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5-08-02 19:26:06 浏览次数: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此教学法由设计和实施两个主要阶段构成,其中,设计阶段主要是对任务、教学情境、教学环节、评价体系等内容进行设计。本文以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对《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环节两方面内容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 物业管理专业 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在学习活动中扮演了情境的创造者、任务的设计者、资源的提供者、活动组织者及方法指导者等角色。“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以知识为目标,“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能力为目标,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由两个主要阶段构成。第一阶段是设计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应以“真实性、整体性、可操作性、适当性、开放性、层次性”为原则对课程任务、教学情境、教学环节、评价体系等内容进行设计。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是教师对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这两个阶段中,设计阶段的成果是一个教师的创造能力的真实反映。下面以笔者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的认识和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对《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环节两个内容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

2 《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的任务设计

2.1 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教学目标针对物业管理行业的特点,我们采用“个人访问”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重点是银川市部分物业服务企业。被调查人员主要是行业或企业的技术专家、生产一线工程师、技术能手或管理人员等。调研的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人才需求状况、行业发展趋势、人才结构、能力结构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要求、岗位技能要求、证书及其他要求等。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物业服务企业中对一线物业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几乎是一样的,就是除了具备必须的物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们以此为依据确定了《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的教学目标为:①能力目标a能用建筑专业术语与客户进行交流;b能识读一套完整建筑工程施工图;c会查阅建筑制图国家标准。②知识目标a熟悉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基本构造_b掌握《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和《建筑结构制图标准》的基本规定;c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建筑工程施工图中的应用:d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图的内容、作用及其识读方法;e了解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及装饰施工图的内容、作用及其识读方法。

2.2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选择合适任务课程任务是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的主要载体。选择、设计合适的课程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根据物业管理人员职业岗位的能力目标,在综合考虑任务的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和可行性等诸多因素的前提下,确定以“识读银川市某住宅小区一幢商住楼建筑工程施工图”作为该课程的总任务。为了使学生能在课程结束时顺利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将这个任务分解成四个子任务,在子任务下设立多个小任务,并将课程教学目标分解到各个子任务和小任务中。建筑工程施工图是由建筑施工图(简称建施图)、结构施工图(简称结施图)和设备施工图(简称设施图)三大部分组成。我们分别以识读这三类图纸为主题设计了三个子作任务。这三个子任务既相互联系,又互为独立。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训练学生利用建筑制图原理及建筑制图国家标准的相关知识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通过三个子任务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不断巩固识图步骤和制图标准的相关知识,强化学生识图能力。而这三个子任务的不同之处则是它们所训练的专业术语不一样。例如:“识读建筑施工图”主要训练学生对建筑物开间、进深、层高、净高、建筑红线、梯段、踏步等专业术语的表述能力,“识读结构施工图”主要训练学生对混凝土、钢筋、抗震等级等专业术语的表述能力,而“识读设备施工图”则是训练学生对于建筑设备设施相关专业术语的表述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每一个任务的挑战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这也是三个子任务单独存在的意义之所在。

通过对物业服务企业的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屋装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物业管理工作中,装饰装修管理工作日显重要。作为一个合格的物业管理工作人员,识读建筑装饰施工图,运用装饰装修相关专业术语与客户交流成为他们有效地进行装饰装修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要求。我们据此又设计了“识读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图”这一子任务。

3 《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的教学环节设计

环节1:通过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巧妙地提出任务。设计任务情境的目的是自然地、巧妙地引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任务的理解,明确完成任务后达到的学习目标。在《建筑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教学中,我们可先通过一些物业管理工作实例让学生认识到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用建筑专业术语与客户交流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然后,带学生对图纸所表达的商住楼进行实地参观,指导学生拍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以备识读图纸时使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课程的总任务是“识读银川市某住宅小区一幢商住楼的建筑工程施工图”。面对这一极富挑战性的任务,学生会在兴奋之后,产生信心不足的心理。此时,我们可引入子任务“识读建筑施工图“中的一个小任务——“识读建筑总平面图”,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然后,按照上述步骤,由简到难,逐步将各个任务引入。环节2:讨论分析任务,发现完成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给出任务后,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任务,发现完成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识读建筑总平面图”任务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初步识读图纸,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①通过识读建筑总平面图,我们可以获得有关该幢商住楼的哪些信息?②建筑总平面图是怎样形成的?③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建筑总平面图上的内容去完成一些实际工作?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环节3: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计划。针对发现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计划。例如:在“识读建筑总平面图”任务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建筑总平面图是怎样形成的?”时,我们不必急于回答学生,可先让学生试着绘制本校的建筑总平面图(局部)。在绘图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投影和影的区别,逐步认识到正投影原理。绘图结束后,可以选择部分学生展示其绘制的图纸,学生会发现由于各张图纸上表达方式的不统一而产生的误解,从而明确制图标准存在的价值,据此学生便确定了下一步自主学习的方向和内容——正投影原理和筑制图国家标准。环节4: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协作完成任务,展示任务完成的成果。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组成员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此环节,教师可根据每一组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不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互帮互学,共同完成任务。根据物业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本课程设计出各任务的最终成果是读图报告和图纸内容讲解,“读图报告”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而“图纸内容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环节5:教师对成果进行评价,对知识点进行梳理。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法 构造 驱动 课程 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