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色经典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形成的经典性艺术,对大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精神品格、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提升有着显著意义。本文试图以文化传承的视角对高校红色经典教育的实现形式进行探讨,提出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激励学生研读红色原典、开设红色经典课程、开展红色经典实践活动等红色经典教育的有效实现形式。
关键词:文化传承;红色经典;实现形式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到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1]。这一重要讲话不但明确了高等院校的文化传承创新的新职能,更为高校的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场域。
一、红色经典的内涵
红色经典一词可以说是对“经典”一词的修饰限定后产生的一个词汇。“经典”一词最早源于基督教有关《希伯来圣经》和《新约全书》真实性的争论,被命名为经典的东西也就认为具有神圣的权威性。后来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宗教、艺术、法律和文学[2]。“红色经典”这一词最初出现于新时期的流行歌曲界。一些制作人把一些政治上已经过时、但确曾一度广泛传唱的“革命歌曲”,用带有流行歌曲特点的伴奏和唱法重新“翻唱”,然后制成唱片或磁带出售,所选的曲目涵盖了多种类型的“革命歌曲”,最后整体上冠以“红色经典”的名字[3]。其后,在影视界掀起了一股翻拍红色经典作品的热潮,由于“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过程中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娱乐性,存在着“误读原著、误导观众、误解市场”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2004年4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有关影视制作单位在改编“红色经典”时,必须尊重原著的核心精神,尊重人民群众已经形成的认知定位和心理期待,绝不允许对‘红色经典’进行低俗描写、杜撰亵渎,确保‘红色经典’电视剧创作生产的健康发展”[4]。该通知也对“红色经典”做了一个大概的界定,主要指称的是约定俗成的,群众公认的,岁月久远的,影响较大的,描写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经典作品。这一界定尽管没有学术的缜密论证,但是后来还是被社会逐渐采纳和不断延伸,内容涵盖了反映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题材的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影视等多种形式。
二、红色经典的教育意义
红色经典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前辈内心深处的纯洁记忆,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历史命运几经沉浮,但是红色经典至今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品格。正如有学者所言,“‘红色经典’代表着一个时代,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诠释了一种时代精神,建构了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5]。红色经典让广大的艺术爱好者可以有各自的理解方式和思想空间,它与历史场镜的共通性使那种浪漫的激情仍深深鼓舞、激励着当下的青年人。“‘红色经典’文本的丰富性、多义性和辨证性是艺术再创作彰显美学意义和价值的重要视点和维度。”[6]自古以来,红色在文化意象上蕴含着积极向上,催人进取的精神力量,在革命历史中,红色以血与火的意象贯穿了中国革命的始终,何况红色也成为我国的国旗的底色,其革命指向意义更为明确。那么,红色经典也从革命时期作为传承坚定的民族信仰的功用,到十七年期间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功能,到当下的怀旧情结的欲望填补,红色经典的传承教育意义发生了质的转变。
对于大学生而言,红色经典也有着显著的教育意义。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借用这句话来说,红色经典是毛泽东时代的一代艺术,是新中国文学发展中光辉灿烂的一代艺术典范。所以,红色经典尽管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和广博的思想内蕴,对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的提升都有着显著的意义。同时,红色经典凝聚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民族主义的革命精神,有利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
三、红色经典的传承困境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由此不难看出,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个基于空间与时间的动态结构。[7]“红色经典”是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产物,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目前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色年代已经离当代大学生十分遥远,那个时代的艺术对现在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不小的鸿沟。何况,红色经典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打上的红色印记太为浓厚,这也使得红色经典受政治标准的驱使,自身存在着题材和性格简单化、情节和叙事公式化等艺术缺陷,所以,形态上呈趋同化,思想上呈单一化。这样,红色经典在审美情趣上与大学生达不成深度共鸣,这也成为红色经典传承的一个重要阻力。
再加之,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高校学生的文化生活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过去的单一的书籍阅读发展到网络、影视等多元视觉媒体阅读。正如论者所言:“一大批新型的文学样式,如网络文学、电影文学、电视文学甚至广告文学、手机文学,一大批边缘文体,如大众流行文学、通俗歌曲(歌词)艺术、各种休闲文化艺术方式,都已进入文学创作和研究的视野,由文学而及文化,更多的新兴的文化艺术样式被创造出来,成为今日文学”[8]。这也使得高校学生的阅读从经典艺术的感化教育到从平面媒体感受直观刺激。所以,当下的高校,低俗、直观的快餐式文化阅读、功利化文化阅读成为高校大学生阅读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的教学管理者,我们不得不悲切地看到:高校教育中经典渐行渐远。儿时父母、祖辈们讲述的一个个红色英雄人物正在被莘莘学子进行大幅度恶搞,同时蕴含着向上、进取精神力量的红色经典,其传承、教育、宣传地位也今非昔比,一落千丈。
正是这种种原因,使得红色经典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承面临着尴尬的困境,大学生对红色经典的阅读和了解越来越少,对一些红色经典的了解也仅仅是通过影视改编等途径侧面获得,对于红色原典知之甚少,包括多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笔者在课堂上对100名同学的红色经典小说阅读情况做了一个随机的调查,调查选取了红色经典小说中的最为知名的“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八部作品,调查显示,只有极个别的几个同学读过其中的2-3部,十多名读过其中1部,多数同学一部都没有读过。红色经典在高校的阅读与传承现状令人堪忧。那么,现在高校的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应该从如何填平大学生与红色经典之间的鸿沟,如何唤起大学生对于红色经典的热情上着手,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红色经典传承困境。
四、高校红色经典教育的主要形式
红色经典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是高校锻造大学生精神品格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教育资源。教育部近年来也逐渐意识到这一资源的重要性,从2010年起开始建设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两年内先后确定了延安大学、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井冈山大学、西南大学等十几所高校为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以基地建设探索红色经典的传承之路。下面笔者主要以延安大学红色经典传承教育为例,探索高校红色经典教育与传承的主要形式。
1. 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高校在红色经典教育中要有效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经典教育教学活动。延安大学坐落于革命圣地延安,周围有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既有开启红色艺术时代的《讲话》发表场所,也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和历史遗迹,更有彰显艰苦奋斗精神的南泥湾和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张思德纪念碑。延安大学在红色经典教育中就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经典作品现场教学。延安大学在红色经典课程中在延安大礼堂现场讲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让学生重回延安时代,从源头上领悟红色经典的内蕴;在毛泽东旧居现场讲授毛泽东诗词,切身领略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和革命精神;在鲁艺旧址重新温习当年风靡延安的《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白毛女》等经典剧目;在宝塔山下感悟贺敬之的“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赤诚之情,等等。通过生动的现场教学,使得学生们感受到红色经典就在身边,红色经典非常鲜活,消除了与红色经典的距离感和隔膜感,同时通过深入的现场教学也更容易发挥红色经典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主动了解和阅读红色经典作品。
2. 激励学生研读红色原典。通过现场教学的引导,消除了学生与红色经典之间的代沟,初步引起了学生的学习红色经典的兴趣。接下来,各高校要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多种教学与管理措施激励大学生阅读红色原典,吸收红色经典的精神与艺术养分。延安大学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采取学生讲红色经典的形式进行红色经典的教育。任课老师提前在图书馆借取大量的红色经典作品,以宿舍为单位下发,学生可自主挑选一部或几部红色经典进行阅读。授课中,教师抽取几名学生讲所看经典的故事情节,之后再对红色经典进行深入剖析,这样学生对红色经典的理解更加深刻。另外,延安大学近年来实施本科生必读书目制度,要求学生至少选读所学专业以外的8种书籍,四学年取得8学分,学生每读完一本书,须认真撰写10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获得学分。其中所列书目中含有《创业史》、《青春之歌》、《赵树理选集》等红色经典作品10余部,对红色经典的传承和教育有明显效果。
3. 开设红色经典课程。延安大学近年来依托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开设出了“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毛泽东诗词赏析”、“延安文艺选讲”等一系列红色经典系列公共选修课课程,深化了大学生对红色经典的认识,培育了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意识,有力地推动了红色经典的传承进程。同时,延安大学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加强高质量高水平的红色经典课程的建设,2011年批准了“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等多门红色经典精品课程的建设。此外,延安大学还注重创新红色经典课程授课模式,推进红色经典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红色经典课程中注重整合学校文学、历史、美术、音乐、影视等多专业的优秀师资联合授课,以公选课、系列讲座、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授课。在授课方式上,也积极探索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红色经典的兴趣。
4. 开展红色经典实践活动。红色经典实践活动在红色经典传承中也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经典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二是开展红色经典实践活动有利于构建起一个红色经典传承氛围,深化学生的红色意识和经典情怀,提升学生学习红色经典的浓厚兴趣。延安大学近年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坚持开展了红色经典读书心得征文、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书写、红色经典知识竞赛、红色经典歌曲大赛、红色经典剧目展演等形式丰富多彩的红色经典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延安大学还积极参加“五月的鲜花·红色畅想” 陕西省大学生优秀校园文艺演出活动和中央电视台《五月的鲜花——永远跟党走》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直播活动,承办了“中华颂·颂歌献给党(延安篇)”庆祝建党90周年红色经典诵读晚会。同时,延安大学以红色经典竞赛来加强红色经典的教育,不但在校内开展了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书写、红色经典知识竞赛、红色经典歌曲大赛等赛事,而且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各类红色经典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识到要让红色经典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就必须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出台相应的制度,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使红色经典教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http://.cn/GB/14677/22114/33943/33945/2523858.html.
[5] 周娜.经典何以被遗忘——“红色经典”教育缺位的反思[J].名作欣赏,2011(21):119.
[6] 黄钟军,冯诚.新时期“红色经典”的教育意义[N].中华新闻报,2006-06-07.
[7] 徐仲安.简论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J].前进,2012(1):40.
[8] 金元浦.文学理论的“越界”问题[J].河北学刊,2004(4):95.
[基金项目:2011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攻关项目“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BG15)]
[责任编辑:吴芳和]
相关热词搜索: 视域 传承 形式 红色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