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内心压抑的释放

内心压抑的释放

时间:2025-08-03 13:08:29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对《苦舟子咏》中的老水手进行了心理分析,对老水手进行宣泄的方法以及他忏悔的过程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分析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学观点,综合了许多心理学家的分析过程和成果,认为有悲惨经历并且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老水手这一做法是在彻底的忏悔,他在讲述自己经历的同时,把自己带给别人的灾难讲述给了别人,他压抑的内心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解脱,他内心的痛苦和负罪感会有所减轻。这是人本性的体现。

关键词:罪孽;诅咒;宣泄;内疚;感受;倾诉

一、老水手之罪孽

《苦舟子咏》是英国19世纪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的一首长诗。全诗是一个充满了奇幻之美的的航海故事。全诗探索人生的罪与罚问题。一条船在到达赤道后,被风暴刮向寒冷的北极,一个水手不假思索的打死了跟随船只的信天翁,结果,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奇怪的报应:海上忽然起了大风,狂风大作,继而平静的可怕,船上淡水耗尽,眼看着船员们一个个地死去,却没有人责怪这个水手。大家还尽量地帮助他,直到一个个地都死去,除了那个水手。于是他的内心又经历了一场痛苦与恐惧的考验。

柯勒律治运用超自然与自然结合的方法把船遇难的事告诉给了读者,读者读后,知道文字里有超自然的描述,但还是愿意相信那是真的已经发生了,而且还有了一个见证人——老水手。柯勒律治抓住了人类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点,才以一个这样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作为老水手的经历。人们愿意相信这是上帝对老水手的惩罚。

人类理性的兴起与人类信仰的衰落几乎是同时或连带发生的。如果我们把理性看作是人类原精神之一的求知精神的外部表现的话,那么作为另一种人类原精神之一的信仰精神即体现为西方人对基督教的信仰,对唯一神上帝的信仰。西方人认为如果人违背了上帝的意愿,会受到上帝的惩罚。基督徒认为,尘世的生命只不过是为更伟大的未来的生命作准备,而人生中的种种苦难则只不过是对人的磨练,以此来洗涤人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原罪,这简直是一项超人的工作。为了成功地经受考验,人们需要上帝的帮助,基督徒为此必须行善,因为这是上帝所要求的。人们对死后的恐惧和希冀耿耿于怀,这在客观上却有助于抑制人们在社会中为所欲为的作恶动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宗教信仰(当然,信仰不必只是宗教的,还可以有其他形式)在历史上的确起到了相当多的稳定社会生活的有益作用。但必须看到宗教对大多数善良的信徒的愚弄同时也伤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老水手对罪孽的洗涤

诗人把老水手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老水手杀掉信天翁表示他拒绝社会给他的礼物,他除掉了深爱自己并代表超自然的事物,也就除掉了对这个世界的感情,然而,老水手在精神上受到折磨和肉体上的痛苦使他明白了这一切灾难和不幸都是因为自己,他对自己轻杀信天翁的行为后悔莫及,为了赎罪,他把信天翁的尸体挂在脖子上,跪地祈祷。

我们知道,西方人崇奉洗涤原罪的苦行主义,寄托希望于上帝救赎的来世主义,努力躬行靠教会为中介的集启示主义,然而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人们倾向于否定原罪的乐观主义,即享乐主义,普遍重视世俗功利的现世主义,以及普遍赞同个人与上帝直接接触的个人主义。作者正是借助老水手对罪孽的洗涤的过程来感化,教育当代人的心理,使人们意识到自己的罪过之后去做最好的补救。老水手认清了什么是内疚,也偿到了内疚的滋味。内疚是一种情绪,它与爱一样常见,它与恨一样具有破坏性。这种情绪很难精确的下定义,而且实际上也很难将其与我们通常称之为良心的东西区别开来。当我们做错了某件事,或者没有做某件事时,我们就会感到内疚,因为我们感到我们在某方面失败了。我们用自责来折磨自己,然后,在控诉完自己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开始内疚了。内疚是人类情感最有力,最具有破坏性的一种。这种情绪是建立在爱和同情的基础上的。引起内疚的原因非常多,因此,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都列举出来,但绝大多数的内疚属于以下两种中的一种:第一种内疚是由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引起的。有时引起内疚的方式可以说是 粗鲁的和故意的。比如,一位母亲对她的儿子或女儿说:“如果你还爱我你就不应该做这件事。”有时,引起内疚方式可能是无心的。还有一种内疚是由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命令期望和说教引起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错感,如果我们违反这种对错感,我们就会感到内疚。然而,这种藏在我们内心的对错感并非来自某种神秘的遗传力量,而是来自指示和榜样的力量建立起来的社会和宗教成见。

所有这些内疚感都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一些破坏性的后果,但是最有破坏性的是,它使我们的内心产生了自卑感和不适应感,从而导致了缺乏自信。老水手感到内疚是因为他的举动导致了灾难的到来,伤害了他人,他有一种不安感笼罩在心里。内疚破坏了他心中的自信,所以对他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 伤害。例如,我们因未能使我们的父母满意而内疚,我们就有一种羞辱感并且失去了我们的自尊。由此导致的后果是我们给自己 施加的压力比任何奴隶主给奴隶施加的压力都大。这种身体内部产生的压力是破坏力最强的,你无法摆脱它,其后果就会很严重。

老水手的内疚成了他生命的全部,他一直在内疚,于是他变的颓废和不知所措。

三、 老水手对罪孽的宣泄

最后老水手内心发生转变,以新的态度对待自然,为此他才得以解脱出来。当老水手奇迹般地回到了海岸后,所要做的就是讲述他的经历。他开始拦住了将要参加婚礼的三个人,要对他们讲一个老水手的故事,接着便讲了起来,他在讲的过程中不顾别人是否在听,只是在滔滔不绝的讲。正是他这种讲述的方法说明了他的目的只是讲,而没有让别人同情他的遭遇或可怜他的目的。他的这一举动是他内心勇气的体现,表现出了他内心敢于揭露自己过失的果敢。他很坚定自己的立场,就是要把自己的罪孽讲述给别人。

实际上,成为一个果敢的人从而获得身心的健康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记住的第一件事是你没有必要去变的好斗,粗鲁,或令人生厌。你只要能够更多的意识到自己的要求和愿望,当其他人给你施加压力时你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然而,这一举动,即讲述自己的过错给别人听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正因为这样,老水手的坦率和诚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正如心理学分析,一个人可以通过试图使自己站在一个局外人的立场上来帮助自己。许多不够果敢的人通常不能有效地审视他们自己,因为他们一想到别人将会怎样看自己就会感到害怕。但是你如果真的将自己置于别人的立场上,那么你会发现你的表现实际上并不是你起初认为的那样可怕。一旦你开始一点一滴地坚持自己的立场,那么你很快就会发现你的受挫感得到减轻。

遇到令人不开心的事或令人压抑的事,有些人会重复地把它讲出来,一次次地挖掘自己的伤疤,令平伏过去的事情重新的叙述,回忆一翻,两者都是不止一次的重提旧事,两者都是言者伤心,听者同情。但是自讨苦吃的人继续沉郁,自我放弃,越陷越深。每次诉苦的情况都自怨自艾,人家的开解完全不听进脑里,久而久之,别人对他敬而远之,以免要听他诉苦,而告诫和劝解都完全无效。相反来说,健康的宣泄是把事情一次次的申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把自己的思想重新整理,做不少自我反省,融会贯通,利用这些见解来改变自己的看法。健康的宣泄包括了让自己的感受自然地流露出来,希望借此清理心里的沉郁,一场彻底的倾诉的心声可以把积压的不快说出来。人的心理都是一样的,老水手就是这样的心理。

四、老水手精神

什么是精神?精神正是普遍于一个民族的世世代代,遍及于一个人成年后的一生中的良好的思维和行动的习惯,人类的精神是人类生活经验的伟大升华,是旦夕之间长不出来的。老水手的这种讲述自己故事的经历是一种精神的体验,这是一种精神的安慰。安慰是给他人也是给自己的最为积极的一种精神体验,是一种不需要经济学解释的精神财富的交换与创造,是一种共同拥有的财富和力量。安慰自己是给自己也是给别人,甚至是给自己的对手一个更大的自由空间。不同地区的人,不同肤色的人,不同行业的人,甚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同信仰的人,身心都可以得到解放和安宁。

安慰,是一个人心灵的慰藉,是对一个人痛苦的理解和体谅,也是分担痛苦和传递感情的体现。安慰是真情的交流,道德的亮光,是人与人之间增加信任的机会,是人与人心灵和精神的彼此的拥抱和真诚的交流。一个人生活在人世间,会遇到一些不幸的事,如果只是沉溺于悲伤和不幸,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莫大的伤害。只有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想想在大千世界之中,自己仅仅是沧海一粟,与人事沧桑巨大的变化相比,与人类的漫长苦难和斗争相比,自己的痛苦和悲哀是不值得一提的。当然,真正作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是非常难的,但多一些超脱,学会安慰自己,生活才有意义。生活中的人都需要安慰,同时,每个人都有安慰别人的时候。安慰,是感情的增与,是心灵沟通的桥梁,是医治心病的良药。

老水手这种寻找内心平静的方式,不是自我安慰而是另一种的安慰。他是想通过这种方法使他的心灵得到慰藉,平和情绪。在精神受到困扰时,要平息紧张,寻找解压的办法。用塞里博士的话说就是:应付压力的秘诀不是逃避而是寻找解压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黎鸣. 《问天命-命运的诅咒》[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2] 刘炳善. 《英国文学简史》[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3] 童庆炳. 〈〈心理的力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相关热词搜索: 压抑 内心 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