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 演练制度
一、 目标
为落实落实国务院相关加紧建立施工生产安全应抢救援体系提醒精神,提升爆破工程项目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能力,加强对施工生产安全事故防范,控制重大事故发生,立即作好安全事故发生后久远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损失,依据《中国安全生产法》,结合企业承接工程安全生产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二、 方针和标准
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应抢救援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方针;坚持落实“以人为本”,最大程度确保人员生命安全标准;坚持保护人员生命优先,预防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关键设施优先,保护环境优先标准。
三、 风险控制方法
本企业所接工程,施工现场作业条件差、施工高差较大,技术含量较通常、劳动强度及施工人员体力消耗大特点,采取以下方法对可能发生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1、风险控制策划,将工程风险控制分为 3 个部分实施:
2、存在通常危害,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做了要求,进行全方面控制 3、对在重大风险项目,建立了针对性管理方案进行关键控制
4、对于潜在事故和紧急事故情况,建立并实施专题应急预案措施控制。
5、项目部在项目管理中对以下多个方面实施严格控制; 6、劳动强度和作业时间控制,严禁职员疲惫作业。
7、劳动防护用具配置和使用控制。
8、适宜生活和休息环境控制。
9、职员健康监测控制。
10、劳动协议管理和实施控制。
四、 应抢救援组织机构和人员及其职责
1、机构设置 依据本企业项目工程特征和生产特点,项目部设置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2、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安全科、安全员、施工组长和指定经过应抢救援培训施工人员组成。
3、现场领导小组组长关键职责 4、应急反应组织开启 5、分析紧急状态确定对应报警等级,依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紧急情况行动类型; 6、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7、和上下级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8、最大程度地确保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安全; 9、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组织;
五、 应抢救援领导小组关键职责
1、保持和事故现场指挥直接联络; 2、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其它资源、设备以职员现场应急操作; 3、定时检验各常设应急反应组织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 4、依据施工场区实际条件,努力和周围有条件单位和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建立共同应抢救援网络和制订应抢救援协议。
六、 现场应抢救援准备
1、应急设备、物资器材准备 1.1、项目部依据工程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突发事现场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兼)
副组长(项目技术责任人兼)
后勤供给组 信息搜集组 保卫警戒组 医疗抢救组 工程抢险组
件,购置适合应急材料;掌握当地对处理应急事件时所必需物资供给渠道、地点、交通路线、联络电话等。
1.2、为确保这些设备、物资器材有效,项目部应严格实施相关管理要求,定点存放、定人管理、定时检验、不能挪用。
1.3、应急设备、器材应包含以下几类:交通工具、消防器材、预警设备、救生器材、通讯器材、应急动力、应急照明、防污染设备等。
2、安全通道准备 为能立即对紧急事件进行救援,在施工现场要有通畅 疏散通道,并用显眼标识标明疏散方向,疏散通道上严禁堆放任何材料、设备和建筑垃圾。
1.3、外部支援 项目部应了解当地救援机构联络方法;对部分 需要社会专业力量帮助处理紧急事件,应及早提前和当地相关机构取得联络,并签订相关处理协议。
1.4、教育和宣传 1.4.1、依据应急预案要求,组织职员进行相关培训,宣传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使相关职员全部了解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和明确各自职责,并含有响应应急技能。
1.4.2、把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分发到相关部门。
指挥部
应急指挥系统结构图 1.5、应急响应内容 1.5.1、紧急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该立即汇报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应按国家相关要求,立即将事故情况汇报给上级救援总指挥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
1.5.2、应急汇报应包含以下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具体地点、事故类别、简明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对环境破坏初步估量、事故发生原因初步判定、事故发生后采取方法及事故控制情况、现场救援所需专业人员和抢险设备等。
1.5.3、事故调查。依据时间等级,由企业和项目部组成调查小组,立即正确查清事故原因、责任,根据“四不放过”标准进行事故追查。
1.5.4、统计和归档。应急响应预案形成和实施全部要有完善有效统计并归档保留,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应急响应预案制订、准备和开启情况,评审和修改等内容。
现场领导小组组长 安全信息 联络协调 现场行动 技术策划 财务行政 后勤保障 信息管理
1.5.5、统计和归档由质量安全部、项目部实施。
七、 应抢救援终止和事故后恢复程序
在满足以下条件后,可终止应抢救援和事故后恢复工作:
1、现场全部受伤人员已得到有效救治 2、已完成事故现场调查取证工作,根据“四不放过”标准完成事故处理; 3、事故隐患已经有效排除,事故现场作业条件、设备物资已处于安全状态; 4、已制订可行事故后恢复工作计划或方案,并得到企业和其它相关管理部门同意。
5、恢复工作申请已得到建设方、监管部门、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八、应急预案演练
本制度一经实施,企业全部职员及相关人员必需无条件配合实施演练,正常时每三个月需进行一次演练,事故高发季需每个月进行一次演练。确保事故突发时,人员施救、撤离及现场保护等各个步骤有序进行,做到损失最小化。
相关热词搜索: 演练 应急预案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