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水产养殖池塘如何改底?赛有渔解析底质改良剂本质及使用建议

水产养殖池塘如何改底?赛有渔解析底质改良剂本质及使用建议

时间:2025-08-02 15:51:20 浏览次数:

 一、底质改良剂的分类:

 1、 吸附型:如沸石粉、活性炭等,只是简单的物理吸附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用后水会变得清爽,但对有害物质本身的特性并没有改变,只是吸附后沉降到池底加重底部环境的自净压力,容易出现底臭现象,在底部形成所谓的“聚毒层”。

 2、 絮凝型:以聚合氧化铝等絮凝剂为代表,用后水体会分层,底层会有大量云雾状的絮凝胶状物,故使用后水体容易缺氧。

 3、 离子交换型:以含 EDTA 或以硫代硫酸钠为主的产品,去除重金属和溴氯效果较为理想,但对水中或底层带负电荷的酸性有害物质则效果很差。

 以上三类底改可以使水色变得清爽舒服,但是无论吸附型、絮凝型和离子交换型都是针对于水体而非底质,由于在处理一些水质问题时需要先把水体中有机杂质先吸附掉,所以现在成为了净水解毒类的常用产品。

 4、 活菌降解型:一般来说有两类:以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为主;另一类是以粪链球菌、乳酸菌、酵母等为主。区别在于处理底质有机杂质的效果芽孢杆菌强于乳酸菌类,而抑菌效果乳酸菌类强于芽孢杆菌。

 5、 化学型还原类:以 THPS(四羟甲基硫酸磷)为主要成分,主要作用为抑制有害菌(特别是真菌)和清除底部异味,尤其是清除底部臭味效果最显著,当底部形成菌藻共生体(如泥皮)时其可瓦解菌藻共生结构。

 6、 化学型氧化类:以 PMPS(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为主要成分,主要作用为抑制有害菌和清除底部有机杂质,对去除黑底效果最佳。

 有些养殖户喜欢把不同的底质改良剂放入盛有黑泥的容器中,观察去除黑泥的效果优劣,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原因有:一、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底质剧烈变化刺激性大还是一天或者两天底质温和变化刺激性大?二、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把底改产品铺满池底。

 二、底质改良剂的作用 1、抑制底部有害微生物,增加有益菌,改善底部微生态结构。

 底质改良剂可以抑制底部有害微生物,很多消毒剂虽然可以杀灭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但是到池塘底部后药效就大打折扣,对底泥中的有害微生物则无能为力,但是对于虾蟹这些底栖动物而言底泥表层中的有害微生物才是关键。

 对底质改良剂的抑菌功能:①芽孢杆菌类生物型底质改良剂的抑菌功能主要通过自身与有害菌的竞争;②乳酸菌和酵母菌主要是通过分泌代谢产物来起到抑菌作用;③化学型底改无论是氧化型还是还原型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抑菌效果,它们的区别在于:还原型的 THPS(四羟甲基硫酸磷)对于多种底部有害微生物都有抑制作用如: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而且效果不受底部氧化还原电位影响,抑制有害微生物范围广!氧化型底改对于底部的有害细菌如弧菌的效果最佳,而对于真菌等其它微生

 物效果不及还原型底改。简单来说就是还原型作用广,氧化型效果专。

 2、通过不同途径氧化底部有机杂质,提高底部氧化还原电位,使底部清爽。

 无论生物型底改还是化学型底改,核心原理都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氧化作用使池塘底部的有机质和有害物质分解为无机无毒的物质,供藻类吸收。

 生物型底改是通过生物氧化的途径,PMPS(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是通过化学氧化的途径。生物型底质改良剂通过载体直接到达底部以促进有益菌在池底形成生物膜,而化学氧化型底改通过载体将有效物质投放到作业面即池塘底部,优质的扩散剂保证有效成分的作用面积最大化。

 三、因地制宜选用底质改良剂。

 1、在前期和中期,池塘环境很好,底部溶解氧充足的情况下使用生物型底质改良剂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坏底的作用,持效时间长,无任何刺激性,兼具调水和改底双重作用,建议定期多使用生物性改底。

 2、在中期出现底脏,水体中有机杂质过多,水瘦很难培养藻类的情况,则建议先用有净水功能的产品吸附和絮凝杂质,需要注意池塘中的溶氧量,如环境太差应同时使用增氧产品保持底部溶解氧,等几个小时候再使用氧化型底质改良剂将杂质氧化,再进行解毒、培菌和培藻等调水措施。

 3、如果由于投饵量把握不准或是长期未改底造成底部发臭,建议初期使用还原型底质改良剂,之后再使用氧化型底改。

 4、在水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如出现少量蓝藻,可先使用氧化型底改,三天后使用生物型底改。

 5、在杀过蓝藻后的处理上,强烈建议直接使用氧化型底改(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加增氧剂,因为杀过蓝藻后的第二天夜里才是缺氧最严重的时段。

 6、杀过野杂鱼或是虫子、泥鳅的池塘,第一次改底建议使用还原型底改,防止由于尸体腐败后的有害微生物滋生,最好三天后再使用一次氧化型底改,彻底打扫战场,然后使用生物性改底分解有机质。

 7、在化学型底改的使用上,建议氧化型底改和还原型底改交替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 底质 池塘 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