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中医药“三进”项目的实施,介绍取得的成效,总结保障措施。主要成效有验证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中医药防治技能、向广大群众普及中医药知识。主要保障措施有做好宣传、选好技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结合常见病防治做好推广工作、组织质量追踪。
[关键词] 中医药;适宜技术;三进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1-0109-02
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实施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三进工作中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试点”研究项目,2009年浙江省卫生厅将“三进工作中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列入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课题组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手段,积极开展中医药“三进”工作,现介绍取得的成效,总结保障措施。
1 项目实施成效
验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中医技能提高,广大群众的中医药知识得到普及。
1.1 验证10项中医适宜技术,推广46项,培训上万人,促进成果转化
课题组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项目任务,组织长兴县、天台县、江山市三家中医院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研究工作。三家中医院承担的项目,分别由浙江省卫生厅立项,列入浙江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研究计划,共完成了“平衡阴阳刺法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等10项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普适性临床验证,对其推广应用效果作出评价,发表论文5篇,推广培训上千人次,培养锻炼了基层临床研究队伍,拓展了医疗业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课题组还先后在全省各个地区开展推广活动,共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46项,培训上万人。这些成熟、安全、有效、规范、经济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受到了农村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普遍欢迎。
1.2 提高农村、社区医疗人员的中医药防治技能,中医适宜技术的使用率显著提高
面向农村和社区医疗人员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做到“学得会、用得上、可持续”,使其通过对规范成熟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学习,提高了为农村、社区群众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其中“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技术”、“耳尖放血法治疗高血压病技术”、“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和“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等应用效果显著。许多学员还将“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腹泻,获效明显。绍兴市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使县(市、区)中医医疗机构覆盖率达到100%,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覆盖率达到80%,服务站(室)推广覆盖率达60%,适宜技术的应用率全市平均达到35%。舟山中医骨伤医院引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后,康复科中风患者的日门诊量从2004年的3~5人次,迅速递增至2010年的40~50人次。
1.3 普及群众中医药知识,广大群众对中医的知晓率提高,接受中医药防治的比例增多
重视向广大群众普及中医药知识,利用网络、报刊、书画、新闻报道做好中医药知识科普工作。面向家庭,开展健康讲座、赠送书籍、张贴宣传画等活动,使人们了解中医药保健知识,掌握并运用相关的中医药防治与康复手段。利用《中国中医药报》、《科学时报》、《杭州日报》、《浙江中医药》、浙江中医药网、浙江省医药产业信息网、浙江省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网作广泛宣传。围绕中医药适宜技术、常见病的防治,专门编发了《浙江中医药》特刊,广泛分发。2011年、2012年,课题组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开设“中医药适宜技术”课程,面向已有工作实践经验、欲晋升主治医师的临床医务人员,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先后两年共培训400余人。担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暨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杭州班的教学任务,向来自内蒙古、福建、广东等地的学员讲述如何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手段,开展中医药“三进”工作。配合中医药科普宣讲活动,先后在杭州市区的湖畔、文新、新金都、古荡北区、古荡西区、良渚社区等进行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赴岱山县图书馆、海宁市图书馆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讲座,赴河南开封及本省的丽水、湖州、萧山、磐安、上虞、天台等地开展中医膏方知识宣讲活动。群众性的普及活动,促进了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深入了解,选择中医药进行防治。杭州市拱墅区米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服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日门诊量迅速增至1000余人次。杭州市和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治未病”科普及随后的5个月中,中医诊疗量逐月增加,门诊人次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增幅达62.5%。
2 项目业绩保障:做好宣传,选好技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中医药“三进”试点工作。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出台,强调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服务。浙江省政府于2008年11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2],强调加强城乡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中医药服务“三进”工作。2009年8月,浙江省卫生厅发布163号文件[3],要求通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农村社区”活动,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活动。在此政策环境下,使得中医药“三进”工作有力开展。研究项目能取得不俗成效的另一因素是课题组十分重视做好宣传发动、选好适宜技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结合常见病防治开展推广活动。
2.1 做好广泛的宣传发动
中医药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关键是要让广大群众深入地了解。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关键是做好宣传工作。课题组的做法是,向基层医师推广中医药防治常见病方法,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向广大群众宣讲中医药防治科普知识,让中医药科普知识深入家庭,融入百姓生活。
2.2 选择好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是中医传统经验的积累,经过了长年的临床验证,确有疗效。但不同的中医药技术各有适应证和应用要求,只有合理选用才能取得良效。为了选好技术,课题组一是做好广泛宣传推介工作;二是组织专家论证,结合本省实际选择技术项目;三是深入各市地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对中医防治知识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需求。最后,因人制宜,分类推介,使中医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扎实开展。
2.3 结合常见病防治进行推介
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的着眼点是疾病防治。课题组在项目实施中,重视以病为纲,重点推介针对性强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时除了讲述适宜技术内容外,还讲述相关疾病的防治进展,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课题组组织编写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手册》[4]和《常见病防治与中医药适宜技术》[5],以病为纲,讲述相关的疾病防治知识,选择性地介绍最为适宜的中医药技术,在每一病种下设立适宜技术、单验方、中成药和防护专篇,受到欢迎。
2.4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注意发挥专家、学员和组织者的积极性。专家方面,主要是建立专家库,让中医适宜技术项目负责人讲述中医技术,让有中医药专业知识、有较好的表述能力、热心于科普方面的专家,开展中医药科普宣讲。学员方面,通过组织专家深入山区培训的方法,方便基层医师学习,并帮助解决继续教育学分。组织者方面,通过建立考评制度、制订奖励措施的方法,发挥各地积极性,共同做好中医药“三进”工作。
2.5 做好质量追踪
抓好培训能保证中医药适宜技术有效地推广应用,做好追踪能更好地了解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满意程度。项目组设计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评估表”,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让学员对授课内容是否能听懂、讲述的技术是否掌握、培训的技术能否推广应用等进行评价,同时要求学员围绕培训活动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安排提出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质量控制”论证,制订推广应用质量控制标准,组织专家进行督导,保证推广应用质量。
3结语
通过三进工作中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试点、三进工作中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的实施,在开展中医药“三进”工作中,验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中医技能提高,广大群众的中医药知识得到普及。与此同时,在做好宣传、选好推广技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及质量追踪方面,取得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5):381-383.
[2] 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EB/OL]. http://china.findlaw.cn.2008-11-18.
[3] 浙江省卫生厅.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农村社区工作的通知[EB/OL]. http://.2012-4-15.
[4] 张平. 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手册[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7.
[5] 施仁潮. 常见病防治与中医药适宜技术[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3.
(收稿日期:2012-09-04)
相关热词搜索: 中医药 三进 体会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