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延边州、俄罗斯及朝鲜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边境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图们江流域开发开放的速度加快,中、俄、朝各国政府对旅游产业的不断关注,在不远的将来中俄朝边境旅游将成为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目的地。
【核心词】 中俄朝边境旅游、现状、战略思考
Abstract:The prefecture of Yanbian, Russin and North Korea are located in a special location,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rder tourism. Therefore, with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up of the Tumen River basin speeding up, the three countries’ governments constantly pay attention to the area’s tourism industry so that China and Russia and North Korea border tourism will become a tourist destination having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the near future.
Key words:China and Russia and North Korea border tourism; current situation; strategy consideration
引言
随着世界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以近距离国际旅游为代表的边境旅游已经在中国国际旅游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并且边境旅游具有旅游费用相对较低的优势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图们江下游区域,图们江是流经中俄朝三国的国际河流。其中图们江发源地至珲春防川“土字牌”段501公里为中朝界河,从防川“土字牌”至入海口段15公里为俄朝界河[1]。联合国界定的图们江经济开发区内中国国内部分的开发重点就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延吉市和珲春市[2]。目前图们江地区保留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且区域内各国的资源、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合理配置将给周边各国带来丰厚的利益。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优势,对于发展区域内的国际旅游合作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延边地区自1991年开展中朝边境旅游,1995年开展中俄边境旅游以来,全州的边境旅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边境旅游自身易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延边州内及关联国家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的限制,延边州的边境旅游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考虑到上述的情况本文在分析延边州边境旅游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延边及周边各国旅游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并对中俄朝边境旅游的前景做出分析,提出了战略性思考。
一、 中、俄、朝边境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 中俄边境旅游发展现状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国、俄罗斯及朝鲜三国的交界地带,其中延边州的东面与俄罗斯沿海州边境区的哈桑区接壤,中俄边境线全长232.7公里。随着俄罗斯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俄罗斯把参与图们江地区事务作为介入亚太地区事务的切入点,并于1995年正式宣布将毗邻中国珲春的海滨边疆哈桑区设为自由经济区,中俄的边境旅游合作也随之启动[1]。1998年5月5日中俄双方正式开通了珲春--斯拉夫杨卡旅客班车线路,并交换了第一批旅游团队(中方21人,俄方28人)。之后,于2000年4月28日开始正式开通了更为多样的旅游路线。目前延边州内主要的赴俄旅游线路有珲春--海参崴4日游线路;珲春—斯拉夫杨卡3日游线路;珲春—海参崴—莫斯科8日游、10日游线路;珲春—扎鲁比诺或波谢特的1日游线路等。中国最初赴俄旅游形态主要以公务为主,附带少量民间贸易。随着关联地区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目前延边州内的赴俄旅游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更值得关注的是:(1)随着中国珲春至俄罗斯海参崴再至韩国束草航线的进一步发展,经过俄罗斯进入中国珲春与经过中国珲春赴俄罗斯到韩国的过境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旅游人数也有了较快的增长。珲春已经成为了中俄韩的第三国旅游通道。(2)俄罗斯入境旅游者95%以上的人都带有小额民间贸易的特点。从表〈1〉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入境旅游人数诸年增加其增加幅度逐年加大,中俄边境旅游有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2、中朝边境旅游发展现状
延边州与朝鲜接壤的边境线全长522.5公里。其边境旅游始于1991年,由中国国际旅行社珲春分社首先开通了珲春--新星旅游线路。由于朝鲜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开发政策的实施,延边其他各县市随后也陆续开通了平壤--金刚山或罗津、先锋旅游线路。1995年以后,延边旅游业被确定为环图们江地区开发的支柱产业,并于1999年在珲春成功的举办了《99图们江旅游博览会》,边境旅游的发展速度有所加快,延边州已成为了吉林省与周边地区开展区域短线游的主要地区,该线路也成为了众多单位会议、休闲、奖励游的首选线路[1]。
目前,延边已经开通了4个对朝旅游口岸,开发了多条旅游线路,旅游天数由一日游改为3日游、4日游、8日游、9日游、11日游等多种旅游产品。其中游客主要选择的旅游线路有,由龙井三合口岸出境,- 会宁 – 清津 – 七宝山(内七宝、外七宝及海七宝)3日游或4日游;和龙崇善口岸 - 三池渊郡 – 白头山(长白山东坡)3日游,这条旅游线路在三池渊郡包机到平壤6、9日游正在试运行中;和龙古城里口岸出境游主要形式商贸带旅游。珲春圈河口岸出境朝鲜罗津先锋2日、3日游,图们国门口岸出境,江桥徒步游、南阳一日游。2009年4月中朝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协议开通豪华旅游列车,开发的旅游线路是由中国图们—朝鲜南阳、七宝山的3日游线路。从延边对朝各口岸2004年至2008年各年度旅游人数来看中朝边境旅游呈现出非常不稳定的趋势,各年度具体旅游人数统计见表〈2〉。
在中朝两国边境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中朝两国政府从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1995年9月,中国境内的“圈河边境公务通道”正式对朝鲜开放,由于圈河口岸是进入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地区最近的口岸,因此该口岸的开放更加方便了中国公民及第三国旅游者进入朝鲜旅游。在中朝旅游合作过程中,朝鲜方面也在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从1997年开始,朝鲜方面开始抓紧建设和扩充酒店服务设施,并完善了旅游景点设备,解决了旅游交通运输问题等。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平壤、南浦、元山、开城等城市。并加快了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地区和惠宁、稳城、新星郡等北方边境城市的建设。中朝边境旅游的发展不仅为朝鲜罗津-先锋地区注入了经济活力同时也使中朝边境小额民间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
二、 中、俄、朝边境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延边地区的中俄朝边境旅游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俄朝边境旅游的发展。目前,延边州及俄罗斯、朝鲜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首先,从基础设施看,中朝边境旅游口岸有4个其中三合口岸国境桥朝鲜段已经多处出现裂缝。图们公路口岸大桥建于1940年,距今已有68年历史现已严重老化。珲春圈河口岸国境大桥,2009年4月发现该桥桥面出现孔洞经相关专家勘察认为该桥已到报废年限已经成为危桥。和龙古城里口岸国境大桥始建于1929年一直以货物运输为主2003年正式开通旅游,这些口岸江桥基本上都属于年久失修的危桥给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俄方的边检是临时建筑,难以满足旅游高峰的需求。旅游交通条件极差,并且缺乏沿途可供旅游者用餐的饭店,朝鲜元汀口岸至罗津先锋54公路道路基本没有建设,崎岖不平的山路给游客带来的是颠簸与不安全感。同时朝俄的酒店设施相对落后给游客带来了很多不便。
其次,从社会政策环境看由于朝鲜政策不稳定,行政指令替代签证导致出入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特别是第三国旅游者入境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因此,旅游运作程序不能按国际惯例进行,特别是通关政策的不连续性,导致经常发生临时取消原订日程等行为,影响了组团社信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限制了朝鲜边境旅游的发展,也影响到了延边州的赴朝边境旅游发展。俄罗斯方面由于其社会治安环境较差,游客财务证件被盗被抢事件时有发生,致使游客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这一问题也对中俄边境旅游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方面由于对吉林省以外的旅游者赴朝、俄旅游的异地办证政策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边境旅游市场发展。
再次,从旅游产品开发看,延边地区旅游产品单一,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较慢,民俗旅游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市场氛围,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心理需求。政府方面也对旅游产业的认识不足并且投资力度不大。朝鲜缺乏旅游开发资金,旅游产品开发滞后,旅游产品宣传渠道不畅,市场影响力较小。同时国际社会对朝鲜整体印象的负面评价较多也影响了边境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俄罗斯方面在景点开发方面没有新的项目注入难以满足市场需要的变化,同时三国边境地区旅游纪念品开发滞后,没有可以代表各自特色的旅游纪念品,难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第四,从服务意识看延边旅游从业人员普遍教育程度较低,特别是导游员素质不高,在导游过程中存在对旅游线路讲解不到位,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服务意识较差等问题,引起的投诉较多。朝鲜方面的旅游从业人员是以完成政治任务为目的,而不是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因此对游客提出的相关问题难以回答不能满足游客猎奇的心理需求。俄罗斯边检方面由于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消极,通关程序繁杂速度缓慢,大量游客滞留海关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导致的退团现象也时有发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同时俄方导游素质及工作热情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问题给旅游者带来很多不便。
三、中、俄、朝边境旅游发展战略思考
尽管目前中俄朝边境旅游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延边州、俄罗斯及朝鲜在边境旅游方面仍然存在着极大的优势其市场前景也很可观,就其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对今后中俄朝边境旅游发展提出了战略性思考。
(一) 加快促进边境区域旅游发展一体化的战略目标
打造大旅游圈、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是一个旅游全球化的趋势。薛莹(2002)认为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之间或区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在一定的目标和原则下,通过制定协议、章程、合同等方法,将旅游系统要素在地区之间进行重新配置与整合,形成规模更大、结构更佳、品牌更高的旅游产品市场体系,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行为[3]。旅游业是一项开放性、关联性、互补性极高的产业,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旅游业更希望克服地域、交通和信息等障碍,寻求地域间资源和产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区域的合作,提升区域旅游圈的竞争力,推进“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旅游区域合作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纽带,以企业为基础。合作的内容是旅游系统各要素,如资源、市场、产品、资金、信息、人才等。合作的目的是拓宽旅游资源空间和市场空间,抑制区域间旅游业的恶性竞争,形成大旅游区域整体形象并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旅游区域的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既是各地旅游自身的需求,也是我国旅游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一批面广量大,又不能作为首选旅游目的地,但其自身又有很好旅游产品的城市和地区来讲,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旅游区域合作来推动自身的发展。即使是一些热点地区,由于旅游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也需要通过旅游区域合作来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而对一些旅游资源和产品相对缺少的地区,也希望通过区域间的合作来达到效能的最大化。各地在区域上“互为客源地、互为目的地”的特征也日益明显。如何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提高旅游整体竞争力,更好地促进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中俄朝边境地区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又加之朝鲜罗津-先锋地区开放程度不高,旅游合作虽然已有十几年的发展但进展相对缓慢。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三国边境区域旅游发展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因此,加快促进旅游发展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成为了加快发展图们江流域中俄朝边境旅游首要任务。中俄朝边境地区是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的腹地,借助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的大环境应由联合国开发署牵头协调三国政府,成立由三国边境地区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门机构和组织。此机构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协调各国随时解决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旅游的正常进行。同时进行战略分析与相关政策的制定。在一体化战略的具体实施内容中,首先是推进通关政策一体化的进程。其次是做好旅游资源的普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分类评价并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开发旅游产品,特别是冬季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景区及旅游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对现有旅游资源的整合,则是通过旅游资源类型的互补和综合利用。再次是对旅游客源市场特点分析寻求市场机会的研究开发。
(二)加快构建中俄朝边境旅游一体化的战略框架结构
罗明义(2002)的研究中指出边境旅游是相邻国家之间相互开放边境口岸,按照一定的协议和约定,允许相邻国家的居民相互出入边境所进行的旅游活动。由于边境地区特定的地域空间及氛围空间高度整合,使其成为特殊的旅游目的地。边境旅游是对外开放的直接产物,是发生在边境口岸一定区域的旅游活动。由于边境旅游有其特定的地域空间及人文环境优势,因此优化旅游产业产品结构及其合理的空间布局是非常必要的,中俄朝边境旅游一体化战略目标定位要以打造在国际旅游市场整体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区域一体化的合作范围要根据旅游影响力的大小、旅游基础设施的现状,从短距离、小范围的区域合作开始,充分利用好现有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先小环即中国—俄罗斯—朝鲜边境游。再中环即中国—朝鲜—俄罗斯—东蒙古游,从而最终达到环东北亚旅游区合作一体化进程。
(三)加快图们江区域三国边境地区信息化进程
旅游产品是满足旅游活动多样需求的服务性产品,它具有无形性、不可转移性及非物质性特征[5],同时又起到促进精神愉悦的作用并能够满足旅游者食、宿、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综合产品。旅游产品特殊性决定了旅游者购买的旅游产品,得到的并不是旅游资源或旅游基础设施本身的所有权,而是“观赏与享受”“参与与体验”的权利是一种“接受服务”和 “旅游经历”全过程的感知与满足。在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中发生空间转移的不是旅游产品,而是购买旅游产品的旅游者。旅游产品不可移动性说明,他的移动本身是以其信息传播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旅游者的流动表现出来的。旅游产品信息传播速度快、效率高、对旅游者购买欲望影响越大其价值就易于实现。旅游产品的特点决定了传统旅游产品促销已经制约了旅游的快速发展 [6]。
为增强图们江地区中俄朝边境旅游产品快速融入全球一体化市场,首先要加强周边国家主要城市的数字化城市建设(中国吉林省珲春市,朝鲜罗先市,俄罗斯海参崴),积极发展旅游信息化系统和电子商务,同时还必须加强区内各旅游城市间旅游网站及旅游产品销售门市的信息沟通,充分利用区内区外旅游信息网络加强与国际旅游网络的有机结合,随时了解国内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变化趋势、建立快捷的营销渠道。对于旅游目的地及其经营者而言,互联网为其降低向消费者,客户发布信息,向客户提供各种预定服务的成本提供了可能。互联网能够使旅游目的地经营者节省大笔原来花费在印制产品广告与分销系统等传统营销方式中的成本支出。互联网在旅游目的地的经营者与旅游市场的终结者之间架起了共同的桥梁,构建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最终可以实现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的目标,从而促成旅游市场占有率的最大化。实现边境地区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拉动边境城市内相关产业联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达到边民富裕,边疆繁荣,边境社会稳定最大化的目的。
(四)合作建设旅游交通基础设施
现代交通的发展为开展旅游区域合作提供了必备的条件。近几年来,我国各地以高速公路、铁路、干线和支线机场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旅游交通条件,特别是高速公路、航空运输等现代交通的飞速发展,为旅游区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交通的便捷使旅游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然而中俄朝边境的交通、通讯、公用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现状是制约中俄朝边境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三国边境旅游基础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对朝旅游的四个口岸江桥的改造,其次是中俄边境口岸俄罗斯联检楼的改造,再次是朝鲜口岸到罗津先锋的54公里的道路建设,在改造与建设过程可以共同承担,减轻各自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快建设速度,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吸引外部资金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五)充分发挥中俄朝边境区域旅游资源互补优势实施品牌战略
区域合作的基础主要是协同效应与互补效应。协同效应是指合作各方具有一定的共性,相互组合产生叠加作用,提高整体价值和效益。这一共性可能是地缘上的,也可能是文化上的,也可能是交通上的。互补效应是指合作各方具有独特的难以替代的个性,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鲜明的特色。在区域旅游合作中,协同效应和互补效应同时起作用,共性是合作的基础,个性是合作的要求。旅游地之间的资源互补性,为开展旅游区域合作提供了可能。客观上要求各旅游地坚持地区特色和区域优势的互补互促,以旅游产品和市场为纽带,满足旅游者的求新、求特、求险、求异心理需求。
延边州拥有的长白山五A级景观。其独特的火山地貌景观、垂直植物分带景观、雪景景观、生态景观以在国内外响有盛名。朝鲜、俄罗斯拥有的未被污染的海滨景区,原生态的旅游资源,环境清新宜人,并且朝鲜依然保留着原生态的朝鲜族的民俗风情及其他独特的文化。现有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原貌也有一定的旅游吸引力。俄罗斯则拥有和东方迥异的文化等,因此打造山—海—情联动的旅游产品。即:图们江区域以长白山/白头山为龙头的“一山(长白山)、两海(朝鲜、俄罗斯海滨)、三国(中国、朝鲜、俄罗斯)、四俗(汉族民俗、满族民俗、朝鲜民俗、白俄罗斯民俗)”黄金旅游区域的建设。打造罗津—先锋、海参崴海岛度假旅游,长白山自然风光纳凉旅游,朝鲜族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三大休闲旅游中心板块。依托“图们江鸡鸣三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将图们江流域建成东北亚最具吸引力且较具影响力的休闲、度假、探险、寻觅的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及地缘的特殊性。旅游产品的联动开发将会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论
本文中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中俄朝边境旅游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从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及外部环境的角度提出了中俄朝边境旅游的发展战略。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俄朝很多地区的旅游业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发展,但在发展规模、发展程度上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延边地区旅游业发展快,接待人数相对较多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旅游业颇具规模,市场前景好。而朝鲜边境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政治上的限制旅游开发滞后,尚未形成规模经济,同时也影响限制了邻近区域的旅游经济发展。俄罗斯哈桑地区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的退步旅游业发展缓慢。中俄朝明显存在着旅游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因此,中俄朝边境旅游发展从战略布局上考虑应当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并进行边境区域旅游合作开发。通过这种合作不断开发处适应市场需要并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新产品。同时要扩大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使自然风光同民俗文化、边境风情有机结合,达到旅游产品结构向高标准高起点转化。在宣传方面要加大促销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进一步提高整个中、俄、朝边境区域旅游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温艳玲等.环图们江“成长三角”旅游合作构想[M]. 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6.
[2] 孙永福. 图们江地区开发纪实[M].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1.
[3] 薛莹.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4] 罗明义. 国际旅游发展导论[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
[5] 赵西萍. 旅游市场营销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 杜文才. 旅游电子商务[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温艳玲,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教授,理学博士
张倩玉,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硕士
基金项目: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科研项目“东北亚民俗旅游开发比较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延边 边境 中俄 发展战略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