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抽查、平时小考等等。
8 教学效果
2014-2015学年,在护理、助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眼视光技术等专业中开设了医学遗传学课程,本课程组共完成了助产专业医学遗传与优生学64课时;其他专业医学遗传学364课时。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执行各项教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较好,对医学遗传学的实训项目也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综合测评平均分为96.5,学生的满意度测评优秀率达94.5%,结业考核综合评价结果(见表3)。
9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导入、遗传病例分析导入、讲授、讨论、自学、情景模拟等。值得推介的是助产专业中沿袭的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方法,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自己申请或抽签拟定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等角色,给每一组一个案例,学生在课前要去图书馆或者网上查询所给病例的研究现状及发病情况等,在实训课时通过角色扮演来熟悉临床上遗传与优生咨询的流程,绘制出家系谱图后加以分析,学以致用,很好地把遗传学理论知识跟临床紧密结合,对遗传病的诊断分析乃至治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无形中也树立了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
在医学遗传学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我们既感受到了教学改革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也看到了存在的不足,如课程师资不足,课时也不足,无法适应课程开发与科研的发展;2月29日是“国际罕见病日”,罕见病定义为患病率低于1/500000或新生儿发病率低于1/10000的疾病。目前国际公认的罕见病近7000种,主要涉及儿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骨科等专业,罕见病涉及的科门广,其他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与遗传基因有关,因此医学遗传学的知识对于医学生特别是临床、口腔专业(口腔遗传病以及到达100余种、眼科遗传病达20余种)学生来说,应该从分子机制、细胞机制掌握,但是目前设置的医学遗传学课程开设的课时数远远不够(临床医学仅24课时),据了解,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的本科专业同时开设医学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共100余课时,我们的学生高考分数并不高,学习基础较弱,课时不足可能会达不到理想的掌握知识的效果,当然专科生只有3年的学习时间,这也是我们正在研究和考虑的一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学生有兴趣的积极地掌握更多的知识,为将来的医疗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医学 遗传学 高职 各专业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