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试论井冈山精神与延安精神的相互关系

试论井冈山精神与延安精神的相互关系

时间:2025-08-02 17:59:50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魏清政,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宋显,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井冈山精神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它们之间既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英雄气概;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等一致性,又存在各自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背负的历史任务等不同点。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研究,呼吁社会各界对两大革命精神的关注,大力弘扬两大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发挥其廉政建设、经济建设、道德建设等社会效应,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 ;关系

胡锦涛曾强调,要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都是中国革命精神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在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感受革命精神的魅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对振奋民族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井冈山精神与延安精神的一致性

江泽民同志曾精辟地把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而延安精神则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其精神内涵。从这一点理解,它们具有一致性,都包括三个方面: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共同奋斗目标;实事求是和勇于开拓的英雄气概;依靠群众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一)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共同奋斗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不但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重任,而且努力探索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确道路。在革命战争年代,不论形势有多么严峻,斗争有多么残酷,共产党人都从未动摇或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自始至终地坚定革命斗志,矢志不渝地坚守革命信念,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正是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开始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坚定信念、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成功道路。而延安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力排艰险,艰苦奋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在新中国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仍然继续坚持和发扬着井冈山和延安精神,带领全国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懈努力。

(二)具有实事求是和勇于开拓的英雄气概

所谓“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指导,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调查研究,寻找出中国革命固有的客观规律,以此作为全党行动的指南,在革命进程中敢于开创历史,创造历史。井冈山斗争是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开始的,纵观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和发展过程。每一步都浸透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脚踏实地,不断总结经验的心血。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等人已经意识到苏联的经验不实用,历史的经验不够用,只能靠自己,走自己的路。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突出地强调了以社会调查作为解决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结合的中心环节[1]。在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拓创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王明等“左”倾教条主义给党造成极大危害的惨痛教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也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党的旗帜上,成为科学的思想路线,变成全党的自觉行动。在八年抗战的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怕艰难,勇于开拓,开展大生产运动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到夺取革命最后的胜利。

(三)具有依靠群众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革命的事业只有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进行到底,并取得最终的胜利。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同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样贯穿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当中。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并由弱变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根据地初创时,积极发动人民群众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面临国民党重重经济封锁的困难时期,党也依然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头。艰苦奋斗,激励革命意志,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时刻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延安时期,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疯狂扫荡,国民党不断进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频频侵袭,延安和边区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毛泽东等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开展大生产运动,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这种不怕困难,紧紧跟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艰苦奋斗精神一步步地推动着革命事业不断走向成功。

二、井冈山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差异性

一定的精神与意识是一定的客观事物存在的反映,也是一定历史背景条件下的产物。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的产生都有着各自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所承载的历史任务。两者在内涵上虽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在历史背景和历史任务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同点。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

井冈山精神产生于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为即将到来的土地革命准备了条件。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叛变革命,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地屠戮。由此,中国共产党深刻懂得枪杆子出政权,必须有一支自己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的重要性。随后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接着发动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创建红军的历史新时期。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受挫。毛泽东从敌强我弱的实际出发,说服部队向敌人力量弱小的偏僻的农村转移,把革命红旗插上了井冈山。自此,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经过大小十余次战,完成了事关革命大局的战略转移,开始了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艰苦卓绝的斗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残部与毛泽东会师,在井冈山根据地大力发展党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第一个立足点,通过艰苦奋斗,开创了中国式民主道路的革命精神即井冈山精神。

延安精神产生于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时期——延安时期,是特定时代背景下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下的产物。延安时期,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抗日战争,英勇奋斗、无私奉献,创造了不朽的业绩,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延安时期,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对陕甘宁边区进行猖狂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包围与封锁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加上华北地区频频出现自然灾害,延安军民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和斗争形势,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共产党毫不畏惧,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同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为了克服生存困难,广大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大生产运动,使得陕甘宁边区军民渡过了经济上的难关,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全党在思想领域广泛开展的整风运动维护并实现了全党的团结统一,这种在武装斗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中形成的自力更生、依靠群众、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精神便成为了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2]

(二)背负的历史任务不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处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而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处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1923年中共三大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方针,国共合作,发动了国民大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蒋介石叛变革命,开始围剿共产党,国共开始陷入十年对峙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制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在农村发动土地革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由此建立,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主义和以国民党反对派为首的官僚资本主义。

由于从1931年至1937年,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而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抗日反蒋而斗争,由于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使党和红军遭受极大挫折,被迫长征。1935年10月中共中央转战到延安,建立延安革命根据地,期间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全民族抗战。延安精神在这里开始成形并得到发展。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全国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国内和平,国共建立了第二次合作关系。如何动员、组织全民族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内容和中心任务。

三、井冈山精神与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

井冈山与延安精神没有过时,现时代它们仍然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振奋民族精神,光大革命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具有强大的廉政建设、经济建设、道德建设等社会效应。

(一)廉政建设效应

只有一个廉洁的政府、得到人民信任的政府才能够一心一意促进经济发展,才能够采取各种措施实现社会公正。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成功的尝试,取得让边区人民十分满意的工作成效,为我们做好今天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启示。一是教育主导,未雨绸缪。延安时期,我党非常重视廉洁自律教育,尤其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通过系统的、经常的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以党风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二是领导示廉,率先垂范。为了适应艰苦的战争环境、减轻人民负担,从1937年8月西北办事处会议决定开始实行最节约原则,到1939年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再到1942年开展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大生产运动。我党一直主张勤俭节约,杜绝浪费。毛泽东、周恩来等党中央领导率先垂范,在生活上异常简朴。三是制度保廉,秩序井然。延安时期,我党和边区政府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惩治腐败的制度建设,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廉政工作有法可依,使反腐败斗争规范化。四是监督促廉,民主平等。延安时期,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非常重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逐步形成了党内外和上下级之间的监督体制,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党内、参议会、政府内部、党外人士、司法、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的监督体系,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牢笼里。[3]发挥这一效应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继承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创新,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经济建设效应

井冈山精神与延安精神在经济建设方面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早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就指出:“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中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经过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不可能走捷径。我们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但是必然要以自力更生为主。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努力恢复延安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周恩来等同志的榜样,在艰苦创业方面起模范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1989年9月视察延安时说:“把经济搞上去,靠什么方针?还得靠发扬延安精神,归根到底要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胡锦涛同志曾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更加注重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弘扬。他多次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在今天和今后的现代化进程中仍然要坚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可见,艰苦奋斗也是一条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三)道德建设效应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这是井冈山和延安精神文明建设留给我们的重要历史经验,弘扬井冈山和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首先,要重视道德建设,用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风尚,克服和抵制“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腐朽道德。其次,从道德层面上,需对全民族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反对铺张浪费、肆意挥霍、大手大脚的败家子作风。树立社会主义主人翁和“过紧日子”的思想。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一个家庭的富裕,离不开勤俭持家、开源节流,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全民养成节约习惯、形成勤俭之风。全社会都要警醒起来,坚决抵制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文明风尚。近期,中共中央颁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制度层面再次提出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但一些人大手大脚、暴殄天物、大肆挥霍的现象也令人震惊,铺张浪费之风蔓延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勤俭节约当成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理性消费,从小事做起,自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英琦.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异同论[J].石油大学学报,1993(03).

[2]万生更.论延安精神的形成条件及当代价值[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3]王毅.延安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启示与思考[N].求实理论网,2013-06-04.

相关热词搜索: 井冈山 延安 精神 试论 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