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党的作风问题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其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党的重要法宝,是取得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的源泉。本文就如何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作风建设;群众;能力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因此作风建设必须要根植于群众,服务于人民,才能使我党永葆青春。
一、作风建设要坚定信念,维护群众利益,坚持常抓不懈
作风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党和人民群众无限沟通的过程。好的作风的形成,需要到群众中去,深入到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去,听民心,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忧。只有切实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获得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才能真正懂得作风建设的意义,才能把改进作风落到实处。只有把自己融入群众之中,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关注群众的期盼,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我们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不到群众中去,不深入实践之中,就不会了解实际与理论关系,更不会知道脱离实际的后果;那些自以为是,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意进行自我批评的人,是何等的自满浅薄;不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就不可能懂得艰苦奋斗的真正涵义。
加强和改进作风,需要有真诚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没有真诚的态度,搞形式、走过场,高高在上,如同绿化是刷油漆,在秋天种植树木,在马路两旁设置遮羞墙等种种形式主义的表现那就不可能真正达到改进作风的目的。我们要真正贯彻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的要求,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要认认真真地改、扎扎实实地转,要敢于向坏习惯说不,要以“踏石留痕,抓铁有痕”的劲头长期坚持下去。
二、作风建设要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强化制度约束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的外在表现,党性决定党风。党组织和党员的作风是否符合党的性质要求,是由其党性是否纯洁决定的。坚持群众路线,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目的,也是作风建设的重要条件。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我们党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党性根本要求。
作风问题归根到底是执行力不强的问题,是认识和践行群众路线不够的表现。深入群众,才是培养优良作风的重要前提。我们的干部有的善于弄虚作假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导致群众怨声载道;有的追求享乐、奢靡浪费、导致群众议论纷纷;有的主观武断做决策,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极大损失;有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等种种表现均是脱离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完全将党的优良作风抛掷到脑后,从而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我们工作的得失,群众看得最清楚。我们的作风正不正,群众最有发言权。要真心改进作风,就应该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人民群众认识我们党,首先是从作风开始的。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是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条件。而这就更加需要良好的作风,以良好的作风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它一次又一次地解决了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取得了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发展。今天,我们在继承和弘扬党优良传统时,一定要认真剖析当前的新情况。第一是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党是人民的公仆,就要为民众服务,党的干部就要清正、廉洁。要从群众关注的、身边的事情做起,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好事情。第二领导要率先垂范,领导要树立标杆,领导要先行一步。第三是要力戒“四风”,保持党员真我本色。
三、作风建设要善于学习,强化自身修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则作风正。加强作风建设,最根本的要从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作起。把党性修养自觉融入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真正把党员的先进性要求落到实处。
我们领导干部存在纪律观念不强、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漂浮、效率低下,缺乏全局观念。不能够自我净化、自我纠正,正是他们身上缺少“基层营养”。因此各级领导必须融入群众“接地气”,沾土气,解群众之所困,想群众之所需,帮群众之所急。转变作风要善于释放上行下效的正能量,从自己做起。一把手只有将整个班子带动起来,让领导班子步调一致,形成“动车组”,才能高效务实地贯彻中央要求,形成同频共振、上下一心的局面。
十八大提到的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这三型政党中服务是核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不是为了学几个新名词到处炫耀,而是如何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众,提升自己的素养。为了更好地服务,需要不断地创新,党员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学习是提高干部素质的前提和基础。有知识本领才能创新,有创新才能进步,要在加强理论修养上下功夫。坚定政治信念,准确把握精髓要义,弄清内在联系,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发扬务实的学风,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要培养”气场”聚集正能量,提升修养境界,良好的品质是在经过长期的工作历练中塑造的,一定要把加强思想修养的过程作为强化党性、完善自我、提升境界的过程,坚定理想信念。
要把学习放在突出位置、要紧密联系实际开展工作、要聚焦解决“四风”问题、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保证作风建设常态长效。要贯彻落实这些要求,需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关键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要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要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解决自身问题,就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把宗旨意识、群众路线真正入脑、入心,始终要怀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照党纪国法,对照党章和活动要求,对照群众期待,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要触及灵魂,要红脸出汗,重点剖析查找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工作生活上是否有违法违纪问题,“四风”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服务群众方面还存在什么缺点,是否存在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等等。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照检查、净化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来解决。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解决群众问题,就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听真话、听实话,到田间地头、车间一线去,到矛盾集中的地方、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工作难开展的地方去,深入查找群众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群众最需要盼望什么等等,真正做到情牵百姓冷暖、心系群众安危。对群众的问题要认真反思、认真研究、认真解决。要让群众监督问题解决进展情况,要取得让群众看得见、真满意的实效。
解决好自身问题,就能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切实转变作风、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解决好群众问题,就能始终赢得民心、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依靠群众的集体智慧,提高解决新形势下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能力,集聚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 密切联系群众 党的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