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的历史时期,发展文化产业以成了文化工作的重要课题和战略任务,为了更好地贯彻“十八大”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合理开发利用四平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全市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笔者针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为市政府制定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群众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对策
四平市文化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近年来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现已初步形成了文化娱乐业、新闻服务业、演出展览业、网络文化业、艺术教育培训业、影视音像业、印刷出版发行业、文化艺术品制造与经销 和文化旅游业等相关产业。一个较健康的文化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就业岗位,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四平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了更好地贯彻“十八大”关于发展群众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合理开发利用四平市的文化资源,促进全市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针对四平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1 四平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平市文化产业近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同其他地市相比,我市文化产业整体上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很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总体竞争能力相对较弱,有许多深层次问题和原因需要尽快解决。
1.1 认识不足,缺乏文化产业发展必要的战略目光
长期以来,各级各部门对发展什么样的文化产业与如何发展文化产业认识不明确,缺乏文化产业发展必要的战略眼光。一是长期以来对文化载体双重属性缺乏完整全面的认识,对探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途径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有力的调控手段,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二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思维下形成了管理文化事业单位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惯性,习惯于用管理宣传的思路和方式进行行业管理使文化单位要么无所适从要么无法操作要么疲于应付,增加了工作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三是一些职工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曲折、矛盾和困难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途径感到困惑和迷茫,一些人员对市场化模式和产业化发展缺乏信心。
1.2 规模不大,缺乏文化产业发展必要的知名品牌
四平市文化产业规模小、总量少,知名品牌不多,结构不合理与四平市经济社会发展地位不相适应。在文化产业结构上,文化旅游文化娱乐新闻出版,网络文化、印刷业发展演出展览业、音像发行业文化艺术品制造与经销等行业发展还相当滞后。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少,产业水平低质量效益不高。市场占有率低,产业链和产业群还没有形成。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充分,文化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
1.3 政策滞后,缺乏文化产业发展必要的政策保障
四平市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立法层次低,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专门人才缺乏,文化产业政策落实不力,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文化产业发展必要的政策保障。而且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乏力,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一是企业按事业管理,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产业经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这种体制束缚了产业发展的手脚,无法应对外来挑战,也无法抓住发展的机遇。二是对文化产业理解存在分歧,产业管理体制不健全,从客观上讲,国家还没有对文化产业的门类和统计指标体系做出科学界定,对文化产业的理解有过窄过泛之嫌。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难以科学界定,现有管理体系及工作机构不能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
2 四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文化产业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实现四平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有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举措。
2.1 提高认识,制定科学可行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一是制定文化強市、文化兴市的战略决策,用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和文化产业经济三驾马车拉动四平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尽快确定四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建议按照省委提出的“吉林文化产业一年整体推进,三年整体突破五年实现跨越发展”的要求按照市委提出的“两年有新突破四年上新台阶”的具体奋斗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四平市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把四平市建设成为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的东北地区文化强市。
2.2 完善政策,继续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
一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要全面落实中央、省政府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经济政策,对新兴文化产业项目实行零税率,对民族的大众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实行低税率,对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业实行所得税返还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由市委分管领导召集宣传文化、旅游、发改、财政税务国土等部门讨论制定和完善关于发展四平市文化产业经济的办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政府除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之外文化旅游、广播电视等产业的投入可按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政策解决群众艺术活动场馆问题。
2.3 因地制宜,不断壮大有四平特色的文化产业
一是要按照产业规划,引导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坚持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在符合国家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现有的文化资源。二是正确处理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关系,加大文化产业开放力度,积极引进民间资金和外资,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制约。三是实施品牌战略,扶持龙头企业。在可能的条件下,政府应适当加大叶赫古城遗址、金代古城遗址,山门火山地质公园和双辽的大帅府等开发和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现有人文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力争把它们打造成为国家级或世界级旅游精品,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总之,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此,我们要切实采取措施大力加强文化产业建设,使文化产业成为四平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
作者简介
迟冬梅(1972- )女,现供职于四平市群众艺术馆。
相关热词搜索: 文化产业 对策 信息化 群众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