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少年一等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三,重、难点突破
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深深感受到文章作者和文中描写的人物那强烈的爱国之情。是啊,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新时代的中华少年,怎能不由衷地为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去学习诗歌《中华少年》。板书诗题。
2,我们也曾经接触过现代诗歌,请同学们说说诗歌的特点。
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教师补充。
语言特点:非常精炼、句式比较短小、富有形象性。诗人的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完全融入于富有形象性的语言之中。
结构特点:一般句式比较整齐,但要求并不严格,可以长、短句混用。诗的结构与一般文章的结构比较类似。如按“总——分——总”的顺序安排结构等。
内容特点:具有高度的形象性,诗人的写作目的完全融入了诗句所描写的具体形象之中。所以,要理解诗歌的意思,必须要弄懂诗句中具体形象所代表的深刻含义。
精选
情感表达特点:有的是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的则是通过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具体形象来表达。
音律特点:朗朗上口,有一定的韵脚,但有的诗歌的韵脚也是可以改变的。
(二),初读诗歌,读通诗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对于诗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如,雪莲——耐寒植物,生于青藏高原地区,花可入药。山丹丹——生于黄土高原,花色鲜红,生命力极强。
女娲——神话人物,功绩:炼石补天,创造人类。大禹——治水有功,成为夏朝第一个君王。
敖包——蒙古族人作为路标和界碑的用石头,土,草堆成的堆子。哈达——藏族人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的礼物。
芦笙:苗,侗等少数民族的管乐器。唢呐:管乐器。
(三)再读诗文,体会自豪之情。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锦绣山川,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适当地展开对诗句中人物或事件的交流。
古典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诗歌作品:张继——《枫桥夜泊》,王维《使至塞上》。
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影视作品:《闪闪的红星》《离开雷锋的日子》等
3,读第五节,明确我们铭记的是什么,不能忘却的又是什么?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资料:1),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一大”,标志着党的正式创立。2,)春天的故事——1978年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总设计师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4,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5,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6,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四),诵读诗歌,激发爱国情感。
1,自由练读,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精选
2,分角色朗读:甲、乙、丙、丁分配朗读或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读或朗诵。(提醒学生标示自己要诵读的地方)
(五),课外拓展
请大家去收集一些爱国诗篇,好好朗读,好好背诵,为班级诗歌诵读活动做准备。
板书设计:
8,中华少年纯洁,勇敢乐观,抱负远大,热烈顽强
祖国锦绣山川的哺育
祖国悠久文化的滋润
祖国特有民族风俗传统的滋养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表达心愿:建设中华,无比自豪
精选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四)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板书:
8* 中华少年
自豪骄傲
教学内容
一、演唱歌曲《小小少年》,学会二声部合唱。 二、聆听口哨独奏《小小少年》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歌唱水平,掌握《小小少年》这首歌曲应该不成问题。
课时目标
一、感受歌曲《小小少年》中塑造的阳光、勇敢的少年形象,引导学生做乐观向上、自信的好少年。
二、能用自然和谐的歌声,自信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 三、学会歌曲二声部合唱,掌握弱拍起唱的要领。
教学重点、难点
一、用自然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 二、掌握“教学过程
一、模仿节奏,游戏导入 (一) 模仿节奏,拍一拍
1、教师:“同学们,谁能用身体的小乐器模仿老师的这段节奏?” 教师拍节奏:2、学生用身体小乐器模仿节奏(全班模仿)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如:“这几位同学的想象力真丰富,节奏也非常准确!”
(二)接龙游戏,玩一玩
1、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旋律接龙游戏,要求我们刚刚练习过的节奏,老师唱的最后一个音必须与你接的第一个音相同,看谁接得又准又好。”
1=C 教师:“2、学生接龙演唱。
二、发声练习,唱一唱 出示二声部发声练习曲:
1=C-F
”
、
”两种节奏型。
三、学会二声部合唱。
1、请同学们坐直,高声部同学唱一遍旋律,看教师指挥,注意弱拍起唱。(教师左手指挥,右手弹旋律) 2、教师:“低声部同学预备。”(同样左手指挥,右手弹旋律) 3、听琴,轻声唱,注意互相倾听。(教师示意两声部合作演唱) 4、两声部合作演唱。
5、比一比谁的声音更自然、动听,想一想歌唱的位置,再用“lü”音来模唱。
6、教师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如:合作的很好,体现了少年阳光、朝气、自信的形象等。”
7、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合适的力度演唱。 三、学习歌曲 (一)初听歌曲
教师:“有这样一位阳光自信的少年,他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与挫折。他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又遭陷害入狱,但是他在女律师的帮助下,以自己的诚实和善良感动了对父亲怀有很深成见的外公,最后使得一家人重新团聚。这个智慧、阳光、勇敢的男孩儿就叫海因切,这个故事来自德国影片《英俊少年》,而影片据说在《小小少年》的歌声中开始的。”(教师播放歌曲《小小少年》) (二)再听歌曲,找出“出来。” (三)唱曲谱
教师:“请同学们听琴,留意老师的指挥,我们慢速的来唱一遍旋律。”(课件只出示带有高声部曲谱的旋律)(在唱旋律过程中,注意学生音准与节奏,尤其歌曲中“唱)
(四)填歌词,合作唱
1、填词演唱,同学们填词唱前半句,教师唱后半句,第二段交换,注意听琴。(课件出示只带有高声部旋律及歌词) 2、和教师合作填词演唱。
(五)听音乐,完整唱
”地方,学生可以数拍唱,唱不准时教师可以教
的节奏型”
教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把带有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在教科书上标1、在肯定学生演唱的基础上,继续练唱。
2、请会唱的同学带着其他同学一起演唱。
(六)欣赏电影原版插曲《小小少年》
教师:“海因切是那么勇敢、富有朝气,让我们来听一听他自信的演唱。” (七)听伴奏,自信唱
1、教师提示:“自信的少年坐姿是怎样的?唱歌的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唱出我们的精神面貌。”
2、知道学生坐姿挺拔,坚定、有力度地演唱歌曲。 (八)唱低声部旋律部分
1、教师提示:“老师在你们的歌声中仿佛看到了那个充满欢乐、自信乐观的小海因切,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歌曲分几部分?每部分有几个乐句?” 2、教师提炼学生的答案。
3、教师提示:“第三、第四乐句加入和声时,音乐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4、想唱的同学继续跟随音乐演唱。(教师播放音乐,跟随音乐吹起口琴,在出现合唱部分吹奏低声部旋律) 5、学生和着教师的口琴演唱。
(九)二声部合唱
1、练唱合唱部分,教师在钢琴弹奏“la、fa”两个音,左手指挥,右手弹琴。
2、练唱多次,注意平行三度的和声效果,互相倾听,声音要和谐。 (十)领唱、合唱
1、推荐一名学生扮演小海因切,演唱一、二乐句。
2、比一比看看谁的歌声更能打动我们,谁的情绪更加饱满、自信。(教师吹口琴伴奏)
四、课堂延伸---欣赏口哨独奏《小小少年》
教师:“如果说口琴能让你有无尽的遐想,那么口哨伴奏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呢?”(播放口哨独奏曲《小小少年》) 学生感受口哨音乐带来的不一样的自由与欢乐。
板书设计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执教人:解
娟 教学目标:
1、能用阳光有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表现歌曲主人公乐观向上,勇敢地面对挫折与困难的少年形象,能准确表达歌曲情绪。
2、认识附点八分音符,初步感受其节奏特点。 重难点
:认识附点八分音符,初步感受其节奏特点。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电子琴。
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中,遇到过烦恼吗?生:有 师:那你们都有那些烦恼呢, 能跟老师说说一下吗?
师:刚刚同学们都畅所欲言说了自己的烦恼,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小小少年》这首歌曲,看看它是不是能表达出你们的心声。
2、简介歌曲。 歌曲《小小少年》是德国电影《英俊少年》中的主题歌,这个影片中的主人公呢是一个德国小朋友,他非常的聪明,还很爱唱歌。他的父亲被人诬陷,被判入狱,海因策和坏人展开了机智、勇敢的斗争。最终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拯救了父亲。
3、请同学朗读歌词。 4、聆听歌曲《小小少年》。
5、学习附点八分音符
(1)看一看歌曲中用的最多的节奏是什么呢?用笔画出来。
(2)听一听老师范唱与歌曲范唱的区别,哪种唱法好?(教师把附点音符改成八分音符来唱)
(3)师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得出结论:附点八分音符是在八分音符的基础上,延长把八音符的一半。
(4)听辨练习。
6、跟琴学唱曲谱,感受歌曲的弱起节奏。 7、演唱歌曲 分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演唱歌曲。鼓励学生用明亮略带忧虑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
8、在《小小少年》中小主人公遇到了不小的烦恼,他被烦恼打倒从此消沉了么?他是怎样做的?我们同学的年龄跟他相仿,也许在某一天你的烦恼也会悄悄来临,希望你能象他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将困难克服掉,勇敢的迎接生活的挑战,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9、课堂延伸----欣赏德语版的《小小少年》。
10、作业:回家把《小小少年》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埕口镇中心小学 刘伟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闰土的语言、动作,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3、品味文句,体会文中“我”和闰土之间纯真的友谊,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阅读,学习从不同侧面揣摩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感知闰土的形象,揣摩人物的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少年,他是谁?(闰土)谁来说说对闰土的印象?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当中,从而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闰土给作者留下印象深刻的一个画面便是:出示齐读 二、研读课文第6——16小节,体味人物个性特点。
(一)整体感悟
1、师过渡:闰土与鲁迅先生仅仅相处了一个月的时间,却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闰土到底有什么特别这之处吸引着我呢?你们能迅速的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说说吗?
生汇报,师出示片段: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男女生分别读。体会一下什么词该重读。
学生汇报应该重读的词有“无穷无尽”、“稀奇”。
师:这里突出了“稀奇”这个词,你认为什么样的事才是稀奇的事? 板书:稀奇
引导学生体会“稀奇”一词古今用法上的差异。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文章中闰土向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 生汇报
师用小标题的形式呈现并板书: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教师提示看瓜刺猹的“看(kān)”和看跳鱼儿的“看(kàn)”在读音和用法上的差异。
4、你们认为哪件事是最有趣、最稀奇的?。 生汇报
师过渡: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知识,真是些爱学习的孩子。现在,我们就先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老师交给同学们一个任务。
出示投影:
自由朗读6——16自然段,请你选择一二件事自己觉得最稀奇的事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最有感触的文字中谈谈自己对闰土的认识和看法。
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感。本次的读,旨在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思,从而对闰土产生较深刻的印象。】
(二)重点研读,体味人物的个性特点。 1、学习“雪地捕鸟”
(1)下面,我们按照顺序来深入研究一下这几部分,我们先去了解一下雪地捕鸟。谁愿意来读这个段落?
出示投影: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面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2)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这段文字。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
是一个知识丰富的孩子。)
(3)说一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闰土的聪明能干的? 生汇报
师过渡:老师听出来了,刚才他重读了一些词语,他重读的词语有:扫、支、撒、拉。这些词语都是什么词?(动词)
师:这些动词把捕鸟的过程描绘的清清楚楚。这里老师还重点显示了“远远”一词,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出示捕鸟的画面体会。
师板书:聪明能干
(4)刚才有的同学提到闰土知识丰富,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师:为什么从这里能体会到闰土的知识丰富呢?
师:同学们见过这些鸟吗?(没有)想不想去看一看这些鸟? 教师出示图片。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师总结:而闰土不但见过这些鸟,文章中用了省略号,还说明闰土他还见过许多的鸟,闰土真的是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呀!
板书:知识丰富
(5)下面,请同学们看雪地捕鸟的画面,让我们再读读捕鸟的过程。
出示捕鸟图片及文字,学生有感情地读。
师小结:大家觉得捕鸟有没有趣?虽然这件事非常有趣,但大家也不要去尝试。因为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更是庄稼的卫士。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
2、学习“海边拾贝”
(1)下面请同学们随着老师去欣赏一下海边的贝壳。边出示边介绍。
(2)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一下这海边的贝壳? (3)闰土到海边捡贝壳时看到了什么? 出示投影片,生读 师过渡: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真的是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看到这么多贝壳,你的心情会怎样?(高兴)
(4)、请同学们再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小组读 3、学习“看瓜刺猹”
(1)师过渡:同学们看到那么多五彩斑斓的贝壳,感受到了快乐,让我们再跟随着闰土去瓜地感受一件刺激点的事吧!我们再去干什么?(看瓜刺猹)
(2)同学们自己读读看瓜刺猹这一部分,把体现看瓜刺猹的句子找出来,重点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
(3)请一位同学说说自己找到的句子
生汇报: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4)、重点研读“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师出示投影: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课文
师评价:你这么大的声音,这么响的举动。猹听见一定早就逃之夭夭了。所以,我们应该读的轻一些。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来?
(捏、轻轻地)
◆大家给老师一个机会,听老师读一读,好不好?教师范读。
◆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可别把猹吓跑了。指名读。
(5)、研读“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毛皮是油一般的滑。”
◆师过渡:轻轻地走过去,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生汇报
◆师:找的真准。注意两个字音:一个是奔(bèn)来,这是一个多音字。另一个是窜(cuàn)了。
出示投影: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引导学生体会“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的读法。
从“刺”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师板书:勇敢机智
师过渡:闰土走得这么轻,刺得这么快,是不是一下子就刺到猹了?(没有。因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毛皮是油一般的滑。) ◆从什么地方能体会到猹的伶俐?(窜、奔) ◆要想读好看瓜刺猹这一部分,必须读好哪些词。
(听、捏、走、看、刺、窜、奔)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看瓜刺猹的过程。
生齐读。
4、学习“看跳鱼儿”
师:我们再去学习一件有趣的事:看跳鱼儿。
出示图片
师:这些跳鱼儿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是不是很可爱。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话。读出跳鱼儿的可爱。
同桌互读。
【设计意图:在语文能力体系中, “读”占鳌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得重中之重。因为读书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读,尽情地读,不同形式的读,力求读出对课文的独特感悟。】
三、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还可能有哪些呢?
师小结:闰土的心里有这么多稀奇的事,闰土的生活真的是丰富多彩呀! 师板书:丰富多彩
2、当闰土在海边自由、快乐的生活时 ,我和我的朋友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就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像井底之蛙一样)
3、当我听到这么多稀奇的事后,会有什么感受? (既羡慕,又佩服,还非常向往)
师过渡: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在相处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与闰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分别时真是难舍难分呀 !
师出示投影,生齐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设计意图: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十分重要。同样,能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解惑,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主要手段之一。】
四、推荐书目
师:“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他们还会像小时候一样亲密无间吗?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看跳鱼
见多识广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
见多识广
看瓜刺猹
机智勇敢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主动地树立正确的梦想,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认识到有梦就有希望;
理解努力是实现梦想的桥梁;
通过对中国梦的思考,把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的梦想联系起来。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已有经验提升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逐步提升合理规划人生的能力。
知识目标:认识到梦想与理想、现实的关系;
知道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初步掌握努力的具体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框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二框,教材设计的意图是希望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可以对整个初中生活有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仍带有“后小学”时代的特点,对初中生活充满了好奇、渴望、害怕、忐忑等复杂的情绪。此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人生机遇,不断突破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学生用努力架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建立起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梦想 教学难点: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学情分析 此时的学生对于梦想这个话题有这样的特点:
第一,有想法但不明确──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自己的梦想。学生刚刚进入中学,处于适应期,孩子们对于新的生活充满期待。进入中学以后他们的梦想,也许发生了变化,有的更加明确,有的可能更加模糊了,而梦想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
第二,有问题但不具体──学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但是学生的新期待是不清晰的,碎片化的,所以往往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和自身的不断调整。
第三,有目标但没方法──进入中学以后,学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确立新目标,重新规划新生活。中学阶段的生活学习与小学阶段会有许多不同,很多学生缺乏甚至没有对人生规划的思考与实践,本课从梦想具体到初中三年规划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努力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776年如果没有瓦特的“异想天开”(蒸汽机),1879年,如果没有爱迪生的“天方夜谭”(电灯);
1886年,如果没有卡尔·本茨的“荒诞无稽”(汽车);
1903年,如果没有莱特兄弟的“痴人说梦”(飞机)……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你是否曾经也有过这些“异想天开”“天方夜谭”“荒诞无稽”“痴人说梦”? 小结: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梦,是人类正常生活的继续;
梦,是创造的源泉。”。如果没有梦想,我们的世界将会失去很多色彩,正是因为这些梦想,我们才会不断地进步和成长。人类需要梦想,我们青少年更需要梦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少年有梦》。
(一)环节一:少年有梦,为梦而行——有梦就有希望 出示任务:玩游戏“谁是卧底”,讲解游戏规则(游戏规则详见PPT), 请大家在游戏中思考:从同学们对梦想的描述中,你怎样认识梦想呢? 反馈指导:在讲解游戏规则时,要讲解清楚,同时提醒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保持课堂秩序。在游戏之后,反思总结学生对于梦想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个活动的破冰过程,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了解身边同学、朋友的梦想,回想自己父母儿时的梦想,思考自己的职业梦想、学业梦想是什么?同时,出示哈佛大学一个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尝试从中推断结论。
小结:有梦就有希望。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二)环节二:少年有梦,心向远方——努力就有改变 出示任务:首先请大家欣赏电影《疯狂动物城》的主题曲《尝试一切》,并仔细品味其歌词含义。
反馈指导:
欣赏完视频之后请大家思考问题:(1)最让你感动的一句歌词是什么?为什么?(2)对于我们应该如何为自己的梦想努力,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歌中反复强调的词是什么?为什么反复出现? 小结: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三)环节三:少年有梦,勇往直前——我的努力计划表 出示任务:阅读教材P11—12“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理解什么是努力。
反馈指导:
思考问题:(1)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2)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中的拓展空间部分:生活中,你会为实现梦想做出怎样的努力?并请同学们自己书写“我的努力计划表”。
小结:个人梦想的实现是以一个个阶段目标实现为基础的,努力也有具体的方法。我们从现在做起,确定我们初中的目标,并写出具体可操作的规划。
(四)环节四:少年有梦,民族有望 出示任务:首先请学生朗诵《少年中国说》。然后阅读资料: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这批留美幼童后来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
在他们中,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他们都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知名人物。
反馈指导:
教师提问:结合《少年中国说》和素材,思考“少年梦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吗。
小结:每个人有梦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都是有梦想的。我们国家的梦想就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最伟大的梦想。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无论你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一名警察、一名教师,还是你想当发明家、科学家,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梦想,因为这些梦想都表现出了你想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祖国正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来共同努力建设,你的点点滴滴的付出都饱含了你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因此你的梦就是——中国梦! (五)课后作业 写一首与“梦想”有关的小诗,表达你对梦想的认识和理解。形式不限,字数不限。
五、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学习与个体生命成长的关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热爱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合作的学习品质。
能力目标:学会学习,逐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 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识目标:知道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了解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学习观念,知道终身学习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学习新天地”的“新”主要指向新的学习观,即在21世纪应当树立怎样的学习观念,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学习将伴随我们一生的成长,终生都需要学习。进入中学,学习依然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它包括知识的获取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是学习,生活即学习,但这需要我们始终持有自觉、主动的态度。本框通过探究学习与生命成长的关系,解决“为什么学”这个问题,讨论学习的动机,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内驱力的现实问题。
三、学情分析 从小学跨进中学大门,是学生接受教育、学习知识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的起点,一次质的飞跃。中学阶段,学习的难度和知识的深度、广度都有大幅度提升,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时,学生若想改变自己原有的学习状况,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就需要及早了解初中学习与小学的不同,改变或优化自己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我们应看到,在经历小学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已经存在,有些问题已经比较突出,例如,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性和自控力较差,甚至有的已经出现紧张、焦虑、厌学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对此,本课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走上学习正轨,让学习滋养自己的生命,获得新的成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P14“运用你的经验”:说文解字话“学习” 通过“运用你的经验”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猜测古人创造“学习”二字的原因和学习的内在涵义,这个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二)打开学习之窗(什么是学习) 1.学习不仅包括知识,还包括能力的培养 P15“探究与分享”:
问题1:他们是在学习吗?为什么? *小强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小胜在周末去敬老院做义工 *小鹏回家自己做饭,还常给加班的爸爸送饭 设问:你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哪些事情可以算是学习?从中你可以学到什么或者习到什么? 总结:获取知识是学习,培养各种能力也是学习。
2.学习场所——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和课堂 交流:“经历的学习”的头脑风暴 总结: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和课堂,所、所听、所尝、所触、所做都可以是学习。
(三)学习点亮生命(为什么学习) 1.生存,更充实的生活,滋养生命,持续动力 活动一:请你回帖——雷锋和钱伟长的青春可以复制吗? 网友1:回复短片——关公战秦琼 问题:关公战秦琼讽刺的是什么人? 他的用意是什么? 说明学习有什么作用?” 讨论总结: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摆脱愚昧无知,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
网友2:回复三幅图片——日本的富士山,南极的企鹅,埃及的金字塔 问题:你是否去过? 如果没有去过,你是如何了解的? 交流总结:学习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让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
活动二:招聘岗位 展示图片:某餐饮部门的招聘信息 问题:如果是你去应聘,你会选择哪个? 哪个岗位最令你心动? 分享总结:学习不仅能够让我们生存,有更充实的生活,在面临选择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活动三:再回帖——学习,使我们…… 学习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滋养我们的生命并使我们不断前进,理解学习对个体生命生存、生活、成长的意义,使生命充满无限能量。
(四)怎样学习 图片分析:
问题:每个人都要学习吗? 长大成人以后,取得了理想的学位,或到了退休后,我们还需要学习吗? 学习对我们这么重要,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呢? 总结:学习伴随我们成长。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只要有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第一框 学习伴成长 1.什么是学习? 知识 能力 不仅仅局限在学校 2.为什么学习? 生存,更充实的生活,滋养生命,持续动力 怎样学习? 伴随我们成长 没有终点 自觉、主动的态度
《少年旅行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组散文诗,它由《出发》、《老师》、《小纸船》、《听广播》、《标本》、《旅行者之歌》六首诗组成。这六首散文诗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的联系。该组诗以少年旅行队的远足旅行为线索,写了旅行队队员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抒发了队员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在生活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美好心愿。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散文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以及浓郁的抒情色彩。认识并会写本课5个生字,注意“簿”、“茂”的写法。知道本组诗歌从哪几方面学了少年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教学构想】
先引导学生谈自己旅行中的收获,然后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的理解。最后,回归全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指导学生查阅作者柯蓝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由学生所喜欢的旅行入手,引出本文,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曾经去过哪些地方?你们有什么收获呢?你们喜欢旅行吗?那就让我们跟随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的少年旅行队,感受旅行的快乐,来,出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4.出示课件:“„„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师激情引读。诗人从哪几方面写了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闻、所做?指名读课文。
三、品读
1.指导学习方法,学习《出发》
(1)自己有感情地读《出发》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我们这是到生活里去,到一个知识的世界里去。”到“生活里去”,到“知识的世界里去”代表什么? “永远”、“长久”又说明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谁能美美地读,读出旅行队员们出发前的期待与渴望?
(4)出示课件“我们不停的探寻,要走遍生活,走遍这个无边的知识世界„„”
这里“„„”表示什么?试着补充一下。
在这之前还有哪里有省略号?试着说一说。
出示课件:“„„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这个省略号在句首,它省略的什么?
(5)总结学习方法。
①细读文章,了解大体内容,标出不懂的问题。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③由课文留白处展开合理的想象。
④有感情朗读。
2.请同学们用这种学习方法,从《老师》、《小纸船》、《听广播》、《标本》中选择你最喜欢的,细细品味。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少年旅行队队员在旅途中的心情。
理解重点:《老师》:“亲爱的老师,生活的老师,你快把我们养大吧!„„最重要的实现让我们看到许多困难,然后才看到成功„„”你体会到什么?
《小纸船》:“看!连一只小纸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更何况怎样? 《听广播》:“这种联系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血液里„„”这种“联系”指的是什么?
《标本》:“不要让一些无用的东西占去了地方„„”什么是“无用的东西”?应该记住哪些?
5.少年旅行队队员们一路唱着欢乐的歌走来——齐读《旅行者之歌》。结合课文说一说你对“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的理解。
6.背诵《旅行者之歌》。
四、拓展延伸
诗中说:“大山它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所有的河流,使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
“大山”“大海”和“所有河流”真有这么大的神力吗?你有没有这一类体验?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作业设计】
背诵本文的最后一部分。
【板书设计】 少年旅行队
《出发》 期待与激动
《老师》 对知识、成长的渴望
《小纸船》 美好的憧憬与梦想、热爱自然 《听广播》 关注国家发展 热爱生活 《标本》 是非辨别,价值取向 《旅行者之歌》 美好愿望,高尚心灵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有感情朗读课文,熟练掌握本课5个生字以及词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旅行者之歌》。
二、练习:
1.形近字组词。
簿( )幢( )相( ) 薄( )撞( )箱( ) 撞( )茂( )柯( ) 幢( )茅( )苛( ) 2.缩句:
小纸船带走了我们童年的幻想。
我愿意当一个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
3.反问句:
大海使我心胸开阔、镇静。
小纸船带走了我们童年的幻想,我们在小溪边恋恋不舍地追着。
4.区分字形。
“溪”右半部分的写法;
“茂”下半部分的写法。
三、背诵课文 1.指名背诵课文。
2.齐背课文。
3.默写。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4—8节。
1、听老师读,找出令你最感动的句子。幻灯出示:①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②能说:说出令你感动的理由。③能读:读出你心中的感情。①指名读。②小组讨论。
2、反馈:
(一)其它。
(二)重点句子。出示: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①说理由:
a、作者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板书,他们有什么相似点?(没有发出声音,没有挪动的地方,经得起火烤。)b、比较: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邱少云像千斤石头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c、男女分读,这两句意思相同吗?哪句好,为什么?(这样写出了邱少云高大形象。)②读:指名—→生评—→指名—→齐读。(可用两个同学作比较来评。)③我们知道,千斤巨石是一块石头,是没有感觉,没有生命的。而我们邱少云,他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谁能针对这句话提问。☆讨论:什么力量使他能这样做?(从正反两个方面解决。)a、反馈:
b、此时,你觉得邱少云是怎样一个人?(不怕牲牺、严守纪律、顾全大局)一句话,当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时,哪怕是用生命去换,邱少云也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板书)
3、学习第7节。邱少云那伟大的举动,让我亲眼看到,有能力去救战友,却不能去救,这种心情是多么复杂呀!让我们来感受战友的心情。①听我读第7节,同桌交流心情。(难受、紧张、担心、痛苦、满腔怒火……)②带着这种心情自由朗读。体会打动自已的地方,也要能说明读。③学生交流(说说打动你的句子。)(喜欢这句的同学还有什么补充吗?)随机点拨:“是什么像刀子一样在绞着我的心?”(我的担心:看自己的战友被烈火熬着;
能救自己战友又不能去救的那种矛盾。)—→自由读。④邱少云的生死抉择牵动着战友的心,此时战友的心情就是我们的心情。让我们怀着这种心情齐读第7节。⑤老师心中有个问题,这课文重点写邱少云,为什么把“我”的心情活动写得那么详细?
三、齐读碑文。
邱少云走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在“391”高地上,竖立着一块石碑,让我们站起来,面对邱少云,齐读碑文:为整体的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四、作业。
查找有关英雄资料,举行“说英雄,学英雄”的活动。
五、板书设计。
我的战友邱少云
千 斤 巨 石
集 体 利 益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共20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共9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共3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共5篇)
少年闰土课文教学设计(共9篇)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设计 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