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家风家教宣传活动心得体会

家风家教宣传活动心得体会

时间:2025-08-01 05:42:47 浏览次数:

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支柱,那么你知道2021家庭教育活动的心得该怎么写吗?为了方便大家,我们来看看!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家风导师2021》宣传活动的体会[五篇],欢迎阅读!

家风家教宣传活动心得【篇1】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风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是几千个家庭的总和。“如果一个房间死了,为什么国家在世界上?”古训至今历历在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千百年来从未失传,可见中国古人对家风的重视。

好的家庭作风简单朴实,不做作,催人向善,这是引导儿孙走向成人的必由之路,也是约束儿孙行为规范的内在准则;另一方面,人们错误地对待自己,把子孙引入歧途。看不起就是修身,看得大就是治国平天下。好的家风需要传承推广,社会诚信需要提升。

家庭风格对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是一个人的头等大事。我们常说“龙生龙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对家风最通俗的理解,也是真实的写照。父母老实,子子孙孙就好,父母腐败,子子孙孙就跟着干。家庭风格会直接影响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古代氏族家庭,子女必须以德高望重的人为榜样。现在家庭越来越小,需要父母做教育的第一任老师,让优良的家庭作风代代相传。

好的国内风能形成干净的行政作风。近年来,官员子女家庭腐败事件频发,影响恶劣,不可避免地让人对其家庭作风产生质疑。“长大了就偷钱。”不良的家庭作风追求物质、欲望、攀比,不仅把你关进监狱,还为你的子孙后代埋下祸根。幸运的是,有很多人在行政上是诚实和公正的。他们诚实善良,为人民做实事,广受尊敬和爱戴。家风会蔓延到工作作风,优秀的家风是法制建设的重要推力,行政作风的廉洁公正需要家风正统来保障。

家庭作风影响社会作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社会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总和,家庭风格就是社会风格。大多数家庭都有简单的家庭风格,但社会风格简单;社交风格急功近利,也就是说大部分家庭急功近利。近年来,人们对物质欲望的过度追求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结婚礼物定价清晰的奇妙景象。人们向往更好的生活,不仅仅是“人人温饱”的物质生活,更是“知礼知荣辱”的社会风气。但是,改变社会风气不是一蹴而就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家里。

优良的家风需要传承,社会诚信需要提升,这不仅是利己的“小事”,也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会推进家风建设,既能促进以小为善,又能引导人们摒弃浮躁的功利主义,重建文明的荣辱观。但家风建设并不容易,需要榜样的力量,社会的不断关注和人们的长期努力。

家风家教宣传活动心得【篇2】

5000年来,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一直重视家风家训。古书上看到的家训并不少见,很多都是给后人的赞美。古人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各家的培养形成了各家的风格。好的家风不仅仅是有形的模仿,更是无形的塑造。良好的家庭作风和严格的家训是教育孩子的决定性步骤

家庭风格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出身的家庭里。出身的家庭家风好,这个人会茁壮成长;出身家庭不注重家风建设,这个人长大了也会走弯路。良好的家庭风格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活跃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身心健康、有成就、甚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的家庭风格造就了孩子

u>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搞对象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不但要讲家庭美德,传承好的家风,也要遵守社会公德,谦虚为人,乐于助人。并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执法为民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成为一个品质优越的人。

家风家教宣传活动心得【篇3】

今天天气凉爽,我们在老师进修学校四楼有幸地倾听了范老师的有关家风家训方面的讲座,台下座无虚席,都在认真聆听学习。

在范老师的分享中,我们知道了曾国藩家训及他的《十二日课》,知道了钱钟书夫妇、俞平伯夫妇、冯友兰、梁启超、傅雷、汤用彤等名人的书香家庭。让我认识到了家庭建设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避风港,也是提供前进动力的加油站。家和万事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建设好自己的小家不仅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幸福,也有利于社会大家庭的和谐共荣。

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庭建设必须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大要务着手。

注重家庭,首先要奉行夫妻之道。所以说,为了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儿女以及双方的父母,让小孩幸福,老人放心,欢喜夫妻。我们要以爱为根,做到真爱无私、觉爱无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担负着培养下一人的责任。注重家教首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教育始于家庭,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为人父母的职责与任务不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好,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增长孩子的善心、爱心、恭敬心,纠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和过失。

家教靠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道德力量潜移默化的感化孩子的心灵。

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注重家风,就是传承好家风,不断地释放正能量。中华民族的传统家风可归纳为“仁义礼智信”五常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尽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但幸福的家庭却有着相似的家风,有的讲究道德、诚实守信;有的崇尚知识、重视学习;有的勤俭持家、尊重劳动;有的家庭和睦、科学教子,这些都是在注重家庭和注重家教的基础上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

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才能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点。中国梦就是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在家庭建设中注重家庭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基,注重家教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梯,注重家风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谛。

家风家教宣传活动心得【篇4】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就是说,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当官为人更要遵守道德规范,做到守住底线,不踏红线,不碰高压线,做一个为民务实清廉、领导满意、百姓拥戴的好官。近日,县委组织部发文,要求党员干部撰写家规家风文章,结合本人的家庭、家风、家规,对照周恩来的“十条家规”,我想说说自己正家风、立家规的体会和感悟。

本人及其家属,一个是部门主要负责人,一个是单位副职干部,多年来,约定俗成夫妻共同遵守的家规、家风就是: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权私,不留话柄。

我认为,正家风、立家规不是形式,不是做表面文章,重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头为家为人树立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私利、敬畏纪律的榜样。到民政局工作五年多,局里的招投标事项,我没干预过一次,也没背地里让亲友同事参与过一次,都是由局物品采购及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进行阳光操作;优抚安置、调残评残、城乡低保工作中,我没为一个不符合条件的对象打过招呼、发过话。

我认为家风家规连着党风党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立好家规,树好家风,更是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的根本要求。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金钱固然重要,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品德必须高尚。周恩来一生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不以权力为自己、为家人、为属下谋取私利,其高风亮节,世界敬仰,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他时刻用“十条家规”的尺子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规范家人的行为,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认为立家规、正家风还是一种责任担当。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权高位重,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尤其重要。为此,必须有责任担当意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然是句老话,但从这句老话中我也悟出了新的道理:一个称职的党员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新常态,要管理好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就必须视那个部门、那个单位为自己的家,这个“家”的好家风、好家规更为重要、更应立好。诸如大到人、财、物规范管理制度,为民服务承诺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软环境建设评优制度;小到上下班纪律、机关作风建设、年度考核等制度,都应不断建立,不断完善。因为这样的“家风”、“家规”,直接关系到这个单位、这个部门党风行风的好坏,关系到党的事业及其部门和单位工作的兴衰。

我们家好的家风、家规,将继续保持下去,它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也没有贴在墙上,但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夫妻及家人的心里出现。我决心做到天天常思己过、日日警钟长鸣,争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党和人民信赖的民政干部。

家风家教宣传活动心得【篇5】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有立家规、正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习也要求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风是家庭精神的内核,更是社会风气的基础。重视和强调家风建设,是我们党党性宗旨和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法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历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优良的家风。“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每一位国家栋梁,无不都是经过家庭这个“炼钢炉”洗礼的,家风是融化在炎黄子孙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格调;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党员干部的家风更是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家风好坏,是检验自身作风过硬与否的“试金石”,也是群众了解党风政风状况的窗口。

我们家好的家风、家规,将继续保持下去,它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也没有贴在墙上,但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夫妻及家人的心里出现,做到天天常思已过,日日警钟长鸣,争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到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党员。

相关热词搜索: 家风 心得体会 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