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整改报告 > 资金使用自查报告

资金使用自查报告

时间:2025-08-04 05:15:19 浏览次数:

杭锦旗水务和水土保持局

关于2010-2011年财政资金使用的自查报告

杭锦旗审计局:

杭锦旗水务和水土保持局2010年-2011年水利水保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累计拨入财政资金33423.2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608万元,自治区 908万元,市级30827.26万元,旗级80万元。具体建设项目完成及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一、黄河安全防御工程

1、黄河鄂尔多斯段2009年应急防洪工程

黄河鄂尔多斯段2009年应急防洪工程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和要求,全面解决黄河鄂尔多斯段防御安全问题,2009年7月经鄂尔多斯市水务局批复,总概算33304.21万元。2009年 10月项目完成招投标工作,核定中标价26386.78万元,独立费用2571.63万元,计划市旗两级政府以8:2的比例配套投资,截止2011年底工程已基本完工,完成投资 2.62亿元。建设资金市级到位23897万元,旗级配套未到位。

2、黄河鄂尔多斯杭锦旗段标准化堤防风光互补项目工程

2011年市委、市政府安排在我旗奎素至毛不拉孔兑36.05公里高标准堤防进行亮化,并对独贵塔拉黄河大桥两侧各2公里及杭锦淖尔蓄滞洪区5公里共计9公里堤防背水面进行绿化,两项工程总投资4313.7万元。工程于2011年9月份完成招投标并开工建设,年底已基本完工,其中36.05公里堤防亮化工程共安装风光互补路灯1055套,完成投资2469.68万元;
9公里堤防绿化工程共种植各类灌木20.12万㎡,完成投资1036.43万元。该项目建设资金到位3000万元,路灯项目支付工程款2413.15万元,,绿化项目支付工程款516万元,发生独立费用70万元。

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巴音门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10年经自治区水利厅批复,建设内容有大坝加高培厚、新建溢洪道和输水洞。计划总投资56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50万元,自治区补助62万元,市旗两级配套57万元。工程于2011年4月13日完成招投标工作,4月30日开工建设,11月20日全部完工。该项目建设资金已全部到位。现水库已开始蓄水运行,为巴音门肯嘎查近2000亩弃耕地恢复耕种提供灌溉水源。

三、人畜饮水安全工程 2010-2011年我旗共争取实施了锡尼镇乌兰台村、翻身湾村,独贵塔拉镇塔然高勒村、格点盖村,伊和乌素苏木巴音门肯嘎查、阿日善嘎查等10处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889 万元,解决8775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于7月4日完成招投标工作并开工建设,目前已全部完工并开始供水,工程建设资金有65万元未到位。

四、水土保持治理工程

1、完成格点盖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淤地坝7座,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9.89km,总投资50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01万元,自治区、市两级财政各配套50万元,工程已全部完工,财政资金200未到位。

2、完成减拉汗小流域综合治理二期工程,采取发展基本农田、大果沙棘造林、沙柳防护林种植,完成新增治理面积1.6km,完成投资6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0万元。

3、启动“十大孔兑”治理项目之一的毛不拉孔兑小流域综合治理,2011年实施了沟掌、亚马士和白音森布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措施主要以沙障、旱柳、柠条、羊柴种植为主,2011年下达投资1133.74万元,截止目前共完成投资623.41万元。

四、牧区水利项目

1、2010年牧区水利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于2011年5月底实施完成,建设地点为伊和乌素苏木、锡尼镇,建设节水示范户30户,示范面积1528亩,完成投资155.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0万元,地方及群众自筹55.4万元。 2

22、顺利启动自治区实施的“四个千万亩”节水改造工程,其中我旗计划实施:沿河地区大型灌区扩灌26.99万亩,梁外牧区改水地(即新发展水浇地)15.78万亩,现有饲草料基地节水灌溉8.82万亩,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摩林河灌区)1.2万亩。2011年在伊和乌素苏木和锡尼镇实施1.5万亩节水改造,投资868万元,其中自治区投资355万元,市政府投资360万元,旗政府配套及群众自筹153万元,工程于7月2日完成招投标工作,现已全部完工,财政资金到位555万元。

五、现代农牧业节水灌溉工程

2010-2011我旗共实施喷灌项目7.3万亩,安装喷灌设备275台,其中在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宏昌规模化种植区安装大型喷灌3.3万亩,投入财政资金972万元;
在伊和乌素苏木和锡尼镇以户为单元实施4万亩。亩均投资1060元(其中设备投资600元,水、电等配套设施460元),累计拨入财政资金1113.85万元。

六、防汛抢险抗旱资金

1、抢险工程

2010-2011我局先后组织对福茂西、毛匠圪旦、芦团、刀图、奎素五处险工险段进行了抢险整治,共完成投资598万元,争取到上级防汛补助资金580万元,及时消除了险情,确保了安全度汛。

2、防旱抗旱资金

2010-2011我旗遭受特大旱灾,全旗有49个嘎查村,1.82万户、5.1万名农牧民,30万亩农作物、1800万亩草牧场、100万头只牲畜和150多万亩林地直接受灾,面对特殊旱情、灾情,我局全力以赴,迅速组织力量抗旱减灾、生产自救、稳定民心,一是争取上级投资200万元,及时购置了抗旱机械及设备;
二是争取资金515万元,在伊和乌素和锡尼镇等旱情相对严重的地区,实施了60余处小型应急抗旱工程,确保了群众饮水安全,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旱灾损失。

七、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项目

2010—2012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启动,政府专门成立了旗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及水利普查办公室,于2011年1月7日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专门会议,部署了水利普查工作,共成立了9个普查组,抽掉了148名普查人员,其中水利普查指导员43名,普查员105名,并对普查人员进行了培训,以提高普查人员的水平,确保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目前,水利普查工作结束,并上报市水利普查办。该项工作财政共计拨入经费110万元,主要用于普查培训费、差旅费、普查设备、办公用品购置费及普查人员津贴。

综上所述,2010-2011我局水利建设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水利建设各个板块都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政府监督制等管理制度,工程款支付执行严格的审批程序,重大支付实行集体决策制,以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安全和高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部分财政资金未到位。

主题词:审计 项目二0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自查 报告

资金

茂县中医院

关于2014年中医药专项资金执行情况的

自查报告

根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省财政2014年度中医药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川中医药办发〔2015〕73号)文件要求,我院就该项目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近几年来国家惠民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了政府恩惠,尤其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此次中医药专项资金督查工作,及时成立了自查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中医药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自查领导小组;
我院在2014年开展中医药专项项目建设1个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科),共涉及资金数10万元。

2014年专项资金10万元,无其他配套资金,资金主要用于骨伤康复科办公设施设备采购,截止2015年8月,资金已投入使用84896元,未使用资金15104元。

自项目实施以来,通过项目资金极大的完善了骨伤康复科设施设备,在诊治病患上取的了良好的效果,使骨伤康复科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项目执行情况

我院在使用专项资金过程中进行了专项的会计核算、专项资金单独核算;
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资金管理使用的各个环节是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资金分配的各个环节和有关内容合理到位,没有存在虚报项目骗取专项资金的情况;
没有存在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没有用于弥补人员经费或用于其它活动;
没有擅自调整预算、基本支出挤占项目支出或截留财政资金挪作它用等情况;
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情况,要始终坚持从讲政治的角度,充分认识专项资金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管好用好每一分钱,使资金的安排使用发挥出最大效益,实现了项目目标。

三、自查自评情况

通过自查我院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主要是项目预算执行不够规范,项目准备不够充分;
项目资金预算不够完整,一些经费没有列入项目预算;制度不够健全,监督不够有力。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等方面目前没有完善的规定或办法。

通过这次自查,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建立或完善预算项目和专项资金使用的考核机制。

2、严格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监督管理。

3、科学合理编制项目,要科学合理选定项目,不断完善各项报批程序,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4、加强会计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专项资金要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实行单独核算,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以上是我院2014年中医药专项资金到位、使用及其效益情况。我院对专项资金的使用上都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严格按照有关文件,没有出现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和骗取专项资金的情况,各项支出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促进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继续严格管控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茂县中医院

2015年8月5日

茂县中医院

关于2014年中医药专项资金执行情况

自查领导小组

组 长:坤世杰 院支部书记、院长

副组长:董群凤 副院长

成 员:江先凤 财务科科长

易 伟 办公室主任

杨顺刚 医务科科长

陈 崑 设备总务科科长

苗双喜 骨伤康复科主任

杨 芳 财务科工作人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易伟担任自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茂县中医院

2015年8月5日

“全面改薄”工作自查报告

XX小学 2015年7月29日

“全面改薄”工作自查报告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3个教学班,6名教职工,32名学生。经改薄后学校各种设施齐全,周边环境治理良好。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绿化区、体育运动区,符合国家标准,专用教室有实验仪器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室。学校图书室建设情况良好,生均藏书上达到了68多册。

二、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

1、学校专门成立薄弱学校改造领导机构:

组 长:陈新绍(负责学校改造的整体规划与工作协调)

组 员:陈马冲 温晓芳(具体负责教育教学工作协调与安排以及各项教学设备使用与跟进)

2、制度建设

学校建立健全教学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多媒体使用制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教学应用长效机制、教师培训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修订,不断完善,分类整理,归类存档,规章制度全部上墙。

三、具体工作情况 1、准备工作充分

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在即将投入使用的教室里改造了电路,更换了门窗,购置了需要的柜、架、台,对原来的音体美器材室进行了重新的布置和安装,清理了陈旧的坏损的仪器,确保了新配的教学设备防盗、防潮、防火的要求,仪器室做到了规范、干净、整洁。

2、自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以来,我校从上至下高度重视早下手、早安排,学校专门召开多次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从仪器的领取、登记、上账、摆放及各室的卫生等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教学应用

教学仪器的配备,使教学条件极大改观,仪器设备、图书、专用教室等均设有具体的负责人,确保对仪器的日常管理。学校将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资源进行有效教学。首先,课堂应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按照课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课间阅读:学校结合读书写字活动,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每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图书借阅活动,开设阅读课,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

我校本次改薄资金总共18万,其中基建8万元,教仪设备10万元,资金使用合理规范,教仪设备实行政府采购。学校基建项目及设备经学校组织领导班子人员及上级相关领导共同验收通过。

“全面改薄”工作自查报告

XX小学

2015年7月29日 “全面改薄”工作自查报告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3个教学班,6名教职工,32名学生。经改薄后学校各种设施齐全,周边环境治理良好。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绿化区、体育运动区,符合国家标准,专用教室有实验仪器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室。学校图书室建设情况良好,生均藏书上达到了68多册。

二、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

1、学校专门成立薄弱学校改造领导机构:

组长:陈新绍(负责学校改造的整体规划与工作协调)

组员:陈马冲温晓芳(具体负责教育教学工作协调与安排以及各项教学设备使用与跟进)

2、制度建设

学校建立健全教学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多媒体使用制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教学应用长效机制、教师培训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修订,不断完善,分类整理,归类存档,规章制度全部上墙。

三、具体工作情况 1、准备工作充分

1 / 2

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在即将投入使用的教室里改造了电路,更换了门窗,购置了需要的柜、架、台,对原来的音体美器材室进行了重新的布置和安装,清理了陈旧的坏损的仪器,确保了新配的教学设备防盗、防潮、防火的要求,仪器室做到了规范、干净、整洁。

2、自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以来,我校从上至下高度重视早下手、早安排,学校专门召开多次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从仪器的领取、登记、上账、摆放及各室的卫生等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教学应用

教学仪器的配备,使教学条件极大改观,仪器设备、图书、专用教室等均设有具体的负责人,确保对仪器的日常管理。学校将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资源进行有效教学。首先,课堂应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按照课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课间阅读:学校结合读书写字活动,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每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图书借阅活动,开设阅读课,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

我校本次改薄资金总共18万,其中基建8万元,教仪设备10万元,资金使用合理规范,教仪设备实行政府采购。学校基建项目及设备经学校组织领导班子人员及上级相关领导共同验收通过。

2 / 2

洛南县2017-2018年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

资金使用报告

受省土肥站委托,洛南县实施了农业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按照省土肥站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提升项目资金使用效果,发挥了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现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一、资金来源

项目预算总投资220万元,全部省级投资21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10万元。

按照项目方案下达任务,需购置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和配套物资,建设马铃薯、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示范面积2000亩,同时开展玉米、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制订相关技术规程。

二、资金管理制度

在资金使用中,严格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和《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按照项目批复的资金使用计划使用资金。无挤占、截留、挪用现象。

1、资金申报。中心有真实、科学和完整的项目资金申报文件,并装订成册。经中心领导审核后同意后,以正式文件上报省

1 土肥站。

2、建立项目资金审查审批程序和会计核算制度。 2.1项目资金使用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严格控制项目资金的支出范围,杜绝不符合规定支出,随时接受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及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审计,做到专款专用。

2.2项目资金应按工程进度进行拨付,对没有开工或进度缓慢的项目适当调整或取消补助款。

2.3报销用的发票必须是合法的票据。不符合要求的票据,一概不予报销。购买各种物品、材料的发票,必须有购货单位全称、品名、数量、单价和金额,有收款单位章印。否则会计有权拒绝报销。

2.4支付补助款项要有原始凭证,凭证要有收款单位或个人的证明或签字,报销用票据要由经办人签字,财务会计审核后报一把手审批报支。

3、检查验收制度。杜绝在项目执行中存在严重弄虚作假的现象,随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检查;
项目完工后,主动申请和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财务等情况进行验收工作。

4、接受审计制度。为防止发生违反资金管理使用规定的行为,项目竣工后,应按规定由审计部门对工程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三、资金使用情况

2 项目完成总投资190万元,预留20万元用于项目验收。在完成的投资中,滴灌管网配套工程126万元,物资配套补贴53.5万元,开展技术试验2.8万元,技术宣传指导2.7万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1.5万元,差旅费3.5万元。

地膜。对项目区、辐射区的地膜予以补贴。地膜每亩补助20元(用量3公斤/亩),补助资金xx万元。

种子。对核心区马铃薯良种予以补贴。每公斤补助1.4元,马铃薯良种补助xx万元。

肥料。对项目区马铃薯、玉米配方肥、水溶肥予以补贴。

每吨补贴600元,补助资金xx万元。

滴灌管网铺设。对滴灌材料予以补贴,平均每亩586元,铺设滴灌管网2150亩,共投入资xx万元。

四、资金使用效益

1、节本增效成效显著,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1.1增产效果显著。项目区膜下滴灌马铃薯平均亩产2755.2公斤,较地膜马铃薯平均亩产2240公斤增产515.2公斤,亩均增产23.3%,增收566.72元;
较露地马铃薯平均亩产1920公斤增产835.2公斤,亩均增产43.5%,增收918.72元。

膜下滴灌玉米平均亩产达到622公斤,比地膜玉米亩产462公斤增产160公斤,增幅34.6%,增收256元(玉米1.6元/公斤);
比露地玉米403公斤亩增产219公斤,增幅54.3%,增收350.4元。

3 共完成水肥一体化面积2150亩,亩均增收693.9元,总增收149.2万元。其中马铃薯1800亩,较全县平均亩产2080公斤亩增产675.2公斤,总增产1215.36吨,增收133.7万元;
玉米350亩,较全县平均亩产346公斤增产276公斤,总增产96.6 吨,增收15.5万元。

1.2节水率显著提升。传统灌溉方式,马铃薯灌溉3次用水200方,滴灌模式灌溉4次用水120方,节水80方,节水率40%。玉米全生育期传统灌溉用水需245立方米,滴模式灌水5次,需140立方米左右,节水105立方米,节水率42.9%。

1.3肥料用量显著降低。马铃薯传统施肥,基肥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5公斤+硫酸钾20公斤,每亩总养分29.7公斤;
滴灌模式,基肥50公斤(马铃薯配方肥14N-6P2O5-15K2O),追肥尿素5公斤+钾动力 (13.5N-46P2O5) 5公斤,每亩总养分25.08公斤,减少4.63公斤,肥料用量减少15.6%。

玉米传统施肥,基肥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0公斤,追肥尿素15公斤,每亩总养分24.3公斤;
滴灌模式,基肥用量25公斤(玉米配方肥20N-12P2O5-10K2O),追肥尿素20公斤,每亩总养分19.7公斤,比传统施肥每亩减少4.6公斤,肥料用量减少18.9%。

1.4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采用滴灌技术,浇水时间由平均每亩3.5-4小时减少到2小时,大大缩短了灌溉周期。同时还可在多个田间管理环节上减少用工,节约用工30%以上,减轻劳动

4 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劳动力转移,增加收入。

2、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有效解决春播作物生长前期受旱问题;
实现了节水、节肥、省工、增产、增效,提高了田间的产出效益;
使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培育了一批学科学、用科学、懂科技的新型农民;
通过膜下滴灌配套技术的推广 与实践,拓宽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适用性,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指导与依据,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降耗、农民增收,为实现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对节水农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 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3、生态效益。通过在项目区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使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率达到90%以上,节水率40%以上,肥料用量降低17%左右,玉米、马铃薯出苗率达到95%以上,改善了生态环境,对合理利用农业、生态、自然资源有明显效益。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土壤肥力提高了一个等级,同时减少了盲目施肥带来的肥料面源污染,对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利资金使用管理自查报告

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自查报告

资金管理使用自查报告(共15篇)

专项资金使用自查报告(共16篇)

债券资金使用自查报告(共6篇)

相关热词搜索: 自查 资金使用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