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实景模拟培训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泽2013年在我科工作年限在一年以下护士15名为实验组,对照组2012年工作年限在一年以下急诊护士15名。方法:2012年急诊护士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15人)采用实景模拟教学法,比较2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与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且98.4%的护士喜欢实景模拟培训。结论:实景模拟培训增强教学吸引力,有利于培养急救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护士抢救能力。
【关键词】急诊; 实景模拟培训; 急救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8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选泽2013年在我科工作年限在一年以下护士15名为实验组,对照组2012年急诊工作一年以下护士15名。均为女性,年龄22—24岁,平均年龄(22.3)岁,学历均为大专。
1.2培训师资 : 选择具有临床经验,熟练的抢救技术及较好的讲授辅导能力临床骨干组成的培训小组
1.3培训课程设置:(1)第1周:讲解急救护理理论。(2)第2—3周:实景模拟教学。(3)第4周:考核。
1.4训练方法 : 实景模拟教学是指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场景,由护士在场景中分别担任不同角色。教师在一旁指导分析并最后总结的一种虚拟实践性培训方法。实景模拟培训分5个阶段。(1)编制病例,创设情境。急性中毒,小儿抽搐,宫外孕。(2)小组自学。根据所给病例复习相关理论知识。(3)实景模拟。根据所给病例模拟病人,家属,护士,医生 布置必要场景和紧急状态,准备相应的抢救仪器和药品。(4)总结评价。根据实景模拟培训后,带教对所涉及急救知识,急救技能进行总结,引导护士理论联系实际。(5)考核方法,急救理论和急救技能。
1.5评价方法 : 考核成绩为百分制,理论成绩和操作各占50%。
2结果
经过培训,15名2013年在急诊科培训后的护士急救理论平均分90.5分,与2012年急诊科培训后的护士高出8.8%。操作平均分为92分,与2012年比高出9.8%。
3讨论
实景模拟培训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有促进护士主动学习,构建临床思维能力,具有安全操作环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
3.1实景模拟培训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抢救能力,低年资护士在工作中往往会碰到急救,但是很难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有条不紊的抢救,问题在于思路不清,不知道该干什么,手忙脚乱,慌张。经过实景培训后95%护士对于抢救,能做到抢救流程明确,思路清晰,,有条不紊,提高了医生对护士的抢救满意度。
3.2实景模拟培训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心里素质,初次参加抢救,容易产生害怕,恐慌心理,操作混乱,经过实景模拟培训后,真实场景在脑中强化,使护士对急救有一定认识,知道如何参与抢救,增强了急救信心。
3.3实景模拟培训培养了护士观察和判断病情的能力,它是将急救技能培训和技术融为一体,将多项操作技能达到标准基础上将急救技能运用到患者身上,在模拟过程中,对患者病情变化处理措施需准确判断和紧急处理,对锻炼护士主动思考有很好促进作用,模拟复杂病情对于护士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护士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4实景模拟培训提高低年资护士沟通能力 由于急诊病人大多发病急、病情凶险,病人家属的心情往往表现为焦急、紧张,希望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一旦护士难以满足他们要求,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有些家属和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之由于生病或经济负担过重而易怒;有些病人因为家庭矛盾或牵涉的纠纷不配合治疗,实际在医院中病人甚至把心中的烦恼和怨恨发泄到护士的身上,所以在实景模拟培训过程中加入了家属角色,护士必须运用真诚语言传递给病人,在与病人进行各项沟通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和爱护病人,做好健康教育,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护患之间能相互理解和信任,化解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同时,非语言沟通也很重要,护士在抢救过程中严肃,沉着,冷静,积极,热情态度也具有非常大感染力,减少护患的发生。
3.5实景模拟培训也存在一些不足,实景模拟培训不同与实际急救过程,难免模拟理想化,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不能完全替代急救护理过程,带教老师在准备素材时也受到客观条件限制。所以对于临床带教也是一个挑战,带教老师也要不断完善扩充更新的内容,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引导新护士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更快适应临床岗位。
参考文献
[1] 顾晓怡,姜澡.讨论式学习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1):75-76
[2] 徐建寧,许宏,等.急危重症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9,6(7):303-304
[3] 余函,刘英.护士与老年住院患者非语言沟通能力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9,6(6):267-269
相关热词搜索: 实景 急诊 急救 护理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