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武鸣现有旅游产品提出了功能区划分、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开发产品的保障措施等具体策略,以期为武鸣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规划提供分析基础。同时,也为武鸣的旅游由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提供促进作用。
关键词:休闲旅游;开发规划;武鸣县
中图分类号:F127;F590 文献标识码:A
一、武鸣旅游产品概述
武鸣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大明山以西,右江支流武鸣河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县内江河纵横交错,喀斯特地形地貌突出,光能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武鸣全县人口65万余人,其中壮族人口占86.6%。每年农历三月三在武鸣县举办的“壮乡歌圩”已成为全国民族文化旅游的品牌。
武鸣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主要有民国两广巡阅使、广西耀武上将军陆荣廷的私人花园——明秀园;有“东暖夏凉”的全国三大恒温泉(广东恩平市恩平温泉、湖南宁乡灰汤泉、广西武鸣灵水泉)之一的——灵水(也称“灵犀湖”)旅游区;有大文豪郭沫若诗赞“群峰拔地起,仿佛桂林城”的国家3A级景区——伊岭岩旅游区;有雄踞桂中南、享有“广西庐山”美称的——大明山自然生态保护区;有历代文人墨客赋诗、题词、刻字的南国田园风光景区——起凤山旅游区;有道教圣地——黄道山旅游区。始建于2003年的“花花大世界”主体公园,是一个集农业和苗木花卉种植、动物养殖和展示、科普认知、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园林产业示范园。
二、开发和规划策略
1.加强宣传力度。以“壮乡之旅”为核心主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画册、广告牌、网络等各种传播媒体手段,在主要客源地的主干道、商业中心区、机场、汽车站、火车站等人流密度大的区域,通过LED户外广告、公车流动广告、DM杂志等方式宣传武鸣旅游资源,还可通过旅游门户网站、旅游APP软件等发布形象广告。在进入武鸣县境内的各主要路口,设置休闲旅游标语牌。组织旅游宣传队伍,邀请著名新闻、文艺、文学、科研等工作者参与旅游促销宣传活动。运用动漫、影视、专题片、社会公众人物代言等手段,全方位推介武鸣休闲旅游新形象。
2.划分休闲旅游功能区。为了规范现有休闲(生态、人工)资源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功能属性的开发秩序,根据当地生态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等因素,从空间上对旅游区进行划分,使其分为不同休闲类型的旅游区段,并对划分出的不同类型的旅游区段的休闲旅游产品进行合理的开发和设计,便于旅游经营管理者根据旅游者的需要加以分流。笔者依据武鸣旅游资源特征和分布状况,将武鸣休闲旅游划分为修身养性型、娱乐文化型、冒险型三个功能区(表1),每个功能区内又由若干休闲旅游产品组成。
表1 武鸣县休闲旅游产品开发措施设计表
旅游功能旅游区休闲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描述
修身养性型功能区大明山、明秀园、起凤山科普、历史知识教育产品;艺术养生产品让旅游者充分享受悠闲生活、消除疲惫、放松心情、增进健康及增长知识的效果。
续表
娱乐文化型功能区伊岭岩、灵水返璞规归真产品;运动健身产品;乡球、壮绵文化产品等满足旅游者打发时间、愉悦心情、寻求新鲜与刺激,促进感情交流、增强体质需求。
冒险型功能区花花大世界休闲冒险旅游产品;挑战冒险旅游产品让旅游者感受到在挑战自然环境时,获得成功的愉悦与成就感。
2.1修身养性型功能区。主要为旅游者素养提升、修身养生提供相关服务,开发适宜当地壮族民俗特色且具有便捷性、舒适性和文化性的休闲旅游产品,使旅游者能感受到惬意的生活节奏,有安定、舒适、宽松的幸福感,营造壮乡村民生活的休闲氛围,展示给旅游者当地休闲传统、休闲文化、休闲民俗、休闲生活等态势,使旅游者快速形成鲜明的养生休闲认知。修身养性功能区可设立在大明山、明秀园、起凤山旅游区内,可开发的休闲旅游产品如下:
①科普、历史知识教育产品。武鸣县既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也保存着历史遗迹,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历史价值。随着城市逐年地扩张,人们接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是越来越少,很多旅游者都希望通过休闲旅游的方式多认识些树种、了解一些关于园林知识及壮族、民国时期桂系军阀的历史文化,希望能在愉悦、轻松的修身养性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建议可开发的产品,如动植物标本园、珍稀动植物室、小动物圈养园、园林解说服务、环保记录片、文史博物馆等。
②艺术养生产品。在古代,我们的祖先把“养生”称为养性、摄身、道身、卫生、保身等,是保养生命、保健延年的意思。艺术,高雅、美善之意。养生艺术产品能为旅游者从事他们喜欢的兴趣爱好提供活动场所和环境,,达到心情愉悦、充满情趣的度假氛围。建议可开发的产品,如品茗讲古、棋牌对弈、演奏音乐、聆听戏曲、园林写生及书画墨宝展、园林摄影艺术展、手工作坊等。
2.2娱乐文化型功能区。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看,当代中国的娱乐化倾向,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个性发育、自我意识张扬、“去中心化”、“去束缚化”等变迁是同步发生的。通过让旅游者身临其境地参与各项娱乐活动,满足旅游者打发闲暇时间、愉悦自身心情、寻求新鲜与刺激,促进家庭、亲朋好友间的情感,增强体能体质的需求,使旅游者舒展身心、乐在其中。娱乐文化参与型的功能区建议设立在伊岭岩、灵水风景区,具体休闲旅游产品如下:
①返璞归真产品。根据武鸣县资源特色和周边的地理环境、交通能力等因素,可以开发乡村农业体验休闲旅游产品。乡村生活、生产体验休闲旅游产品的特点是民俗突出、参与性强,适合旅游者躲避烦躁喧嚣的城市生活,体验返璞归真的乡土气息,也是旅游者选择休闲旅游的动机之一。开发这一类型的产品,要做到“本真”,真实还原农村日常生活、保持最原始民俗味道,让旅游者既能体会劳作的乐趣,又能得到身心锻炼,体现出度假休闲的安逸氛围。建议开发的产品,如种植蔬菜、采摘菌类、品尝乡间特色菜肴、体验日常劳作等。
②运动健身产品。开发休闲体育、健身产品,通过适当的运动,缓解疲劳的心理状态。建议开发的产品,有休闲渔船、潜水垂钓、登山健行、汽排球、抢花炮(壮乡特有的民族体育竞技比赛)对抗赛、踏竹竿等。
③建设商业文化长廊。围绕伊岭岩的周围,建一条壮族仿古文化商业长廊,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整体规划,招集壮族的民俗文人入住,打造一条极具壮族特色的商业文化长廊,集艺术研讨和艺术销售于一体,形成壮族艺术文化交流集中地。同时,文化长廊也向旅游者展示、销售壮乡独有的烤香猪、蛤蚧、茴油、桄榔、金花茶、牛角雕、灵香草、茂圣六堡茶、火麻油、野珍山黄皮、野生红椎菌等土特产,这样既形成了具有壮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仿古建筑群体,又同时兼顾了商业文化的交流与推广。
2.3冒险奇遇型功能区。由专业探险旅游组织开发设计,在旅游者不熟悉但有安全保障的区域内开展探险活动,做到“要刺激,不要危险”的探险体验。根据现有资源的情况,结合壮族龙母传说、骆越古国文化等诉求点,利用如夜视仪、电子技术、人造雾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开发“险、奇、幻”的场景,营造身临其境、置身梦幻的氛围。该功能区设置于花花大世界景区,建议开发的休闲旅游产品如下:
① 休闲冒险旅游产品。这一类型的旅游产品的活动目的地可能涉及到险峻的地方和景色,但危险系数小,主要是以“闲”为主题,无需配备专业的保护器材,如登山望远、观景踏青、丛林游戏、摄影采撷等。
②挑战冒险旅游产品。挑战冒险旅游产品危险系数相对较大,旅游者应具备一定的户外拓展运动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借助专业教练的辅导和专业工具帮助,对各种目标探险源进行探索、感知,这种探险。如实弹射击、速度攀岩、拓展训练、定向越野、模拟古战场的军事演练等。
3.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休闲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旅游者期望通过自身参与和体验能得到难忘的整体休闲旅游的感受,而不再局限于传统观光旅游时代的“走马观花”。这就要求休闲旅游经营者注意将合适的经营管理理念及方法运用到休闲旅游产品得设计和开发中,紧跟休闲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
(1)设置国有企业经营模式。由国有旅游景区主管部门或参与股份的旅游企业直接经营,但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应当剥离开来,所有权隶属于当地政府,经营权由国有旅游景区主管部门或参与股份的旅游企业掌管,旅游资源的开发权和保护权也由国有旅游景区主管部门或参与股份的旅游企业统一管理,既负责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又负责景区旅游资源的保护。
(2)建立协调管理机制。武鸣的休闲旅游由三个功能区组成,各功能区要合理配置资源,增强整体功能。当地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职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政策,避免区域内的重复建设和行政壁垒,强化各旅游景区的合作,利用旅游规划、旅游发展的支持来调控和平衡协调机制。
(3)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建立健全以导游管理、旅行社管理、宾馆酒店管理和旅游交通、旅游购物管理为核心内容的旅游行业管理体系。重点建设游客投诉监管中心,强化旅游监管职能,使旅游管理达到文明、规范、高效的要求。
三、休闲旅游开发保障措施
1.制定合理措施和政策。依据武鸣现有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按照统筹兼顾、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制定出保护与利用规划措施。制定推动景区管理建设的引导性政策,切实将民族文化的保护利用纳入到社会经济和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2.进行环境评估。任何旅游产品的开发都会给周边生态资源和环境造成无法再生的损害和影响。虽然,生态环境本身具备一定的恢复能力或是景区人工高效的除污能力,能暂时减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但当大量的旅游者进入园景区旅游时,仍然会导致对生态环境破坏,超出自我修复或人为除污的能力。因此,必须对开发的旅游产品进行生态环境评估,使其在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合理设计旅游设施。在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基础设施的开发,设计出的建筑外观应符合当地居民的建设习俗,要巧妙地利用自然资源与建筑布局之间天然混成。道路应尽量避免损坏植被,严防人为割裂休闲区。其他如垃圾箱、卫生间、管道、警示牌等要尽量与周围环境一致,充分体现自然生态保护区的生态特色,坚决杜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4.加大科技(智力)投入。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需要积极的智力投入,便于系统地维系休闲旅游的持续发展。一方面,将先进技术全面渗透到旅游开发的各个环节,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指导旅游项目开发;另一方面,运用科学技术,改善对资源利用的方式,减轻或消除对环境的破坏,应用科技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陆琦.广西武鸣明秀园[J].广东园林,2009:04.
[2]吕建中.倡导体闲教育推动体闲旅游[J].技术经济与竹理研究.2003(2):106-107.
[3]吴克祥,李舟.体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2(8):61.
[4]李振新.对旅游产品开发的探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33-3s.
[5]马惠娣.文化精神之域的体闲理论初探[J].齐鲁学刊,1998(3):99-107.
[6]宋东宁.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6.
[7]海蓉.浅析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新趋势[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4):75.
[8]鲍勃·托马斯.张春林,杨则瑞译.娱乐大王迪斯尼[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9]魏小安,刘赵平,张树民.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12.
[10]以人为本——瑞海姆田园度假村[J].饭店现代化.2004,5(11).
[11]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1.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武鸣县休闲旅游开发研究》,编号: SK13LX542。
作者简介:陆璐珂(1976-),男,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战略与管理,远程教育。
冯诗根(1981-),男,广西工商职业学院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规划。
相关热词搜索: 武鸣县 旅游产品 策略 规划 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