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水运发展的新年节奏

中国水运发展的新年节奏

时间:2025-08-03 01:33:19 浏览次数:

与往年一样,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在岁末如期举行。这个会议一向被看做行业政策年度对接的重要风向标。也与往年一样,会议召开的前夕,国务院主管交通运输的一位副总理与行业例行座谈,并发表讲话,实质是从更高的层面上,为来年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定调”。

总基调与“六个发展”

2011年12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来到交通运输部调研。据此间媒体报道,张德江在讲话中着力强调了2012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须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注重“六个发展”——安全发展、稳定发展、协调发展、高效发展、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

“稳中求进”是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为2012年定下的总方针。在张德江提及的“六个发展”中,位居第一位的安全发展及其紧随其后的“稳定发展”、“协调发展”,都可称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总基调中“维稳”之举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安全发展”被再次放在一切发展最显赫的位置,可见交通安全将是2012年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甚至可以说,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我们注意到,2010年岁末,在201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前夕,张德江副总理的调研和讲话,在强调科学发展的同时,更多的是强调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先导和服务行产业,应该“适度超前”。而此次更多强调的是“稳定发展”。

其次,还有值得探究的是,“六大发展”可称交通运输业在2012年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概括。这个系统性的特征或可解读为,先“稳”后“进”,只有在安全、稳定、协调的前提下,才可更好地实现高效、创新和开放发展。这也指明了“稳中求进”的方向。

2011年12月30日,在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李盛霖部长的报告清晰地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张德江副总理的讲话精神。李盛霖在报告中直接了断地说,“稳”是前提,“进”是关键。稳,就是要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性,保持交通运输平稳较快发展,保持行业和谐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自主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化行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上取得新成效。

“五个坚持”弹奏发展主旋律

“稳定”和“发展”看似矛盾,却能获得辩证统一。其实,“稳定”不是不发展,“稳定”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发展”也能够实现一种更好的“稳定”。李盛霖部长报告中的“五个坚持”可称“稳定”与“发展”的辩证思想的折射。

李盛霖部长报告的“五个坚持”是:坚持稳中求进,继续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三个转变”,着力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坚持注重公平,有序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民生为先,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坚持安全第一,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这“五个坚持”涵括了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管理水平、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优先、安全第一等五个关键领域,既着力强调了“发展”之根基,也强化了“发展”之目的;既有“发展”之抓手,又有“维稳”之要害。其更深的要义在,没有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就没有管理水平的大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为先也将失去解决的基础。这个发展的理念一以贯之,所以在2012年更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更严峻的挑战面前,交通运输部以最关键的五大领域的“坚持”,来表明一种发展的态度。

这种坚持与坚守的态度一再被清晰地传达。在此次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闭幕式上,交通运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翁孟勇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五个坚持”不仅是2012年工作重点,也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并贯穿交通运输工作各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五个坚持”必须继续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动力,必须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交通运输“六个发展”。

水运的机遇与挑战

李盛霖部长从八个方面部署了2012年工作。首当其冲是稳步推进公路水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养护管理。

李盛霖强调,要全面推进内河水运建设,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继续加强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实施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治理和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京杭运河苏南段、浙江段和山东段25a航道建设工程,推进岷江、嘉陵江等支流航道建设,加强界河航道建设,提高航道养护水平,强化内河港口在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推进长江上中游重庆、武汉航运中心建设,加强内河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建设。

船舶标准化、信息化将成为2012年工作的两个重点。李盛霖说,将出台《全面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制定实施内河船型指标体系和经济鼓励政策,继续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适时启动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逐步建立覆盖重点内河高等级航道水域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岸基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沿海港口强调“有序发展”。他说,要落实《关于促进沿海港口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完善煤炭、外贸进口原油、铁矿石和集装箱等主要货类运输系统港口布局,推进专业化码头建设。把握节奏、有序推进新港区开发建设。加强港口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改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港口现代物流和现代航运服务业,提升港口信息化水平,推动沿海港口转型升级。

在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上,李盛霖强调,要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积极拓展港口物流功能。要提升运输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培育一批大型龙头骨干运输企业,支持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推进多式联运,重点推进集装箱、大宗物资铁水联运和江海联运。推进内河干支直达和江海直达运输发展。大力发展甩挂运输,推广甩挂运输推荐车型。

在安全监管和应急体系建设上,他着力强调要加强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推进“平安港口”建设,完善治安和反恐体系建设,做好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工作。

同时,要继续加强海上专业化应急救助和打捞能力建设、水上巡航救助一体化和陆岛空中救援网建设,推进内陆地区水上搜救,提升水上立体搜救现代化水平。研究内河船舶油污责任保险政策和危险化学品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内河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机制。加快溢油应急基地建设,提高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

在市场监管方面,要加大水路运输、港口经营市场监管力度,严把市场准入和退出关,强化从业人员、企业、船舶市场准入资格审核。以客船、危险品船管理为重点,建立经营资质预警和动态监管制度。严格实施运价报备制度,规范国际班轮、无船承运市场秩序,加强对企业兼并收购的行业监管。同时,要加强对船舶运力的宏观调控。落实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改善航运

企业经营环境。加强航运市场动态和信息分析研究,及时发布市场运力信息,控制成品油船新增运力节奏,引导干散货船和集装箱船运力投放。鼓励我国航运企业与能源、资源类企业交叉持股,实现一体化、规模化经营。

在科技创新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他指出,要推进特大型桥梁防灾减灾与安全控制技术、水上溢油处置技术、港口物流枢纽建设和运营技术、新一代智能交通技术开发与应用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装备开发。加快相关标准规范制修订,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系统等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构建低碳、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充分发挥节能减排“以奖代补’’政策效应,深入开展“车船路港”干家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和第二批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

在法制建设、深化重点改革领域,他说,要积极配合加快出台《航道法》、《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继续推进《海上交通安全法》等修订工作;同时,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强化服务和支持保障功能。继续推进新闻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完成直属海事系统改革后续工作。

在对外交流合作领域,要继续深化马六甲海峡等重要油源通道的国际合作,继续深化落实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广泛开展交通应急、海上搜寻、救助打捞国际交流合作,适应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履约审核机制强制化工作。加强反海盗国际合作,加强应急值守、预警发布和防范能力建设,保障国家交通运输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发展资金可能成为一个瓶颈。李盛霖在报告中说,要加强宏观经济形势跟踪分析,积极配合财政部加快燃油税、车购税和港建费等交通专项资金的下达进度,缓解资金紧张状况;引导地方积极争取中央代发地方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协调金融机构优化存量债务结构,着力解决在建项目后继融资问题;加强预算管理,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不得纳入预算编制;建立交通运输行业预算定额管理体系和资产配置标准体系。翁孟勇在闭幕式讲话中也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规模与需求、资金和资源承载能力关系。他同时强调,既要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又要增强信心,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一些。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从全局高度和长远角度认识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动态眼光和辩证思维认识交通运输发展环境的变化,敏锐洞察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给交通运输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善于见微知著,勇于化解各类矛盾问题,敢于创造和把握机会,不失时机地推进交通运输业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水运 中国 节奏 新年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