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口红市场调研报告

口红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5-08-03 13:08:08 浏览次数:

口红品牌知名度调研报告

调研方式:赚零用APP在线调研

调查时间:2014年01月23日-2014年01月23日

1、目前口红市场有被美宝莲品牌一家独大的发展趋势:不管是在市场渗透率、使用率还是忠诚度和推荐度等方面,美宝莲均以压倒性优势遥遥领先于第二方阵的香奈儿、迪奥、卡姿兰等。

2、以平价亲民形象示人的曼秀雷敦在本次调研中的表现让人略感惊喜

样本设计

年龄18-45岁口红消费人群。计划样本1000名女性,实际回收合格样本660名。

调查结果

提到口红,45%的人会首先想到美宝莲,23%的人会首先想到香奈儿,其他品牌的选择比例均不足一成,体现了美宝莲和香奈儿两大品牌在口红市场上的渗透率优势

在品牌知晓度方面,卡姿兰、兰蔻以及香奈儿的知晓度都达到了70%以上;
美宝莲则以68%的知晓度位居第四;
雅诗兰黛和迪奥分别以67%和66%的知晓度紧随其后;
上述几大品牌表现都不俗,这可能跟品牌本身的知名度有关,而不仅仅因为是口红产品而带来的影响

当问及过去3个月内曾经使用过的口红品牌时,美宝莲品牌的市场优势再次凸显,以68%的选择比例稳坐使用率的头把交椅:位居第二位的卡姿兰仅有32%的使用率,香奈儿和曼秀雷敦则只有24%的使用率,其他品牌的使用率均不足一成

当问及过去3个月,最常使用哪个品牌时,美宝莲仍独占鳌头

品牌忠诚度上,美宝莲以22%的忠诚度位列第一,香奈儿以3%的微弱比例之差紧随其后;
第三位则为迪奥(13%);
其他品牌的选择比例都没有超过10%

当问及最可能向别人推荐的品牌时,再次毫无疑问,美宝莲以35%的推荐率位列首位;
其次是香奈儿,为19%;
再次则是迪奥,为10%;
其他所有品牌的推荐比例均不超过一成

口红使用习惯调研报告

口红发展至今已有约五千年的历史,几经沉浮现在已变成广受欢迎的化妆品。那么现在国内对于口红消费情况如何呢?还是由赚零用带你了解国内的口红市场吧。

调查时间:2014年01月31日 -2014年01月31日

调研方式:赚零用APP在线调研

样本设计:年龄16岁以上口红使用人群。计划样本1000名女性,实际回收合格样本777名。

1、粉彩为主的淡雅色系是最受欢迎的色系;
2、消费者喜欢根据场合和服饰选择口红类型;
3、美宝莲和雅诗兰黛是市场渗透率最高的2大口红品牌;
4、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在200元以内的口红价位。

一、7成人喜欢粉彩为主的口红 口红消费人群平时主要涂清纯可爱型和高雅秀丽型的口红,其中超七成的人平时是涂粉彩为主的淡雅色系的口红,选择高雅秀丽型的比例只有24%。

二、场合和服饰是消费者考虑搭配口红颜色主因

服饰和场合是口红消费人群选择口红颜色的两大参考因素,其次是整体妆容和肤色。

三、美宝莲和雅诗兰黛占据近一半市场

当问及过去1年内,最常使用哪个品牌时,显而易见,仍然是美宝莲和雅诗兰黛两大品牌的市场渗透率最高,其他品牌的使用率都不足一成。

四、近八成人倾向于200元以内的口红价位

200元以内是目前口红的主力消费价位。在国内市场我们建议还是主打200元以内的市场,选购的人数会更多。

关于中国人口红利的调研报告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因为这个直接间接的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上的实力与知名度。长时间廉价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国富局面的形成,也吸引了众多外资,成了“世界工厂”。这种看似稳定的局面,会持续多长时间,中国的劳动力会源源不断吗?

在中国讨论最热的话题是富士康的“十二跳”事件和其后的大幅加薪。富士康崛起并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代工之王”,得力于全球化和外包的国际大潮流,他利用中国的廉价土地和劳工,在成本控制上力压对手,从而。但是从2000年开始,内地的工资却不断上升,开始打击这种薄利多销的“世界工厂”模式。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商,压缩成本的效果无人能及,连它都屈服于工资上涨的大趋势,其他在华工厂则更不敢想象了。

富士康不是个别事件,民工荒从2003年就已经开始,并日趋严峻,现在民工荒不再局限于沿海城市,开始向中西部推移。原因已不只是季节性(如民工春节回家)或外来因素影响,而是中国社会的结构性问题。这个“结构性”的问题,指的是中国渐渐失去人口红利。有人说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接近尾声,年轻力壮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要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只能增加工资。

何谓“人口红利”?一个国家如果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也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人,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很多奇迹,而中国大批的廉价劳动力可以说功不可没。据数据显示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6.8%。再看从1978年到1998年20年间,物质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8%;
劳动力(不含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在24%;
教育程度提高形成的人力资本,贡献率为24%;
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率在21%。劳动力的贡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首先,劳动力数量增长让社会总产出更丰富;
其次,劳动力从低端行业转移到更高端行业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
再次,有关改善劳动力的一系列投资,包括让劳动者再教育,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的需求;
最后,劳动力和资本组合的优化,让劳动力升级可持续。前两点纯粹是“人口红利”本身在发生作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就可以给以证明。后两点则有所不同,最近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也都在重复类似的故事。各国政府都注意到教育和投资对提高劳动者技能的作用,会让经济步入更健康的发展轨道。

我国人口红利目前的状况是2009年达到最高获利点,2010年到2017年仍是人口红利的获利期,尚有较多的“人口红利”可以分享,大约再过10年人口红利将进入关闭期。2009年我国的劳

动年龄人口比例将达到72.35%峰值,此后转而下降,2030年以后可下降到67.42%。但是整个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仍会增加,预计到2017年峰值时达到10.01亿人。其后呈下降趋势,2030年可减至9.89亿,2050年可减至8.62亿,相当于本世纪初的水平。而且我国的劳动人口平均增长率并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那样很高,今后一段时间内,甚至不如发展中国家的1.1%的平均增长率,仅仅是0.4%。同时,在人口结构中,儿童比例将会一直下降,而老年人占人口的比重会一直升高。届时,我国由于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而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较高的资本积累现状将不复存在。到2050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接近倒金字塔形,中国会成为典型的未富先老社会,而且会越来越明显。日本是亚洲最早实现人口转变和经济腾飞的国家,“人口红利”也出现得最早,大约开始于1930—1935年,结束于1990—1995年,持续了60年左右的时间。其他亚洲国家包括中国、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差不多晚于日本30年后出现“人口红利”,目前这些国家正处在“红利”期。以这为依据,可以判断中国人口红利窗口期可以保持40年,也就是说,窗口期约在10年后关闭。

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到稀缺,在“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中”这个点被称之为“刘易斯转折点”。事实上,“十一五”期间,我们已经出现这个转折点。从总量看,2004年至2009年,是我国非农产业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平衡期,以后将持续下降。所以近年愈演愈烈的“民工荒”也将不再是周期性的、政策性的“荒”,而是趋势性的、总量的,从劳动力市场变化也已经可以看出这一趋势。2002年起,我国的真实失业率是在下降的,而劳动参与率则从2004年起开始上升。

人口红利消失肯定会给我国的经济在一成程度上造成冲击,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三方面:其一,廉价劳动力减少甚至消失,会使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复存在,那么出口将受到很大影响;
其二,中青年的减少,会使我国的高储蓄率降低,资本积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其三,社会上的老年人会骤然增多,年轻人的负担加重,对于国家的保障体系也是巨大的挑战。

其实,事情都是有好坏两方面的,人口红利的消失也可能为中国提供一个实现更平衡和更持久增长的契机。首先,人口红利的消失有利于充分就业时代的实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可能仍要为如何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想方设法而不是因为招不到人发愁。实际上,现在中国农村人口还有5到6亿,需要转移的劳动力至少还有2亿。老龄化的到来将会加速这个城市化的进程。现在我们一直再讲产业结构调整,从人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人口红利的消失可以看作是这一转变的动力。其次,人口红利的消失有利于提高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储蓄率将会大幅降低,正好借这个时机大力发展扩大内需工程,因为老年人是社会的第二大消费群体,消费的潜力是巨大的,再结合我国的农村市场,消费会被拉动上来,很可能替代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将提振消费的引擎功能,这是改革的好时机。最后,老龄化的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把建立一

个合理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前搬上日程。从现收现付养老保障制度向完全个人积累制度过渡。为了支撑这个过渡,需要把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新的保障体系,提高当前保障基金的缴费水平。有关研究表明,养老保障的转变将使社会养老负担率下降大约19个百分点。这无疑为政策变迁提供了激励。因而,人口红利的消失需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打量。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清楚,事情并不会自动地向好的那方面发展,而需要我们切实为之做出有效的努力。

我国的人口红利现在还处于充足的阶段,而且我们预测了消失到来的时间,这中间的时间差正好给我们提供了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做好准备工作。怎样使经济、社会在人口红利消失的过程中平稳的过渡。很明显主要就是充分发掘利用现有的劳动力,使他们持续的时间尽可能的长,再就是进行人口结构调整,后续的劳动力供给不断层,最后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

先来看第一个方面。如果把劳动力市场分为高级专业劳动力市场、熟练技术劳动力市场和初级劳动力市场三类,那么前两类在中国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第三类则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这与中国教育发展水平,尤其是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低有很大关系。据社科院有关专家估计,在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中,初中以下教育水平的占80%左右,农村的这一比重更高达90%以上。劳动力素质低,限制了就业机会的获得和人力资源的利用。由于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没有得到有效教育与培训,导致中国隐藏的庞大人口红利无法得以“套现”。这势必带来“国未富,民先老”在未来二十年的出现,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所承担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所以现在国家在对初等、高等教育大规模投资的时候,应该同时抓起来高职教育这一块,尤其是针对原来受教育很少的中青年的高职教育,经过培训,能够与企业的需求吻合,同时发掘潜在的人口红利,也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这一块现在主要是农民工的培训,虽然开展了很多,但还不成规模,中间的操作过程存在严重的不规范,以至于国家投资很多钱,效果不明显,农民工也没受益。当然,在这个投资的过程中,还有助于带动教育、培训的发展。

我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一家只要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一个主要原因,计划生育政策需要改革。这一政策,确实降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也使我国的人口结构失衡。出生率很低,从整个人口结构看,再过几年会成倒金字塔型,劳动力供给就不足了。改革内容主要针对,是否放开要二孩的政策,有人担心放开会导致人口猛然增长,这种担心也是有道理的。但是考虑现在人生活的压力、对生活的规划以及个人发展的要求还有个人素质的提高等等因素,一个家庭两个孩子是绝大多数人的期望。而且有些农村地区,头胎女孩,可以再生二胎,从那个地方的家庭规模看,四口之家居多,人们不会要4个5个的孩子,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妇女的劳动参与率现在已经非常高,生孩子已经不是他们的工作,挣钱养孩子是主要任务。所以可以在某些地区先放开这个政策,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遍及全国。像上海、南京这样提前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虽然人口很多,但是出生率很低,考

虑到未来的长远发展,应该是一些有能力养活更多孩子的家庭有权利要更多孩子,既满足自身需要,又符合城市未来发展。现在超生孩子的现象越来越多,是否也是对这个政策开放的一种呼声呢?

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因为他们人口与我们相比,比较少,而产业结构更优化,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所以我们应该借鉴别人的劳动力少的发展经验,再立足我国实际的情况,对产业结构进行改革,朝着技术、资本密集的方向发展,虽然现在没有能力一步到位,但是人口红利消失之前的这个缓冲期我们好好利用,为以后的发展把握好方向,打好基础。

2013年产场村农民如何实现增收 ——产场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摘要

按照镇党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安排,我调研组共计入户150户、发放调查问卷150多份,召开座谈会3次,就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的情况和如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此次调研活动使我们详细的了解了产场村的村情和一些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这次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使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为产场村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基本村情

产场村位于211国道沿线,全村共有435户,1805人(其中劳动力580人,外出务工460人。全村耕地面积3228亩,主要产业有烤烟、生猪养殖、苹果。2012年产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315元。

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劳动力因素。

全村现有劳动力580多人,外出务工460多,剩余劳动力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现有的劳动力难以满足烤烟、苹果等劳动力密集行产业发展。

二是农村养殖受制约。

当前生猪养殖成为产场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途径。但

是其中存在着几个制约条件:猪肉市场行情变化较大;
生猪养殖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疾病对生猪养殖的危害较大;
规模养殖对资金需求比较大,养殖户融资能力有限,从而限制了小型养殖户发展的瓶颈。

三是苹果产业对自然灾害的抵制能力有限。

近几年底庙镇气象灾害频发,冷冻、冰雹、大风等一系列自然因素一直影响着果农的收入。

四群众思想观念比较保守。

在这次调研活动中,通过回收的150份调查问卷,我们发现有一大部分群众反映家里经济收入少,希望通过政府资助和救济从而致富,很少询问惠农政策和致富门路。在走访入户中,这些群众宁愿在家闲着,也不给别人打零工、或者创业。

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原因

一是科技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农民对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开发高效农业有较高的热情,但受科技文化素质的限制,只敢远观不敢近摸,对带“高、新、尖”字样的事物,望而却步,部分农民对农业结构调整信心不足,存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荆绳的思想,对农业以外创业门路少,获得致富信息渠道窄,开拓市场能力差。

二是创业资金短缺。

群众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外,闲散资金较少,并且必须有再生产投入资金。银信部门对农村贷款额度有限,对那些

收入较低的农民发放较小贷款甚至不给予贷款,造成低收入家庭想致富却苦于没资金的困局。

三是社会事业性负担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各类生活开支项目增多,数额增大,子女上学、子女结婚、看病就医、关系交往等都要远远超过生活开支,社会事业性负担的加重,势必对生产的再发展、再投入的资金产生影响。像子女结婚,从认识到结婚至少有五六万元的花销。

四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生产成本高。

农村以农业为主。随着各类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农业单位投入不断增加。化肥、农药、地膜、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增幅高于农产品价格增幅,生产成本高,导致了农民增产不增收,增收缓慢。

五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生产有待提高。 目前全村已形成了苹果,生猪养殖、烤烟等为主的基地,由于产业链条不够长,农产品的增值空间较小,大多以出售原料型为主,且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滞后,产品市场适应性差,销售难、价格低依然制约农民增收。

提高农民增收致富途径

一要加大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日显重要,也是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上级党委政府就要不断加大农民科技培训资金投入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满足农民科技需求,提高致富能力,把农民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有理想的四有新型农民。

二要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

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二三产业,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做好外出务工工作,把它作为一项产业,积极做好务工人员的培训、引导,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能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三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水平。

要围绕市场需求,怎样调、调什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调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出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调出规模、调出效益。同时要在提高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水平上下功夫,积极推广农业生产标准化模式,把农业专业协会,作为带动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力量来抓,在主导农业产业上建立一个协会,发挥其在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标准化生产。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使每一个产业上都有几家深加工企业,像我镇生猪养殖已达到这一要求,但在产品档次低、市场开拓上仍要抓紧抓好。

内蒙古奶牛养殖场实地调研报告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对我国奶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虽然事件已过去了8个多月,但是消费市场仍然未恢复至事件前的水平。消费市场的低迷,给乳品企业的销售带来了压力,进而影响到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倒奶、杀牛现象。在奶业受到“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冲击的同时,业内人士也清醒地看到了中国奶业在“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之后呈现的好的迹象,其中之一是规模化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准确掌握我国规模养殖场的情况,中国乳业杂志社派出调研组对内蒙古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从调研结果看,目前内蒙古地区的奶业状况良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收奶价格处于较高水平,且价格比较稳定;
大部分的养殖场场长和奶农对前景乐观,有信心坚持饲养。在调研中也发现,规模化养殖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资金短缺,无话语权等问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调、服务、维权、自律的职能。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一、调研人员、时间、方式及行程

(一)调研人员

聂迎利、杨俐、林见复 (二)调研时间

2009年5月11~20日 (三)方式

采取深入牛场进行问卷调研的方式,对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个地区的22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进行了调研,牧场规模为148~1600头。

(四)行程

5月11日:乘机抵达呼和浩特。

5月12日: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永大牧场、土右旗少尔沁乡伊利第七牧场、赛罕区家和兴奶牛养殖场

5月13日: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镇龙凤绿金牧场、土默特左旗兵州亥伊利第六牧场园区、奶联社第一示范牧场

5月14日:呼和浩特市河林县舍必崖乡蒙德隆奶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蒙荷二场、呼和浩特市场玉泉区小黑河乡新胜村昭君牧场

5月15日: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台阁牧镇讨儿号村与芳牧场、荣康牧场 5月16日:包头市九原区开元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市石拐区兴盛办事处后蒙子村济民养殖场、包头市奶业公司黄河乳牛场

5月17日:包头市达茂旗永胜奶牛养殖场、圣达奶牛场、漠南奶业专业合作社

5月18日: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清泉牧场、马海军牧场、盘古集团养殖基地

5月19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昊邦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乌兰集团万隆兴奶牛养殖场

5月20日,整理问卷,乘机返回北京

二、牧场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的牧场共22家,基本情况如下:

1、按奶牛场性质划分:个人牧场有14家,占63.64%;
股份制牧场3家,占13.64%;
集体牧场1家,占4.55%;
牧场园区1家(伊利第六牧场),占4.55%;
奶联社1家,占4.55%;
合作社1家,占4.55%;
国有牧场1家,占4.55%。

2、牧场建成时间:除永大牧场建于1968年、昭君牧场建于1989年外,其余20家牧场均建成于2000年后,且多集中在2003~2007年,最新建成的漠南奶业专业合作社建于2008年10月。

3、牧场规模在148~1600头之间,其中148~200头的1家;
201~500头的13家;
501~1000头的5家;
1001~1600头的2家;
伊利第六牧场现存栏奶牛2000余头,调研的其中一户奶农饲养奶牛75头。

4、单产水平较高。调研的牧场奶牛单产多为6000~8000kg,最低的为荣康牧场,单产仅为4500~5000kg。万隆兴奶牛养殖场的一头奶牛二三胎时单产曾达到57kg/天(14000~15000kg/年)。

5、员工总数在7~45人,其中管理人员一般为3人;
均配有专职的兽医、配种员和营养师,一般兽医和配种员由1人兼任,奶牛饲养规模在1000头以上的专职兽医和配种员人数可达到2~3人,奶牛场一般专职营养师,多数为饲料公司代为配制;
人均饲养头数在20~300头之间。

6、全部采用机械化挤奶。所采用的方式主要为并列式、鱼骨式、中置式。每天挤奶3次的8家,另有2家高产奶牛挤奶3次;
每天挤奶2次的12家。挤奶机品牌主要为利拉伐(12家)、优利农(3家)、大都林(3家)、GM(3家)、国产品牌(1家)。

7、TMR饲喂技术采用率不高。有12家牧场采用了TMR设备进行饲喂,其中采用司达特设备的为8家,1家采用利拉伐设备,采用国产设备的为3家;
有7家正在准备购买TMR设备;
有3家没有计划。

8、奶牛疾病较少

内蒙地区气候干燥,温度比较适宜,奶牛患病率较低。在调研的22家奶牛场中,有3家负责人认为奶牛易患病,有1家表示高产牛容易患病,其余旁及均表示,只要管理得好,奶牛并不容易患病。

在内蒙古地区,奶牛常患的病主要有繁殖疾病,如子宫内膜炎等;
采用TMR饲喂技术的代谢病也较少。肢蹄病发病率极低,基本没有;
除个别奶牛场由于管理不到位,爆发临床型乳房炎外,在奶牛养殖中不可避免发生的乳房炎,其平均发病率仅为2%~3%,且多发于每年的2、3月。主要原因是冬季温度较低,奶牛乳头被冻坏。

被调研的奶牛场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均十分重视。除参加每个月的DHI测定外,多数奶牛场还要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所采用的方法为主要为试剂测定和利拉伐的CMT测定法。奶牛场体细胞数为30万个/mL以下。

三、奶牛养殖行业形势乐观

(一)原料奶收购价格维持较高水平

调研显示,22家奶牛场原料奶收购价格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为2.80~4.00元/kg。具体呈现如下特点:

1、规模化牧场原料奶收购价格高于小区。牧场原料奶价格在3.00~4.00元/kg,平均在3.40元/kg(其中家和兴奶牛养殖场属家庭式饲养,饲养奶牛148头,原料奶收购价格为2.95元/kg);
原料奶收购价格最低的为伊利第六牧场园区(由伊利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的小区),接受调研的入区奶农王建军饲养奶牛75头,原料奶平均收购价格为2.80元/kg。

2、原料奶均为按质论价。调研结果显示,22家牧场原料奶均交售给内蒙古的两大乳品企业伊利和蒙牛,企业收奶时制定基础价格,如牧场的基础价格为2.80元/kg,然后根据原料奶的各项指标情况,如乳蛋白率、乳脂率、干物质含量、细菌总数按质论价。原料奶收购价格最高的为伊利第七牧场,达到4.00元/kg,原因在于其生产的为有机奶。在内蒙古地区,产奶旺季为5~9月,淡季为10月至第二年的4月;
淡季原料奶各项指标略高于旺季,因此会引起原料奶收购价格的波动,但并不明显。

(二)生产成本比2008年略有提高

被调研的22家奶牛场全群完全饲养成本为25~40元/头·天,其中高产奶牛一般为40元/头·天,中产牛30元/头·天,低产牛25元/头·天,后备牛15元/头·天。

完全饲养成本主要包括奶牛使用年限、饲料成本、水电费/维修、疫病防治、人工、贷款利息、牧场折旧、后备牛饲养成本。其中奶牛使用年限折旧大部分奶牛场未计算,与小奶收入相抵,或按8年折旧;
饲料成本主要包括精料和粗料,粗料主要为苜蓿、羊草、青贮玉米和秸秆等;
疫病防治成本各奶牛场之间差距较大;
人工费用平均为1000~1200元/月·人,调研的奶牛场中,人工成本最高的为乌兰集团万隆兴奶牛场,其场长工资为3750元/月,技术人员为3500元/人,技术总监(外聘)为4200元/月;
牧场折旧有些牛场未计算。

与2008年相比,饲养成本略有上升,内蒙古蒙德隆奶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反映,目前生产1千克原料奶的直接饲养成本为2.60元,2008年时为2.36元,上升了0.24元,上升了10.17%;
不计折旧的完全饲养成本为3.05元,2008年为2.95元,上升了0.10元,上升了3.28%。

(三)奶牛场大多处于赢利状态

调研结果显示,除荣康牧场由于牛群结构不合理,正在准备调整牛群结构,因而不赚钱外,其余奶牛场均处于赢利状态,赢利水平在1000~5000元,多数在2000~3000元之间。

(四)奶牛场负责人对奶奶牛养殖业充满信心

调研显示,有80%的牧场负责人对奶牛养殖业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对未来充满信心。蒙德隆负责人表示:“从没有想过奶牛不能养,也未想过养牛之外的工作”;
蒙荷二场负责人表示:“2009年后半年是蒙牛、伊昨复苏的时机,后年是抬头的时候,对原料奶的需求肯定会增加,因此信心非常高。我们的硬件条件一流,牛是好的,要打造铁的管理团队”;
开元牧业的负责人表示:“对牛养情有独钟,养好了,保证赔不了钱”;
济民养殖场负责人表示:“喜欢这个行业,任何行业都有困难的时期,但任何时候都有商机;
养牛也能成就人,干什么都不容易,要走差异化经营的道路,差异化就是利润点”;
圣达奶牛场的负责人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表示:“对未来持乐观的态度,准备一直养下去,因为热爱这个行业,大学学的就是兽医专业,毕业不用太可惜了。”

对奶牛养殖业充满信心的重要原因是原料奶收购价格较高,另外一个原因是蒙牛、伊利两大企业在2009年基本能保证按照合同收购质量合格的原料奶。2008年9月“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爆发后,特别是9月18日公布液态奶三聚氰胺检测不合格的企业后,奶牛场曾遇到乳品企业连续3天不收购原料奶的情况。永胜奶牛养殖场就曾因此损失了15万元,负责人是一位典型的北方汉子,但却在一夜间白了头发。现在,他表示,情况已经好多了,还购买了新车(现代圣达菲)。

调研过程中也遇到一位散养户,家中现饲养奶牛7头,其中有5头奶牛在产奶。奶农表示,这5头奶牛的产奶量为15kg/天·头,奶牛在附近的伊利奶站挤奶,原料奶的收购价格为2.40元/kg。她对目前的原料奶收购价格表示满意,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另有20%的奶牛场负责人对奶牛养殖业发展前景表示不乐观。他们表示,奶牛养殖业投资大,回报慢,现在想撤,但无法撤;
荣康奶牛场负责人认为养奶牛不赚钱,等形势稍好就准备把牛场卖掉;
伊利第六牧场园区的奶农王建军表示中国奶业没有2~3年缓不过来,只要行业稍一转好,就会退出不干了。

四、发展困境犹在

(一)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大部分养殖场的管理人员农民出身,没有经过系统的奶牛养殖和管理理论学习,都是在实践中摸索或者参加一些培训班。因此,牛场的管理不够科学、合理,成本较高。同时,几乎所有的场主也都提出渴望得到更多管理方面的信息。

调研中也发现了可喜的变化,即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本科毕业生投身到奶牛场的管理中,如蒙德隆奶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圣达奶牛场负责人等。

2、牧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被调研的22家奶牛场中仅有5家采用现代散栏式饲养,并配有由沙土、粗沙或清水沙铺垫的牛床,仅占被调研奶牛场的22.7%;
1家新建的牛舍采用散栏式饲养,并配有牛床,但旧牛舍采用散养方式,没有卧床;
2家采用散养并分别配有粗沙、牛粪+沙土铺垫的牛床;
14家采用无凉棚式的散养模式,也没有牛床,占被调配奶牛场的63.6%。

(二)资金严重短缺

大部分的奶牛养殖场都反映,他们都有提高奶牛福利的打算,想进一步改造牛场的环境和设施,可因为缺乏资金而不得不搁浅计划。例如,不少养殖场想改建牛舍、建牛床、购买TMR机等,但贷款无门,国家扶持力度不够,使得养殖场难以进一步发展,奶牛的素质和原奶的产量、质量难以得到提高。

(三)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

目前,虽说以质论价,但所有原料奶的收购价格及标准均由乳品企业制定,养殖场和奶农没有任何话语权。对于很多大规模的牧场来说,他们投资大且管理规范,原料奶的质量有保证。他们急切希望建立原料奶的议价机制,使得奶牛养殖场能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和乳品企业共同协商原料奶收购价格,改变以往乳品企业说了算的格局。

(四)第三方检测机制尚未建立

除原料奶的价格和标准由企业制定外,原料奶各项指标的检测也由乳品企业执行。当奶牛场对乳品企业的检测结果表示异议时,无法找到拥有仲裁权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复检。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2009年1~5月,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万隆兴奶牛养殖场遇到过企业以抗生素残留超标为由拒收原料奶1次,回来倒掉,共倒奶2.5吨(3.45元/kg);
在此期间,昊邦乳业曾因冰点和抗生素残留超标被乳品企业拒收原料奶2次,不合格原料奶被添加色素,奶牛场只得将原料奶倒掉,2次共倒奶6.6吨(3.40元/kg)。奶牛场负责人均认为原料奶的质量没有问题,但要进行复检,需到呼和浩特,不但费时费力,还会影响第2天原奶料的交售。这种情况在呼和浩特和包头未曾遇到。

(四)青贮充足,但优质苜蓿供给不足

青贮主要采用全株玉米青贮,主要通过与当地周边农民签订协议购买,价格一般为0.20~0.40元/kg,可满足奶牛场的需要。

奶牛要产优质奶,必须吃好的牧草,特别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苜蓿。但是由于苜蓿价格较高,许多奶牛场只能用羊草代替苜蓿或只用于饲喂高产奶牛。

调研结果显示,22家牧场中有14家饲喂了苜蓿,占63.6%。其中,有9家的苜蓿全部外购,主要来源地为宁夏、甘肃和内蒙古当地,购自宁夏和甘肃的苜蓿价格为1800~1900元/吨,购自当地的为1400~1500元/吨;
有5家全部自己种植或自己种植一部分外购一部分,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仅伊利第七牧场(价格为1350元/吨,明显低于外购苜蓿),其余4家可以满足20%~80%。饲喂羊草的奶牛场共19家(其余3家因饲喂苜蓿而未饲喂羊草),价格在850~1000元/吨,主要来源地为东北和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

五、对策建议

一是继续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进程。从此次调研结果看,内蒙古规模化奶牛场在中国奶业遭受“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冲击,消费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内蒙古,规模化的方式可以采取奶联社的模式,也可以采取漠南奶业专业合作社的模式。

二是对奶业继续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奶业整顿的振兴规划纲要》以及内蒙古相关扶持奶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补贴,特别要做好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的补贴、牧业机械补贴、冻精补贴等;
对于奶牛养殖业发展所需的饲料用地,应按照每头天3亩地的标准给予用地优惠政策,鼓励大力发展草业。

三是尽快建立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应建立由奶业协会、奶农、乳品企业等组织组成的原料奶定价协调委员会,根据原料奶生产的奶料比,定期公布合理的原料奶收购参考价格。

四是对规模化养殖场提供技术服务。奶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奶牛场的技术培训和服务,以提高其饲养管理水平。

女性职场现状调研报告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发生的变化之一,是女性大规模登上职业舞台。今天,在绝大部分国家,女性的就业率在40%以上,我国更高达73%,女性已成为影响 经济 的重要力量。不过2020年底,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一份令人沮丧的报告,报告称世界女性薪资落后男性10年,世界男女薪资差异有望在118年内消失。在我国,虽然职场女性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和男性相比,女性白领在职场经常需要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家庭压力。此外,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很多女性白领似乎又陷入了要事业还是要家庭的两难境地。

为了更好的了解女性白领的发体现状和职场需求,在2020年“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智联招聘发起了2020年女性职场现状调研,从职场潜力、福利待遇、人际关系、职业规划、女性领导力特质等多个角度实行了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5876份。

调研结果如下:

情感丰富的女领导更受白领青睐 善用女性特质是成功关键

成功女性的标准:嫁个好老公已经OUT 独立阳光是重要标杆

理想与现实的差别 仅有16%的白领所在公司提供女性职工福利

一、女性职场现状:女性胜任高管成为共识,但女性晋升困难度并未获得男性理解

1、谁说女子不如男,女白领照样做高管

本次活动首先对女性在职场的现状设置了7个问题实行调查,其中5分表示“非常同意”,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从汇总结果来看,“女性能够胜任高管”以4.48分位列第1,这表明女性白领的工作水平得到了绝大部分白领的一致认可,“求职中遇到过性别歧视”指数为3.05分,反映出现在求职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相对较少,但依然存有。位列第2的是有必要设立专门针对女性的福利,而对公司当前设立的女性福利,白领们的认同度最低,说明当前公司在女性福利方面存有不足。此外,白领们赞同女性在职场面临更严峻的天花板现象,也认同男性在职场上更容易升职。

2、男人们知道女白领不容易,但不知道到底有多难

男女白领对于女性职场现状的认知存有着明显差异。对“女性能够胜任高管”、“职场天花板现象在女性群体中更为严峻”、“男性在职场上更容易升职”等现象,女性白领的认同指数明显高于男性,这表明女性白领在职场中需要付出的努力远超男性的想象。而对于“求职中遇到性别歧视”的现象,女性白领也有较高的认同度,这说明在求职过程中依旧有一部分女性遭遇过性别歧视,而男性并不清楚女白领们在职场中遭遇了多大的困境。

3、骨感的现实:仅有16%的白领所在公司提供女性职工福利

总体来看,仅有16%的白领表示公司有专门针对女性员工设置福利,65.6%的白领表示公司并没有特别针对女性职工的福利,另外18.4%的白领表示不清楚公司是否有相关的福利。

从不同性别来看,女性白领中有66.7%认为公司没有专门针对女性员工设置的福利,而男性白领的这个比例不足一半,另外,女性白领中仅有15.7%认为公司专门设置了针对女性员工的福利。由此可见,男性和女性白领在针对女性员工的福利设置认知上存有较大差异,绝大部分女性员工认为自己并没有享受到相关的福利,而男性员工认为女性已经享受的比例和不清楚的比例都较高。

二、女性职业规划:工作狂的时代已经过去,好玩多金是当下女性追求的理想职业

1、先的职业理想,是好玩和有钱

对于自己的职业理想,现代职业女性更希望能享受工作带给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能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快乐工作,享受工作”是女性白领们选择最多的职业理想,位列第二的是“获取收入,提升生活品质”。“施展个人水平,体现个人价值”虽然是女性白领选择排名第三的职业理想,但选择的比例明显低于排名前两位的职业理想。

2、女白领不想当工作狂,要事业也要生活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目标,“获取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成为女性选择最主要的职业规划目标,其次是“获取安全感和稳定感“,排名第三的职业规划目标是“获得独立自主的工作”。这说明对现代的职场女性来说,在考虑职业生涯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家庭与生活。

3、更多女性对潜规则say no 男员工们看的很开

职场潜规则是指职场“成文法”背后隐藏着的各种隐形规则,如招聘中的性别歧视、晋升时的裙带关系、以及责任推诿、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不良现象。总体来看,56.7%的白领表示完全无法容忍职场潜规则,并坚决抵制,25.5%的白领表示能够容忍潜规则的存有,认为有职场的地方就有潜规则,另外17.8%的白领表示无所谓。

不同性别的白领对职场潜规则表示出了不同的态度。女性白领中对潜规则完全无法容忍的比例为58.1%,大大高于男性。而男性对于职场潜规则表示无所谓的比例为30.2%,超过女性白领。

三、女性领导力:情感丰富的女性领导更受白领青睐,善用女性特质是成功关键

1、不要“女汉子” 情感丰富的女领导才是白领真爱

总体来看,白领们认为绝大部分领导气质在男性和女性身上并没有差异,仅有个别气质特征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75.2%的白领认为女性更符合“情感丰富”的特征;而分别有62.6%和67.4%的白领认为“果断刚毅”和“富有冒险精神”的气质特征更符合男性。

2、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女领导才是好领导

总体来看,男性白领和女性白领对于女性的领导水平有着十分相近的观点。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感召力是女性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水平,其次是影响力,有四分之一的白领认为影响力是女性最重要的水平。相对来说,白领们并不认为决断力、控制力和前瞻力女性非常重要。

可口可乐市场调研报告

红酒市场调查报告

口红调研报告(共17篇)

超市市场调研报告

空调市场调研报告

相关热词搜索: 口红 调研报告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