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铁的蓬勃发展是中国交通运输网络的进步,但对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民航运输首当其冲。本文通过对民航与高铁进行SWOT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各有优势与不足,民航运输仍然具有高铁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展开分析了高铁对民航客运与货运的冲击,并提出了新时期民航面对高铁之争应该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民航;高铁;SWOT分析;机遇和挑战
中图分类号:F56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18)33 -0087-02
“要想富,先修路”的俗语揭示了交通运输建设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先导性作用。今天,发展交通运输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多元化需求的必要选择。铁路和航空运输同属五大交通运输方式,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出行与货物运输的重要方式,二者既有竞争关系,也有互相促进、补充的互补关系。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成效显著,其速度快、舒适度高、安全稳定等特点备受消费者青睐,民航业赖以立足的优势有所削弱。面對高铁之争,民航业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如何提升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是民航业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民航与高铁的SWOT对比分析
铁路与航空运输历来都存有竞争关系,高铁的发展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铁路运输对航空运输的替代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民航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仍然处于上升阶段。高铁的迅速成长虽然对民航运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二者竞争加剧,但绝不可能完全替代,二者各有优势、各有不足,民航运输有高铁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二者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下表总结了高铁与民航各自的优劣势以及新时期面对的外部机遇与挑战。
二、高铁发展对民航业的冲击
1.高铁与民航的客运之争
研究高铁与民航在客运市场上的竞争关系,必须了解影响旅客出行选择交通工具的主要因素。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发现旅客选择出行方式时主要的考虑因素集中在价格、时间成本、舒适度、安全性、准点率等几个方面。
(1)价格。对比高铁与民航的票价,我国高铁平均每公里的票价大约为0.45元,而高铁票价是飞机的2/3,飞机票价约为0.68元/公里,高铁价格更具有优势。而民航运输的成本构成较为特殊,随着运输距离延长,民航运输的经济性增强。因而在中短途客运市场,高铁具有明显的费用成本优势,而在长途出行中,民航的经济性优势凸显。
(2)时间成本。比较高铁与民航的出行时间成本,需要从运行速度、程前程后时间两个角度考虑。在速度方面,我国高铁当前的平均运行速度在200公里~300公里/小时之间,而飞机能达到800公里~900公里/小时,民航速度是高铁的3倍多,民航优势凸显。在程前程后的时间成本上,一方面,机场通常修建在远离市区的郊区,旅客到达机场的平均时间在一小时左右,到达目的地之后同样需要一小时离开机场,而高铁一般与普通火车共用车站,车站位于市区,更易到达;另一方面,乘坐飞机通常需要旅客提前一小时到达机场,登机手续相对繁琐,而高铁更为便捷高效。因此在程前程后的时间成本方面,高铁更有优势。综合两方面考虑,在中短途出行中,高铁对民航的冲击更大,而长途运输中,民航仍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
(3)舒适度。高铁与民航都在积极提升对客服务质量,都属于舒适度较高的出行方式。我国高铁运行平稳、噪音小,备受国内外赞誉,旅客通常能获得较为满意的出行体验。飞机历来也是舒适出行工具的代表,但由于起降过程中机舱气压变化、天气影响飞行平稳等,旅客的乘坐舒适度不稳定。
(4)安全性。高铁与民航都是安全性很高、事故率低的运输方式。尤其是民航运输,对出行安全有更高的严格要求和质量监控,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取消或延迟航班的事常有发生,虽然对旅客出行计划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杜绝了危险事故的发生。因为飞机失事往往给旅客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带来更严重的损害,事故成本更高。
(5)准点率。在准点率方面,民航运输无疑处于劣势地位。因为民航运输是一种十分依赖天气变化的交通方式,其准点率、舒适度、安全性都受到天气影响,相比较高铁而言,飞机延误的概率更高,也变相增加了旅客出行的时间成本。
综合以上五个影响因素考虑,我们发现,高铁与民航在客运市场的竞争呈现出三种现象:首先,在短途出行市场,高铁优势明显,对民航运输的冲击最大;其次,在中途运输中,高铁与民航由于各有优缺点,旅客出于自身需求的不同会作出不同选择,竞争更为激烈;最后,在长距离运输中,民航具有高铁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竞争优势更明显。
2.高铁与民航的货运之争
在价格和时间成本的考虑上,货物运输旅客出行有相似之处,在中短途运输中,高铁有明显的价格和便捷性优势,而随着运输距离的延长,高铁优势逐渐弱化,民航运输的速度优势显现出来。但货物运输与旅客出行又有不同,对舒适度、程前程后时间、准点率等的要求降低,且由于货运量大,不受天气影响、输送能力更强、运营成本更低的铁路运输更受青睐。高铁的出现使铁路运输速度更快、时间更短,对大部分时令性不强的货物,高铁较民航具有明显优势,民航货运市场必然受到严重冲击。
三、民航业应对高铁之争的策略
高铁发展一日千里,短短几年就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市场上的重要力量,民航运输受到了巨大冲击,大量航线旅客量减少、被迫取消,民航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民航全面整改、确立新的竞争优势、寻求新的增长点的机遇,也是我国构建更加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的机遇。
1.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加强运营成本控制
在高铁与民航的优劣对比分析中,不难发现价格是民航运输的明显劣势之一。相比较高铁,飞机票价更高,很多旅客会出于经济原因转而选择高铁。而民航运输由于高能耗、高运营成本等原因,票价居高不下,因此,改善价格劣势必须从成本控制入手。一座机场的正常运行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维持,运行体系环节多、程序复杂,这就造成了民航的运营管理过程消耗极大,费用成本高昂。我国民航业有必要向国外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机场学习,构建一套行之有序、合理高效的管理流程,从各个环节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提高资源创造价值的效率。此外,民航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进行成本控制、监督,将成本管理纳入绩效考核范畴,有效降低民航运营管理的成本,为机票价格压缩创造空间。
2.准确化市场定位,发挥民航运输的特有优势
如前所述,高铁在中短途运输市场,尤其是短途出行,具有明显优势,对民航冲击最大,一味采取低价策略与高铁竞争对民航来说绝非长久之道,民航应该调整原有市场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有优势。一方面,在长途运输中,民航仍然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有高铁无法比拟的长处,因此,民航运输应该注重长途运输市场以及国际航线的开发。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距离长,超长距离出行时旅客更倾向于民航,这是民航应该继续巩固的国内市场。高铁发展虽快,但优势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而民航運输是国际出行的重要方式,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的今天,民航运输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待开发。另一方面,我国虽然已经建成了“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并规划了“八纵八横”网络,但由于其发展时间短、受地形限制严重,高铁运输网络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性仍有不足。民航运输可以通过加快在偏远地区中小型机场的建设来完善航线网络,尤其是一些地形复杂,高铁铺设难度大的地区,民航可以建立自己的覆盖范围优势应对高铁之争。
3.民航高铁精诚合作,发挥协同效应
高铁虽然对民航运输产生了一定的替代作用,竞争激烈,但高铁与民航绝非纯粹的竞争关系,面对高铁之争,民航应该与高铁精诚合作,弥补自身不足,实现民航与高铁的共同进步。相比高铁而言,民航在程前程后时间成本、换乘便捷性等方面劣势明显,这是由于机场建设位置决定的。机场位置不能更改,要想改善其便捷性、通达性,民航应该着力推动改善机场周边的交通系统,和高铁合作就是一个有效做法。国外已有民航与高铁联运的先进经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实践较少。民航高铁联运可以发挥协同效应,给旅客带来极大的便利。比如,旅客可以乘坐高铁直达机场,并通过相连的换乘通道直接换乘飞机,高铁、飞机可以联合售票,高铁票价包含在机票价格中,到达目的地后旅客也可以直接换乘高铁返回市区或到达其他城市。通过空铁联运,民航还可以在市区的高铁站为乘客办理乘机手续、行李托运等,提高民航运输的程前效率,为出行旅客节省时间、提供便利。
四、结语
高铁在中短途运输市场上对民航运输有一定的替代效应,民航大量航线受到严重冲击,但在长途运输市场,民航仍然优势明显。高铁冲击迫使民航业积极思考寻找新的增长点,民航应该将重点转移到完善运输网络以及国家航线建设上,同时努力弥补价格劣势,严格控制成本,并同高铁精诚合作,共同建设我国更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
参考文献:
[1]刘璐. 我国高速铁路对民航客运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2]李晓伟,王炜,杨敏,王昊,徐铖铖.中国民航与高铁竞争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9(03):388~394.
[3]郑健.高铁民航深度融合,协调发展[J].民航管理,2017,(06):23~24.
[4]毕晓青.高铁时代:民航业如何与高铁共生共赢——以沪昆高铁为例[J].现代商业,2018,(01):59~62.
[5]胡希捷. 浅谈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交通发展[N].现代物流报,2018-07-09(A05).
[6]钟牧原.旅客出行对民航与高铁的选择行为分析——以沪昆高铁为例[J].空运商务,2018,(07):36~37.
作者简介:
张晶,供职于大连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热词搜索: 之争 民航 机遇 高铁 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