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比较两填充方法在预防儿童龋齿方面的效果,旨在筛选出更加适合预防儿童龋齿的材料。方法:4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后牙复合树脂进行充填;观察组采用玻璃离子进行充填。观察有效充填率及1年后的缺损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充填率为90%(18/20),远高于对照组65%(13/2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出现缺损2例,对照组出现6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离子还可长期持续的释放氟离子,从而预防继发龋齿的发生。近远期疗效均较显著,该技术具有无创伤、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临床修复儿童龋齿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儿童龋齿;复合树脂;玻璃离子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232-01
龋病是在口腔内外环境中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是儿童保健检查中常见的疾病,其发生原因与儿童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习惯有关。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儿童出现龋齿比例逐年升高,儿童龋齿的预防已经成为家长及儿科医生关注的焦点。由于儿童的依从性较差,预防保健意识较弱,因此,采用传统的刷牙清洁口腔难以达到预防龋齿的目的[1]。为了更好的指导治疗实践,近两年我科采取了不同填充方法来预防儿童龋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于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我院口腔科共40例,所有牙齿均符合龋齿的诊断标准,自然光线下,凡牙本质滑面或沟窝有明显的色、形、质龋性改变者。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X线片检查,患牙处于稳定期,无生理、病理性吸收牙根尖部未见异常,有充足的牙槽骨支持。经牙髓活力测验,未见异常。排除以下患者:龋齿 累及牙髓者;有口腔炎症及有发热的儿童。40例患儿,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9~1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洞型准备用棉球擦拭去牙面的菌斑,干燥牙体,用挖器去除龋洞的软化牙本质,近髓处保留,隔湿润后干燥,将龋洞进行消毒,对照组采用后牙复合树脂进行充填;观察组调拌玻璃离子,用雕刻刀钝端将调好的玻璃离子放入备好的窝洞内,压紧玻璃离子,充填材料稍高于牙面,将少许凡士林涂于充填材料上,保持30S。然后采用咬合纸检查调整到正常的咬合状态。嘱咐患儿治疗后1h内禁食。两组进行常规的牙体检查,比较充填率,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判定两组的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2] 成功:修复体完好并存在,修复体边缘完好,不需再修复;修复体存在,边缘轻度缺损,无继发龋,任何一处深度≤0.5mm,不需重新修复;失败:修复体部分存在,表面磨耗>0.5mm或者边缘有破损深度>0.5mm,需要重新修复;修复体部分脱落,无继发龋,需要再修复;修复体几乎全部脱落,需要重新修复。
2 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充填率为90%(18/20),远高于对照组65%(13/20),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出现缺损2例,对照组出现6例,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为了改善儿童龋齿的预后,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对龋齿的患者进行侵人疗法和牙齿充填是必要 的。牙齿充填的目的在于减少龋齿带来的并发症,维持牙列完整性,保证患儿合股的正常发育和乳牙正常的替换。近几年来,随着口腔科材料的发展,用于乳牙充填材料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不同的充填材料因为具有不同的备洞特点,可以保留较多的牙体组织。
后牙复合树脂充填乳牙有30年的经验。但复合树脂操作时隔湿性要求高,固化后树脂收缩, 边缘封闭性较差,出现继发性龋较多,容易脱落,充填后的填充率低。玻璃离子作为一种新型充填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所形成的粘固剂高强度,与牙釉质结合后可发挥较强的粘滞性,并且对牙髓刺激性小,较难融于水,玻璃离子还可长期持续的释放氟离子,从而预防继发龋齿的发生。近远期疗效均较显著,该技术具有无创伤、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临床修复儿童龋齿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刚,林居红.氟保护漆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研究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6,3 1 (3):487—488.
[2]吴浩明.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老年龋齿的临床疗效.当代医学,2011,17 (33 ):71.
相关热词搜索: 龋齿 疗效 填充 预防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