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太空”国际学术会议共安排了两场公众见面会,第一场就是航天员公众见面会(Astronaut Panel),这是中外航天员的首次集体亮相,研讨人在月球上工作和生活所面临的挑战。这次见面会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天文台、首都师范大学、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单位的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研讨会由法国首位女航天员、法国前科技部长克洛迪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共同主持。航天员朱力·佩耶特、简·弗朗考斯·卡瓦略、焦立中、弗朗兹·维埃沃克、杨利伟进行了发言,由于时间限制,每人只有5分钟的发言时间。
[主持人克洛迪]: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第十六届“人在太空”国际学术会议的航天员公众见面会。探索是人类的天性,航天员穿越了太空,来到了月球,开始开发新的领域。
[主持人陈善广]:
中国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其实月球离我们很远,我们无法很清晰地看到它。人类登月的研究大概在上世纪60年代年末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最开始的是“阿波罗”那次任务。40年以后,我们对月球有了更多的了解,就现在来说,在月球上居住还是非常难的。虽然今天到场的所有航天员都没有去过月球,也没有在月球上生活的经历,但现在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大家讨论在月球上生存甚至是工作的可能性与挑战性。下面有请各位发言。
朱力•佩耶特(Julie Payette)
各位晚上好。下面我要跟大家说一说登月要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以前我们都是选一些航天员组成一个团队进行训练。这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希望在2020年建成的一种火箭和太空舱。
将来航天员也会做一些和今天的航天员一样的事,但不会做的更多。可能我们在三十年以后还是像现在一样进行一系列的训练。我们会经历很多生死关,将来还是会如此。
如果我们想在月球上待很长的时间,我们还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月球上无法提供我们人类所需要的水资源。这几张照片展示的是我们在月球上分享食物。运动是我们在太空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有一幅图你感觉那位航天员是倒过来的,但这种事情在太空训练中是正常的,而且他必须在这种情况下做一些锻炼。在太空中没有流水,所以洗澡、淋浴这些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是剪头发都会很困难,你需要有一种特殊的器械,及时收集头发,否则一些细小的头发会进入你的呼吸道。在太空中,处理垃圾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把垃圾非常整齐地打包,放入太空中。但问题是我们要让这些垃圾永远在太空中吗?我们什么时候应该把它清理掉?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如何选择航天员。作为航天员必须能做很多的事情,比如你必须是摄影师、还必须会理头发,并且你还得是厨师。
谢谢大家。
简•弗朗考斯•卡瓦略(Jean-Francois CLERVOY)
现在大家了解了一些在太空工作和生活可能遇到的挑战。我希望大家想得远一点,想一想50年后,甚至是100年后,我们将要面临的挑战。这些照片显示出来人类将来的命运,我们将会去探索我们所能够探索的任何地方,去我们所能去的任何地方。照片显示的是从月球上看到的地球,站在这里就会想到那是我生活的地方,那里有我的家人和朋友;这些照片是一些在未来可能会在其他星球上建立的家园;这些显示出来的是我们在将来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比如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所使用的工具;在月球上的时候,我们必须穿着这种衣服,因为月球上的环境不像地球,那儿的环境非常恶劣;使用的交通工具将会不同于地球,因为在月球上重力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有像地球一样的道路;我们还会使用机器人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比如说来运输石头、传送资源等;我们将来会使用到核能,我们也会在月球上种一些植物,这个照片上显示的是其中一种;还有一个挑战就是我们如何能够在月球上互相理解、平静地生活。
不管怎么说,探索外太空是人类最终的命运。
焦立中(Leroy Chiao)
我是焦立中,我是一位美国的航天员,很高兴在这儿跟你们一起讨论,也非常高兴今天你们请我来这个很重要的见面会。刚才大家用英文,但是现在我想用中文跟你们说“你好”。
下面我谈论一下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在此之前,我想谈论一下我的经历。当我很小的时候,我从电视上面看到“阿波罗”号降落月球的信息,那时候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件事情最终促使了我要成为一名航天员。很幸运,我在第三次NASA的挑选中成为了一名航天员。1992年,我接到了一项任务,实际上对我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我不仅要学习新的语言,而且要接受严格的训练。在此之前,我对在太空中飞行有一些想法,但后来真正的经历让我认识到这个想法是不对的。一开始,我对和俄国人合作有一些疑惑,但是我发现那也是错的,和他们在一起非常快乐,合作很愉快,还交了一些朋友。
中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发展得很快,希望在国际方面的合作会更多。谢谢大家。
弗朗兹•维埃沃克(Franz Viehböck)
你们好。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来谈论一下去月球旅行的事情。19世纪中期,在非洲有座山是无法攀越的,但是人们征服了这座山,现在每年会有很多人去那攀岩。20世纪60年代,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70年代建立了太空站,最近几年还有人作为太空旅客去太空遨游。旅客和科学家们还是不一样的,因为太空站基本上是一个实验的环境,适合于科学家们。对于太空旅客来说,他们可能需要其他的太空站,或者说太空旅游站。旅客可以在此访问月球,太空旅游站还要考虑到在银河系里建立一些就地取材的生命支持系统,因为他们必须生存下去。
杨利伟(Yang Liwei)
尊敬的克洛迪女士、陈善广先生、女士们、先生们,今天能有机会和国外的同行共同探讨在月球上生活所面临的挑战,我感到十分荣幸。在此,我代表中国航天员对各位同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希望北京能给你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刚才我的同行纷纷用中文向大家问好,所以我用英文向你们问好。
中国人对飞往月球有着独特的情怀,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今年,以“嫦娥”命名的探月卫星即将发射升空,前往38万千米以外的月球轨道。这将使公众对载人登月充满了遐想和期待。但是,“嫦娥奔月”梦想的实现却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工程,航天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都将面临诸多挑战。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不仅能扩大月球研究和开发的深度与广度,而且还能为载人火星飞行做技术准备。但是,在月球上长期生活,航天员会面临巨大的考验,对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首先就是重力环境的挑战。人体在登月飞行和月球居住工作中会经历异常重力环境。飞行过程中是微重力环境,在月球表面是低重力(0.16g)环境,这对人体的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等会造成难以控制的危害性影响。确保航天员做到对这种重力环境的适应以及返回后对地球重力环境的再适应,也是载人登月航天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尤其是航天员要长期在月球基地居留。
第二,宇宙辐射带来的挑战。宇宙辐射是航天员在月球上生活最大的威胁之一。在近地轨道上飞行,由于有地磁场的屏蔽作用,辐射对航天员的危害并不大。但是,对于载人登月和月球居留来说,由于缺乏地磁场的屏蔽作用,当航天员在月面居住舱外活动的时间比较长,又缺乏适当的屏蔽时,就容易受到这种辐射的危害。辐射的远期效应对航天员的危害最大,而远期效应中又以癌症最为危险。目前防护宇宙辐射的主要方法有:屏蔽防护、选用合适的药物、选择最佳飞行时间以及建立太阳粒子事件预警系统等。
因此我们的月球飞行除了要解决飞行的适应问题,还必须要保证航天健康的心理。由于这种特殊环境对航天的要求,如对实现登月对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以及医学和航天的保障都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我们要追求航天员更高的心理素质、个人的潜力以及身体素质,更加重视乘组的搭配以及更高的工作效率。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月球的科考以及实验任务,对航天员的背景以及科研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月球的特点制定严格的选拔方法,确保选出最优秀的、适合任何任务需求的登月航天员。
一般来说,短期载人航天飞行不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但是,在载人登月和长期月球居留期间,由于航天员长期远离地球家园、与社会隔绝、活动受限和人际关系特殊,而且还伴随着各种诸如宇宙辐射、同伴生病等各种风险,会给航天员造成极大的心理障碍。为保证登月和月球居留期间航天员的健康、安全,除了要解决航天员的生理适应问题外,还要保障航天员的心理健康。
此外,由于月球昼夜与地球相差较大,在经过近两个星期的漫漫长夜后,紧接着就是近两个星期的烈日当空。白天酷热难当,阳光刺眼,温度高达127℃;夜里又寒冷无比,一片漆黑,温度降至零下183℃。且月球上一片荒漠和寂静,没有任何生命,没有黎明和黄昏。这些也会影响航天员的生物节律、睡眠、心理健康,甚至行为和认知能力。
因此,载人登月对航天员的选拔、训练、医监医保等都提出了比低地球轨道载人飞行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努力:
1.登月和长期月球居留对航天员的心理素质、个人创造潜力及身体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要更加重视乘组搭配及乘组整体效能;为了更好地完成月球科考和实验任务,对航天员的专业背景和科学素养也会有特殊要求。因此,需针对载人登月和月球居留的任务特点,研究制定登月航天员及乘组的选拔标准与方法,确保选拔出最优秀登月乘组航天员。
2.为了完成登月和居留任务,登月航天员乘组在训练的过程中,内容与近地飞行也有一定的区别,登月航天员及乘组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规训练、登月航天器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训练、登月与月面活动训练、月球居留训练、月球科学考察与实验训练及大型联合演练等。还需要建立特定的训练设施。
3.载人登月和月球居留期间的医学保障主要是远程疾病诊断、医疗处置和医学支持。地面医生通过医学监测信息、地月通话和实时图像,对月球上航天员健康和疾病进行诊断,并通过话音、图像等指导航天员利用配备的航天药品、医疗器械等设备进行远程医疗处置,甚至包括手术治疗。由于月地之间的飞行需要2.5天,因此航天员居留月球基地期间若出现重症疾病等无法在线医疗处置的紧急情况时,如何进行及时有效的救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月球基地必需使用再生式生保系统。如果航天员在月球基地上长期生活所需的消耗品都从地面运送补给,运费将十分昂贵,所以要完成长期载人登月与居留,一个经济而有效的途径就是对物质进行再生。即采用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它可以解决氧、水甚至食物再生问题。
载人登月已成为21世纪世界载人航天发展的热点,我相信经过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载人登月的难题一定能够得到彻底的解决,人类最终将实现在月球生活的美好梦想。谢谢大家。
[陈善广]:
关于载人登月和月球的问题大家都非常的感兴趣,今天来了很多的学生,其中有一位来自人民大学的学生也想讲几个关于月球生活的想法。
●我叫魏子瑜,来自人民大学。中国已经成为在太空方面的一个强国,2005年有两位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五天,中国成功地发射了两次载人飞船。我们的祖先们会非常高兴地看到我们所取得的众多成就。
而我想说的是以下三点,对将来月球上的研究有三点建议:
第一,我们应该把水和植物转移到月球上,建立一些人造的温室房。
第二个就是可以在那里建立工业,我们可以在那里生产很多的产品、可以建立工厂,可以开发能源。
第三就是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控制那里的温度和如何能够制造氧气,这样我们才能在月球上生存下去。
我非常希望的是,将来我们不会再有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污染、交通堵塞,但是又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光靠中国的技术远远达不到。既然我们具有共同的利益,为什么国际上的国家不能一起合作来实现这个共同的目标呢?
●谢谢你们今天晚上非常精彩的演讲。我是来自的一名学生,我对你们的太空生活非常感兴趣,有人说在太空中的人他们的梦是灰白色的,是不是真的如此?
[焦立中]:
确实,在外太空的颜色可能会少一些,但是我还是希望将来如果在月球上的话会有更多的颜色,而不仅仅是白色和灰色。
[陈善广]:
女士们、先生们,我相信大家今晚和我们的航天员们度过了一个非常美好、难忘的夜晚。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我们还是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我们还要就美好的未来一起合作。谢谢大家。再见。
○ 朱力·佩耶特(Julie Payette)
各位晚上好。下面我要跟大家说一说登月要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以前我们都是选一些航天员组成一个团队进行训练。这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希望在2020年建成的一种火箭和太空舱。
将来航天员也会做一些和今天的航天员一样的事,但不会做得更多。可能我们在三十年以后还是像现在一样进行一系列的训练。我们会经历很多生死关,将来还是会如此。
如果我们想在月球上待很长的时间,我们还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月球上无法提供我们人类所需要的水资源。这几张照片展示的是我们在月球上分享食物。运动是我们在太空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有一幅图你感觉那位航天员是倒过来的,但这种事情在太空训练中是正常的,而且他必须在这种情况下做一些锻炼。在太空中没有流水,所以洗澡、淋浴这些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是剪头发都会很困难,你需要有一种特殊的器械,及时收集头发,否则一些细小的头发会进入你的呼吸道。在太空中,处理垃圾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把垃圾非常整齐地打包,放入太空中。但问题是我们要让这些垃圾永远在太空中吗?我们什么时候应该把它清理掉?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如何选择航天员。作为航天员必须能做很多事情,比如你必须是摄影师,还必须会理头发,并且你还得是厨师。
谢谢大家。
○ 简·弗朗考斯·卡瓦略(Jean-Francois Clervoy)
现在大家了解了一些在太空工作和生活可能遇到的挑战。我希望大家想得远一点,想一想50年后,甚至是100年后,我们将要面临的挑战。这些照片显示出来人类将来的命运,我们将会去探索我们所能够探索的任何地方,去我们所能去的任何地方。照片显示的是从月球上看到的地球,站在这里就会想到那是我生活的地方,那里有我的家人和朋友;这些照片是一些在未来可能会在其他星球上建立的家园;这些显示出来的是我们在将来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比如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所使用的工具;在月球上的时候,我们必须穿着这种衣服,因为月球上的环境不像地球,那儿的环境非常恶劣;使用的交通工具将会不同于地球,因为在月球上重力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有像地球一样的道路;我们还会使用机器人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比如说来运输石头、传送资源等;我们将来会使用到核能,我们也会在月球上种一些植物,这个照片上显示的是其中一种;还有一个挑战就是我们如何能够在月球上互相理解、平静地生活。
不管怎么说,探索外太空是人类最终的命运。
○ 焦立中(Leroy Chiao)
我是焦立中,我是一位美国航天员,很高兴在这儿跟你们一起讨论,也非常高兴今天你们请我来这个很重要的见面会。刚才大家用英文,但是现在我想用中文跟你们说“你好”。
下面我谈论一下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在此之前,我想谈论一下我的经历。当我很小的时候,我从电视上面看到“阿波罗”号降落月球的信息,那时候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件事情最终促使了我要成为一名航天员。很幸运,我在第三次NASA的挑选中成为了一名航天员。1992年,我接到了一项任务,实际上对我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我不仅要学习新的语言,而且要接受严格的训练。在此之前,我对在太空中飞行有一些想法,但后来真正的经历让我认识到这个想法是不对的。一开始,我对和俄国人合作有一些疑惑,但是我发现那也是错的,和他们在一起非常快乐,合作很愉快,还交了一些朋友。
中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发展得很快,希望在国际方面的合作会更多。谢谢大家。
○ 弗朗兹·维埃沃克(Franz Viehböck)
你们好。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来谈论一下去月球旅行的事情。19世纪中期,在非洲有座山是无法攀越的,但是人们征服了这座山,现在每年会有很多人去那攀岩。20世纪60年代,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70年代建立了空间站。最近几年还有人作为太空旅客去太空遨游。旅客和科学家们还是不一样的,因为空间站基本上是一个实验的环境,适合于科学家们。对于太空旅客来说,他们可能需要其他的太空站,或者说太空旅游站。旅客可以在此访问月球,太空旅游站还要考虑到在银河系里建立一些就地取材的生命支持系统,因为他们必须生存下去。
○ 杨利伟(Yang Liwei)
尊敬的克洛迪女士、陈善广先生、女士们、先生们,今天能有机会和国外的同行共同探讨在月球上生活所面临的挑战,我感到十分荣幸。在此,我代表中国航天员对各位同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希望北京能给你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刚才我的同行纷纷用中文向大家问好,所以我用英文向你们问好。
中国人对飞往月球有着独特的情怀,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今年,以“嫦娥”命名的探月卫星即将发射升空,前往38万千米以外的月球轨道。这将使公众对载人登月充满了遐想和期待。但是,“嫦娥奔月”梦想的实现却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工程,航天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都将面临诸多挑战。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不仅能扩大月球研究和开发的深度与广度,而且还能为载人火星飞行做技术准备。但是,在月球上长期生活,航天员会面临巨大的考验,对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首先就是重力环境的挑战。人体在登月飞行和月球居住工作中会经历异常重力环境。飞行过程中是微重力环境,在月球表面是低重力(0.16g)环境,这对人体的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等会造成难以控制的危害性影响。确保航天员做到对这种重力环境的适应以及返回后对地球重力环境的再适应,也是载人登月航天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尤其是航天员要长期在月球基地居留。
第二,宇宙辐射带来的挑战。宇宙辐射是航天员在月球上生活最大的威胁之一。在近地轨道上飞行,由于有地磁场的屏蔽作用,辐射对航天员的危害并不大。但是,对于载人登月和月球居留来说,由于缺乏地磁场的屏蔽作用,当航天员在月面居住舱外活动的时间比较长,又缺乏适当的屏蔽时,就容易受到这种辐射的危害。辐射的远期效应对航天员的危害最大,而远期效应中又以癌症最为危险。目前防护宇宙辐射的主要方法有:屏蔽防护、选用合适的药物、选择最佳飞行时间以及建立太阳粒子事件预警系统等。
由于这种特殊环境对航天的要求,如对实现登月对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以及医学和航天的保障都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我们要力求航天员拥有更高的心理素质、个人的潜力以及身体素质,更加重视乘组的搭配以及更高的工作效率。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月球的科考以及实验任务,对航天员的背景以及科研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月球的特点制定严格的选拔方法,确保选出最优秀的、适合任何任务需求的登月航天员。
一般来说,短期载人航天飞行不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但是,在载人登月和长期月球居留期间,由于航天员长期远离地球家园、与社会隔绝、活动受限和人际关系特殊,而且还伴随着各种诸如宇宙辐射、同伴生病等各种风险,会给航天员造成极大的心理障碍。为保证登月和月球居留期间航天员的健康、安全,除了要解决航天员的生理适应问题外,还要保障航天员的心理健康。
此外,由于月球昼夜与地球相差较大,在经过近两个星期的漫漫长夜后,紧接着就是近两个星期的烈日当空。白天酷热难当,阳光刺眼,温度高达127℃;夜里又寒冷无比,一片漆黑,温度降至零下183℃。且月球上一片荒漠和寂静,没有任何生命,没有黎明和黄昏。这些也会影响航天员的生物节律、睡眠、心理健康,甚至行为和认知能力。
因此,载人登月对航天员的选拔、训练、医监医保等都提出了比低地球轨道载人飞行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努力:
1.登月和长期月球居留对航天员的心理素质、个人创造潜力及身体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要更加重视乘组搭配及乘组整体效能;为了更好地完成月球科考和实验任务,对航天员的专业背景和科学素养也会有特殊要求。因此,需针对载人登月和月球居留的任务特点,研究制定登月航天员及乘组的选拔标准与方法,确保选拔出最优秀的登月乘组航天员。
2.为了完成登月和居留任务,登月航天员乘组在训练的过程中,内容与近地飞行也有一定的区别,登月航天员及乘组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规训练、登月航天器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训练、登月与月面活动训练、月球居留训练、月球科学考察与实验训练及大型联合演练等。还需要建立特定的训练设施。
3.载人登月和月球居留期间的医学保障主要是远程疾病诊断、医疗处置和医学支持。地面医生通过医学监测信息、地月通话和实时图像,对月球上航天员健康和疾病进行诊断,并通过话音、图像等指导航天员利用配备的航天药品、医疗器械等设备进行远程医疗处置,甚至包括手术治疗。由于月地之间的飞行需要2.5天,因此航天员居留月球基地期间若出现重大疾病等无法在线医疗处置的紧急情况时,如何进行及时有效的救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月球基地必须使用再生式生保系统。如果航天员在月球基地上长期生活所需的消耗品都从地面运送补给,运费将十分昂贵,所以要完成长期载人登月与居留,一个经济而有效的途径就是对物质进行再生,即采用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它可以解决氧、水甚至食物再生问题。
载人登月已成为21世纪世界载人航天发展的热点,我相信经过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载人登月的难题一定能够得到彻底的解决,人类最终将实现在月球生活的美好梦想。谢谢大家。
■陈善广:关于载人登月和月球的问题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今天来了很多的学生,其中有一位来自人民大学的学生也想讲几个关于月球生活的想法。
■我叫魏子瑜,来自人民大学。中国已经成为在太空方面的一个强国,2005年有两位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五天,中国两次成功地发射了载人飞船。我们的祖先会非常高兴地看到我们所取得的众多成就。
而我想说的是以下三点,对将来月球上的研究有三点建议:
第一,我们应该把水和植物转移到月球上,建立一些人造的温室房;
第二个就是可以在那里建立工业,我们可以在那里生产很多产品,可以建立工厂,可以开发能源;
第三就是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控制那里的温度和如何能够制造氧气,这样我们才能在月球上生存下去。
我非常希望,将来我们不会再有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污染、交通堵塞,但是又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光靠中国的技术远远达不到。既然我们具有共同的利益,为什么国际上的国家不能一起合作来实现这个共同的目标呢?
■谢谢你们今天晚上非常精彩的演讲。我是一名学生,我对你们的太空生活非常感兴趣,有人说在太空中连梦都是灰白色的,是不是真的如此?
□焦立中:确实,在外太空的颜色可能会少一些,但是我还是希望将来如果在月球上的话会有更多的颜色,而不仅仅是白色和灰色。
■陈善广:女士们、先生们,我相信大家今晚和我们的航天员们度过了一个非常美好、难忘的夜晚。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我们还是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我们还要就美好的未来一起合作。谢谢大家。再见。
相关热词搜索: 月球 畅谈 挑战 工作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