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培训机构教案表格模板免费下载

培训机构教案表格模板免费下载

时间:2025-08-01 20:33:32 浏览次数:

一、检查作业,相机指导

二、复习《词五首》 《望江南》

1、词中写思妇晚妆初罢即登楼望江,等待征人归来的词句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2、词中通过眼前所见,烘托出一种空旷无聊、怅然若失之感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3、词中表现思妇看到与丈夫昔日分手之处,愈觉神伤的词句是:肠断白蘋洲。4、词中与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句话意境相似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渔家傲•秋思》

1、词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觉的词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词中以南归大雁去而不留反衬边地荒凉的词句是:衡阳雁去无留意。

3、词中通过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的词句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词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6、词中能表现词人边关思亲与渴望边陲立功矛盾心理的词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风光的诗词名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使至塞上》),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

1、词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满山遍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千骑卷平冈。

2、词中动用典故既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又含有对朝廷的贬谪的不满情绪的词句是: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词中表现作者决心报效祖国,立功边疆,实现报国壮志的词句是:西北望,射天狼。

4、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表情达意的语句,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 《行路难》)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词中表现作者满怀壮志,希望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家效力,有机会建功立业的词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词中与“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意思相近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

1、词中触景伤情的词句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2、词中抒写人去楼空,万事皆休,还未开口,泪已先流的悲苦之情的词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词中写词人想泛舟解愁,却最终无奈作罢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武陵春》中把“愁”写得更有分量,想像新奇而生动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

《破阵子》

1、词中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梦中也不忘报国志愿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词中表现戍边将士骑术精湛,射击高超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词中表现词人欲助君王实现统一大业,为自己树立千载美名的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4、李白《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破阵子》中同样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5、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戍边将士的诗句,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6、词中借虚幻的梦境实写对军旅生活的渴望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7、词中写尽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8、词中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相同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9、辛弃疾既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又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破阵子》一词可以说是对其军旅生活的概括,像他这样的文人将军,在我国古代也多有出现,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 《渔家傲》),“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满江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课堂练习

3

做一份《词五首》课时练习,巩固复习成果。

四、复习《出师表》 词语解释

1.崩殂 死(皇帝)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实在;
时 3.盖追先帝殊遇 原来是;
优待,厚遇 4.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5.恢弘志士之气 发扬扩大 6.陟罚臧否 善恶 7.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
治 8.是以先帝简拔 因此 9.以遗陛下 给予 10.悉以咨之 都;
询问 11.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12.躬耕 亲自 13.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14.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15.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 16.遂许先帝 于是;
答应 17.二十有一年 通“又”,表余数 18.夙夜忧叹 早晚 19.恐托付不效 实现

4

20.深入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 21.庶竭驽钝 差不多;
比喻才能平庸 22.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23.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
过失 24.咨诹善道 询问 25.临表涕零 流下眼泪 句子翻译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 及有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4.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

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6.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5

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7.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问答总结

1.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答: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2.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3.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答:三条建议:(1)建议陛下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的精神,广开言路;
(2)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一个标准,严明赏罚;
(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即亲贤远佞。目的:上面这些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都是为了出师。只有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可以后顾无忧,专力伐魏。

4.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答:反复强调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

6

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
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作者以先汉、后汉的历史事实说明了亲贤远佞的利弊,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5.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答: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
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文中虽然明提陛下只有八次,但暗提陛下尚有五处(即“诚宜开张圣听”之前,“宜付有司”之前、两次“悉以咨之”之前、“则责攸之”之前),实际共十三处,或表忠诚,或表心愿,或提具体建议,表明诸葛亮处处为刘禅着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了。总之,“受恩感激”, “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6.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
贤臣——稳定政局,提兴德之言

后主——亲近贤臣,听取他们的“兴德之言”,赏罚分明,以保持国内政局分明

7.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最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

7

的话?

答:也隐含着他对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能否采纳建议,修明内政的担忧,透露出他复杂矛盾的心情。刘禅十七岁继位,诸葛亮此次出师时他也只有二十岁。刘禅暗弱昏庸,亲信宦官,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对后主确实是无法完全放心的。然而刘禅毕竟是主,诸葛亮是臣,尽管他有很多的不放心,却不能完全明白地表述出来,他只能一再表明其忠心,以先帝托孤、先帝遗志为理由,劝勉后主广开言路,亲贤远佞,以安定大局。说的过多,语气过于教导,难免有教育后主、倚老卖老之嫌,所以他言而未尽。

五、布臵作业

1、背诵《出师表》;

2、背诵课后古诗词前五首;

3、阅读《名著导读》,背诵重点句子;

4、做段考复习卷一份。

一、检查作业,相机指导

二、讲授新课《咬文嚼字》

1、作家作品: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
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
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
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1933年回国。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我们对他的理解,只限于现在阅读的《咬文嚼字》,相信通过今天的阅读,同学们一定回收益匪浅。

2、读课文,思考问题,做字词练习

第一个实例,“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两句话有什么差别?你得到什么启示?

读《史记》的原句和王若虚的改句,想想原句和改句意味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有什么心得体会?

1

先想想“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再读课文的分析,你从中又得出什么感想?

3、精讲课文

解题:“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精讲第一部分(1——5)

分析第一层(

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提问: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明确:

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

②六个“你这……”。——感情强烈。

→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

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启示: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启示: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提问: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2

明确:对比;
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提问: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梦》、《水浒》、《屈原》、《史记》等。积累知识的方式:笔记、卡片、索引等。

分析第二层(

3、4段):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提问: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明确: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提问: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②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提问: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明确: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地表情达意。

分析第三层(5段):不同的字眼不同的意境。

提问: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明确: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3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提问: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明确:

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B.钱钟书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

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

提问: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明确:从文字表达的意境。总之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小结:第一部分举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三、课堂练习

做《咬文嚼字》课时练习一份,当堂订正,巩固学习成果。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翻译默写《归去来兮》;

2、预习《咬文嚼字》第二部分。

1:

,堅持、努力,相信自己,自己一定會成功的。

第十三章 内能

知识点一: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动理论

1.厨房中的一些现象和做法都含有物理知识,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用高压锅煮饭——利用降低气压,提高水的沸点 C.打开锅盖看到“白气”——汽化现象 D.用煤气灶烧开水——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把青菜用盐腊成咸菜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A.物质是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知识点二:内能、热量

1.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说热量是毫无意义的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 C.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也一定相同 D.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给热量少的物体

2:

,堅持、努力,相信自己,自己一定會成功的。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也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4.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物体的内能为零 B.通过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无关 D.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比热容增大 6.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知识点三:比热容

1.我市城区的仙海湖水上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走在湖边,常能闻到阵阵花香,这是由于分子做 运动的结果;
夏天可明显感觉到湖边比马路上凉爽,这是因为水的 较大,且在蒸发时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

2.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3:

,堅持、努力,相信自己,自己一定會成功的。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3.天然气在我市广泛使用,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10J/m。,完全燃烧0.05m天然气可以放出

J的热量,这些热量若只有42%被水吸收,则可以使常温下5kg的水温度上升

℃。[水的比热容为4.2×10J/(kg·℃)]

4.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安全、节能、经济和环保等优点。

(1)太阳能热水器工作时,把太阳能转化为水的_____能。

(2)有一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容积为160L。装满水后,若水温由20℃升高到70℃,水箱里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C水=4.2×10J/(kg·℃)]

知识点四:比热容探究

1、(1)图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

337

3

①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②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等) 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C.使用相同的烧杯

2.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

4:

,堅持、努力,相信自己,自己一定會成功的。

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 (填“是”或“否”)正确?理由是 。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_____的吸热能力强些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J/(kg·℃),则乙的比热容是 ________J/(kg·℃)。

3、同学们在做“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实验的场景如图所示,

3实验方法一的设计如图中所示:

①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你指出该同学的设计思路和实验装置中的错误和不足。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五:热量的计算

1.1千克20℃的水吸收4.2×10焦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

①80℃ ②100℃

③120℃

④130℃ 5A.1 B.2 C.3 D.4

5:

,堅持、努力,相信自己,自己一定會成功的。

2.打开冷水管和热水管向槽内放水,冷水温度15℃,热水温度60℃,共放水150 kg,混合后温度为42℃,不计损耗,那么冷水和热水应该各放多少千克_______________ 3.用混合法测定物质的比热的实验中,由于不可避免会有热量的损失(包括小铝筒容量的吸热),那么 ( ) A.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大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小于其真实值 B.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大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大于其真实值 C.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小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小于其真实值 D.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小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大于其真实值

4在室温23℃的环境下,将1 kg.20℃的水与2 kg.15℃的水混合,由于实验装置不够精密,在混合过程中与周围物体有4.2×10J的热量交换,则混合后水的温度为

A.16℃ B.20℃ C.18℃ D.17℃

5.将质量为m、温度为O℃的雪(可看成是冰水混合物)投入装有热水的容器中,热水的质量为M,平衡后水温下降了t;
向容器中再投入质量为2m上述同样性质的雪,平衡后容器中的水温恰好又下降了t。则m:M为 ( ) A.1:2 B.1:3 C.1:4 D.1:5 3

6、有一堆从河中捞出的温砂子,测得其比热容为1.2×103焦/(千克.℃)。已知干砂子的比热容为0.9×103焦/(千克.℃),则按质量说,这堆砂子含水的百分比是多少?

7、如图所示,甲乙两大小相同的金属球由一绷直细线连接着悬浮在水中,甲球空心、乙球实心.剪断细线后,甲球上升,最后漂浮在水面,使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减少了P.将甲球取出,加热至T℃后,放到0℃的冰上,最后甲球有一半陷入冰中,已知实验装置放在0℃的环境中,不计一切热量损失,烧杯的底面积S,冰的溶解热为λ,水的密度ρ水,冰的密度ρ冰,该金属的密度为ρ金,求:
(1)金属球的体积;

6:

,堅持、努力,相信自己,自己一定會成功的。

(2)该金属的比热C.

小学教案模板表格下载免费下载

表格教案设计模板免费下载

大学培训教案模板免费下载

医学培训教案模板免费下载

小学美术教案表格模板免费下载

相关热词搜索: 培训机构 教案 表格 模板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