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思想汇报 > 外出学习汇报

外出学习汇报

时间:2025-08-02 12:54:02 浏览次数:

外出学习汇报 胡 延 喜 5 月 24 日,和杨主任一起到赤峰参加《中国梦 全国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听了三堂公开课,分别是清华大学附小易博老师的 《秒的认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特级教师、副校长华应龙的《平均数》和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刘劲苓老师的《点阵中的规律》;
讲座:华应龙的《容错:减负增效之良策》和刘劲苓的《翻开数学画卷》。

《秒的认识》易博老师从“关于秒你已经知道了什么?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入手。展示秒在生活中的例子。然后认识钟面,通过师生互动,认识,交流,体验,1 秒、3 秒、5 秒是多少,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接着通过不同形式感受 1 秒有多长,做 10 秒小闹钟游戏,师生总结经验,教师介绍科学的记秒的方法:0001、0002、0003,… 最后播放一个片头曲,让学生说出大约多长时间。整堂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感受和体验中,体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美。形成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第二节课是《平均数》,华应龙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要求别具一格,他问同学们:“上课能随便说话吗?可以笑吗?学生们的答案可想而知。而他要求上课可以随便说话,但说话要与问题有关,不能随便说,不用举手,想到就说。也可以笑,可以有七零八落的掌声,体现随性而发,他用了一个词“知音”。最后要求同学们,声音在哪,就看哪。然后就上课了,也不需要必须起立问好。为了在没有学习小数的前提下,避免在求平均数时出现小数的情况。在设计口算试题分数的时候

根据小组是 4 人或 5 人的情况采取了每题 20 分。之后在讲座中他提到如果小组是 5 人或 6 人时,每题就得是 30 分。看似随性的问题创设,其实是匠心。在做题时有位同学出现违反做题规定而主动要求 0分的时候,教师没有上来就是批评和评价,而是利用这种情况更好的为本节课服务。“4 人小组中有 1 人零分,到底是 180 除以 3,还是除以 4?” 当让学生去黑板上讲解题过程时,学生只是作答,没有讲解说明。写完后就回座位了,同学们都不由自主的鼓起了热烈的掌声。”华老师笑着说:“看来同学们都看懂了,这才是老师的最高境界,此时无声胜有声。”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最后总结时,就一个问题,“平均数是一个什么“人”?采取拟人的手法,有很多同学说:平均数是公平的人,有趣的人等等。让所学知识具有生命力,更加具有艺术气息。整堂课老师都在积极的伴着学生的节奏,体现了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关系,课堂氛围融洽、和谐。

接着华应龙老师讲了关于《容错:减负增效之良策》的讲座。在这里我只通过一些华老师的话来表达我的感悟,“人生自古谁无错”“课堂因错误而精彩”“有的错误是早晚都要犯的,早犯早好”“ 我们平时教学中采用大量的铺垫课程其实就是越位的提示,不容回旋的时空。我们要给学生出错的机会。”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
错误的可能是创新。我想也许只有孩子在思考时才会有这种创新。对待学生的差错自己不光要有精心的预设,还要在学生生成错误的同时去运用它。这也就是说不能着眼于是对还是错,而是着眼于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

同样的错误是教师的义务。最后华应龙老师借用了禅宗的一句话的形式来总结容错的本质:错是错,错不是错,错还是错。

关于刘劲苓老师的《点阵中的规律》这堂课及讲座《翻开数学画卷》最大的亮点是: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适时与学生分享一些数学发展史、数学故事、数学名人的相关知识。

最后,和大家一同分享的是华应龙老师过程教学的五个策略:策略1:过程的开展看似随意实为匠心;
策略2: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侧重;
策略3:教师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
策略4:放在更长的时间段里体会结果;
策略5:重视点评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能适应独立学习的习惯和常规。

这次学习我最喜欢的是华应龙老师工作室的室风:天圆地方。所谓“天圆”,就是做学问要脑袋“圆通”,勤于思索,真正做到“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所谓“地方”,就是求知识须臀部“方正”,坐得稳,坐的牢,如木板钉钉,坚韧不拔。今后,我将如此勉励自己。以上就是我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谢谢大家!

外出学习感想

外出学习总结

外出学习考察报告(通用)

外出考察学习情况报告

外出研修学习总结

相关热词搜索: 外出 汇报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