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胸怀韬略,足智多谋

胸怀韬略,足智多谋

时间:2025-08-02 21:04:47 浏览次数:

追求理想兢兢业业

第一次见到原上海海运局副局长、上海市航海学会理事长周以恒,他高胖的个子,五官端正,天庭饱满,潇洒自如。他祖籍扬州,其伯父曾创办著名的中南银行,并兼任总经理。

周以恒1930年10月22日生于上海,家境富裕,生活优越。父亲早年去世,他6岁启蒙,受教于一位秀才,熟读古文经史。9岁通咏《东周列国志》,年幼聪慧,过目不忘。他在青少年时代研读英文十年、法文五年、日文三年,又涉足中国哲学、宗教、诗歌、戏剧、美术、小说、历史。通读这些史书多了,大大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追求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又想周游列国。唯有航海,浪迹天涯,才能实现周游世界的梦想。

1948年,正好南京国民政府招考100名学员,送去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培养成高级海军军官,这次共有5 500多人报考,周以恒由于底子好,考得第三名,但由于伯父的反对,只得放弃赴英留学的机会。

1949年,还想周游列国的周以恒,便报考了上海航务学院航海系,后来学院并入大连海运学院。

1953年6月,周以恒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海运局。上“长春”轮(后改为“中兴1”号轮),跟著名的老船长黄鸿骞实习。黄鸿骞是中国最早的远洋船长,陈干青的得意弟子。他开船时,镇定潇洒,谈笑风生,船艺极佳。进入长江口南水道航行,他便用崇明口音朗诵诸葛亮的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前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后出师表)等前后出师表朗诵完时,正好到转向点,便叫舵转向,每次都是这样。开始听他这般,还以为他是爱好古文的老者。经过多次观察,周以恒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样?黄船长立定瘦小的身子,说:“我这是一种计时方法。如果遇到下雾,我诵完两表正好转向,也知道自己的船位,心里笃定。”周以恒很受启发,借鉴此法。以后,周以恒把黄浦江分成若干段,对每段的地貌航距、航向与转向点、所设浮筒、过江轮渡、各船厂及码头、各种船舶基地等内容加以背诵,遇下雾,对安全航行真派用场。他说:“这就是笨鸟先飞,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解决难点的方法是分母,难题是分子,分母越大,出事故的百分比就越小。”

周以恒在实习期间,勤奋好学,吃苦耐劳。“长春”轮是艘老龄船,资料很少。修船中,大副瞿伟民工作很忙,但希望有第一手船舶资料。周以恒自告奋勇,以1.83米的身高,吃力地钻进复杂狭窄的压水舱内,对每个小隔档、每块隔板、每个人孔等进行测量记录,再详细画成压水舱、干隔舱结构图,还有测厚记录,节省了绘图费用,成为第一手资料,也锻炼了他的实干精神与实际才干,受到黄鸿骞船长的赞赏。

周以恒1955年实习期满,先后出任三副、二副、大副。1960年,29岁的周以恒被升为3 000吨“和平77”轮船长,从驾驶员到船长仅仅花了5年时间,可谓快速不多见。周以恒被破格提升为船长后,兢兢业业,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安全生产。

周以恒后来出任万吨级“和平30”轮船长,他多年安全航行,从未出过大小责任事故,长期节省船舶成本,又保持高产。他经常做到每月开青岛或连云港达7个航次,几乎每4天就要进出两港达4次,人非常辛苦,每年都超额完成运输计划。局调度非常高兴地称他为“高产船长”。一次,局党委书记张建会跟他船调查研究,对他的安民告示很欣赏。所谓的安民告示,就是周船长把本航次计划具体情况写在黑板上,向全体船员公布。船员们便根据他的计划,按时间进度做好各自的准备工作。

船大吃水深,经常为赶潮水,装完便开船,5只大舱便有堆得高高的五座大山要平。船一出青岛港,周船长便拿起煤锹下大舱,与大伙们一起平舱,拼命挥锹抛煤,干得腰酸背痛,日积月累,竟留下了腰伤的痼疾。由于每次要创造先进航次,几乎每航次要平五座大山似的煤堆,他的腰慢慢直不起来,只能弯腰行走,至今还有影响。

1969年冬天,渤海湾大冰冻,很多船被冻在冰海里不能动,去秦皇岛装煤的船进不去,怕打坏车叶。周以恒却能把万吨煤一船船地从秦皇岛运到上海,调度室感到奇怪,便请他讲出其中的方法。原来,周船长研究冰海航行规律,总结经验,把“和平30”轮第五货舱压水,船艏高高翘起,借着前进的冲力压碎前面的冰层,船尾的车叶沉在冰层下面几十公分,旋转时也不会与冰块碰撞,确保安全运转。船到秦皇岛,由于冰冻,码头上空空的,不用等,很快就能装满开航,到上海也能快卸。

周船长对航行安全高度重视。有一次在黄浦江夜航,他叫舵和舵工应舵声都正确,但船头则向反方向转去,由于灯光暗淡,他便用手去摸舵角指示针,发觉是舵操反了,马上纠正。幸好及时发现,未酿成事故。此后到了少灯光的航段,他看不见舵角指示器,便伸手去摸舵角指示针,确认舵角达到了要求才放心,所以他能一直保持安全无事故,与这种良好的作风密切相关。由于周以恒多年的卓越工作,他被评为1978年、1979年两届上海市劳动模范,后又被评为交通系统劳动模范。

狠抓安全奋力保煤

1981年,周以恒调任海运局海监室副主任。不久,他荣获国务院颁发的高工证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廉洁奉公,外出考察而获得贵重礼品都主动上交。全局船舶大发展,扩大到近200艘海轮。1984年,周以恒又被提升为海运局副局长。

在几位副局长的分工中,周以恒分管船舶安全与生产。当时,全局安全形势并不乐观。1983年11月发生了“战斗67”轮成山头翻沉大事故。1982年5月5日,发生了“大庆53”轮爆炸沉没大事故。面对安全生产的严峻局面和二百多艘船舶一把抓的粗线条管理,周以恒与局领导提出了安全管理分块的改革,即把全局船舶分成客轮、油轮、货轮一处、二处共四大块,分块精细管理,提拔几位资深船长分别担任四个处的处长。顾汉范船长任货运一处处长,客轮公司由杨金汉任处长,油轮公司由项阳富船长任处长。周以恒力主提拔“长治”轮船长应嘉良,担任货轮二处处长。这是一位能力很强的年轻船长,上任后果然表现出色,把二处五十多艘船管理得很得法,连续两个百日安全活动无事故,成绩突出。

周以恒是海运局保煤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他常常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一天深夜,他被局调度室的电话惊醒,电话说市里来电话,宝钢燃煤告急,而海运局“长阳”轮运来1.8万吨煤,船长怕夜里进宝钢出事,在吴淞口锚地抛锚不肯开,请他立即前往处理。周以恒半夜乘局里交通船去锚地,登上“长阳”轮。在周以恒的护航下,一二小时后便夜航靠上了宝钢码头,立即卸煤,以解“燃煤之急”。

还有一次,一艘新船装载近20 000吨电煤进吴淞口,在口外搁浅。由于是一个月中的大潮搁上去的,潮水一天比一天小,必须加紧减载脱浅。周以恒亲临抢险第一线,到第二天下午卸煤工人快下班时,这艘新船还差几百吨才能脱险,再拖下去可能发生1968年 “战斗76”轮在附近搁毁船体的重大海损事故。周副局长商请,给每位工人发一只搪瓷茶杯、一条毛巾、一瓶乐口福,表示对加班工人的感激和慰问。总共才几百元,对海运局真是九牛一毛,但财务处长说不行,此举违反财务规定。周副局长对他讲,一定要一鼓作气脱浅,再搁下去,发生“战斗76”轮大事故可不得了。那是上千万的事!但财务处长坚持财务规定。周副局长救船心切,对财务处长说:“那你就从我工资里扣吧!但不能一次扣太多,我每月工资200元不到。家中还要开销。”区区三四百元却难住了这位副局长。最后卸煤工人顾全大局,一鼓作气卸去几百吨煤,完成了这次潮水脱浅,确保了新船的安全,使一船电煤尽早运到中华北栈码头。

废钢船冲滩前,为了保煤任务,周以恒向拆船厂提出冲滩前先给海运局运上几载电煤,这样只要用些淡水和燃煤,成本很低,跑沿海安全有保障,为保煤作出了贡献。拆船厂减少了服务费也很高兴。

由于海运局当时很多船又老又破,还有一些废钢船。周以恒高瞻远瞩,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大发展,主张淘汰陈旧老船,大力建造大型的新货船。不久,一批35 000吨级的货轮安平1、2、3、4、5等轮及三艘山字头同类船很快出现在保煤和货运战线上。

周以恒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领导,经常思考企业发展与创新,认为保守求太平不利于企业发展,还将使企业失去生命。1985年,他受到日本发展LNG (清洁能源液化气)运输启发,认为这将是全世界的发展趋势,便在局务会议上提出也要发展LNG运输和LPG运输。他亲自带队赴日本进行考察,收集到大量有关资料,还到日本一家著名造船厂考察这种高科技运输船的建造情况,可惜局里认为这类运输管理复杂,易出大事故而放弃了。他提出这个主张要比其他人早十年。现在,我国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已造出了这种高科技LNG运输船。在著名船长茅士家的推动下,LNG运输已成为收益颇丰的一项航运业务。

周以恒平时西装革履,仪表堂堂,爱喝咖啡。从1988年开始,周以恒辞去副局长职务,担任远洋指导船长,培养了好多远洋船长。如,“五一奖章”获得者朱尔敏船长,曾担任30 000多吨的“华光”轮船长,1988年12月开始跑比、英、法、德、美、加等航线,都是周以恒作指导船长随船护航指导,进行传帮带,介绍国际航线经验、各主要航线分道航行要点等。海运局的远洋事业得到了发展,也有周以恒的一份功劳。

醉心学术成果累累

由于周以恒的声望与良好的作风,经老局长刘延穆推荐与力挺,他曾担任两届上海市航海学会理事长。在他任内,航海学会出了很多学术成果。周以恒理事长又力挺资深老船长、海监室主任洪振权出任航海学会秘书长。洪船长不负众望,积极协助周理事长,两人同心协力,组织学术交流研讨会百余次,汇集航海专家学者对生产第一线的先进技术经验切磋交流及推广。其中有“重载万吨船航进吴泾水域的可行性”、“长江口入海航道尺度的选择”、“巴西航线设计”等众多咨询项目探讨,从1986年至1989年共进行学术交流90次,参加人数达3 941人次。其中船舶驾驶20次,还有船舶通讯、机电、水运管理等好多次。航海学会在周理事长领导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由于曾发生“大庆53”轮和 “大庆62”轮爆炸沉没事故,航运界以航海学会和海运局的名义,于1987年举办国际性学术讲座与学术交流,邀请美藉华人专家何毓衡来沪作《油轮营运实务安全与技术》讲座,并将其赠送的一套关于油轮安全教育的录像带组织翻录。何先生用专业知识为祖国服务,真是一片赤子之心。

在船舶驾驶专业交流会议上,请来了著名船长方枕流。他提到关于“航速”的英译在航海界有两种译法,一种是按物理词语译,另一种按航海词语译。周理事长赞同方船长用航海术语翻译,方船长听到周理事长的评价很高兴,特地站起来与周以恒紧紧握手。

从1984年12月开始,周以恒与洪振权根据老领导刘延穆的要求,组织大批专家学者,编写大型航海指南《世界港口》、《世界航线》等,填补了我国航运界的空白。到1989年,已出版欧亚5个分册,不久便全部出齐。参与编写的专家学者虽没有什么报酬,但积极性特别高,认为被聘请到便是很高的荣誉,真是群贤毕至。

周以恒担任《航海》和《航海技术》杂志主编8年。他把宣传战线老干部李德伦、海员作家陆品山请来主持《航海》杂志工作或参加编辑工作,使杂志办得丰富多彩。《航海技术》诞生于改革开放的1979年。周以恒出任《航海技术》第一届编委会主任兼主编、第二届编委会副主任兼主编(1987年7月至1994年1月),把一些著名而有理论贡献的航海家聘为《航海技术》副主编、编委、顾问,如龚鎏总船长、海监室主任陈忠、徐文若指导船长、洪振权指导船长、费新安船长、陈稷香大副、集美大学校长陈嘉震等人。原交通部部长彭德清称《航海技术》是“航海者良师益友”。

上海市航海学会在周以恒领导下,还编辑出版了《航海驾驶员常用公式手册》、《TQC在船舶的应用》、《碰撞及其原因》等科技书籍。航海学会聚集了一批优秀的退休船长、轮机长,他们成立了航运咨询服务机构,为一些新成立的船务公司当顾问或进行咨询,受到热烈欢迎。如,为上海船厂扩建3.5万吨级船坞、江南船厂6万吨级船坞、航道方案进行技术论证,为航运公司培训船员等,收入可观,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上海市航海学会为上海市交通发展出谋献策,如长江口深水航道水深-12米,便是由学会秘书长洪振权研究提出的;对于黄浦江上几座大桥高度,都有航海学会专家们贡献的智慧。

1991年,周以恒退休后去香港。一家轮船公司的主管向他请教,公司一艘船原可跑15节,现在只能跑5节,不知什么毛病。周以恒又问了一些情况,便说很可能车叶上绕了渔网。他不怕风大浪高,登上大船,查看潜水员下海对车叶进行摄像,一看录像,果然是渔网缠住了车叶。他又指导水下切割,使该轮恢复了正常航速;同时将水下实拍录像带报送保险公司,以后进坞修理费用都得到赔偿。这位主管见他判断如此正确,经验丰富,一定要高薪聘他当公司顾问,每周只要上一二天班。周以恒婉言谢绝。

相关热词搜索: 韬略 足智多谋 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