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池塘养殖技术已十分成熟,但在稻田内养殖近几年才发展起来。实践证明,在稻田内养殖,具有投资少、效益好等优点,而且不影响水稻的生产,是一种值得提倡大力推广的新型养殖方式。
关键词:放养;稻田;管理
中图分类号: S9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25-1
1 鱼类的放养
1.1 放养时间
传统的稻田养鱼,大多在水稻插秧5天后,待稻秧返青再放养鱼苗。目前长江以南大部分省份,只要稻秧插好,开好沟,安装好拦鱼栅后即可放养,因为小鱼苗掀不起秧苗,而此时的浮游生物正好是高峰,对鱼苗的生长很有利,故最好争取早放苗。长江、珠江两岸地区,有捕江苗放养的习惯,也可在水稻插秧3~4天后放鱼苗。若用稻田培育夏花至当年鱼种,最好用第一批人工乌仔,提早放养。
1.2 放养种类
经多年实践证明,草鱼的除草及除虫效果最好,对于增产稻谷的作用很大,还可大幅度降低种稻成本。若以养成鱼为主,可选择鲤鱼、鲫鱼、罗非鱼、泥鳅、黄鳝、草鱼,最好不搭配鲢、鳙鱼,因它们与草鱼、鲤鱼等争夺浮游生物饵料。
1.3 放养方法
在冬春农闲季节,开挖好鱼坑、鱼凼、鱼沟。若是上年已养鱼的田块,也要对坑、沟、凼等进行修整,铲除杂草、排干水、晒田一周左右,然后灌水10厘米左右,并进行生石灰消毒。生石灰的用量为每亩50公斤,消毒方法与池塘养鱼相同。5~6天后即可放鱼。
1.4 放养密度及模式
1.4.1 培育鱼种 若是用育秧田、早稻田培育鱼种,育秧田亩放鱼苗15000~20000尾,在播种稻种后放养;早稻田亩放鱼苗2000~3000尾,在插秧后放养。此类稻田不必开挖鱼坑、鱼凼。
用于培育大规格鱼种的单季稻和双季稻稻田。若采用鱼沟、鱼溜方式养殖,亩放3~5厘米的夏花鱼种1000~1300尾。在有鱼坑、鱼凼的稻田内养殖,可亩放3~5厘米的夏花鱼种1500~2000尾,但最多不超过2500尾/亩,亩设计产量在40公斤左右。
1.4.2 养成鱼 改造后的高产养鱼稻田,亩放养8~15厘米的隔年鱼种500~800尾,最多不超过1000尾。或放养规格为50克左右的鱼种150尾左右,另搭配夏花鱼种500~800尾。亩设计产量在50公斤左右,但最多不超过200公斤。
1.4.3 放养比例及模式 以养鱼种为主的稻田可实行单一种类的放养。
放养夏花和隔年鱼种而培育大规格鱼种的稻田,一般实行混养。以草鱼、罗非鱼、鲤鱼为主养鱼类时,主养种类的放养尾数应占90%左右,其他鱼类搭配放养10%左右。如培育夏花鱼种的,可参照下列放养模式:以鲤鱼为主,鲤鱼占70%,草鱼和鲫鱼占30%;肥田养鱼,鲤鱼占60%~70%,草鱼和鲫鱼占10%~20%,鲢、鳙鱼占20%;水草多的稻田,草鱼占30%~40%,鲤鱼占50%~60%,鲫鱼占10%。
养成鱼的稻田,一般鲤鱼和罗非鱼占70%,草鱼和鲫鱼占30%;肥水田养成鱼,草鱼和罗非鱼各占40%,鲢鱼和鳙鱼各占10%;水草多的稻田,草鱼和罗非鱼占60%,鲤鱼和罗非鱼占35%,其他鱼占5%。
2 稻田养鱼的管理
2.1 放鱼时间
总体原则:即放鱼的时间一般应在不影响禾苗生长的情况下尽早放养,以延长鱼的生长时间,取得较高产量。通常早稻放养鱼苗或夏花可在整田或插秧后立即放养,因为此时鱼体小,活动能力差,不致造成浮秧。如果放养10厘米以上的鱼种,则需待秧苗返青后放鱼,以免鱼的游动造成浮秧。晚稻田养鱼,可在耙田后投放鱼苗。
2.2 水温
苗种放养时要特别注意稻田内的水温,即运输鱼苗、鱼种的水温与稻田的水温温差不能超过3℃。若难以满足此要求,应在放养前一段时间,向运鱼器具中慢慢加入稻田水,将温差调节到两者接近后,再缓缓将鱼苗(种)放入鱼凼中。
2.3 水的管理
插秧后20天内,水深只要4厘米即可,让稻在浅水条件下尽早返青和分蘖。此时,因为鱼苗较小,4厘米的水深条件下也能良好生长。20天后,应将水加深到10厘米左右,这样既可满足渐渐长大的鱼的活动及生长需要,也能有效控制水稻的无效分蘖。晚稻田养鱼,因水稻插秧时水温较高,应加深田水,以免因水温过高而引起死鱼。此外,加深田水,对鱼的生长也有利。
2.4 双季稻的转田
双季稻养鱼时,在早稻收割后至晚稻插秧前的一段时间内,往往因犁田耙田会造成鱼的死亡。因此,必须做好转田工作。
转田的做法有多种,但经验表明,最好的做法是在田内用临时的小田埂将稻田分成两部分,一半田种早熟稻,另一半田种晚熟稻。这样,早熟稻收割前,将小田埂打开几个缺口,让鱼游到晚熟稻那边;而收晚熟稻前再将鱼引到另一边。此外,也可利用喷施农药使鱼趋避一边,因为早熟稻与晚熟稻的病虫害也不相同,喷施农药的时间也有差异。
为充分发挥鱼凼在转田中的作用,应在早熟稻收割前缓慢放水,让鱼沿沟游到鱼凼内,加高鱼凼四周的小埂后引入清新的水,待犁田、耙田后,再将鱼放出鱼凼。
2.5 日常管理
2.5.1 加强巡田 避免稻田埂的崩漏、塌陷以及拦鱼设施的损坏而逃鱼。此外,发现敌害及疾病也应及时采取措施。
2.5.2 注意保持水位及水温 为防鱼被干晒而死。一般应保持水深为6~15厘米。夏季水温接近35℃时,应立即加注新水,加深水位或换水降温,并搭棚遮光降温,以免水温过高而死鱼。
2.5.3 适当投饵和施肥 稻田内的天然饵料食物有限,为加速鱼的生长,应补投一些人工饲料,如麸皮、米糠、豆饼或颗粒饲料、浮萍、青草等。并注意施肥,繁殖饵料生物,施肥主要在鱼类快速生长季节,以有机肥为主,每隔10~15天一次,施肥量大约为池塘用量的1/4~1/3,最好不施绿肥。
作者简介:潘彦斌,男,本科,吉林公主岭人,公主岭市水土保持工作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专业。
相关热词搜索: 养鱼 稻田 技术研究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