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发展,时代进步。教育一直伴随我们左右,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被教育着,或是教育着别人。但是对于“教育”——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并不是大多数人都非常清楚,笔者当然也存在着很多疑惑。本文着重从不同角度来谈论什么是教育,在帮助自己了解何为教育的前提下,指出自己所认为的教育的含义。
对于多数国人而言,教育的基本含义就是“教书”“教知识”,就是对“德、智、体、美、劳”进行教育,就是“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固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教育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却不能评定某人理解的教育是错误的,某人理解的教育是正确的,对于什么是教育的真正内涵,我觉得还有待考证。
一、教育的发展史
孙正聿的《哲学通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哲学就是哲学史”,虽然对这句话的内涵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但是我想在这里可以套用这句来解释教育。其实“教育也就是教育史”。教育是延续的,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它是个循序不断的过程。历史发展的教育视角于是产生了教育史。笔者认为理解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透析教育发展的历史,从中得到启发。因为在一部教育中国史中可以看到教育,可以看到记载下来的或是言传下来的教育。
(1)中国
要是谈论中国教育史,我想我们会有说不尽的话语,聊不完的观点。中国教育发展史可谓是一“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最早出现“教育”一词是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无论是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各杰出古代教育家,还是蔡元培、陶行知、梁漱溟等现代杰出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浓缩为中国教育思想的精粹,代表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的发展史,在国际上也是不可忽略的。
(2)西方
在西方,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现代教育史。在古代教育史阶段:主要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教育,此后进入西方教育长达千年的中世纪阶段。文艺复兴开始,进入现代阶段,到19世纪末,传统教育理论业已建立,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已经基本奠定。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完成,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出现了新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西方社会从此进入现代教育史阶段。
(3)日本
日本的教育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教育改革的历史。自明治维新开始第一次大的教育改革以来,经历了战后初期的第二次教育改革及始于70年代、深化于80年代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其中,每一次教育上的重大改革,都与日本社会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与日本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并给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带来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时,日本教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向世人展示了一定历史时期日本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也为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各家关于“什么是教育”的理解
(1)我们的教科书是这样理解教育的: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2)雅思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这本书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好的解释。他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5]在此书中,雅思贝尔斯的教育观主要从本真教育的内涵、目的、意义,教育与历史、文化的关系,陶冶的作用,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政治,大学教育等几个大的方面来阐述的。
(3)中国古代——(以孔子为代表)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作用是巨大的。他的系统的教育思想对古今中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中国现代——(以陶行知为代表)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体系,给我们带来给大的启发。
三、“教育”之我见
在一次国际教育会议上,留美博士黄全愈请教一位英国的教育家“什么是教育”,却没有下文。可见,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教育”这个词看上去是那么的简单,但是真正弄懂、理解它却要花好长时间,有时候也许花了更长时间也弄不明白。对于教育的理解,我着实不能概括出自己心中对教育的定义,但是基于对如今教育现状的了解,我想在此说说我们心中的教育与如今时代的教育的差异。
在知识化的年代里,没有知识是真的不能再很好的生存下去。追求知识,已经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趋势,“读书改变命运”已成为才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心中都有的座右铭。下面,从我们的大学教育来讨论。
雅思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对大学教育进行了论述。他提倡自由教育,认为“大学也是一种学校,但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生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因而拥有学习的自由,而大学教师则是以传播科学真理为己任,因此他们有教学的自由”。
如今,大学的逐渐普及化,我们上大学的意义似乎变得那么现实。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学教育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我们都忽视了。只有当我们毕业了,才会回头去想想我们那四年的大学时光,回想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想要在茫茫大军中,活出个自在,那真的是难于上青天。
“教育”是个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想要更清楚的认识它,分析它,还需要我们花更多更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聚英教育培训中心.教育学考研复习指南[M].厦门大学出版.
[2]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 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