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西吉县水土保持淤地坝运行管理的做法与成效

西吉县水土保持淤地坝运行管理的做法与成效

时间:2025-08-03 02:40:54 浏览次数:

【摘 要】淤地坝的运行管理在黄土高原地区发挥了拦截泥沙,蓄水滞洪,减蚀固沟,增地增产显著增收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淤地坝运行管理;做法;成效

Xiji County siltation dam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effectiveness

Han Hao-xue

(Xiji County Water Authority Xiji Ningxia 756200)

【Abstract】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heck dam in the Loess Plateau play to intercept sediment, water storage detention, reduce erosion solid groove, increased to yield a significant income to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ational use of water resources, to promot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playedsignificant ecolog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Silt dam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roach;

1. 淤地坝建设简况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总土地面积3144Km2,水土流失面积2833.2Km2,辖16乡、3镇,306个行政村,总人口46.4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8%,是全区第二人口大县和回族聚居区,人口密度148人/Km2。地形破碎,沟壑密布,境内有葫芦河、清水河、滥泥河、祖厉河四条主河流,主要支沟50余条。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6000T/Km2左右,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黄土土质垂直节理发育,年降水量427.9mm,集中在7~9月,占60.9%,且多以暴雨出现。

淤地坝建设是拦蓄洪水泥沙,淤地造田,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和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的一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促进经济发展最有效的基础工程。多年来在黄委、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和水利厅水土保持局的大力支持下,在西吉县水保站广大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全面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至目前,已建成治沟骨干工程78座,控制流域面积550.72Km2,总库容8846.73万m3,拦泥库容3560.82万m3,可淤地8491亩,已淤地2410亩。已建淤地坝105座,控制流域面积495.45Km2,总库容2795.52万m3,可淤地336hm2,已淤地140 hm2。

通过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有效减少了入黄泥沙,提高了粮食单产,解决了人畜用水,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退耕还林(草),保护了下游安全,改善了交通条件,为西吉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经循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切实搞好西吉淤地坝建设,让这一“亮点” 在西吉“亮”起来,我县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治沟骨干工程的运行、管护、维修、防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现场对坝体运行的调查,我县对工程所处地点不同,经济效益的高低和当地政府群众管坝用坝的积极性,采取的运行管理形式由乡镇水利水保管理站机构管理,承包等形式。

2. 主要运行管理的效果

通过调查,淤地坝在拦截泥沙,蓄水滞洪,减蚀固沟,增地增产增收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1 淤地造田,增产增收。

据调查,淤地坝每淤1亩地,可拦泥沙10000T以上,这些来自沟道、坡面的表土层有大量的有机质,通过淤地坝拦蓄,使沟道变成平缓,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抗旱力强的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坝地粮食产量平均亩产为250多公斤,较坡耕地提高3倍,尤其在旱情严重的情况下,坝地抗旱效果和增产增收方面效益更加显著。全县淤地坝年可拦泥655万吨,蓄水2895万m3,已淤成的307hm2的坝地年可产粮115万公斤,产值达172万元。黄家川上游沟道坝系已初具规模,如今已是土肥、墒好、产量高的沟坝。(烂泥与蓄水效益表见表1)。

2.2 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人畜饮水(人畜饮水效益表见表2)。

骨干工程、淤地坝在运行期通过有效拦泥滞洪,可作为拦淤放清的水源工程,对水资源缺乏地区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解决当地农业生产用水、人畜饮水和发展水产养殖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县骨干坝、淤地坝建设,不仅有效的滞洪蓄洪,还涵养了水源,而且向下游提供760万m3用水,3.7万头大家畜,9.8万只羊的饮水困难,改变了多年人提畜驮的饮水局面。同时有效控制了上游泥沙和洪水对下游造成的危害。据调查,骨干工程、淤地坝已拦泥沙655万m3,年蓄水2895万m3,发挥了坝系工程的综合效益。为探索工程建成后运行管护的途径,县水保站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将聂家河骨干工程进行承包,使工程的经营管护权下放到农村,以新的管护经营机制,扭转了过过去“治、管、用分离,责、权、利不统一”,“建坝有人问,坝成无人管”的现象,经过承包,工程运行至今,在承包者的合理经营和管护下,不但发挥了种植、养殖、灌溉等方面的经济效益,而且使工程设施,小型维修,坝体安全运行得到了保障,为今后带动当地群众包坝、用坝、管坝树立了样板。

2.3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

治沟骨干工程、淤地坝建设扩大了灌溉和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我县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治沟打坝,带动了小流域各业生产,在人口增加,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影响,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流域内坝系农业显现出了成效。全县骨干工程,淤地坝增加灌溉面积2000hm2,年产值达144万元,而且形成了淤地面积307hm2,年产值172万元,发展养殖水面80 hm2,年产值38万元。解决了15个小型砖瓦厂的用水,年产砖(瓦)2000万块,年产值240万元。同时解决了12家土淀粉加工厂的用水,年产淀粉1100吨,年产值440万元。(产值效益表见表3)。

3. 水利水保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做法

我县水利水保产权制度总体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制定政策,由水利水保局起草和西水发[2001]49号《关于我县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上报县人民政府,政府以西政发[2001]114号《关于我县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发布实行,水价按西价[2001]08号《关于调整农业用水价格的通知》执行。第二阶段是调整摸底,评估确权。第三阶段是前期试点全面展开;第四阶段是总结经验,完善巩固。

3.1 政策的出台:2000年水利水保局先后派出业务骨干赴全国发达城市上海以及周边地区进行水利改革专门考察培训,于2000年正式拉开了我县改革的序幕,首先经过反复酝酿讨论,出台了《西吉县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产权制改革意见》,这项工作得到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政府主管领导围绕这一主题,经过进一步深入调研,提出了很多符合县情的指导意见,全力支持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意见》鼓励县水利职工积极参与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改制工作,并在改制资金租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分流职工参加改制者,在经营期内的调资、许定职称等与在岗职工等同待,期满后回原单位工作,也可优先安排下轮承包。

3.2 调查摸底,评估确权。鉴于这项工作业务量大,涉及面广,水利水保局对局属各部单位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并对全部水利水保工程进行分类,所有承包、租赁、拍卖和实行股份制改造的水利水保工程都要签订权属确定的界限及承包程序。《意见》规定,评估确权工作必须按照“谁建设、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界定现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权属。

3.3 为了使水利水保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有序的开展,我们首先选择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工程配套设施好,具有良好开发潜力的主体工程进行试点,以点带面,示范引导,不急于求成,不盲目推进。试点阶段,我们优先选择了兴坪乡聂家河、硝河川口、兴坪南川、平峰八岔和平峰陈滩五座水保骨干坝做为试点。

3.3.1 试行过程中,按照“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确立方案,做好资产评估,主持公开招标,平等竞争。在完成程序性工作的基础上,对具有试验示范作用的工程进行跟踪调查,长期指导,使改制工程尽快发挥效益,为面上工作树立样板,提供模式。其中,聂家河骨干坝改制后,经过全方位的综合开发,运行管理最好,效益最为突出。聂家河水保骨干坝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的运行管理改制,采取一步到位,有限责任承包,“农户+供销合作社”在流域综合治理期内与其它水保工程建设同步推进。具体作法是,首先选择具有善经营会管理的承包人,在双方充分讨论、协商的基础上,进行资产评估,鉴定合同,合同对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的管理运行及养护维修责任细化分解,如合同第五条第3款规定,“甲方有权监督乙方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但不得干涉乙方的经营自主权。”“甲方配合乡政府成立抢险队,做好防汛安全工作。”“乙方必须加强对水坝的管理看护,对坝体裂缝、冲沟建筑物等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应及时维修,发现重大险情及时上报,否则造成的后果,由乙方负责”等条款。既能保证承包主体的安全运行,又保证了承包者的自主经营权,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参与承包经营的积极性。该工程自2001年签订承包合同以来,在坝内投放鱼苗10万尾,坝基周围全部种上了芦苇,坝体绿化树苗全部由试验基地负责提供,建设单位给予适当补贴,由于该工程配套设施较多,有150米扬水泵站一处,又有移动扬水设备,及“坝、窖、池、田”联网使用模式的配套使用,使原骨干坝设计灌溉面积由300亩增加为1500亩,不但保证了农田灌溉,而且有效解决了部分坡面梯田林草的生态用水和生产用水。据承包人近期规划,在2003年将继续完成50亩梅杏、酥梨等经果种苗基地建设,为坡面的杏树、山毛桃等树种稼接,进一步提高其经济价值和科技含量,使这些水保林变为真正的摇钱树,在水域投放牛蛙和淡水蟹,发展特种养殖,培育新型产业和经济增长点,计划用4年左右的时间,将该小流域开发建设成集科技示范与经济开发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型小流域。在今年自治区水利工作会议和固原市工作会议上,该示范模式被推介为重点扶贫开发与治理模式。由于我们始终坚持抓点带面,示范引路,并开展了典型经验的大力宣传,使产权制度改革在我县已深入人心,较快地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由于已建骨干坝效益显著,建成当年就有当地群众要求承包,当年发挥效益。

截止2006年底,已有74座骨干坝,33座淤地坝,37座塘坝被群众承包经营,目前还有一部分库坝,由于配套程度较低,加之当地群众投资能力有限,还在进一步协商解决阶段。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想方设法对这些工程一定程度的配套、维修或除险加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所有的库坝有人管,有人开发,使群众受益。

3.3.2 虽然,我们在水利水保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有些工程年久失修,已成为病险库坝,由于这些库坝没有形成坝系,功能单一,暂时不具备基本开发经营条件。

(2)一部分工程只建成了主体工程,缺少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相关配套,当地群众又没有基本的投资经营能力,效益还没有正常发挥。

(3)此项工作对业务部门和群众来说,还处于探索、总结阶段,我们已签合同时间较短,统一为三年,有的群众就有疑虑。

(4)已承包的水利水保工程仍有运行管理不善的问题存在。

4. 关于下一步工作

4.1 要加大改革力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淤地坝建设管理体制,努力形成淤地坝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群众参与管理为主体,在巩固和发展户包、租赁、拍卖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开发,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能人带动的用人标准,来实现坝系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坝系安全为宗旨,以效益为导向,以坝系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个人或股份联合经营为基础,围绕调动政府、集体和个人管理水利水保工程的积极性,使坝系内资金、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得到优化组织和合理配置。

4.2 近期要做好以下工作:

(1)拓宽坝系管理的筹资渠道,增加坝系的发展后劲,逐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设立坝系管理基金,这些资金可以从防汛费中提取,群众承包后承担的部分,也可以在承包收益中提取一部分。

(2)加强监督管理。我们将定期检查经营者履行义务的情况,并及时地为经营者提供一定的业务指导。

(3)与规划治理及经济开发相结合,加强租赁、承包制、股份合同制等措施的远期规划,通过舆论宣传手段,向社会公布。

4.3水利水保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顺应改革的大潮而兴起,它必将在进一步的改革中得到发展,最终实现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良性循环。

相关热词搜索: 西吉县 水土保持 成效 做法 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