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考试教学考试

四年级下册海西教学工作总结

2025-09-07人已围观

四年级下册海西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海西家园》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海西家园》以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及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旨在培养小学生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与道德品质,通过引导小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社会生活,培养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愿望与能力,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与途径;

  通过引导小学生运用探究、合作、社会实践等学习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海西家园》是一套让我们认识自己家乡自然、社会、文化、科技等内容的地方课程教科书。《海西家园》;

  以“海西”建设的时代精神为主线,以省情特色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色专题。这些专题既自成体系,循序渐进,又互相渗透,彼此关联。他包括了“绿色海西”、“蓝色海西”、“人文海西”、“红色海西”、“科技海西”、“五缘海西”这六大块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海西家园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绿色海西”了解我省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 2、通过“蓝色海西”追寻丰富的海洋文明传统。

  3、通过“人文海西”了解福建精彩的文明进程。

  4、通过“红色海西”追思革命先辈的创业艰难。

  5、通过“科技海西”了解科技传统,培养科学精神。

  6、通过“五缘海西”了解福建与台湾的渊源。

  五、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1、世遗土楼似明珠

  教学目标:

  1、了解土楼的由来。

  2、了解土楼的分布、土楼的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理解土楼似明珠、世所罕见。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土楼为什么是:世界建筑的奇葩,中华文化的瑰宝。

  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系统了解有关土楼的情况。

  二、讲读课文。

  1、介绍土楼的由来。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座。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的、利用生土夯筑成土墙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2、了解土楼的分布: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

  在龙岩的永定、武平、上杭及漳州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

  3、了解土楼的构造和特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土楼主要是圆形(少数是方形),土木结构,墙体以生土掺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舂压筑成。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

  4、土楼被列入世界名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 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阅读加油站,让学生读《神秘的古城堡》、《漳州土楼》。

  三、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并指导完成课后“查一查”、“做一做”。

  四、教学反思:

  2、木拱郎桥怀古韵

  教学目标:

  1、了解木拱由来。 2、木拱郎桥在我国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

  1、木拱郎桥结构工艺的独特。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以教材资料为主截图体,以学校边的高速高架桥为背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学校边的高速路高架桥是我们每天要通过的,但是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无法用钢筋水泥架设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的木拱桥。

  二、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木桥图片。 2、了解为什么要架木拱桥。

  先祖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和拓展对外的交通大道。

  3、了解木拱郎桥现今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寿宁、屏南、古田、周宁、福安、松溪、政和等县市。

  4、重点了解木郎桥的蜈蚣结构。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该结构由五六十根二十几米长的圆木作为纵梁,十来根横串梁木结构架成八字形桥拱,另外用八根梁木来固定桥梁。……

  5、木拱郎桥哪一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总结。

  1、总结全文。 2、引导完成课后作业。

  四、教学反思:

  3、千年古堰木兰陂

  教学要求:

  1、了解木兰陂是福建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2、了解木兰陂全景,和钱四娘建坡筑陂。

  教学重点:

  知道木兰陂是福建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木兰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区西南、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木兰陂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是着名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全国五大古陂之一,至今仍保存完整并发挥其水利效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并思考:

  木兰陂位于哪里

  (莆田市区西南5公里的木兰山下。) 它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它有什么作用

  (集引水、蓄洪、灌溉、排涝、挡潮等功能于一体。) 2、交流讨论。

  3、反馈交流。

  二、学习《三筑木兰陂》。

  三‘完成“相关链接”。

  四、师生共同完成“说一说”、“做一做”。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4、人鱼和谐千年颂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例子。 2、了解鲤鱼溪风光和鲤鱼溪民居。

  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奇观。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新课。

  向学生介绍:在距离周宁县城5公里的地方,有个特别的村庄叫浦源,幽静的村子有条长约500米的小溪蜿蜒穿村而过,就在这条长里许,宽丈余的溪流中,游着上万尾的鲤鱼,它们闻人声而来,见人影而聚。正是这条灵动斑斓的鲤鱼溪,才使得此村闻名遐迩。

  1、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并想一想:

  人与鱼和谐相处典型例子有哪些

  如果人与自然的和谐遇到破坏,将会出现怎样的不良后果 2、师生共同交流讨论。

  3、师小结。

  二、讲一讲“人鱼同乐”的故事。 三、讲《护鱼传说》的故事。

  四、师生共同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5、空海与霞浦赤岸

  教学要求:

  1、知道遭遇风暴漂泊上岸的空海和尚是文明的使者。

  2、了解空第和尚突出的贡献,每年日本友人都要来霞浦赤岸朝拜空海和尚。 教学重点:

  知道中日友交流的事情,还有空海和尚是文明的使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向学生简介:赤岸与空海大师——中日文化交流的千年渊源,霞浦赤岸是日本高僧空海大师(774~835年)入唐登陆之地,没有赤岸就没有后来的空海,而因空海大师赤岸之名更盛。

  1、学生阅读课文,并想一想:

  日本友人为什么每年都要千里迢迢来霞浦赤岸朝拜空海 空海和尚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为中日文化交流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中日友好交流的事情有哪些

  2、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3、师生共同讨论结果。

  二、学习《霞浦赤岸》的部分。

  三、学习《祈风祭海》的部分。

  四、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6、郑和驻舟太平港

  教学要求:

  1、了解七下西洋的郑和船队开创了航海史上的壮举。

  2、知道郑和不仅是一名伟大的航海家,而且还是一名杰出的外交家。 教学重点:

  知道郑和是一名伟大的航海家和杰出的外交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向学生简介太平港:

  太平港是闽江下游围绕长乐城西浮峰山的环形深水港湾。高山屏峙,可以阻遏台风和东北风的侵袭,风平浪静,是天然良港,曾有诗句赞道: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郑和舟师多次在夏、秋进驻太平港,少则两个月,多则十个月。郑和舟师在太平港驻泊期间,驻军长乐县城的十洋街,并在附近设水师辕门;

  在此修造船只,补充给养,招募水手,祭祀海神,做好远航准备。当时的十洋街上,来往着海外各国的王公官员和商人,涌动着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人流,市面十分热闹繁荣。

  1、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并想一想:

  郑和怎样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开创航海史上的先河 为什么郑和的船队在下西洋前西在长乐平港驻扎 他的船队驻扎在长乐,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2、师生共同交流讨论结果。

  3、师小结。

  二、介绍《郑和下西洋》。

  三、学习《七溜八溜,不如福州》的部分。 四、完成“说一说”和“查一查”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7、光饼鼎边征海盗

  教学要求:

  1、了解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文化。 2、知道戚继光等抗倭护卫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教学重点:

  知道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军事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课题。

  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山东牟平人。嘉靖中,任都指挥佥事,在山东备倭。他曾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达自己消除倭患的决心和志向。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从山东调到浙江抗倭,他看到卫所官军毫无作战能力,而人民却英勇抗战,于是召募以义乌农民和矿工为主的3000新军加以训练,组成戚家军。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戚继光注意到倭寇的倭刀、长枪、重矢等武器的特点,创造了新的阵法鸳鸯阵,使长短兵器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在抗倭战斗中,屡建奇功,使戚家军名闻天下 1、学生学习课文,并想一想:光饼是怎样做成的

  为什么说光饼鼎边征海盗

  (光饼作为临时干粮,提高行军的效率,在消灭倭寇的过程中立下大功。) 不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民俗文化 2、师生共同交流讨论结果。

  3、师小结。

  二、学习“阅读加油站”的部分——《正月做大岁》。 三、介绍《鼎边糊》。

  四、完成“写一写”和“做一做”。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8、马江英魂昭日月

  教学要求:

  1、知道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培养了我国近代第一批海军军官和海军名将。 2、了解马江海战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海军的诞生地和中国般政文化博物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马江海战是清代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在第一阶段的越南战场双方在虽军事上互有胜负,但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最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过遭到了朝中“清流派”的反对,法国的条约没有得到实现,随即出兵台海胁迫清政府。朝廷命令“彼若不动,我亦不发”,当法舰首先发起进攻时,清军主要将领弃舰而逃,福建水师各舰群龙无首,仓惶应战,最终惨败,导致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拱手让给法军。

  1、学生游览课文,想一想:

  马江海战是在什么年月的 般政学堂培养了哪些杰出的人才 他们都有谁

  2、师生共同交流讨论。 3、师小结。

  二、介绍“中国海军的诞生地”。 三、介绍“百年般政文化”。

  四、完成“查一查”和“写一写”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9、八闽书院育英才

  教学要求:

  1、了解八闽书院有哪些。

  2、知道八闽书院为国家培养出众多人才。 教学重点:

  知道八闽书院育英才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书院指历史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考亭书院,为南宋理学家朱熹大师晚年居住与讲学之处。早大约九百年,大师在考亭建“竹林精舍”,于此潜心着书立说,广招门徒,聚众讲学。而后“竹林精舍”改名“沧州精舍”,四方求学者,络绎不绝,遂成“考亭学派”盛极一时。

  1、学生用心自学课文,八闽书院有哪些地方 它培养出哪些杰出的人才 每个书院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讨论。

  3、师小结。

  二、介绍福州“四大书院”。 三、介绍“名人与书院”。

  四、师生共同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10、三坊七巷写文明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坊七巷走出来的人才影响着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 2、知道三坊七巷拥有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

  教学重点:

  知道三坊七巷这个地方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1、学生自学相互交流讨论:

  三坊七巷处在哪里 南后街街景怎样 三坊七巷的建筑特点怎样 各坊巷的名称是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结果。

  3、师小结。

  二、介绍“三坊七巷走出来的名人”。 三、介绍“南后街的书香”。

  四、完成“连一连”、“做一做”和“说一说”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11、图书之府话建阳

  教学目标:

  1、知道图书之府建阳在宋代曾是全国三大刻书业中心之一。 2、了解建阳这个小城市为什么会成为全国印刷中心之一。

  教学重点:

  知道之府话建阳三大刻书业中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课文。

  建阳刻书业从五代开始,历经宋、元、明、清,约有千年的历史。居民“以刀为锄,以版为田”。刻书作坊,栉次鳞比。尤其在南宋时期,朱熹与书坊刻书业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书林建立同文书院,利用“图书之府”的丰富资料进行学术研究,先后完成《近思录》、《资治通鉴纲目》、《程氏外书》、《伊洛渊源录》等重要着作。同时朱熹及其门人蔡元定、蔡沉、祝穆、真德秀等,从事着述活动,为建阳两坊提供大量书稿,如朱熹与蔡元定的《周易启蒙》,祝穆的《事文类聚》等等,也都推动了书坊印刷业的发展。正如理学家熊禾所说:“文公之文,如日丽天;

  书坊之书,犹水行地。”精辟地道出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与促进的 关系,因此南宋建阳书坊出现了一个鼎盛的黄金时期。建阳书坊出版的图书种类和数量之多,在全国亦属罕见,真是“建阳书籍满人间”

  1、让学生自由学习课文,并说一说:

  图书之府建阳位于哪里

  为什么说图书之府是全国三大刻书业 建阳刻书作坊主要集中在哪里 2、师生共同完成讨论结果。

  3、小结。

  二、介绍“弥足珍贵的建本”的部分。 三、介绍“四堡雕版印刷”。

  四、完成“写一写”和“做一做”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12、抗战文化铸名城

  教学目标:

  1、知道永安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成为东南着名的抗战文化名城。 2、了解永安兴起抗战进步文化活动。

  教学重点:

  知道永安是抗战文化的名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抗战时期,作为福建省临时省会的永安,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疟疾、鼠疫、霍乱肆虐,加之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和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白色恐怖,对内迁永安的人来说,这些都是要面对的严重挑战。但是,永安的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人士克服了种种困难,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创建了众多的出版社,坚持出版进步报纸、刊物和书籍,创作反映日军侵略罪行和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文艺作品,开展群众性歌咏活动和戏剧演出,抗战文化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使永安成为我国东南的抗战文化中心而载入史册。他们在永安的进步文化阵地辛勤耕耘、倾注心血,是勇敢的拓荒者和坚强的斗士。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抗日文化战士,不会忘记永安抗战文化活动的艰难岁月。

  1、让学生自学课文,并说一说:

  永安成为了哪里的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永安成为与重庆、桂林齐名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为什么说永安是抗战文化的名城

  (当时驻有39家出版社,有剧团10多个。)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3、师生共同小结。

  二、学习“盛况空前的战时戏剧活动”。 三、学习“活跃的文化出版事业”。

  四、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13、红土忠魂瞿秋白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领导人瞿秋白坚贞不屈,在长汀从客就义的事。 2、了解瞿秋白如何挫败敌人。

  教学重点:

  知道瞿秋白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课题。

  出示瞿秋白照片。

  瞿秋白,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是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批栋梁之才。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1、学生自由学习全文,并想一想:

  瞿秋白怎样一次又一次地挫败敌人的诱降阴谋的 他在敌人用花言巧语的劝降时,他是怎么说怎么做 最后又是怎样的

  2、师生共同交流讨论结果。 3、小结。

  二、介绍“革命家瞿秋白”和“文学家瞿秋白”的故事。 三、完成“说一说”、“做一做”与“唱一唱”部分。

  四、总结。

  五、教学反思:

  14、鲜血染红苏维埃

  教学要求:

  1、知道中国一大代表何叔衡英勇跳崖,为革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2、了解何叔衡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教学重点:

  知道何叔衡和许多革命前辈们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流血牺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何叔衡照片。

  何叔衡(1876-1935)无产阶级革命家。宁乡人。清末秀才。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新民学会骨干会员。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成员。1930年回国,担任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全国互济会主要负责人。第二年秋天赴中央苏区,曾经担任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工农检查人民委员、内务部代理部长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途经福建上杭县时,为敌人追捕,英勇牺牲。

  1、学生游览课文,想一想:

  何叔衡是怎样英勇跳崖

  为什么说鲜血染红苏维埃呢学了这课后有什么感受 2、学生之间交流讨论。

  3、师反馈。

  二、学习“阅读加油站”的部分。 三、介绍“福建省苏维埃政府”。

  四、师生一起完成“说一说”和“写一写”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15、东方军战斗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彭德怀将军带领的红军东方军转战福建,发展壮大了革命根据地。 2、知道东方军战斗的故事。

  教学重点:

  知道彭德怀带领红军东方军在福建西北部打击敌人,扩大了革命根据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简介彭德怀生平: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他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始终保持坦荡的革命胸怀,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他极其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他始终保持劳动人民之本色,一直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尊敬、爱戴和怀念。

  1、让学生自由学习课文内容,并想一想:

  东方军八闽作战的第一仗在宁化县泉口土堡怎样打响的 2、师生一起交流讨论。

  3、师小结。

  二、介绍“东方军司令部”。 三、介绍“福建事变”。

  四、完成“说一说”和“查一查”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16、乡愁诗人余光中

  教学要求:

  1、了解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写尽了海峡彼岸人民的思乡之情。 2、知道余光中是泉州魅力城市推荐人,是着名的乡愁诗人。

  教学重点:

  知道余光中是泉州魅力城市推荐人和着名的乡愁诗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1、学生自由学习课文,思考:

  余光中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写的《乡愁》的内容是什么诗中“邮票”“坟墓”“船票”“海峡”各是什么意思 2、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3、师生一起完成讨论的结果。

  二、介绍“乡愁”诗人。

  三、讲一讲“童年家乡”的事。

  四、师生一起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总结本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

  17、落笔生花许地山

  教学要求:

  1、知道许地山先生不仅文章写得好,他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尊敬。 2、知道许地山的笔名是落华生或落花生,他有杰出的才华和卓越贡献。

  教学重点:

  知道许地山一生写了许多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激情引入课题。

  许地山,现代作家、学者。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一生着作颇多,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现在徐闻县有他的故居。

  1、让学生游览课文内容,

  并想一想:许地山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2、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他小时候是怎样好学的他的作品有哪些 2、师生一起交流讲座结果。

  3、小结。

  二、讲一讲“许地山的台南情结”。

  三、介绍“新文学运动先驱者”的事。

  四、认真完成:“说一说”、“写一写”。

  五、总结。

  六、教学反思:

  18、两岸方言一家亲

  教学要求:

  1、了解通告于两岸间的闽方言更是我们表达情感的共同载体。

  2、知道福建绝大部分地区的人都讲闽方言,台湾和福建有着共同的文化信仰和方言。 教学重点:

  知道台湾和福建方言是相同的,两岸方言是一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师生共同学习课文内容,并想一想:

  闽方言一般可以分为几个次方言

  闽东方言分布于唐代的福州,宋代的福州、福宁州,明代的福州、福宁二府;

  又大体按这两个府分为南北两片。南片是闽江下游流域,以福州音为代表;

  北片是交溪流域,以旧府城福安音较有代表性。

  闽南方言分布在唐代中期后的泉州、漳州,明朝泉州、漳州等;

  清朝的兴泉永道,下辖泉州府五县、兴化府莆田、仙游两县和永春州(永春、大田、德化),汀漳龙道除去客家县外的漳州各县大部分和龙岩州,南北两片不同口音正好分布在晋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分别以明清的泉州、漳州两个府城的口音为代表,闽南方言北部口音以泉州府城音为代表。闽南方言南片口音以漳州的芗城音为代表,西片口音里的龙岩方言保留了最完整的闽南语古词汇。后起的城市厦门则集南 北片的特点(泉、漳口音)成为全区的代表方言,俗称漳泉滥。

  闽中莆仙方言分布在莆田市区、莆田市仙游县、泉港北部、东部。

  闽北方言主要分布于唐代的建州,明清的建宁府,分布在除了邵武市、光泽以外的南平大部、寿宁,全境属建溪流域,以旧府城建瓯音为代表。

  闽赣方言区就是宋代的邵武军、明清的邵武府,属于富屯溪流域和建溪上游,邵武市、光泽、建宁、泰宁、将乐,以府城邵武口音为代表。

  永安方言区是原来的南剑州(今三明大部)、延平府,分布在永安、沙县、三明部分、尤溪部分,沙溪贯穿其中。

  为什么许多台湾人一到福建就会觉得特别亲切 2、反馈交流。

  二、学习“阅读加油站”的《古汉语活化古》。 三、介绍“有趣的闽方言”。

  四、完成:试一试、做一做。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XXXX小学2016—2017学年四年级下册

  《海西家园》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大部分学生通过一年半《海西家园》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我们家乡的天空和大地、山水和草木、风景和人物,并对家乡有了朴素的热爱之情。而先辈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建设家园的热情,深深地感染着学生,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营养。让学生感受他们坚定地信念,体验他们美妙的情怀,学习他们的卓越的品质,了解福建,爱我“海西”,继续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热爱这门关于自己家乡的课程,能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等因素进行学习。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程有五部分:

  “绿色海西”主要体现良好的绿色环境。这一专题从我省典型的绿色环境入手,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场景,展示富有地方特色的物产和饮食习惯,进而去探究身边的植物,关注身边的森林资源,最后介绍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地质景观。

  “蓝色海西”注重追寻丰富的海洋文明传统。这一专题以我们生活居住的海洋环境作为切入点,追溯悠久的海洋文明历史,追寻海上经济贸易传统,描绘当代海洋生态经济,关注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最后进入到对海洋文明的赞美和讴歌。

  “人文海西”旨在呈现福建精彩的文明进程。这一专题首先介绍充满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紧接着介绍了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名人,以及他们作为福建文化艺术成就创造者的杰出代表所作出的贡献,最后梳理出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古典人文思想。

  “科技海西”旨在了解科技传统,培养科学精神。在学习内容方面,我们追寻了福建的科技传统,重点介绍了近代涌现出来的科技名人,描绘了活跃在当代的闽籍科学家的群像。

  “五缘海西”立足福建,介绍闽台渊源。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文化相承,商缘相连。五缘准确地概括了闽台间独特的关系。

  三、教材编排特点

  这两本教材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并突出了以下特点:

  1、综合性。教材涉及了《新课程标准》内容纲要中的内容,从而使教材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开放性。教材内容的设计不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而是体现课内外相结合的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

  3、活动性。教材注重引导教师开展活动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教材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实践活动创设了平台。

  4、趣味性。教材呈现形式活泼,图文并茂。有活动栏目和留白,增强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本期教学总目标

  1、通过“绿色海西”了解我省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 2、通过“蓝色海西”追寻丰富的海洋文明传统。

  3、通过“人文海西”了解福建精彩的文明进程。

  4、通过“红色海西”追思革命先辈的创业艰难。

  5、通过“科技海西”了解科技传统,培养科学精神。

  6、通过“五缘海西”了解福建与台湾的渊源。

  五、教学措施

  1、依据课程标准,把握学习目标。

  在准确把握各个内容模块的要求基础上,制定适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绝大部分学习内容都是作为实施课程标准的“话题”或“引子”,不必将其作为识记的“知识”,更不必要求“掌握”,要把课程内容的学习视作达成课程目标的过程。

  2、运用多种手段,突出学习效果。

  活动中要成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地方课程的内容看似多而杂,要求较高,但许多内容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触及的,或是通过其他信息渠道已有所了解的。因此,不能认为学生基础是“白纸一张”,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等因素服务于活动。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将找资料、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出板报、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实地体验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以强化教学效果。

  3、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教育功能。

  充分利用对地方课程事实具有支持性的人力、物力资源,如师资、活动场所、自然环境、社区文化生活设施、各种公益活动、网络资源等,根据学校的地域文化特点和学生实际对地方课程的内容进行增删,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突出地方特色。

  六、教学时间安排

  根据现行教学计划的规定,本课程四年级每周学习时间为1课时,按每学期实际上课时间18周计算,全学年36课时。一般情况下,建议每一活动内容为1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及实践活动的需要作出灵活的调整,提倡地方课程与内容相关度很大的学科整合,提高活动效率。

  四年级《海西家园》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海西家园》以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及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旨在培养小学生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与道德品质,通过引导小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社会生活,培养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愿望与能力,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与途径;

  通过引导小学生运用探究、合作、社会实践等学习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海西家园》是一套让我们认识自己家乡自然、社会、文化、科技等内容的地方课程教科书。《海西家园》;

  以“海西”建设的时代精神为主线,以省情特色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色专题。这些专题既自成体系,循序渐进,又互相渗透,彼此关联。他包括了“绿色海西”、“蓝色海西”、“人文海西”、“红色海西”、“科技海西”、“五缘海西”这六大块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海西家园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绿色海西”了解我省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 2、通过“蓝色海西”追寻丰富的海洋文明传统。

  3、通过“人文海西”了解福建精彩的文明进程。

  4、通过“红色海西”追思革命先辈的创业艰难。

  5、通过“科技海西”了解科技传统,培养科学精神。

  6、通过“五缘海西”了解福建与台湾的渊源。

  五、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1

  1、世遗土楼似明珠

  教学目标:

  1、了解土楼的由来。

  2、了解土楼的分布、土楼的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理解土楼似明珠、世所罕见。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土楼为什么是:世界建筑的奇葩,中华文化的瑰宝。

  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系统了解有关土楼的情况。

  二、讲读课文。

  1、介绍土楼的由来。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座。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的、利用生土夯筑成土墙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2、了解土楼的分布: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

  在龙岩的永定、武平、上杭及漳州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

  3、了解土楼的构造和特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土楼主要是圆形(少数是方形),土木结构,墙体以生土掺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舂压筑成。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

  4、土楼被列入世界名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 2008.7.6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阅读加油站,让学生读《神秘的古城堡》、《漳州土楼》。

  三、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并指导完成课后“查一查”、“做一做”。

  四、教学反思:

  2

  2、木拱郎桥怀古韵

  教学目标:

  1、了解木拱由来。 2、木拱郎桥在我国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

  1、木拱郎桥结构工艺的独特。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以教材资料为主截图体,以学校边的高速高架桥为背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学校边的高速路高架桥是我们每天要通过的,但是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无法用钢筋水泥架设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的木拱桥。

  二、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木桥图片。 2、了解为什么要架木拱桥。

  先祖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和拓展对外的交通大道。

  3、了解木拱郎桥现今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寿宁、屏南、古田、周宁、福安、松溪、政和等县市。

  4、重点了解木郎桥的蜈蚣结构。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该结构由五六十根二十几米长的圆木作为纵梁,十来根横串梁木结构架成八字形桥拱,另外用八根梁木来固定桥梁。……

  5、木拱郎桥哪一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总结。

  1、总结全文。 2、引导完成课后作业。

  四、教学反思:

  3

  3、千年古堰木兰陂

  教学要求:

  1、了解木兰陂是福建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2、了解木兰陂全景,和钱四娘建坡筑陂。

  教学重点:

  知道木兰陂是福建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木兰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区西南、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木兰陂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是著名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全国五大古陂之一,至今仍保存完整并发挥其水利效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并思考:

  木兰陂位于哪里?

  (莆田市区西南5公里的木兰山下。) 它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它有什么作用?

  (集引水、蓄洪、灌溉、排涝、挡潮等功能于一体。) 2、交流讨论。

  3、反馈交流。

  二、学习《三筑木兰陂》。

  三‘完成“相关链接”。

  四、师生共同完成“说一说”、“做一做”。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4

  4、人鱼和谐千年颂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例子。 2、了解鲤鱼溪风光和鲤鱼溪民居。

  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奇观。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新课。

  向学生介绍:在距离周宁县城5公里的地方,有个特别的村庄叫浦源,幽静的村子有条长约500米的小溪蜿蜒穿村而过,就在这条长里许,宽丈余的溪流中,游着上万尾的鲤鱼,它们闻人声而来,见人影而聚。正是这条灵动斑斓的鲤鱼溪,才使得此村闻名遐迩。

  1、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并想一想:

  人与鱼和谐相处典型例子有哪些?

  如果人与自然的和谐遇到破坏,将会出现怎样的不良后果? 2、师生共同交流讨论。

  3、师小结。

  二、讲一讲“人鱼同乐”的故事。 三、讲《护鱼传说》的故事。

  四、师生共同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5

  5、空海与霞浦赤岸

  教学要求:

  1、知道遭遇风暴漂泊上岸的空海和尚是文明的使者。

  2、了解空第和尚突出的贡献,每年日本友人都要来霞浦赤岸朝拜空海和尚。 教学重点:

  知道中日友交流的事情,还有空海和尚是文明的使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向学生简介:赤岸与空海大师——中日文化交流的千年渊源,霞浦赤岸是日本高僧空海大师(774~835年)入唐登陆之地,没有赤岸就没有后来的空海,而因空海大师赤岸之名更盛。

  1、学生阅读课文,并想一想:

  日本友人为什么每年都要千里迢迢来霞浦赤岸朝拜空海? 空海和尚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为中日文化交流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中日友好交流的事情有哪些? 2、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3、师生共同讨论结果。

  二、学习《霞浦赤岸》的部分。

  三、学习《祈风祭海》的部分。

  四、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6

  6、郑和驻舟太平港

  教学要求:

  1、了解七下西洋的郑和船队开创了航海史上的壮举。

  2、知道郑和不仅是一名伟大的航海家,而且还是一名杰出的外交家。 教学重点:

  知道郑和是一名伟大的航海家和杰出的外交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向学生简介太平港:

  太平港是闽江下游围绕长乐城西浮峰山的环形深水港湾。高山屏峙,可以阻遏台风和东北风的侵袭,风平浪静,是天然良港,曾有诗句赞道: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郑和舟师多次在夏、秋进驻太平港,少则两个月,多则十个月。郑和舟师在太平港驻泊期间,驻军长乐县城的十洋街,并在附近设水师辕门;

  在此修造船只,补充给养,招募水手,祭祀海神,做好远航准备。当时的十洋街上,来往着海外各国的王公官员和商人,涌动着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人流,市面十分热闹繁荣。

  1、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并想一想:

  郑和怎样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开创航海史上的先河? 为什么郑和的船队在下西洋前西在长乐平港驻扎? 他的船队驻扎在长乐,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2、师生共同交流讨论结果。

  3、师小结。

  二、介绍《郑和下西洋》。

  三、学习《七溜八溜,不如福州》的部分。 四、完成“说一说”和“查一查”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7

  7、光饼鼎边征海盗

  教学要求:

  1、了解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文化。 2、知道戚继光等抗倭护卫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教学重点:

  知道戚继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课题。

  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山东牟平人。嘉靖中,任都指挥佥事,在山东备倭。他曾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达自己消除倭患的决心和志向。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从山东调到浙江抗倭,他看到卫所官军毫无作战能力,而人民却英勇抗战,于是召募以义乌农民和矿工为主的3000新军加以训练,组成戚家军。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戚继光注意到倭寇的倭刀、长枪、重矢等武器的特点,创造了新的阵法鸳鸯阵,使长短兵器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在抗倭战斗中,屡建奇功,使戚家军名闻天下 1、学生学习课文,并想一想:光饼是怎样做成的?

  为什么说光饼鼎边征海盗?

  (光饼作为临时干粮,提高行军的效率,在消灭倭寇的过程中立下大功。) 不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民俗文化? 2、师生共同交流讨论结果。

  3、师小结。

  二、学习“阅读加油站”的部分——《正月做大岁》。 三、介绍《鼎边糊》。

  四、完成“写一写”和“做一做”。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8

  8、马江英魂昭日月

  教学要求:

  1、知道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培养了我国近代第一批海军军官和海军名将。 2、了解马江海战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海军的诞生地和中国般政文化博物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马江海战是清代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在第一阶段的越南战场双方在虽军事上互有胜负,但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最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过遭到了朝中“清流派”的反对,法国的条约没有得到实现,随即出兵台海胁迫清政府。朝廷命令“彼若不动,我亦不发”,当法舰首先发起进攻时,清军主要将领弃舰而逃,福建水师各舰群龙无首,仓惶应战,最终惨败,导致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拱手让给法军。

  1、学生游览课文,想一想:

  马江海战是在什么年月的? 般政学堂培养了哪些杰出的人才? 他们都有谁?

  2、师生共同交流讨论。 3、师小结。

  二、介绍“中国海军的诞生地”。 三、介绍“百年般政文化”。

  四、完成“查一查”和“写一写”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9

  9、八闽书院育英才

  教学要求:

  1、了解八闽书院有哪些。

  2、知道八闽书院为国家培养出众多人才。 教学重点:

  知道八闽书院育英才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书院指历史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考亭书院,为南宋理学家朱熹大师晚年居住与讲学之处。早大约九百年,大师在考亭建“竹林精舍”,于此潜心著书立说,广招门徒,聚众讲学。而后“竹林精舍”改名“沧州精舍”,四方求学者,络绎不绝,遂成“考亭学派”盛极一时。

  1、学生用心自学课文,八闽书院有哪些地方? 它培养出哪些杰出的人才? 每个书院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讨论。

  3、师小结。

  二、介绍福州“四大书院”。 三、介绍“名人与书院”。

  四、师生共同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10

  10、三坊七巷写文明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坊七巷走出来的人才影响着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 2、知道三坊七巷拥有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

  教学重点:

  知道三坊七巷这个地方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1、学生自学相互交流讨论:

  三坊七巷处在哪里? 南后街街景怎样? 三坊七巷的建筑特点怎样? 各坊巷的名称是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结果。

  3、师小结。

  二、介绍“三坊七巷走出来的名人”。 三、介绍“南后街的书香”。

  四、完成“连一连”、“做一做”和“说一说”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11

  11、图书之府话建阳

  教学目标:

  1、知道图书之府建阳在宋代曾是全国三大刻书业中心之一。 2、了解建阳这个小城市为什么会成为全国印刷中心之一。

  教学重点:

  知道之府话建阳三大刻书业中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课文。

  建阳刻书业从五代开始,历经宋、元、明、清,约有千年的历史。居民“以刀为锄,以版为田”。刻书作坊,栉次鳞比。尤其在南宋时期,朱熹与书坊刻书业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书林建立同文书院,利用“图书之府”的丰富资料进行学术研究,先后完成《近思录》、《资治通鉴纲目》、《程氏外书》、《伊洛渊源录》等重要著作。同时朱熹及其门人蔡元定、蔡沉、祝穆、真德秀等,从事著述活动,为建阳两坊提供大量书稿,如朱熹与蔡元定的《周易启蒙》,祝穆的《事文类聚》等等,也都推动了书坊印刷业的发展。正如理学家熊禾所说:“文公之文,如日丽天;

  书坊之书,犹水行地。”精辟地道出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与促进的 关系,因此南宋建阳书坊出现了一个鼎盛的黄金时期。建阳书坊出版的图书种类和数量之多,在全国亦属罕见,真是“建阳书籍满人间”

  1、让学生自由学习课文,并说一说:

  图书之府建阳位于哪里?

  为什么说图书之府是全国三大刻书业? 建阳刻书作坊主要集中在哪里? 2、师生共同完成讨论结果。

  3、小结。

  二、介绍“弥足珍贵的建本”的部分。 三、介绍“四堡雕版印刷”。

  四、完成“写一写”和“做一做”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12

  12、抗战文化铸名城

  教学目标:

  1、知道永安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成为东南著名的抗战文化名城。 2、了解永安兴起抗战进步文化活动。

  教学重点:

  知道永安是抗战文化的名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抗战时期,作为福建省临时省会的永安,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疟疾、鼠疫、霍乱肆虐,加之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和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白色恐怖,对内迁永安的人来说,这些都是要面对的严重挑战。但是,永安的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人士克服了种种困难,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创建了众多的出版社,坚持出版进步报纸、刊物和书籍,创作反映日军侵略罪行和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文艺作品,开展群众性歌咏活动和戏剧演出,抗战文化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使永安成为我国东南的抗战文化中心而载入史册。他们在永安的进步文化阵地辛勤耕耘、倾注心血,是勇敢的拓荒者和坚强的斗士。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抗日文化战士,不会忘记永安抗战文化活动的艰难岁月。

  1、让学生自学课文,并说一说:

  永安成为了哪里的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永安成为与重庆、桂林齐名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为什么说永安是抗战文化的名城?

  (当时驻有39家出版社,有剧团10多个。)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3、师生共同小结。

  二、学习“盛况空前的战时戏剧活动”。 三、学习“活跃的文化出版事业”。

  四、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13

  13、红土忠魂瞿秋白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领导人瞿秋白坚贞不屈,在长汀从客就义的事。 2、了解瞿秋白如何挫败敌人。

  教学重点:

  知道瞿秋白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课题。

  出示瞿秋白照片。

  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是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批栋梁之才。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1、学生自由学习全文,并想一想:

  瞿秋白怎样一次又一次地挫败敌人的诱降阴谋的? 他在敌人用花言巧语的劝降时,他是怎么说?怎么做? 最后又是怎样的?

  2、师生共同交流讨论结果。 3、小结。

  二、介绍“革命家瞿秋白”和“文学家瞿秋白”的故事。 三、完成“说一说”、“做一做”与“唱一唱”部分。

  四、总结。

  五、教学反思:

  14

  14、鲜血染红苏维埃

  教学要求:

  1、知道中国一大代表何叔衡英勇跳崖,为革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2、了解何叔衡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教学重点:

  知道何叔衡和许多革命前辈们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流血牺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何叔衡照片。

  何叔衡(1876-1935)无产阶级革命家。宁乡人。清末秀才。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新民学会骨干会员。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成员。1930年回国,担任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全国互济会主要负责人。第二年秋天赴中央苏区,曾经担任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工农检查人民委员、内务部代理部长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途经福建上杭县时,为敌人追捕,英勇牺牲。

  1、学生游览课文,想一想:

  何叔衡是怎样英勇跳崖?

  为什么说鲜血染红苏维埃呢?学了这课后有什么感受? 2、学生之间交流讨论。

  3、师反馈。

  二、学习“阅读加油站”的部分。 三、介绍“福建省苏维埃政府”。

  四、师生一起完成“说一说”和“写一写”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15

  15、东方军战斗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彭德怀将军带领的红军东方军转战福建,发展壮大了革命根据地。 2、知道东方军战斗的故事。

  教学重点:

  知道彭德怀带领红军东方军在福建西北部打击敌人,扩大了革命根据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简介彭德怀生平: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他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始终保持坦荡的革命胸怀,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他极其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他始终保持劳动人民之本色,一直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尊敬、爱戴和怀念。

  1、让学生自由学习课文内容,并想一想:

  东方军八闽作战的第一仗在宁化县泉口土堡怎样打响的? 2、师生一起交流讨论。

  3、师小结。

  二、介绍“东方军司令部”。 三、介绍“福建事变”。

  四、完成“说一说”和“查一查”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16

  16、乡愁诗人余光中

  教学要求:

  1、了解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写尽了海峡彼岸人民的思乡之情。 2、知道余光中是泉州魅力城市推荐人,是著名的乡愁诗人。

  教学重点:

  知道余光中是泉州魅力城市推荐人和著名的乡愁诗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1、学生自由学习课文,思考:

  余光中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写的《乡愁》的内容是什么?诗中“邮票”“坟墓”“船票”“海峡”各是什么意思? 2、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3、师生一起完成讨论的结果。

  二、介绍“乡愁”诗人。

  三、讲一讲“童年家乡”的事。

  四、师生一起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总结本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

  17

  17、落笔生花许地山

  教学要求:

  1、知道许地山先生不仅文章写得好,他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尊敬。 2、知道许地山的笔名是落华生或落花生,他有杰出的才华和卓越贡献。

  教学重点:

  知道许地山一生写了许多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激情引入课题。

  许地山,现代作家、学者。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一生著作颇多,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现在徐闻县有他的故居。

  1、让学生游览课文内容,

  并想一想:许地山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2、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他小时候是怎样好学的?他的作品有哪些? 2、师生一起交流讲座结果。

  3、小结。

  二、讲一讲“许地山的台南情结”。

  三、介绍“新文学运动先驱者”的事。

  四、认真完成:“说一说”、“写一写”。

  五、总结。

  六、教学反思:

  18

  18、两岸方言一家亲

  教学要求:

  1、了解通告于两岸间的闽方言更是我们表达情感的共同载体。

  2、知道福建绝大部分地区的人都讲闽方言,台湾和福建有着共同的文化信仰和方言。 教学重点:

  知道台湾和福建方言是相同的,两岸方言是一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师生共同学习课文内容,并想一想:

  闽方言一般可以分为几个次方言?

  闽东方言分布于唐代的福州,宋代的福州、福宁州,明代的福州、福宁二府;

  又大体按这两个府分为南北两片。南片是闽江下游流域,以福州音为代表;

  北片是交溪流域,以旧府城福安音较有代表性。

  闽南方言分布在唐代中期后的泉州、漳州,明朝泉州、漳州等;

  清朝的兴泉永道,下辖泉州府五县、兴化府莆田、仙游两县和永春州(永春、大田、德化),汀漳龙道除去客家县外的漳州各县大部分和龙岩州,南北两片不同口音正好分布在晋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分别以明清的泉州、漳州两个府城的口音为代表,闽南方言北部口音以泉州府城音为代表。闽南方言南片口音以漳州的芗城音为代表,西片口音里的龙岩方言保留了最完整的闽南语古词汇。后起的城市厦门则集南 北片的特点(泉、漳口音)成为全区的代表方言,俗称漳泉滥。

  闽中莆仙方言分布在莆田市区、莆田市仙游县、泉港北部、东部。

  闽北方言主要分布于唐代的建州,明清的建宁府,分布在除了邵武市、光泽以外的南平大部、寿宁,全境属建溪流域,以旧府城建瓯音为代表。

  闽赣方言区就是宋代的邵武军、明清的邵武府,属于富屯溪流域和建溪上游,邵武市、光泽、建宁、泰宁、将乐,以府城邵武口音为代表。

  永安方言区是原来的南剑州(今三明大部)、延平府,分布在永安、沙县、三明部分、尤溪部分,沙溪贯穿其中。

  为什么许多台湾人一到福建就会觉得特别亲切? 2、反馈交流。

  二、学习“阅读加油站”的《古汉语活化古》。 三、介绍“有趣的闽方言”。

  四、完成:试一试、做一做。

  五、总结全文。

  六、教学反思:

  19

  20

  五年级下册海西教学工作总结(共7篇)

  四年级上册海西教学计划

  六下海西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海西教学计划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相关热词搜索:

  下册

  四年级

  工作总结

  教学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