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联系实际;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要了解党的优良作风不难,难的是要掌握、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来看,和所有的事物发展过程是一样的,及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一、在我国革命时期的具体体现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注意在斗争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明确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共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来的纲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从中汲取了经验教训,通过认真分析中国的实际情况,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把党发展,壮大起来。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精辟的分析当时中国的国情,认为红色政权能存在和发展。井冈山的根据地建设更是给缺乏信心的人们一个希望。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后来通过正确路线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围剿,但随着王明的掌权,他极“左”的思想使我党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从路线来讲,主要是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没有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是我党的一次伟大的转折点,会议批评了王明的“左倾”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把党的路线转移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认真分析了敌我的情况,努力促进国共合作,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实行全民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配合国民党有力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面对国内思想混乱,出现“亡国论”和“速胜论”的情况,毛泽东透彻的分析了敌我形势,提出了“论持久战”的伟大论断。认为我们只要坚持实行全民抗战路线,战争的胜利最终一定属于我们中国。
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说不应该把马列主义当教条“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特色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党在后来的根据地建设的民主政治建设当中,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三三制”,保障各抗日阶级的人权、财权。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体现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可行方针政策,制订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注重民主政治建设,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正确的提出了国内当前的主要矛盾以及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没有坚持下来。八大二次会议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提出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口号,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超英赶美”等,很多理论脱离了实际情况,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直接导致了国民经济出现了混乱。1959年至1961年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后来是党中央重新认识到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得到逐渐的恢复和发展,1965年基本完成恢复工作,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正当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1966年却爆发了一次长达十年的,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的“左”倾思想并没有结束,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同时发表的社论都提出“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明显违背了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遭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批评。陈云、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一批老同志也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1977年7月召开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终于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重新当选中央副主席,随着邓小平同志工作职位的恢复,党的路线逐渐回到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上来。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使知识和知识分子重新受到重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也重新找回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
通过实践证明,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就是中国一步步走向辉煌的支柱。
参考文献
[1] 李珊珊.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宝贵的经验[J].理论月刊,2009(11).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共产党 浅析 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 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