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时间:2025-08-02 19:35:55 浏览次数:

摘 要: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新型管理方式,具备一定应用优势,对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积极影响。对于设备制造企业而言,实施柔性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迅速调整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本文从概述柔性管理及其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入手,对柔性管理在设备制造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柔性管理 设备制造企业 经济管理 作用

一、柔性管理概述

1.柔性管理的内涵。在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中,一直沿用刚性管理,利用制度、原则、规范约束员工行为,将员工完成基本经济指标的情况作为评价标准,若员工未能完成经济指标就会受到相应惩罚。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会产生一种被人管治的压迫感,严重抑制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而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注重平等、尊重、创造、价值控制和企业精神,在管理中采用非强制性的手段,使员工心中产生说服力,进而将组织意志转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柔性管理的特征。

2.1组织结构扁平化。柔性管理强调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通过精简冗余环节、压平层级关系、下放决策权力等方式,保证组织成员在工作中的独立性,形成人尽其才的组织运行机制。在柔性管理模式下,组织结构呈现出纵向管理压缩、横向管理扩张的特点,需要引入信息化手段,实现横向管理的信息共享,构建起平等、沟通、灵活的网络型组织结构。

2.2管理决策柔性化。在柔性管理模式中,决策层融入了专家层和协调层,在决策时以信任和尊重组织成员为基础,并赋予基层一定的管理权限,由基层组织独立解决管理问题。同时,柔性管理在选择决策目标时,并非以最优化原则为选择标准,而是充分考虑到决策前提的不确定性,提倡以满意原则替代最优化原则,增加了决策的弹性。

2.3员工激励科学化。激励能够全面综合地反映组织对员工的信任、尊重、关心、支持,所以激励是柔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激励中,要结合运用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方式,既满足员工对物质的低层次需求,又满足员工对实现自我的高层次需求,为员工创建平等、宽松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自觉性。

二、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模式,能够为员工创造更加平等、民主、信任、和谐的工作环境,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完成工作任务指标。同时,良好的工作环境还能够给予员工发挥潜力和创造力的空间,为企业技术创新、改进工艺奠定基础,从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2.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环境下,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消费者购买活动的选择性随之增强。对于设备制造企业而言,应当向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功能齐全的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稳定产品销售量。将柔性管理应用到设备制造企业的生产中,可以按照订单确定产量,减少库存成本,形成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适应市场需求。同时,这种生产模式也有利于促进企业推陈出新,在统一流水线上按照顺序制造出不同品种的产品,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3.有利于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在传统的激励机制中,企业一般采取物质激励手段,给予表现突出或作出贡献的员工一定物质奖励,这种激励方式过于单一,未能考虑到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而在柔性管理模式下,强调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能够以员工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实施多样化的激励政策,使员工提升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归属感,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善用人才、激发人才的作用。

4.有利于营造民主管理氛围。在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下,企业组织结构为集权式的管理体系,强调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和控制,在决策中往往带有强烈的高层主观色彩,并且自上而下推行决策,使下级未能参与到决策过程中。而柔性管理能够推进企业的民主化建设,在决策中吸收员工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对管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制定出符合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的解决方案,有效弥补了刚性管理中决策主观性的弊端,从而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柔性管理在设备制造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积极推行柔性制造。柔性制造是一种智能型的生产方式,根据设备制造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制造任务变化对生产方式进行迅速调整,以满足多品种、中小批量产品的生产需求。在设备制造企业经济管理中,推行柔性制造的对策措施如下:

1.1增强设备设计的灵活性。设备制造企业要在设备设计阶段针对柔性制造的要求,作出灵活调整。如,减少单一用途的设备设计,增加多功能用途的设备设计;减少整机配备的设备设计,增加多用途零部件的设计;减少难以转换的设备设计,增加转换能力强的设备设计等。通过增强设备设计的灵活性,提高企业设备制造能力,减少生产制造成本。

1.2统一设备类型。设备制造企业要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零部件或产品的生产要求进行统一,减少材料和零部件的类型,增加材料和零部件的灵活适应性,减少重复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1.3重构制造流程。在材料采购中,设备制造企业要优选供应商,与供应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数据库联网和信息快速传递,以此满足柔性制造对减少单种材料供应量、加快材料供应速度的要求,有效降低库存成本。同时,设备制造企业还要改造计划调度系统,建立实时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的制造速度和质量。

1.4实施柔性化营销策略。设备制造企业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采取灵活的柔性营销策略,改变以往单纯依赖中间商的单一流通模式,提高企业营销能力。设备制造企业应构建起信息网络系统,通过信息网络密切联系生产者和消费者,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为用户提供价格适中且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

2.引入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设备制造企业应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自动化制造技术,如FMS(柔性制造系统)、CIMS(计算集成制造系统)等,使产品研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制造等环节均处于协调运行的系统中,能够对多变的市场环境作出快速反应,提高整个生产系统的技术柔性。同时,设备制造企业还要借助ERP系统,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对企业生产经营流程进行优化。如,对企业库存产品进行分类管理,专用型号产品实施订单化管理,通用型号产品实施流量化管理,运用全寿命周期理论对库存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监控,避免因库存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带来经济损失。

3.建立柔性化绩效管理機制。现代设备制造企业多以订单式生产模式为主,受订单波动性的影响较大,对员工队伍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订单增多时,员工的需求量增加,收入较为可观;当订单下降时,在保证原有员工数量的情况下,员工的工作时间缩减,收入大幅度下降,严重威胁到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为此,设备制造企业应当建立柔性化的绩效管理机制,重视核心骨干和关键岗位的员工培养,将这部分员工培养成多能工,并提高其工资待遇。在订单下降时,使这部分员工能够发挥一人多能的效用,保证80%的工作饱和度;在订单增大时,使部分员工带动新人快速适应岗位工作,并且在关键岗位上保证生产质量,提升产能由低到高的转换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设备制造企业而言,应积极推进柔性管理在其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其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设备制造企业要在生产经营领域引入柔性管理理念,积极推行柔性制造战略,构建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并建立起柔性化的绩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柔性管理在保障企业长远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敏.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1):56-57.

[2]张晓冬,赵东方,邱君降,章恩武.生产单元组织柔性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评价[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5(7):45-46.

相关热词搜索: 柔性 经济管理 作用 管理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