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塔机管理制度机械设备保养维修管理

塔机管理制度机械设备保养维修管理

时间:2025-08-02 06:52:12 浏览次数: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报审表

 共 1 页第 1 页 工程名称 福州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及商务配套渔业大厦 1A1B( 商务楼 2A2B))

 施工单位 神州建设集团

 编制单位 现报上 1# 、 2# 塔机管理制度(机械设备保养、维修管理)

 ,请给予审查。

 主编

 编制人

 工程项目部/专业分包施工单位(盖章)

 技术责任人

 审核单位 总承包单位审核意见:

  年月日 总承包单位(盖章)

 审核人

 审批人

 审查单位 监理审查意见:

 监理审查结论:□同意实施□修改后报□重新编制

 监理单位(盖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福州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商务及配套中心

 渔业大厦 1A1B (商务楼 2A2B )

 1# 、2# 塔机 . 塔 吊 管 理 制 度

 编制:

  审核:

 审批:

 神州建设集团

 SHENZHOUCONSTRUCTION GroupsCo.,Ltd

 二 二 0 0 一三年 十二 月

  塔机 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保养管理)

 一、机械设备保养目标和要求 1、机械设备修理保养工作要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标准,严格遵守机械设备技术保养规程和修理制度,坚持例保、定时检验,预防检修和定检定项维修制度。其目标:

 (1)使设备常常处于良好技术情况,充足发挥其效能。

 (2)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预防非正常磨损或损坏。

 (3)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燃、润滑油料正常消耗,提升经济效益。

 (4)延长修理周期和使用寿命。

 2、定时保养制度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作业内容关键是: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作业范围、深度和周期因设备类型、运行条件、材料品质差异而不一样,作业项目按周期长短分级定时实施。

 3、各级定时保养周期、作业项目、技术规范,必需遵照设备各总成和零部件磨损规律性,结合使用条件,参考出厂说明书要求制订。

 4、为了切实落实定时保养制度,各单位必需做好下列各项技术方法:

 (1)必需建立机械管理责任制和机械操作责任制。

 (2)必需制订不一样机型保养规程。

 (3)必需配齐随机工具和保养专用工具,按时供给润滑油及必需备品、备件。

 (4)必需正确立即提供机械统计资料,认真填写机械运转和各级保养实施情况统计。

 (5)必需设置对应保养机构,配置一定保养力量,并对操作、保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升保养作业技术能力。

 (6)必需处理好保养和生产之间关系,在安排生产时,要考虑机械设备保养和所需时间,在进行保养作业时,要尽可能利用非生产时间或少占用生产时间,以降低对施工生产影响。

 二、定时保养分级和内容 1、定时保养包含每班例保和按要求分级保养。结构复杂大型机械实施项修制,汽车实施三级保养制,中小型机械实施一级或二级保养制。

 2、定时保养作业范围以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为关键内容。

 3、每班保养又称例行保养,是操作人员在上下班和交接班时间进行保养工作,关键是检验、清洁、润滑,每班保养分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进行。

 4、一级保养以润滑、紧固为中心,经过检验、紧固外部紧固件,并按润滑周期要求加注润滑油或润滑脂,清洗滤清器等。

 5、二级保养以紧固、调整为中心,除实施一级保养作业项目外,经过检验调整发动机、电气设备、操作、传动、转向、制动、变速和行走机构工作装置,和紧固内外全部紧固件,更换润滑油滤清器蕊子。

 6、三级保养以消除隐患为目标,作业内容除实施一、二级保养作业项目外,可对部分总成进行解体检验。对调整后不能符合性能零部件,可酌情更换,并对

 机身进行必需除锈、补漆作业。

 7、各级保养全部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必需根据保养规程要求周期和作业项目、作业深度,按期实施。

 8、依据施工机械不易集中特点,保养作业尽可能在机械所在地进行。大型机械一级以下保养和中小型各级保养,全部应由机械操作人员负责实施。如操作人员不能胜任保养作业,可由保养专业人员帮助。二级以上保养由专业人员负担,机操人员帮助。

 9、定时保养以外机械保养要求:

 (1)停放保养:机械设备停用超出 30 天以上,在使用前必需进行一次相当于一级保养作业内容检验、保养。在停放期间,必需按要求进行保养。

  (2)走合期保养:新机械或经过大修机械,按机械走合期要求进行保养,由操作人员实施。

 (3)换季保养:机械设备在入冬、入夏前进行季节性保养,关键内容是更换合适润滑油和采取防寒降温方法,这项保养尽可能结合定时保养进行。

 (4)项修是指大型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依据运转情况经过有经验维修人员检验或经过仪器检测对磨损严重零件立即给更换以达成机械设备正常运转。

 三、保养计划编制和实施 1、保养计划是组织机械设备按时进行保养依据,使用单位在安排施工生产和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同时,必需安排好保养计划,并作为生产作业组成部分,在检验生产计划实施情况同时要检验保养计划实施情况,必需切实确保保养计划按期实施。

 2、为了确保保养计划顺利进行,项目部应负责确保保养计划要求所需作业时间,操作工和维修工应分工确保机械保养作业按期完成,对拖延保养造成机械损坏要查明原因,并做出处理。

 3、分企业工程科应检验督促保养计划实施,如因生产任务需要必需拖延实施时,需经分管领导同意,拖延时间不得超出要求周期 10%。

 4、保养任务完成后,实施人要认真填写保养(除例保外)统计。二级以上保养作业完成后,由分企业工程科审查保养统计,并将资料归档。

 四、保养机构和保养工作组织 1、各单位应依据机械设备数量,设置对应保修机构,配齐必需保修人员。

 2、机械保养人员要面向施工现场。在组织机械临时故障抢修时,必需全力以赴,缩短修停时间。

 3、机械操作人员要学习修理技术,做到既会操作使用,又会维修保养。机械设备由专业人员保修时,操作工必需随同参与作业。

 4、严格实施质量检验制度,做到保修质量好、速度快、成本低。

 5、对机械设备较多,工地又分散单位,应实现保修服务到现场,进行现场保养和小修。

 五、保养质量检验要求 1、机械设备保养作业通常要求:

 (1)清洗:保养前应将机械清洗洁净。总成解体检验时,应清洗拆下零部件,铲除积碳、结胶、锈斑,使油、水和通气管道通畅。

 (2)润滑:根据润滑图表和要求牌号润滑油脂润滑,更换润滑油或按要求进行补充。

 (3)紧固:应将各部紧固件(如螺栓、螺母和锁紧装置等)按要求次序拧紧,如有短缺要配齐。

 (4)调整:对各部间隙应按要求数据进行调整,对压力、真空度、自由行程等技术性能数据应经过测试、调整使其性能符合要求。

 2、保养作业必需严格根据要求修理项目和技术要求逐项进行,实施中不得漏项、漏保,也不得任意扩大保养范围。

 3、分企业工程科必需设专员对保修质量进行全方面监督检验,对保修中各项资料进行分析,掌握设备技术情况。

 4、要对设备保养前判定和保养后检验做好统计,为保养准备必需油料和配件。

 5、保修机构要保质按期完成保修任务,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运行。

 6、保修人员要对保修机械设备质量全方面负责,经自检后提请专职检验人员复验,并在保修任务单上签字。

 7、各级保养作业完成后,实施人员要将保养等级,附加修理项目,更换关键配件等内容填在保修任务单上,由分企业机管员审查、存档。

 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为了认真落实“养修并重、预防为主”方针,推行定检维修制,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延长机械设备修理周期和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提升机械设备完好率、利用率,特制订本维修管理制度。

 一、机械设备修理分类 1、大修指机械设备多数总成达成极限磨损程度,经过技术判定,需要进行一次全方面、根本恢复性修理,使机械设备技术情况和使用性能达成要求技术要求。

 2、中修(总成大修)指机械设备在两次大修之间有计划、有组织平衡性修理,其目标为了消除各总成间损坏不平衡状态,以尽可能延长大修间隔期。

 3、小修指维护修理,关键是消除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发生临时性故障和局部损伤,使机械设备正常运转。

 4、零件修理(旧件修复)指集中机械设备在修理和保养中换下损坏零件。采取对应处理工艺,恢复其使用性能。

 二、修理计划编制和实施 1、机械设备大中修理计划是施工生产计划关键组成部分,各单位在安排生产计划同时,必需安排好机械设备大中修理计划,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运行。

 2、机械设备大中修,分企业应按季度编制、实施。

 3、各单位领导要重视机械修理计划实施,分企业工程科要确保修理计划完成,对不实施修理计划造成事故要严厉处理。

 三、机械设备修理机构 1、各专业分企业要成立机械修理班,配齐维修人员,健全维修机构。

 2、机械设备管理中心是所属修理机构业务主管,指导检验修理项目标实施。

 3、修理机构要本着专业分工,相互协作标准,主动配合,共同完成维修任

 务。

 4、对于不便进车间维修设备,要安排维修人员到现场进行维修。

 5、各分企业要加强修理成本核实,健全核实基础工作,努力降低修理费用。

 四、机械设备修理技术要求 1、各单位工程科,要经过机械设备日常使用、保养和定时检验和操作工反应,掌握机械设备技术情况。发生技术情况变坏需要送修机械设备,要经过技术判定,确定是否送修和修理类别。

 2、机械设备送修时,双方应签署设备送修表(或任务单),内容为进出厂时间、修理类别项目、质量要求、配件供给、费用结算、确保期等。

 3、技术判定除测试机械设备全部和部分情况外,还需审阅本机技术档案和相关统计资料,考评燃油、润滑油消耗,进行综合经济技术分析。

 4、机械各总成需要大修技术条件:

 (1)动力性能显著降低,比通常正常情况要降低一个档。

 (2)有严重烧机油现象,机油消耗量超出定额一倍以上。

 (3)发动机走热后,测量各气缸压力达不到要求标准值 60%。

 (4)发动机运转时有严重异响。

 (5)传动机构关键零件达成极限磨损程度,致使机械在运转中有偏摆、异响和撞击发抖现象。

 (6)转向及操纵机构磨损,间隙过大,操纵不灵。

 (7)转向及操纵机构磨损严重,换档困难或跳档。

 (8)机体主架严重变形或开裂。

 (9)行走机构磨损严重,不能正常工作。

 (10)基础件变形,需要解体检测校正。

 5、经过技术判定确定送修设备,分企业应立即组织修理。

 6、机械需要送外单位修理时,机管员应向承修单位介绍机械情况,填写修理项目,经双方会同检验后,确定修理方案及相关事宜,并办理进厂交接手续。

 7、送修机械进厂应清洗洁净,除少许螺丝、开口销等通用件许可缺乏外,其它装置均应齐全,不得在进厂送修前拆换,经承修单位检验清点,填写交接清单,随机工具及机上备品等不属于机械附件用具,应自行保管。

 8、送修单位如需增加原机没有装置或改造原机装置,需经企业同意。

 五、机械设备修复出厂和验收要求 1、修理单位对修复后机械进行技术试验,达成“机械修理大修验收技术标准”要求,才能通知出厂。

 2、修理单位应将修理过程检验统计交验收人查验,如修理单位不能提供这些统计时,送修单位对有疑问部位,能够提出重新拆检,因为客观条件限制,机械部分部件,总成达不到质量标按时,修理单位应事先取得送修单位同意,并办理签认手续。

 3、修理单位要做好过程检验和完工检验,经过技术试验后达成一次交验。对送修单位验收中提出问题,要主动负责,认真处理。

 4、机械修复验收内容 (1)外部检验:关键是机械装置完整性和质量可靠性,其中包含润滑情况,紧固情况及有没有漏油、漏水、漏气现象。

 (2)空运转试验和负荷试验,关键是试验机械性能,包含有起动性能、操纵性能、制动性能和安全性能是否达成机械正常使用技术要求。

 (3)机械试验后复查,关键是检验机械经过多种试验后有没有不正常情况,消除试验中发觉缺点和故障,并进行必需调整、坚固等工作。

 5、机械验收合格后,承修单位填写机械修竣验收单,并附关键部件和总成装配检验统计、试验检验统计等资料,经双方签章后即可办理结算和出厂手续。

 6、使用单位对大修设备,保修期内机械修理质量应符合要求要求。

 7、在保修期内,机械发生严重故障或提前损坏时,应立即通知承修单位派人共同检验,分析原因,明确责任。

 (1)因为修理造成损坏或故障,由承修厂无偿修复。

  (2)因为利用旧件或外购配件质量不良引发损坏和故障,由承修单位负责修复,不再收取工时费用,材料费用由承修单位负担。

 (3)因为未实施走合期要求,操作不良或保养不善而造成故障和损坏,由送修单位负责。

 (4)承修单位在维修过程中发觉其它故障虽不属于责任范围,也应给予修理,其费用由送修单位负担。

 8、回修机械运输费用:符合以上(1)、(2)项由承修单位负担。

 9、因修理质量造成返修机械,承修单位应优先安排修复,如承修单位未立即组织力量修复,造成停工,承修单位要负担停工费。

 六、机械设备修理质量管理 1、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必需认真负责,坚持标准,对违反操作规程,不遵守工艺规程等质量行为,应即进行纠正。

 2、检验人员因检验不严,或不能坚持标准而造成产品质量不良或废品事故时,应给批评教育或罚款处理,对造成废品或事故直接责任者也应做出对应处理。

 3、进厂检验:由技术人员会同检验人员依据送修单位提出修理项目等情况,对机械进行进厂检验,了解机械需修情况,制订修理方案

 4、解体检验:由技术人员会同检验人员和主修工根据零件损伤程度制订分类标准,对解体每个零件进行检验,确定可用、需修、不可用三类,编制备料和加工计划。

 5、过程检验:在修理或装配过程中,必需对零部件和总成经过检验及装合后性能试验,凡检验不合格工件或总成,不得装用。

 6、完工检验:机械装合后,必需根据机械修理质量标准进行完工检验,对检验中暴露出来缺点,要立即调整和消除。经检验合格机械,应由检验人员及检验部门负责在机械设备“保养修理及技术判定表”上签字后,方可办理出厂手续。

 7、制作配件:在每一项工序完成后,应由制作人负责自检,其中复杂工序由检验人员复验合格后,才能转入下一工序。

 8、使用代用材料或改变工艺要求时,要经修理机构技术责任人审批,未经同意,不得私自变更。

 9、机械修理过程中,应认真做好进厂、解体、修理过程和完工检验统计、装配数据、更换关键配件及代用材料等均填写在“机械设备保养、修理及技术判定表”上作为修理技术资料存档。

 七、机械设备大修理间隔 1、土石方机械,桩工机械大修理时间应达成 5000-8000 小时。

 2、钢筋机械,砼搅拌机械等大修理时间应达成 3000-5000 小时。

 3、塔吊、施工电梯大修理时间应达成 2400-8000 小时。

 4、车辆大修理时间应达成 150000-20XX00 公里或行车五年以上。

相关热词搜索: 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 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