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时间:2025-08-03 06:18:23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针对我科78例外科手术的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经系统的心理分析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整体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此组患者干预后患者的心理存在问题较干预前明显减轻,甚至消除,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此组外科手术的患者通过心理问题的分析总结,并给予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患者能够保证情绪稳定,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强化治疗的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上使用推广。

[关键词] 血液透析;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7-02

临床上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不仅治疗的病程较长,而且疾病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患者会产生复杂的心理变化[1]。疾病本身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社会、家庭的影响就已经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压力,患者内心会出现恐惧、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现将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以及相关护理对策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78例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在19-88岁之间,平均年龄48.2岁。均能良好的进行语言沟通,并无其他严重的合并症。选择的均为择期手术的患者,腹部手术的患者48例,胸部手术的患者30例。

1.2 方法 针对此组患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心理问题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以及患者心里最为担心的问题,调查内容有医护人员认真填写。并在术前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与术前调查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比较。

2 结 果

由于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种创伤性比较大的治疗方法,手术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风险以及术后会发生相应的并发症。由于患者及家属对于自身疾病手术治疗缺乏了解,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特点,对于不同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现将术前为心理护理干预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问题发生率作为比较如图一所示,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心理状态有很大的改善,有利于手术的成功与术后治愈。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比较,见表1。

3.1 入院评估 对于外科治疗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入院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工作单位、家庭情况、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通过语言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变化,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与对自身疾病治疗的方法认知程度。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与交流,从中了解心理问题制定一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2]

3.2 疾病宣教 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的讲解手术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相关基本知识,让患者知道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要注意些什么。讲解患者患有此类疾病采取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愈后的效果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缓解和消除因手术治疗而产生的悲观和恐惧的心理。护士可以适当的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基本过程,讲解麻醉方式,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讲解以前成功病例以及手术成功率高的病例,以减少患者对手术的风险以及愈后问题的担心。护理人员还要讲解手术的费用以及对于国家医保的患者采取部分费用由医保承担,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心理问题。告知患者愈后可以正常工作,不影响日常当中的各项基本生活[3]。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任以减轻心理负担。

3.3 心理护理技巧 针对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采取:倾听、安抚、解释以及建议的方式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语言得体,态度和蔼真诚耐心的关心患者,对于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要细心准确的给予解答[4]。在沟通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社会支持,增加患者的个人修养,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对于过于紧张和恐惧的患者可以给予各种松弛疗法如音乐疗法、谈心式方法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同时向家属讲明患者现在的心理变化特点,教会家属安慰和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

3.4 特殊的心理护理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手术费用的患者,往往会出现抑郁、焦虑的心理,加之对疾病的认知不全面,从而有放弃治疗的想法。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与安慰与支持,鼓励与疏通患者,为患者最大限度的减轻经济费用,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住院期间感受到医院及社会的温暖,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日常工作中进行查房与护理操作时多与患者接触、交谈。针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的解释回答,尽量满足患者需要,随时进行宣传疾病相关知识,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能密切的配合医务人员工作,以保证稳定的情绪和心态迎接手术。

4 具体实施方案

4.1 手术前1天对手术患者的进行心理护理,不论手术大小,严重与否,对于患者来说都会产生一种压力,越是接近手术时间,患者的越是出现焦虑和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术前1天由手术室巡回护士进行访视时,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全面了解既往史、现病史、过敏史以及手术前的各种检查结果,收集相关资料,制定手术室的相应护理计划[5]。护士应微笑并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微笑是人性化服务的基础,以微笑的方式及乐观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的对术前准备、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麻醉体位、术前用药等向患者细心地讲解,并告知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到手术的安全性,增加对手术成功的信心。认真耐心的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使患者能够放松心情并教会患者术前精神放松的方法:如听音乐、深呼吸、和亲人朋友聊天等,使得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

4.2 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术后密切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饮食指导,相关各项护理技术、健康教育等必须严格进[6]。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流程,为患者减轻痛苦,加强在护理过程的每一项护理操作要熟练操作规程以及对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紧急问题的处理,均会减少患者抑郁、悲观绝望的心理,从而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4.3 护理人性化管理 对护士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思想,并有高度的事业心,职业的光荣感和自豪感,以及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责任心。医院要经常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职业思想教育活动和优质的服务活动,并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还要提高全体护士的整体业务素质并充分的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护理人员言行的人性化,根据人性化的服务的护理模式。实施岗位服务用语,应用敬语尊称对待患者,规范语言语调,手势、站姿、走姿、恰当的手势,得体的语言,提高护士沟通技巧;操作失误先道歉,操作结束先谢谢,既塑造了护士的良好形象,又不至于对病人造成心理创伤[7]。

5 讨 论

针对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明显的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护士要充分的了解患者在不同时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同时针对患者家属也给予心理疏通,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配合治疗。由此研究证明,给予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心理问题的分析并针对问题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消除或减少患者的心理问题。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苗秀英.外科手术患者常见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7(8):962.

[2] 马方.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8(12):281.

[3] 巴德玛拉.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J].健康必读,2010,2(9):634.

[4] 景璐石,冯军.围手术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康复措施[J].中国临床康复,2012,6(16):2309.

[5] 李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12(9):148.

[6] 吕英萍.手术前宣教工作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研究,2008,20(57);230.

[7] 王海兰.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报,2012,5(45):21.

相关热词搜索: 对策 外科手术 护理 患者 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