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成长需要多元文化碰撞
"音乐界哈佛"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院长波利西接受本报专访
艺术成长需要多元文化碰撞
■深圳特区报记者孙锦
她毗邻举世闻名的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纽约市歌剧院和纽约交响乐团。欧洲拥有上百年的古典音乐传统,而她却是一所能与欧洲相媲美的音乐学院,折射出美国的百年文化史。无数天才儿童来到了这所名师荟萃的世界著名学院求学,她就是世界音乐家的摇篮--朱丽亚音乐学院。
朱丽亚音乐学院被称为美国"音乐界哈佛"。
近日,朱丽亚音乐学院院长约瑟夫·波利西通过电子邮件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畅谈了学院第二个百年音乐梦想。作为一位从事近 30 年艺术教育的音乐家,波利西一直努力将每一位有天赋的学生变成对艺术充满感情并能打动观众的艺术家。
培养全才丰富学生艺术内涵
记者:在 2005 年庆祝了百年校庆之后,朱丽亚音乐学院已经开启了她的第二个百年音乐梦想,作为院长,您认为在第二个百年里,是否会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朱丽亚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在演出。
波利西:朱丽亚音乐学院 1905 年成立之初只是一个音乐学校。在此之前,美国的青年要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都必须到欧洲去上学。当时负责纽约市公立学校音乐教育的丹罗士博士决心在美国本土培养音乐人才,于是他建立了一个音乐艺术学院,立即受到了美国青年学生的欢迎。学校很快扩大,成为纽约最有名的音乐学院,也为美国树立了艺术教育的典范。
近一个世纪以来,朱丽亚音乐学院在多位美国音乐界著名人士的带领下取得的最大成绩就是其教学内容的不断拓展,日益成为一所高级的表演艺术综合性大学,我认为最值得骄傲的是:朱丽亚的毕业生都是表演艺术家,他们在全世界表演艺术团体中体现职业的最高标准。
朱丽亚音乐学院院长约瑟夫·波利西。Christian Steiner 摄
之所以说这些,是想说明朱丽亚学院包括我本人一直都在强调的一个办学理念:一个 21 世纪的艺术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当是一个全才,不仅是掌握某一种艺术,更要能对自己所处的艺术领域乃至周围的人产生一种正面的影响。我总是教育我们的学生,首先是要精通自己本专业的技艺,同时还要通晓其他音乐门类,再往后就是要具备从事教学的能力甚至是成为音乐产业中的企业家,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艺术教育的目标绝不仅仅就是演奏世界名曲,上演百老汇的戏剧,还要考虑如何让这种艺术的魅力传递给更多没有专业学过艺术的普通人。
记者:朱丽亚音乐学院被业界誉为"世界音乐家的摇篮",所以校友在贵学院一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你是如何利用宝贵的校友资源来丰富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的?
波利西:没错,我们学院对于校友资源的利用是花了很多心思的。我们有专门的校友项目,包含了丰富的内容。首先,我们会定期邀请校友分不同音乐类别,例如独唱、钢琴、室内乐等等来和在校学生聊天,谈心,交流,类似沙龙的形式。同时,我们还会让一些著名的音乐家校友来给学生们上大师班的课,并组成一些课外工作室,让在校生与大师们形成一种定期交流技艺的机制,让学生们平时能真正融入一种大师级的氛围。
学生演出歌剧《被出卖的新娘》。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有两个原因首先,我们学校毕业的优秀校友代表着世界音乐的一流水准,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在校生与大师的交流对他们所学习的某个音乐领域的技艺是非常有利的,不过,这只是其中一个好处。作为院方,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因为我们发现,学艺术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所不同,他们大都是怀揣着成为世界级大师的梦想来到我们这里,当他们有机会经常与大师近距离的接触,与之交流音乐,交流生活,交流人生,就更容易产生一股艺术创作的激情,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未来。要知道,不论是在世界上哪个国家,学艺术的人因为难以实现当初的理想而变得颓废和沉沦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所以,我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所有学生有一个积极的人生哲学。
舞蹈系学生在校内演出。
给予国际学生公平的奖学金机会
记者:金融危机给很多美国大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贵学院位于纽约市中心,也是金融风暴的中心,我想知道,你们学院在招生和留住优秀师资方面有没有遭遇到一些困难?
波利西:虽然我们是一所音乐学校,但也确实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招生方面,我们并没有遇到生源数量急速下降的情况,但在学校的财力资助方面确实遭遇到困难。迄今为止,朱丽亚仍然是个人捐款数目最多的音乐艺术学院,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这几年捐助确实比过去减少了一些。所以,学校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给那些优秀的有天资但没钱的学生提供足够的奖学金。我们学校的奖学金项目在全球著名音乐学院中都是很有名的,我们每年各类奖学金的开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就 2010 年而言,我们在招收的所有 850 名学生中给予 651 位学生奖学金资助,占学生数量的 83%,这其中有 278 名亚裔学生,有 38 名中国籍学生。
目前,有很多音乐学院学费昂贵同时很少给予奖学金,尤其是对国际学生,但是,我们的学校对任何一个被录取但经济又困难的学生都会给予比较慷慨的一笔奖学金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而且所有优秀学生,不论国籍都拥有公平的奖学金申请机会。
记者:如何获得更多捐助是目前全球大学公认的一项挑战,我听说您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有什么秘籍吗?
波利西:我们正在启动学院 3 亿美元的"第二个世纪基金会",专门用于扶持重点音乐学科以及音乐研究的项目,同时我们还将把基金会的钱向一些公益音乐项目倾斜,例如继续教育,纽约社区音乐教育和拉丁裔和亚裔等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
我希望在自己领导学院的这些年里,能够在艺术、财政、音乐等方面都给学院打下很好的基础,在艺术教育上保持最高的水准,承担朱丽亚对全球的音乐教育和音乐学习的使命和责任,并培养出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使命感,以及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因为,朱丽亚学院起初正是得益于一个美国纺织品富商的慷慨解囊而诞生的。
为学院争取到多方丰厚的社会赞助其实也没有什么秘籍可言,我运作社会资金并不是为了我的业绩,而是为了学校,为了无数年轻人的前途,为了音乐
传统的延续,每次当我把学院的历史和这些想法讲给企业家和社会赞助机构,他们都很理解和支持我,仅此而已。
课程设计更关注人文学科
记者:今年是您执掌朱丽亚音乐学院的第 27 个年头了,您一直在创新,听说您近期又在调整课程设计同时更加注重人文学科的教学,能详细谈谈这一方面的创新吗?
波利西:时光飞逝,我到朱丽亚音乐学院快 30 年了。你说到创新,其实,我一直围绕一个核心理念在创新,那就是始终强调年轻人的心智培养和对世界的理解。这听上去也许有些抽象,但是,我确实努力将这种理念注入到学院课程的设计中。
当年建立之初的朱丽亚音乐学院是一个纯粹音乐艺术院校,为全美的演艺教育奠定了一个标准。今天我们的学院不仅包括那些艺术门类的课程,还包括了写作、文学和历史课程,而且这些课程的标准和美国其他综合性大学的标准是一样的,学生需要做大量的阅读并完成作业。最近,我们刚刚成立了一个写作传播中心,专门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写作与思考,如何将艺术清晰透彻地表达出来,同时组织交流活动让学习不同类别艺术,例如音乐、戏剧和舞蹈的学生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让他们把各自对艺术的理解说出来。如此强调"交流",是因为我们发现很多艺术学生在一些社交场合里显得怯场,他们可以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自我,但却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所以,今后我们学院要开始一些自己设计的新课程,专门教授大家如何用艺术来与人沟通,与世界沟通。
记者:这是一个关于你自己的问题,在我曾经采访的大学校长里,很少有像你这样能担任如此长任期的,我很想知道,作为一个百年音乐学院的院长,你个人在性格和思维方式方面在成为院长之后又什么变化吗?
波利西:首先,我积累了更多当音乐学院院长的经验,当然,我个人最大的变化就是性格变得更加有耐心,看问题看得比我刚刚担任校长时要更加全面和长远。这些转变要感谢我的学生们,尤其是这些年来新入校的学生,他们不仅拥有艺术的天赋也有一份关注世界和改善世界的胸怀,他们热衷于社会公益活动,热衷于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对我个人也是一种激励,让我对朱丽亚音乐学院的未来更有信心。
勤奋+天赋=音乐天才
记者:在您看来,一个勤奋的学生和一个有天赋的学生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你认为朱丽亚音乐学院有没有可能把一个勤奋的学生塑造成一个音乐天才?
波利西: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虽然,直到今天,我也无法定义何为真正的"音乐天才",但是,我认为音乐天才一定是需要勤奋和刻苦练习的,如果没有长时间认真的练习,即使再有音乐天赋,也无法将你对音乐天生的禀赋表现出来,当然成就不了天才或者更准确的说是"艺术家"、"艺术大师"。
从另一方面来说,仅仅靠技艺本身也是不可能成为艺术家的,这里面还需要天生的艺术灵感和一定的生活阅历,所以很多年轻人虽然在技艺方面非常娴熟,但是我始终认为他们还称不上"大师",因为他们没有经过时间和生活的历练,在艺术表达上显得单薄。我们的音乐学院之所以现在花费很多精力在人文学科和社会交流的课程上,就是希望学生重视知识和文化的积累,尽早地开始一种艺术内涵的积累过程。
记者:既然谈到了学生,我知道朱丽亚音乐学院是很多拥有音乐家梦想的中国学生最向往的地方,那么你们对专业表演艺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时一般有怎样的评判标准呢?
波利西:首先要有献身艺术事业的决心,勤奋、好学,可以经受住相当严格的训练。要让学生成材,入学挑选就很严格。学生必须具有高中毕业文化水平,不是光会唱歌跳舞演戏就可以。在经过反复挑选淘汰后,还要进一步面试,我们也要看学生是否有音乐天赋和发展前途,因为成为顶尖的艺术大师,勤奋之外的天赋还是最关键的因素。平均起来只有 1/10 的申请考生能通过考试,进入朱丽亚学院学习。
进校后的学习,除了大量的专业训练外,有两个方面是我一直强调的:我们要求学生每周要花相当多的时间读名著、学历史、学心理,加强文化底蕴。同时,我现在一直提倡博学,也就是学科的交叉,学音乐的也要学一些形体和表演;学戏剧的也要学一点声乐。朱丽亚学院对学生所起的是一种转化作用:使有天赋的学生变成对艺术充满感情并能打动观众的艺术家。
艺术成长需要多元文化的碰撞
记者:2011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即将在深圳举行,我知道您也曾多次率朱丽亚音乐学院表演团队来中国演出,不知您是否有意与深圳以及深圳的高等院校合作?
波利西:首先我想告诉你,朱丽亚音乐学院是一所国际性的院校,33%在校学生都来自美国以外,而且近年来亚裔学生的数量每年都在上升,我经常在学校里可以看到中国学生,有时候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中国最新的发展情况。
大运会虽然是全世界大学生的体育盛会,但是,我们学院里也有很多体育健将届时会参与到赛事。另外,我想在大运会期间,我们也可以与深圳展开一些艺术交流,例如派出我们的管弦乐队或是舞蹈团到深圳演出,为大运会增添一些艺术的氛围。艺术无国界,可以跨越语言和地域的障碍,让中美年轻人有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了解彼此文化的机会。
记者:深圳毗邻香港这一国际大都市,您也经常带领学院学生到香港演出,作为一个资深的音乐教育家,能为深圳提点建议如何发展我们这座城市的音乐教育,如何让城市变得更加有艺术的气息?
波利西:深圳是香港的邻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地缘优势。何以这么说呢,因为艺术的成长需要的就是一个国际交流的土壤,只有多元文化的碰撞,才能有艺术的火花。每年有很多国际艺术界的大师到香港演出或参加交流、研讨等活动,深圳所需要做的是让从事艺术专业的人加入到这个圈子,同时邀请更多艺术家深入到每个社区进行表演和进行初级讲座,让普通市民有更多接触世界艺术的机会,这样整座城市才会变得更加有艺术气息。
对于孩子的音乐教育,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要做普及艺术教育,把学习音乐作为人生启蒙教育的一部分,从而提高孩子长大以后的修养和气质。另一方面,我知道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有些学生为了一些考试练技巧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但很可惜,他们却忽视了音乐的存在,让孩子学音乐本身是要获得美的享受,并把这种美传递给受众,所以,我希望深圳的家长和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多用鼓励的掌声激发孩子们继续学习。如果学钢琴或小提琴等一些器乐的的孩子能经常与乐队合奏则更好,这样可以让孩子用耳朵倾听,并且学会如何与别人合作。
学校简介
朱丽亚音乐学院自从 1905 年 10 月以"音乐艺术学校"的名称建校以来,第一年在校生不到 500 人,但从一开始就在全美为表演艺术教育奠定了标准,被称为美国"音乐界哈佛"。1969 年正式迁入美国林肯表演艺术中心,成为林肯表
演艺术中心唯一一个以教学为主的机构。今天的朱丽亚音乐学院有 400 多位教职员工,800 多名舞蹈、表演和音乐系的学生,他们来自美国 47 个州,世界 50个国家。学院颁发从学士到博士学位,并颁发选择性高,竞争极为激烈的爵士、歌剧、表演、弦乐四重奏、剧作和戏剧导演的学位。
采访手记
一种熏陶和感染
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朱丽亚音乐学院当之无愧成为百年名校。影星凯文·克莱恩(KevinKline)、小提琴家帕尔曼(ItzhakPerlman)以及中国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大提琴家马友友都曾在此深造。对学院的采访源自于多年前在学院观看的一场演出。
这是一所比较特殊的大学,首先在于其位置和环境。在纽约著名的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三座大型剧场旁边,有一栋风格与与林肯中心的庭院融为一体的五层建筑。来到林肯中心观看演出或旅游的人,时常能看到一些背着各种乐器的年轻人从里面进出,这就是朱丽亚音乐学院。
纽约不仅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其实也是美国最重要的艺术中心,全球演艺界明星荟萃于此。任何一个美国音乐家,只有在卡内基音乐厅或林肯中心的歌剧院演出过才能算成功;任何一个美国戏剧演员,只有登上了百老汇的舞台才算成名。而只有朱丽亚音乐学院的学生才能随时听到卡内基音乐厅的音乐,随时观摩百老汇名剧的演出,因为学院就位于美国林肯表演艺术中心。
不论是学院推行的校友项目,还是人文历史学科的课程设计,抑或是成立写作传播中心,在对朱丽亚音乐学院院长约瑟夫·波利西的采访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一个世界著名的音乐学院教育最为可贵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也就是波利西所说的"转化作用",从一个有天赋的学生到一个艺术家的蜕变也许就在这里可以找到答案,而这对无数正在梦想成为音乐家的深圳学子们也是一个启示。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钢琴热"席卷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但多数是出于跟风学习,有的急于求成,把考级看成捷径,还有的想一举成名,把各种比赛当跳板,却都忽视了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出于功利的学习是难以走向成功之路的,因为音乐的成功更多的是需要悟性和灵性,需要一种感化的力量和环境。
校长名片
约瑟夫·波利西博士(Dr.Joseph W.Polisi)1984 年 9 月成为朱丽亚音乐学院的第六任院长。他曾在康涅狄格大学就读艺术专业学士学位,并在耶鲁大学分别就读了音乐和音乐艺术的硕士学位以及音乐艺术专业的博士学位,曾先后在耶鲁大学音乐学院、辛辛那提音乐学院和曼哈顿音乐学院担任院长。他本人精通歌唱以及巴松管、黑管、双簧管、圆号、长笛等乐器的演奏,是全美著名的歌唱家和室内乐演奏家。
约瑟夫·波利西曾多次率学院演出团队到中国、日本、韩国、法国等世界各国演出。
治学名言
我现在一直提倡博学,也就是学科的交叉,学音乐的也要学一些形体和表演;学戏剧的也要学一点声乐。朱丽亚音乐学院对学生所起的是一种转化作用:使有天赋的学生变成对艺术充满感情并能打动观众的艺术家。
一个 21 世纪的艺术家应当是一个全才,不仅是掌握某一种艺术,更要能对自己所处的艺术领域乃至周围的人产生一种正面的影响。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朱丽亚音乐学院 Michael DiDonna 摄
MSN 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特别声明:
1 :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 :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 :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相关热词搜索: 碰撞 成长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