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出口大国的地位。然而深入透视各个行业,就会看到它们各自完全不同的发展状态:快马加鞭昔有之,强者恒强者有之,艰难守望者有之,此消彼长者有之……从中观角度,以相应的指标探究,中国制造业实力的行业区分便清晰可见。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率先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进出口以高达34.7%的增速直指3万亿美元大关,继续巩固了全球贸易大国的地位。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数达到103.36,不仅高于金融危机前2007年的100.29,更是超过了2009年的103.26。
2010年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出口大国的地位,国际市场占有率得分保持100;贸易竞争指数得分由2009年的91.51降低至2010年的86.88,对外贸易总体向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随着各国经济逐渐恢复,2010年中国的出口增长优势相对减弱,出口增长优势指数由2009年的93.09下降至2010年的92.17,但仍高于金融危机前85.10的水平,以31.3%的“中国速度”领跑世界。
2010年,在中国国民经济行业的全部45个二级行业中,有40个行业的外贸竞争力不同程度上升,32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行业。13个行业的外贸竞争力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在中国制造业的30个二级行业中,有26个行业的外贸竞争力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些行业20lO年进出口值在当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中占82.5%,正是这些行业支撑起了“制造大国”的庞大身躯。
在制造业领跑中国外贸出口的同时,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仍是中国外贸出口中的短板。采矿业中5个二级行业的2010年外贸竞争力虽比2009年有所提升,但仍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采矿业整体外贸竞争力也以99.28的得分成为三大国民经济行业中最不具竞争力的行业。
评价行业外贸竞争力的5个指标是展示行业外贸竞争力的一面多棱镜。角度不同,精彩自然不同。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成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行业。
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仍是中国外贸出口中的短板。采矿业整体外贸竞争力以99.28的得分,成为三大国民经济行业中最不具竞争力的行业。
市场占有率——有冷有热
国际市场占有率从份额的角度反映了某行业出口的国际地位。计算公式为:某国某行业出口/世界该行业总出口。该指标值越大,表明该国该行业在全球越具竞争力。
2010年,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30%。其中,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以41.36%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居于首位;家具制造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30%。此外,农林牧渔服务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工艺品及其他产品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电超过了20%。
相较于这些风光无限的行业,制造业中的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废弃资源、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却相形见绌,国际市场占有率均不足4%。同时,采矿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仅有0.99%,在国际市场上难觅踪影。
显示性指数——劳动密集型行业最具优势
显示性指数被誉为衡量一国行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最具说服力的指标。它综合反映了一国某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体现该行业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的相对优势。计算公式为:一国某行业出口占世界该行业总出口比重/该国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重。该指标值大于1,表示该商品在国家中的出口比重大于在世界的出口比重,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该指标值小于1,则表示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
2010年中国制造业整体显示性指数为1.16。其中,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5个行业的显示性指数均超过2.5,成为当年中国显示性指数最高的行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训‘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工艺品及其他产品制造业的显示性指数也超过了1.25,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然而,制造业中仍有14个行业的显示性指数不足1。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的整体显示性指数也仅为0.37和0.99。对于这些行业来说,立足国际舞台仍任重而道远。
贸易竞争指数——严重“偏科”
贸易竞争指数主要用于分析行业内部的结构性国际竞争力,计算公式为:(出口-进口)/(出口+进口)。该指标反映的是,相对于全球市场上其他国家所供应的某种产品,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该指标为0,表示竞争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大于0,表示竞争优势增大;越接近1,竞争力越强。
2010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贸易竞争指数为0.2,与2009年持平。在制造业的30个行业中,22个行业的该项指标大于0,其贸易竞争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8个行业的该指标为负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贸易竞争指数达到0.96,成为中国贸易竞争指数最高的行业;家具制造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紧随其后,贸易竞争指数均达到0.91,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烟草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贸易竞争指数均不足0.1,国际竞争力薄弱。
此外,制造业中还有8个行业在2010年为净进口,贸易竞争指数为负值。其中有色金属冶炼业及压延加工业和废弃资源、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的贸易竞争指数分别为-0.5和-0.97,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得分同样为负值的还有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2010年农林牧渔业的贸易竞争指数为-0.57,采矿业更是低至-0.93。令人欣慰的是,2010年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贸易竞争指数分别达到0.43和0.35,避免了该项指标除制造业外全线为负的局面。
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采矿业动力不足
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从发展的角度评价行业乃至国家的外贸竞争力,计算公式为:一国某行业的出口增长率-该国总体出口增长率。某国总体出口增长率-全球总体出口增长率。主要用以确定在某个特定时期内,哪个行业具有更强或者更弱的出口竞争力。
2010年,制造业以高出整体11.43个百分点的出口增速成为拉动中国外贸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产品制造业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的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均超过20,成为领跑外贸的“第一梯队”;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传统优势行业的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均在10上下,依然保持较好的竞技状态;农林牧渔业的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达到13.78。但受国内资源所限,采矿业仍旧增长动力不足,2010年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为-24.09。
出口比重指数——制造业仍唱“主角”
出口比重指数从行业在国家出口中的地位来反映其竞争力,计算公式为:一国某行业出口/该国总体出口。该指标值越大,表明该行业在其国内各出口行业中地位越高。
2010年,制造业在中国外贸出口的份额高达96.64%,成为中国三大行业中真正的主角。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28.27%的份额雄踞各行业之首;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出口比重也达到5%以上,在中国外贸出口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烟草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废弃资源、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的出口比重不足0.1%。此外,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在当年中国出口中所占比重均不足1%。
后金融危机时代,还没有真正走出严寒的全球贸易充满了挑战和变数,加速恢复的各行业外贸进出口也非一路坦途。在国际化的竞争舞台上,一切都要靠实力说话,要想成为真正的主角并非一朝一夕。“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盛名之下,如何面对日渐消失的传统竞争优势,如何积蓄力量蜕壳成长,考量着每一个行业的生存之道和竞争智慧。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制造 实力 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