 按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

  从全球看,旅游组织可谓种类繁多、大小不一、职能有分、权限有别。其机构,或独立,或依属;其范围有国际性、区域性、国家性、地方性;其地位,有官方(政府),有民间(团体);其成员,或政府代表,或公司企业,或个人名义,或兼而有之。你所了解的旅游组织都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着重向大家介绍一些重要的旅游组织。

  复 习 上 节课内容

 教师启发 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

 5'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对学生思考能力的考核使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共同进入课堂

  增强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强调国家旅游局在我国旅游组织中的重要性

  一、

 国际性的旅游组织

 1 、 世 界 旅 游 组 织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WTO)

 联合国组织所属的全球唯一的政府间旅游组织,是一个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国际性最高权力决策机构。

 2、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cific Asia Travel Association,PATA)

 是一个民间性、行业性的国际旅游组织。其成员有国家旅游组织,也有各种旅游协会和旅游企业等。

 3 、 国 际 旅 游 科 学 专 家 协 会 ( Internation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Experts in Tourism,AIEST)

 成立于 1951 年 5 月、《旅游评论》,是一个民间性的学术团体。

 4、世界旅行社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Travel Agencies,WATA)

 成立于 1949 年,是一个民间性的国际旅游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

 5 、 国 际 旅 馆 协 会 ( International Hotel Association,IHA)

 是一个民间性的国际旅游组织,成立于 1947 年,总部设在巴黎。

 二、我国的旅游组织

 1、旅游行政管理机构 1)国家旅游局 国家旅游局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是国务院直属的主管全国旅游行业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下设 7 个职能司(室)和纪检组、监察局。

 2)省(直辖市、自治区)旅游局 3)县(市)旅游局 2、旅游行业组织 1)中国旅游协会 该协会成立于 1986 年 1 月,是一个全国性、社团性的旅游行业组织。其成员为团体会员,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15'

  10'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板书设计

  与世界旅游组织做比较,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板 书 设 计 紧扣 本 课 教 学重点,突出课程 设 计 的 内涵与主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2)中国旅游饭店协会 协会成立于 1986 年 2 月,其成员来自以国内外旅游这位主要客源的各种档次的星级饭店以及饭店管理公司、地方性饭店协会、饭店用品供应厂商等相关单位。协会挂靠国家旅游局。

 3、旅游学术团体

  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从事旅游文学和旅游文化研究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于 1990 年成为中国旅游协会的专业组织。

  板书设计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五节 旅游组织 一、 国际性的旅游组织 二、我国的旅游组织

  教师讲解

  7'

 小

 结

  掌握国际性的旅游组织及其功能、我国的旅游组织及其功能,对于同学学习相关旅游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节课需要同学们掌握国家及我国的旅游组织的相关内容和知识。

 2' 作

 业

 1、国际性的旅游组织主要的有哪些?各具有哪些功能? 2、我国的旅游组织主要有哪些?各具有哪些功能?

 1' 教学反思

 课

 题

 第二章 旅游简史

  第一节 世界旅游简史

  11-12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使用教材

 《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世界旅游、旅游业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能力目标

  使学生养成正确分析问题、看待历史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重

 点 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难

 点 对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理解。

 关

 键 了解并掌握世界旅游的发展历史。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分析 小组学习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 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

  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相关的学习内容

 通 过 案 例 导入,形象地开展所学课程

 晓东学习了《旅游概论》第一章以后,对旅游专业产生了很强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存在了一些疑问,让我们试着一起和晓东来解决这些疑问吧。

 根据教材的导入案例,让学生对其分析,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5、 晓东为什么认为旅行社(导游)是“不可替代”的? 6、 你认为是什么力量推动,使古代奥运会流传至今,发扬光大? 7、 你能回答晓东的两个疑问吗? 8、 根据案例,你认为哪一种旅游方式最省钱?

 分析教材中的导入案例,根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同时教师启发,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 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对学生思考能力的考核同时掌握学生对旅游发展历程的了解和认识

 使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共同进入课堂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对古代旅行和旅游的特征做出总结

  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 旅游从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由于在上一章我们已经对旅游的产生作了分析,这里仅就旅游的发展过程作一概括论述,借以了解旅游的历史传统,揭示旅游、旅游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以扩大对旅游的历史视野,加深对现代旅游的认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旅游历史的发展。

 一、

 古代旅行和旅游的发展及其特征

 (一)发展:

 公元前 3000 年

  腓尼基人 公元前八世纪

 希腊、罗马 公元前六世纪中叶

 波斯帝国 公元 7-8 世纪

 阿拉伯帝国

  公元 10-11 世纪

 西欧城市 (二)特征:

 1、 古代的旅行、旅游动机更多地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联系,因而,古代旅行、旅游往往与通商贸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隶主、封建帝王的巡游活动相结合。

 2、 以欧洲人为代表的探险、考察旅行相对发达,但具有物质占有和殖民文化倾向。

 那么,近代旅游又是如何兴盛的呢? 二、近代旅游的兴盛与旅游业的诞生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

 1、 技术因素 2、 经济因素 3、 社会因素 4、 价值因素

 ※知识拓展 世界旅游业的创始人——(英)托马斯·库克 1841 年 7 月 5 日 禁酒大会 1845年 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 1845 年 8 月 4 日 组织消遣性的观光旅游团

  课件展示 图示说明

 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

  学生阅读

 5'

 5'

 5'

  4'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板书设计

  要求学生对古代和近代旅游的特征做出比较,从而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刻

 强调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从 现 代 旅 游业 的 发 展 过程 中 使 学 生对 其 特 征 做出总结

 板 书 设 计 紧扣 本 课 教 学重点,突出课程 设 计 的 内涵与主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二)特征 1、旅游者人员构成的多层次。

 2、旅游动机中消遣娱乐成分增多,非功利目的的纯享乐旅游开始兴盛。

 3、旅游活动空间的拓展,使跨国、跨洲旅游成为时尚。

 4、旅游保障制度开始全面推进。

 5、旅游业在诞生初期就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但就发展速度和规模而言,在整个世界经济中还不足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代旅游与旅游业是如何获得迅速发展的呢? 三、现代旅游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一)表现 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要求。

 2、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旅游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旅游宣传效益和旅游组织的工作效率,使现代化的旅游得以顺利开展。

 (二)特征 1、游客的大众性。

 2、地区的广泛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增长的持续性。

 5、影响的双重性。

 6、运作的综合性。

 板书设计 第二章

 旅游简史 第一节 世界旅游简史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的发展及其特征 二、近代旅游的兴盛与旅游业的诞生 三、现代旅游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教师讲解

  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8'

  10'

  小

 结

 世界旅游、旅游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2' 作

 业

  4、 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近代旅游与古代旅游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特征?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6、 现代旅游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

 1' 教学反思

  课

 题

 第二章 旅游简史

 第二节 中国旅游简史 13-14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使用 教材

 《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掌握现代旅游的三个发展阶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热爱旅游学习,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重

 点 掌握现代旅游的三个发展阶段。

 难

 点 对现代旅游的理解。

 关

 键 了解并掌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分析 小组讨论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 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 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课前提问

 导入新课

 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导入,形象地开展所学课程 7、 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近代旅游与古代旅游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特征?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9、 现代旅游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

 中国人民历来酷爱旅游,在先秦古书中就有关于华夏先民在遥远古代的旅游传说。随着朝代的更迭,社会经济、政治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旅游活动也经历着兴衰起伏的发展变化过程。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旅游的发展过程中。

 复习上节课内容

 5'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要求学生在了解世界旅游发展的前提下,掌握我国古代的旅行和旅游

 引发学生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讨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教师讲解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旅行和旅游。

 一、

 古代旅行和旅游

 古籍:《诗经》、《山海经》、《史记》 神话传说时期:黄帝 信使时期:夏商周三代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鸦片战争将中国带入到近代社会,那么旅游在近代是如何发展的呢?

 二、近代旅游

 洋务运动:“留学热” 1923 年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 1927 年 第一本《旅行杂志》 1927 年 6 月 更名为“中国旅行社”

 提问:现代旅游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呢? 三、现代旅游

 (一)开创阶段(1949 年-1977 年)

 标志:

 1、新中国旅游业的诞生是以“华侨服务社” 和“中国国际旅行社”这两个旅游机构的建立为标志的。

 2、新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拓展是以“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建立和中国客源市场的转移以及旅游者构成的变化为标志的。

 (二)改革振兴阶段(1978 年-1989 年)

 1978 年以后,随着国家开放政策的实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系列正确的旅游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不断改革,突破了我国旅游业长期以来基本属外事接待的模式,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经济事业的性质得到肯定,一种具有较强活力的新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

  分类清晰条理清楚

  课件展示 图示说明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

 5'

 10'

  5'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板书设计

 通过具体数字的呈现,增强学生的记忆

 板 书 设 计 紧扣 本 课 教 学重点,突出课程 设 计 的 内涵与主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三)全面发展阶段(1990 年-

  )

 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居世界的第 4 位和第 5 位,成为亚洲第一旅游大国。

 我国旅游业进入三大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共同发展的历史阶段。

 截至 2006 年底,我国共有星级饭店 12751 家,旅行社 17957 家,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校 762 所,中等职业学校 941所,在校学生 73.49 万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 271万多人。

  板书设计 第二章

 旅游简史 第二节 中国旅游简史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 二、近代旅游 三、现代旅游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7'

 小

 结

 中国的旅游活动随着朝代的更迭、社会经济、政治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也呈现出发展变化的过程。本节课主要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同学们需要对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性的事件加以重点掌握。

 2' 作

 业

  1、古代中国旅行和旅游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2、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大体经历哪几个阶段?试分析各阶段的特点。

 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业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进展?

 1' 教学反思

  课

 题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旅游者

 15-16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使用教材

 《旅游概论》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旅游者的定义及旅游者的分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重

 点 掌握旅游者的定义及分类。

 难

 点 对旅游者的定义的理解。

 关

 键 了解并掌握旅游者的概念、分类。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分析 小组讨论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 课时(90 分钟)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

 对学生思考能力的考核同时考察学生对旅游者的认识

 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相关的学习内容

 通 过 案 例 导入,形象地开展所学课程

 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晓东对所学专业更加喜爱,并且有自己关于旅游的梦想,那就是能完成亲访为人马克思故乡的旅行。你如何看待晓东的旅游梦想?

 根据教材的导入案例,让学生对其分析,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9、 谁才是最会旅游的人?是晓东这位意气青年,还是„„? 10、 “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有什么启示? 11、 你所在地区的最有价值的旅游景观是什么?为什么? 12、 你如何从案例中体会到旅游行业在旅游

 分析教材中的导入案例,根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同时教师启发,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

 10'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使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共同进入课堂

 在探讨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引 发 学 生 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者和旅游地之间的桥梁作用?“在家容易出门难”还有道理吗?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旅游的主体——旅游者。

 一、

 旅游者的概念

 旅游者: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精神上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人。

 那么,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二、旅游者的条件

 (一)社会条件 1、社会富裕和社会闲暇 2、人们的旅游权利 (二)个人条件 1、有“钱”——可随意支配收入。

 2、有“闲”——可自由支配时间。

 3、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以外的消费需要而产生的具有明确方向的旅游行为的内驱力,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4、身体条件。

 提问:你认为旅游者应如何分类?可以分为多少种类型? 三、旅游者的类型

 (一)按旅游区域划分 1、国内旅游者 2、国际旅游者 包括入境旅游者和出境旅游者。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1、观光旅游者 2、度假旅游者 3、事务(公务或私事)旅游者 包括商务旅游者、会议旅游者、宗教旅游者、购物旅游者等。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 逐条分析

 教师引导 课件展示

 10'

 20'

 20'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 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板书设计

 板 书 设 计 紧扣 本 课 教 学重点,突出课程 设 计 的 内涵与主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四、旅游者的基本要求

 1、要有比较宽松的旅游政策,以充分行使个人的旅游权利。

 2、旅游以游为主,因而要求有更多的旅游方式、旅游胜地及其项目精品可供自由选择。

 3、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因此对涉及行、游、住、食、购、娱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

  板书设计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旅游者 一、 旅游者的概念 二、旅游者的条件 三、旅游者的类型 四、旅游者的基本要求

  教师总结

  15'

 小

 结

 旅游者是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精神上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人。旅游者的产生需要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两个方面,其中个人条件主要包括金钱、时间、旅游动机和身体条件。此外还需要了解旅游的类型。

 3' 作

 业

  10、 什么是旅游者?旅游者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11、 旅游者有哪些类型?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12、 怎样理解“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这句话?举例说明。

 2' 教学反思

  教

 案

 设

 计

  课

 题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旅游资源 17-20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使用教材

 《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特点,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树立保护旅游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分析

 重

 点 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难

 点 对旅游资源的定义的理解。

 关

 键 了解并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分析 小组讨论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4 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课前复习

 导入新课

 巩固上节课学习内容

 教师导入 开展所学课程

 13、 什么是旅游者?旅游者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14、 旅游者有哪些类型?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15、 怎样理解“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这句话?举例说明。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当今世界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旅游业发达国家都千方百计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使它成为一种最具吸引魅力的旅游对象,以招徕源源不断的旅游者,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通 过 回 答问 题 复 习所学知识

 5'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核

  在探讨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旅游资源的概念。

 一、

 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具有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吸引性、可进入性、价值性和变化性。

 那么,旅游资源应如何分类呢?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

 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将旅游资源分为 8 个主类、31 个亚类和 155 个基本类型。

 (一)

 地文景观 举例:五岳名山、桂林山水、敦煌鸣沙山、五大连池火山岩溶、大连金石滩。

 (二)

 水域风光 举例:长江三峡、长白山天池、黄果树瀑布、陕西临潼华清池、海南博鳌、四川海螺沟冰川。

 (三)

 生物景观 举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陕西黄帝陵的“轩辕柏”、四川卧龙大熊猫。

 (四)

 天象与气候景观 举例:蓬莱海市蜃楼、春城昆明、吉林雾凇。

 (五)

 遗址遗迹 举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北京八达岭长城。

 (六)

 建筑与设施 举例:深圳世界之窗、北京国家博物馆、杭州西湖、丽江古城、舞艺悬棺、沪浙东海大桥、三峡水库。

 (七)

 旅游商品 举例:北京烤鸭、西湖龙井茶、清蒸武昌鱼、同仁堂、景德镇瓷器、杭州丝绸、中国字画。

 (八)

 人文活动 举例:曲阜“三孔”、昆曲、伊斯兰教民族节日、哈尔滨冰雪节。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图示说明

  分类展示

  分类展示

  分 类 展 示图片

  课件展示

  10'

 20'

  '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讨论加深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

  通 过 案 例 分析,加固学生本节课所学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总结出旅游资源的特点。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吸引性 (二)变化性 (三)垄断性 (四)季节性

 ※知识拓展 主题公园:是传统的城镇公园和游乐园的有机结合,并集休闲、游乐、餐饮、购物乃至住宿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的旅游服务体系或游乐场所。

  四、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 原则:

 1、 特色原则 2、 经济原则 3、 市场原则 4、 保护原则 (二)旅游资源的保护

  ※案例分析 晓东的家乡山清水秀,但是旅游资源的投资和开发一直没有开展。直到去年,当地旅游局请来旅游资源规划专家,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了良好的规划,晓东的家乡开始陆续接待大量的旅游者。刚开始的时候,晓东和家乡人都对旅游者的到来感到十分欣喜,可是,渐渐的,晓东发现:游客的大量到来使得家乡的山不再清,水不再秀,而白色污染和各种固体垃圾充溢着家乡秀丽的景点。晓东想给当地政府写信,倡导政府出台政策保护当地旅游资源,如果你是晓东,应该怎样写这封信呢? 学 生 各 抒己见,不固定答案

 总 结 学 生的答案,给出 旅 游 资源的特点

 学生阅读,教 师 做 简单介绍

  教师总结

  学生分析 教师点拨

 10'

 5'

  15'

  1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时间分

  学生活动

 配

 板书设计

 板 书 设 计 紧扣 本 课 教 学重点,突出课程 设 计 的 内涵与主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旅游资源 一、 旅游资源的概念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四、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小

 结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按照国家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八个大类。并具有吸引性、变化性、垄断性和季节性的特点。

 3' 作

 业

  1、 什么是旅游资源?其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2、 突破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对旅游景区经营的影响是一个难题,你有什么好主意?举例说明。

 2' 教学反思

  课

 题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旅游业 21-22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使用教材

 《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旅游业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旅游业的影响和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重

 点 掌握旅游业的概念和特点。

 难

 点 对旅游业的定义的理解。

 关

 键 了解并掌握旅游业的概念。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分析 小组学习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 课时(90 分钟)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课前复习

 导入新课

 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13、 什么是旅游资源?其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14、 突破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对旅游景区经营的影响是一个难题,你有什么好主意?举例说明。

 学习了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和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后,同学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旅游主体和客体是如何联系到一起的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旅游的媒体——旅游业。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启发,学 生 认 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

  5'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使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共同进入课堂

  在探讨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对学生思考能力的考核同时看看学生对旅游业的理解和认识

 旅游业是旅游的媒介。所谓旅游媒介或媒体,是指为旅游的主题旅游者与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之间的有机联系提供服务条件的中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旅游业的概念。

 一、

 旅游业的概念

 从现代旅游角度来考虑,旅游业是由旅游设施和各种专业人才构成的能为旅游活动提供各种服务的整个服务体系。

 二、旅游业的性质

 旅游业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出售劳务为特征的经济性产业。

 提问:你认为旅游业具有什么特点呢? 三、旅游业的特点

 1、综合性 2、依赖性 3、带动性 4、敏感性 5、涉外性

 提问:你认为旅游业有哪些影响和作用呢? 四、旅游业的影响与作用

 (一)旅游业在社会劳动就业中的作用 (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直接作用——换取外汇、回笼货币。

 2、间接作用——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发展。

 3...

相关热词搜索: 概论 教案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