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5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28例和全麻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h血糖、术后24 h血糖及尿酮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1 h硬膜外麻醉组血糖水平(12.3±3.7)mmol/L、胰岛素使用剂量(21.1±4.9)U,均显著低于全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硬膜外麻醉组血糖水平、尿酮阳性例数均显著低于全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手术时选用硬膜外麻醉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糖尿病; 外科手术; 麻醉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7-0128-01
在外科手术中,糖尿病患者易出现感染、高血糖等并发症,使机体代谢紊乱,手术风险显著增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5倍[1],所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笔者就本院收治的50例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需行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麻组,分别为28例、22例,硬膜外麻醉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45~72岁,平均(50.7±12.1)岁,外科手术:胆结石10例,阑尾炎16例,外伤脾破裂2例。全麻组男14例,女8例,年龄43~70岁,平均(47.5±13.7)岁,外科手术:胆结石8例,阑尾炎10例,外伤脾破裂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糖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下,血压控制在160/90 mm Hg以下,尿酮体阴性,电解质正常,术前禁食水。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向T9~10棘突间隙穿刺,将2%利多卡因5 ml于穿刺点作逐层浸润,观察5 min,无神经阻滞征象出现后,每3~4 min注入1.192%罗哌卡因3~5 ml,麻醉范围(T6以下)。术中根据需要追加硬膜外麻药,面罩吸氧,使患者镇静,根据术中具体情况,给予甲氧氯普胺、盐酸异丙嗪镇静止呕等处理。全麻组患者充分吸氧去氮,静脉注射芬太尼4 μg/kg、咪唑安定0.05~0.08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嗅铵0.1 mg/kg诱导后气管插管,间断静注维库嗅铵、芬太尼,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全程监测术前血糖、术后1 h血糖、使用胰岛素剂量、术后24 h血糖、酮体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应激情况下,血糖水平均不同程度增高。术前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下,术中两组均未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等并发症,术后硬膜外麻醉组血糖升高程度较全麻低,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剂量较全麻组少,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清醒较快,并且拔管顺利。本研究证明硬膜外麻醉较全麻效果好,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3 讨论
在外科手术中,糖尿病患者耐受性较正常人低,手术创伤及麻醉药物通过产生应激反应,引起血糖升高,大大增加了感染、高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糖高渗非酮症昏迷等疾病并发的几率,使手术风险增加,甚至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呼吸衰竭[2];引起麻醉血糖增高的因素有胰高糖素、儿茶酚胺、皮质醇及生长激素分泌增高等。
目前临床手术麻醉方法主要包括局麻、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阻滞麻醉、全身麻醉等,各种麻醉方法本身均存在优缺点,故针对疾病选取合适的麻醉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糖尿病外科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疗效显著优于全身麻醉,术后血糖水平、胰岛素使用剂量、尿酮方面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时,应当选用硬膜外麻醉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昌祁,霍立光,张永昌.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0.
[2]彭章龙,于布为.糖尿病病人手术麻醉的高危因素及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2):93-95.
(收稿日期:2013-02-20) (编辑:王春芸)
相关热词搜索: 麻醉 糖尿病患者 外科手术 临床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