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泰国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中国与泰国贸易拓展潜力研究

泰国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中国与泰国贸易拓展潜力研究

时间:2025-08-02 20:05:32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使用产业竞争力指数、贸易强度指数、贸易竞争和互补指数对泰国的产业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2000~2015年,泰国的产业总体竞争力有所增强,但优势产品的数量有所减少。从出口看,泰国与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的贸易紧密程度均有所降低,与日本的贸易合作最为密切;从进口看,泰国与美国、欧盟的贸易紧密程度降低,与中国、日本的贸易紧密程度上升,与日本的贸易合作最为密切。2000年以来,泰国与欧盟、美国和日本的竞争强度都有所提高,而与中国竞争强度有所下降,双方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趋缓。从双边互补性看,泰国出口与中国的互补性减弱,泰国进口与中国的互补性增强。从产业内贸易看,泰国对中国在48类产品上的产业内贸易处于优势,低于与美国、欧盟和日本具有优势的产品数量。

关键词:泰国;中国;贸易关系

[中图分类号] F1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7)04-0049-08

Abstract: Using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ndex, trade intensity index, trade competition and complementary index,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ailand is analyzed in this chapter,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2000 to 2015, Thailand’s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has enhanced in general, but the most competitive products were decreased. In the terms of export, the TII (Trade Intensity Index) decreased toward US, EU Japan and China, Japan is the most closed trade partner. In the terms of import, the TII decreased to US and EU while increased to Japan and China. Since 2000,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ailand and US, EU and Japan has intensified, while that has been alleviated between Thailand and China. In terms of bilateral trade, CI (complementarity index) of export to China decreased while CI of import to China increased. In term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Thailand has 48 advantaged products towards China, lower than US, EU and Japan.

Key Words: Thailand; China; Trade Relations

2015年,泰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953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2.82%,金融危机之后,泰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波动较大,2010年和2012年增速超过7%,2011年和2014年增速低于1%,2009年还出现负增长(如图1)。2000~2015年,泰国进口商品总额从562亿美元增长到1775亿美元,出口商品总额从679亿美元增长到2121亿美元(如图2)。从泰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情况看,金融危机对泰国的影响正在緩慢消退,泰国经济状况整体处于向好的态势。

一、泰国的产业竞争力变化

(一)主要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2015年,泰国有4种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0%,其中,天然橡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大米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20%。总体上看,泰国优势出口产品集中于初级农产品、林木产品和部分矿产品,其中,橡胶、水产、谷物、宝石是泰国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不仅原料和初加工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较大份额,而且利用这些资源加工制造的工业品也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2015年,泰国在全球市场份额较大,且加工程度较高的产品有无线电广播接收机、货车和服务车、办公室机器、加热及冷却设备、录音机和留声机、电单车及脚踏车、电脑设备等。从变化情况看,从2000年到2015年,泰国国际市场占有率大于2%的商品种类和比例都发生了变化,商品种类增多,表明泰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增强。在2008~2010年期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但基本上在2009年之后陆续恢复。

(二)主要产品贸易竞争力

2000年,泰国贸易竞争力指数超过0.95的产品有18个,2015年下降为6个,其中,天然橡胶和大米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超过0.99。从泰国具有较高贸易竞争力指数产品的分布看,泰国具有贸易竞争优势的产品以农产品及其初级加工品、矿产品及其初级加工品为主,同时也包括货车和服务车、无线广播接收机、载客的汽车和赛车等加工程度较高的工业品。从变化情况看,在优势出口产品中,除了天然橡胶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有所提高,大米、天然气、服装鞋帽等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都略有下降。从这个指标分析,泰国自2000年以来重点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略微的下降。特别是男装(机织物)、女装针织衫、女装(机织物)、人造皮革等几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从2000年的0.9以上下降到不到0.8,这反映了泰国在劳动密集度较高的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而东盟在这一阶段接受了大量服装产业的转移,从贸易竞争力指数看,泰国并没有很好地抓住这一个机遇。

(三)主要产品比较优勢

2000年,泰国有5类产品显示比较优势超过10,到2015年只有3类产品显示比较优势超过10。从产品分布看,天然橡胶、大米等农产品、矿产品以及农产品、矿产品为原料的初加工产品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加工程度较高的工业制成品中,货车及其配套产品,部分技术含量较低的电子产品也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从指数的变化看,2000~2015年,天然橡胶的显示比较优势从36.11提高到44.35,大米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从23.25下降到16.64,其他鱼类加工制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从20.13下降到12.10,此外,天然磨料、水产品等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5年,泰国不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出口产品中,无线电广播接收机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较高,达到6.30。

二、泰国主要贸易伙伴关系

美国、中国、日本、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是泰国最重要的产品出口国或地区。从泰国主要产品出口国或地区的分布看,亚太地区是泰国产品出口的最重要目的地,泰国对东南亚地区各国的出口金额较大,对西欧和中东部分国家也有较大规模的出口。从变化情况看,泰国对美国的出口金额规模大且较为稳定,2015年,美国超过中国重新成为泰国最大贸易出口目的国;自1995年以来,泰国出口中国产品的增长最快,并成为与美国并重的产品出口目的国;日本也是泰国重要的产品出口目的国,在2009年以前,日本都是仅次于美国的泰国第二大产品出口目的国,2001年之后,泰国向日本出口金额绝对值下降。此外,泰国对周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增长较快,2005~2015年,泰国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的出口金额实现了2倍至6倍的增长,这一方面反映了即使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东南亚地区经贸往来规模也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泰国在这一地区产品出口的重要性增强。

中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阿联酋、中国台湾等是泰国最重要的产品进口国和地区。从泰国主要产品进口国(地区)的分布看,亚太地区是泰国产品进口的最重要来源地,泰国从周边东南亚地区各国,以及西欧和中东部分国家产品进口的规模也较大。从变化情况看,1995年以来,泰国从日本和美国产品进口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2013年之前,日本一直是泰国最大的产品进口来源国,到目前为止,日本仍然对泰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中国从2005年开始对泰国产品出口增长加速,并在2014年成为泰国最大的产品进口来源国。除了中国、日本和美国,马来西亚和阿联酋对泰国产品出口也达到或一度达到100亿美元的水平,具体到产品,泰国从阿联酋进口总额中,接近90%是石油产品。

三、泰国与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竞争与互补关系比较

(一)贸易结合度指数比较

2000~2015年,泰国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的整体贸易结合度指数情况如图3所示。左图为泰国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出口的整体贸易结合度指数情况,在这段时期,泰国与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的贸易联系紧密程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与美国和欧盟紧密程度下降的程度更显著。到2015年,从泰国出口产品判断的贸易紧密程度的排名是:日本、中国、美国和欧盟(欧盟缺少2015年数据,使用2014年数据进行比较,下同)。右图为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对泰国出口的整体贸易结合度指数情况,从2000年到2015年,美国和欧盟对泰国的贸易联系紧密程度下降明显,日本和中国对泰国的贸易联系很紧密。到2015年,从他国(地区)对泰国出口产品判断的贸易紧密程度的排名是日本、中国、欧盟和美国。从这个指标分析,美国、欧盟与泰国的贸易关系变得松散,而日本继续是泰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与泰国的贸易关系变得紧密。

分产业来看,泰国对美国、日本、欧盟、中国出口的贸易结合度指数情况如表6所示。无论是各出口产品的贸易结合度排序还是贸易结合度指数,2010年和2015年,泰国与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的贸易产品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例如,2010年,泰国对中国贸易结合度指数最高的产品是软木、原木和废料, 液态丙烷和丁烷, 原木或方木, 这三类产品的贸易结合度指数都非常高;到2015年,泰国对中国贸易结合度指数最高的产品变为爆炸品、石油气和蔬菜。

(二)竞争强度指数比较

2000~2015年,欧盟、中国、日本、美国与泰国总体竞争强度指数情况如图4所示。可以发现,美国、欧盟、日本与泰国总体竞争强度都有所提高,而中国与泰国的总体竞争强度下降,这反映了这段时期只有中国与泰国的贸易竞争走向趋缓。2015年,按照贸易竞争力指数,与泰国竞争激烈的排名是:欧盟、美国、中国、日本。

分产品竞争强度指数看,泰国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竞争强度较高的产品类别并不相同。2010年,泰国与中国贸易竞争强度最高的产品有铁管钢管、电力传输设备和光学产品;2015年,泰国与中国贸易竞争强度最高的产品变为未加工的植物材料、人造皮革和液体泵。

(三)互补强度指数比较

2000~2015年,以泰国显示比较优势、显示比较劣势计算的整体互补强度指数情况如图5所示。当泰国出口时,如左图所示,2000年以来,泰国与欧盟、日本和中国的贸易和产能合作上的潜力都降低了,只有与美国的潜力略有提高。2015年,按照显示比较优势计算的互补强度排名是:美国、中国、日本、欧盟。当泰国进口时,如右图所示,2000年以来,美国、欧盟、日本与泰国在贸易和产能合作上的潜力不同程度下降,中国与泰国在贸易和产能合作上的潜力有所增强。2015年,按照显示比较劣势计算的互补强度排名是:日本、中国、美国、欧盟。

分产品看,泰国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2010年和2015年互补强度最高的产品如表8所示。2015年,按照显示比较优势计算的互补强度,中国与泰国在天然橡胶、大米、塑料废品等产品的贸易和产能合作潜力最大;按照显示比较劣势计算的互补强度,中国与泰国在铁或非合金钢平板轧材、针织或钩织物、合金钢卷材等产品的贸易和产能合作潜力最大。

(四)產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指数表明两国贸易模式在多大程度上倾向于产业内贸易。根据统计数据测算,2015年,泰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中,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0.5① 的有77类;2014年,出口欧盟的商品中,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0.5的有89类;出口日本的商品中,2015年,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0.5的有72类;出口中国的商品中,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0.5的有48类。如表9所示,2010年,泰国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的产品是电单车及脚踏车,新鲜、急冻或冷藏鱼,玻璃制成品;2015年变为鲜的或干的水果和坚果,添加剂、如润滑剂、防冻液,未制成的烟草和烟草废料。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合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泰国是曾经的亚洲“四小虎”国家之一,与其他东南亚国家比较,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长,是该地区工业文明最成熟的国家。但是,泰国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仍然以农产品、矿产品和以农产品、矿产品为原料的初加工产品为主,加工程度较高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严重依赖国外跨国公司。其次,日本对泰国经济发展和产业选择的影响巨大,泰国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工业品主要是货车和初级电子产品,而这两个产业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转移过去的,到目前为止,日本仍然是泰国高技术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国。第三,中国正在成为泰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泰国与中国的产品进出口总额已经遥遥领先于排第二位的泰国与美国的进出口总额。但是,中泰经贸关系仍然以简单的产品进出口为主,并且中国对泰国出口产品的档次偏低,中国具有优势的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终端产品、工程机械在泰国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够高,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的规模也不够大,领域也较窄。

2010年前后,中国与泰国的经济关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具体反映在中泰双边贸易的各种指标上。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持续升温,以及中国政府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泰两国进一步升级经济关系创造了良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应积极承接泰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关注泰国能源、建筑、电力、电信、交通大型项目的招标。同时,促进重化工业部门向泰国转移产能,实施跨国产业转移,促进泰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的合理化,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涂庄、王艳芳:《中国与泰国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研究》,《北方经济》2014年第12期。

2. 郑国富:《中国与泰国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状况、问题与对策》,《经济论坛》2014年第9期。

3. 旷乾、汤金丽:《中国与泰国农产品的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理论探讨》2012年第5期。

4. 黄金贞、卢光盛:《泰中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前景分析——泰国的视角》,《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9期。

注: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的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罗 梅)

相关热词搜索: 泰国 中国 现状及 潜力 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