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贵州民间艺术的市场推广路径

浅析贵州民间艺术的市场推广路径

时间:2025-08-03 17:48:12 浏览次数:

摘 要:对贵州民间艺术概况进行了论述,在分析贵州民族民间艺术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关于贵州民间艺术的艺术市场的推广路径与解决办法。

关键词:民间艺术;市场;路径

一、贵州民族民间艺术概况

众所周知,贵州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其中有蜡染、银饰、刺绣等,这些文化鲜明,神秘独特的民族艺术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由于贵州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自然居住条件差异较大,生活方式和习俗独特复杂,所以贵州民族民间艺术文化形式都带有其自有的文化特色。

1.民族蜡染。蜡染,是蜡画与染色两种工艺的简称。在贵州民间美术中又被称为“贵州蜡花”。其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都有蜡染艺术品传承。其中在苗族、布依族、水族等民族中较为流行。但不同民族钟爱的纹样却各有不同,主要流行的纹样有自然和集合两大类。例如苗族蜡染图案有的还沿用民间传说题材及古代铜鼓的花纹,日常生活中喜绘的花、鸟、虫、鱼;而布依族则喜用几何图案。被誉为“东方第一染”的安顺于1992年举办了首届蜡染艺术节,自此蜡染艺术走向全国,更走向世界。

2.苗族银饰。苗族银饰分为头饰、衣饰、胸颈饰、首饰等几种主要类型。头饰包括银角、银帽、银发簪、银顶花、银花梳、银耳环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头上的银角,形状同水牛角,是苗族的图腾崇拜,同时也是贵州苗族的标志性造型。衣饰包括:银衣片、银围腰链、银扣等。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银匠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最后再焊接或编织成需要的饰品造型。

3.民族刺绣。由于贵州各民族地区特点,刺绣风格也各不相同,主要有苗族的苗绣、水族的马尾绣等。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是苗族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苗绣以五色彩线织成,与蜡染的主要图案不同的是,苗绣图形主要是规则的若干基本几何图形组成,花草图案极少。现在的刺绣图案常见的也有视为吉祥的麒麟、龙、凤和民族风格的虫、鱼、花卉、挑子、石榴等。苗族刺绣具有独特的针法,包括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来种。水族马尾绣的主要产品形式有马尾绣背带和马尾绣花鞋等。其具有浓郁、独特的水族风格,展现了水族妇女娴熟的刺绣技艺。

二、贵州民族民间艺术的现状

贵州民族民间艺术历史悠久,传承上千年,不仅仅是普通生活衣食住行的一部分,同时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与历史传承。

然而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是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扬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快餐文化、快速消费品充斥市场,民族民间艺术渐渐没落,仅仅在偏远落后地区或者少数民族自治区还在维持传统,很多地方传统的力量在逐渐削弱,民族民间艺术甚至有失传的风险。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政府对民间艺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干预程度低,宣传力度低。

2.贵州是旅游大省,然而旅游停留的层面还是低端的风景层次,没有深入到文化旅游,也没有把旅游跟地区民族民间艺术联系起来。

3.传统的民间艺术过分的守旧,跟市场没有脱离。创新成分少,现代化的内容少,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难以被外来消费者所理解,因此民间艺术品难以吸引外地消费者的兴趣。

三、解决建议

1.由政府来主导,扩大对民间艺术的宣传力度。根据《贵州省委关于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贵州省委政府对贵州民族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期盼,不过还是要以政府为主导,对民族文化,尤其是民族民间艺术作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民族民间作品的知名度。在央视以及其他宣传媒介,不吝啬对这一块的宣传功夫。

2.结合旅游经济,让旅游跟民间艺术深度结合。贵州是一个旅游业大省,2015年以来,以100个旅游景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旅游业发展开局良好。一季度,全省共接待游客7558.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6.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03%和22.23%。在这样的可喜成绩下,应该顺势搭上旅游经济的“顺风车”,让旅游业不仅仅是青山绿水,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之旅,民族特色工艺产品也应该大放光彩,发挥更多的文化附属品的作用,无论是纪念品、还是特色服饰,让游客感受更深入的文化之旅。

3.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实现民族民间艺术品的现代化、市场化、专业化、年轻化、时尚化。贵州地区的民族民间艺术品,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着深厚的传统制作底蕴,然而我们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过去,还要扎根于现在,着眼于未来。民间工艺品的制作,不应该仅仅由卖家来决定颜色、式样、风格,而是应该关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特点、消费者的定位,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因此,需要转变传统思路,实现艺术产品的现代化、市场化、专业化、年轻化、时尚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让消费者,尤其是爱好时尚的消费者从民间艺术品中寻找到个性、时尚、炫酷的新元素,打开销路,让民间艺术品获得“真金实银”的利润,激励民族民间艺术代代相传,工艺与设计进步创新。

参考文献:

[1]安正康,蒋志伊,于信之.贵州少数民族民间美术[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2]洪福远.福远蜡染艺术[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3]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R].2007-06-10.

[4]贵州省年鉴编辑室:贵州省年鉴1990—2000[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5]卢家鑫:贵州民族民居与地区旅游开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1):101-106.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民间艺术 贵州 浅析 市场推广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