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是说党对各部门都可以领导,不是说一切事情都要党去管。至于具体业务,党不要干涉。”
在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政治环境下,党实行对一切工作的统一领导,为集中资源夺取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鉴于相关经验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現象”。党的十二大对“党的领导”作出限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多次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一元化领导实施过程中的弊端:“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基于这种判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设想:“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但必须明确的是,“改善党的领导”并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要不断地改善领导,才能加强领导。
随着执政环境和党内形势的新变化,2000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重申了“工农兵学商,党是领导一切的”的思想。他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当今中国的事情办得怎么样,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状况和战斗能力、领导水平。
历史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是中国社会稳定的最大压舱石,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将其置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同时,明确要求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可以说,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走向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来源:《解放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 是怎么 党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