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时间:2025-08-02 14:53:22 浏览次数:

对联俗称对子。有关其起源的说法不一,但很多资料以后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为天下第一联。经1000余年的发展,对联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一种文化表达形式,它凝聚起中华民族的思想传统和文明智慧,人人喜闻乐见。就连和尚出身的皇帝朱元璋也喜欢在对联上露两手,他曾经给一个屠户家写了一副对联,道:“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生动形象,大气磅礴,也不能不说是一副好对联。

对联,可以说是汉语言文字音、形、义、境的完美结合。那么,如何写好对联呢?

一、了解对联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1.上下联词性相同,语法结构一致。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古代分得很细,如把名词又分为天文、地理、宫室、人事、语言、服饰等很多小类,要求过死。现在只要能做到词性相对即可。如:绿柳绽金,又是一路春光好;青山献玉,依然十里杏花红。就是词性相对,也显得分外工整。

2.上下联平仄相拗。现代汉语中,以一、二声(阴平、阳平)为平声,以三、四声(上声、去声)为仄声,比古音平、上、去、入四声好掌握。就初习者来说,要求更宽泛,能够做到上联末尾一字一般用仄声字,下联末尾一字一般用平声字即可。传说明朝有位权臣见到解缙,想戏弄他,就出了副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解缙马上回对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其中“锯(句)”是仄声,“蹄(题)”为平声。

3.上下联语意相关,意境和谐。比如:“四野桑麻沾雨露,一腔肝胆照江山。”上联讲农事,下联说献身,语意无任何联系。若将下联改为“满山桃李笑春风”,都写自然风物,就在字词、语意上有了联系。

二、经营结构和语言

1.对联应该认真经营结构,因为它要求结构一致。做到上联是偏正性的名词短语,下联此处也是偏正性名词短语,上联是支配短语,下联此处也是支配短语。字数上不能多,也不能少。词语不能随意苟简,随意拼凑,随意搭配,表达要完整、明白、连贯、流畅。

2.对联应该好好经营语言,做到生动优美雅致。对联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经过长时间的锤炼,语言极为讲究,不仅仅要求上下联不得重复用字,而且还要求生动形象、优美雅致。如《声律启蒙·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这虽然是在教人如何对对联,但语言仍然不失生动形象优美雅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多读古典诗词曲赋,尤其是律诗(五律、七律)和绝句,因为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讲究对仗。诗词曲赋读多了,就会增强语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词汇,对对联时,便会信手拈来。

相关热词搜索: 一句 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