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情动辞发,披文入情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知音》)也就是说创作者由体验唤起情感,文章是情感激发出来的,阅读者通过文章体验感情。如果文章是一个硬币,那么情感和文采就是这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鸟的天堂》就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巴金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人与自然的美好与和谐,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在准备这堂课时,我用心品读了大师的文章,决定采用紧扣字词析句读中悟情的方法突破课文。
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课文中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问孩子们如果把似乎去掉行不行?以此让孩子们感受用词要准确,一词之差,表达的意思就全然不同,没有似乎的句子就变成写实,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
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颤动一词说明榕树的生命力十分旺盛,每个叶片都吐露出明亮的绿色,闪耀着生命的张力和色彩,所以作者说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
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本文作者:黄辉(微信公众号:红谷一小语文名师工作室)】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热词搜索: 反思 天堂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