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碧水蓝天,西藏的生态财富

碧水蓝天,西藏的生态财富

时间:2025-08-02 05:43:53 浏览次数:

zoޛ)jiM=۝7Oiii饨ky计划的时间,投资155个亿。到2030年完成后,将会从根本上奠定修复与重建西藏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维护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功能。

西藏的生态屏障建设,起点是很高的。从目前的情况看,西藏的环境还保持着比较良好的状态,可以说在水、气、声、土壤、辐射和生态方面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西藏的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都得到了较好保护。大多数湖泊仍处于原生状态,未遭受人类影响。

——西藏的首府城市在过去的5年里,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是中国空气最洁净的首府城市。

——污染防治和辐射环境管理到位,严格执法监管,西藏的轻工业粉尘排放量逐年减少,西藏未出现过酸雨和任何污染事故。

在过去的5年里,西藏新建了8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对珠穆朗玛峰和拉鲁湿地2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规范化建设:落实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重要湿地保护工程资金9002万元,实施了7个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截至2010年底,西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保护区总面积达41.37万平方公里;建立21个生态功能保护区。

此外,西藏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共1.5亿多亩公益林全部纳入补偿范围;植树造林172.1万亩,防沙治沙64万亩,退耕还林58.5万亩,退牧还草5911万亩,生态保护与建设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但是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日益凸现。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如何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促进发展,这是西藏发展过程中的最具挑战性的课题。

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生态西藏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不仅任务艰巨,且责任重大。西藏的污染减排任务比较重,一些民生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此外,一些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稳健起步。政府将陆续出台《西藏自治区关于建设生态西藏的决定》;编制《生态西藏建设规划纲要》和《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以及《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监测与评估方案》、《西藏自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等等,在政策层面做好决策,制定法规,逐步推出实施办法。

然后就是实质性的推进,将有一系列的环保工程启动。例如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实施拉鲁湿地、纳木错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和日喀则城郊湿地、拉萨周边湿地保护工程等等。其中还包括加快推进生态补偿和生态搬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拓展生态补偿范围。

生态环境监测是十二五环保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除了抓好水、气、生态监测外,还要配合自治区有关部门做好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些监测、草原的监测,还有气象监测、地震监测,建成防灾减灾体系。包括对重点污染源和尾矿库自动监测(监控),和对各种辐射源泉的监测。对各种监测体系的建设,将会摆上西藏环保工作的重要位置。

至于2011年西藏环保的工作重点,西藏的环保部门基于发展和民生的角度已经拿出了方案,主要是三项,一是在西藏范围内全面开展了以消除垃圾污染、保障饮水安全、改善城乡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万元/1.28吨标煤以内,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二是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比如“十二五”时期,西藏农牧业发展要更加注重生态。加大以天然草原为主的生态建设实施力度,突出抓好生态工程和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的实施工作;要加强农牧业生产环保技术推广,努力推进农牧区燃料替代工程,实现农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是必须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立足资源优势,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一些工业,像冰川矿泉水、藏医藏药、民族手工业等。

三是要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将西藏65个县1.5亿亩公益林全部纳入了补偿范围;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植树造林等工程全面展开,初步形成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

总之,为了西藏的碧水蓝天,西藏将在“十二五”期间,以建设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生态西藏为目标,采取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强化节能减排、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和加强环境基础保障能力建设等措施,确保西藏生态环境良好。

相关热词搜索: 西藏 碧水 蓝天 生态 财富