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急诊护士与院外猝死患者家属的沟通技巧

急诊护士与院外猝死患者家属的沟通技巧

时间:2025-08-02 07:24:57 浏览次数:

关键词 急诊护士 猝死 家属 沟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404

急诊科是抢救患者生命的第一线,作为急诊护士,常常会遇到一些因突发事件,尤其是在一些患者家属目睹亲人死亡后,出现情绪和言语的失控,对医务人员大吵大闹甚至谩骂殴打等事件。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院前急救工作的正常进行。针对以上问题,将心理沟通运用于实际抢救工作中,赢得了家属的信任和合作,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急诊护士要具有分秒必争的急救意识

现场呼救的患者中,大多病情严重,几分钟、十几分钟的延误,生命就可能丧失。因此,急救人员接到求救电话后要在2分钟内准时出车,到达现场简单判断病情后要立即给患者施救,容不得半点耽误。因此“时间就是生命”、“分秒必争”是院前急救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的观念。

以过硬的急救技术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抢救猝死患者时,护士应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各项抢救工作,边安慰家属,边配合抢救。如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整个过程要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因为斓熟的急救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会让家属对医护人员高度的信任。

注意家属的反应,做好心理安慰

当经过积极抢救,确认患者死亡时,在医生宣布死亡的同时,护士要留意家属的反应,了解家属此时的需求,对家属进行安抚与支持。应注意语言的安慰性、科学性、针对性。避免使用易刺激家属情绪的语气和语言,避免强行家属即时接受这一事实,避免压抑家属的情绪[1]。还要注意非语言性沟通。因为一个轻柔的动作,一个同情的眼神,都会给家属带来极大的安慰,在沟通中都会起极大的作用。对于情绪极度悲伤、年老体弱的家属可将他搀扶到其它房间,安慰缓和他们的情绪,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然后慢慢跟他们交流。告诉他们“人死不能复生,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生命是有意义的,也是有限的,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规律。”等[2]。让他们要正确面对这个现实。另外,有些家属面对患者的突然死亡,情绪会突然失控,对医护人员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这时,急诊护士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属的情绪。以包容、温和的态度、同情的心理耐心反复地解释。要充分利用所学的心理学及护理专业方面的知识向家属做好沟通。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沟通成功的关键

由于院前急救可发生在交通道路、施工现场、工厂、学校、家中等任何地方,呼救紧急,时间不定,抢救时人员杂乱等,给抢救工作带来许多困难。这些都要求急诊护士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以良好的心态去认真对待每件事情。每一个猝死患者,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急诊护士都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意志、情感,克服狭隘心理,保持良好心态。尤其是遇到血淋淋的车祸现场,急诊护士更要做到临危不惧、处险不惊、忙而不乱。

注意言行,做好自我保护,提高法律意识

抢救院外猝死患者时,在不影响抢救的前提下,应及时向家属履行告知义务,使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让家属做好签字手续。还要注意说话方式和态度,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另外,对猝死患者何时放弃抢救,也是一个十分令人头痛的问题,需要医护人员掌握大量的急救医学及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有资料显示:心跳停止12分钟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无1例成活,stephenson等分析,1200例心肺复苏成功中,心跳停止4分钟以上者只有6%存活,且都有严重的神经后遗症。可见心跳停止15分钟以上再行心肺复苏几乎无意义,应考虑放弃。但在考虑上述标准的基础上是否继续,还要注意到家属的需求。如有的患者去到早已死亡,已出现尸冷、尸僵等现象,但家属拒不放弃,坚决要求抢救。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医生和护士应做好积极宣教及解释工作。果断地对患者放弃抢救。因为无意义的抢救,只会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对医、患都不利,也不符合时代需求,也是违背现代伦理准则和医学目的的[3]。

沟通是一门艺术,而与死亡患者家属的沟通,更要要求急诊护士不断努力学习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艺术。使家属平静地面对亲人的死亡,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从而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李付华.加强医护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83-84.

2 卢人玉,龚爱珍,等.宁养院临终关怀工作特点及护士素质要求[J].实用护理杂志,2003,18(11):5-6.

3 张德元.对心肺复苏术的几点建议.中国急救网,2009.

相关热词搜索: 猝死 急诊 家属 护士 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